禪家龜鑑(二)

21

工夫若打成一片。則縱今生透不得。眼光落地之時。

不為惡業所率。

業者無明也。禪者般若也。明闇不相敵。理固然也。

23

學語之輩。說時似悟對境還迷。所謂言行相違者也。

此結上自謾之意。言行相違。虛實可辨。

24

若欲敵生死。須得這一念子爆地一破。方了得生死。

爆打破漆桶聲。以打破漆桶然後生死可敵也。

諸佛因地法行者只此而已。

25

然一念子爆地一破。然後須訪明師決擇正眼。

此事極不容易。須生慚愧始得。

道如大海轉入轉深。慎勿得小為足。悟後若不見人。

則醍醐上味翻成毒藥。

26

古德云。只貴子眼正。不貴汝行履處。

昔仰山答溈山問云。涅槃經四十卷總是魔說。

此仰山之正眼也。仰山又問行履處。

溈山答曰只貴子眼正。云此所以先開正眼而後說行履也。

故云若欲修行先須頓悟。

願諸道者深信自心。不自屈不自高。

此心平等本無凡聖。然約人有迷悟凡聖也。

因師激發忽悟真我與佛無殊者頓也。此所以不自屈。

如云本來無一物也。因悟斷習轉凡成聖者漸也。

此所以不自高。如云時時勤拂拭也。

屈者教學者病也。高者禪學者病也。

教學者不信禪門有悟入之秘訣。深滯權教別執真妄。不修觀行數他珍寶。

故自生退屈也。禪學者不信教門有修斷之正路。

染習雖起不生慚愧。果級雖初多有法慢。

故發言過高也。是故得意修心者不自屈不自高也。

評曰。不自屈不自高者。略舉初心。

因該果海則雖信之一位也。廣舉菩薩。

果徹因源則五十五位也。

迷心修道但助無明。

悟若未徹。修豈稱真哉。悟修之義。

如膏明相賴目足相資。

修行之要。但盡凡情別無聖解。

病盡藥除。還是本人。

不用捨眾生心。但莫染污自性。求正法是邪。

捨者求者皆是染污也。

斷煩惱名二乘。煩惱不生名大涅槃。

斷者能所也。不生者無能所也。

須虛懷自照。信一念緣起無生。

此單明性起。

諦觀殺盜婬妄從一心上起。當處便寂。何須更斷。

此雙明性相。

經云。不起一念名為永斷無明。又云念起即覺。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心為幻師也。身為幻城也。世界幻衣也。

名相幻食也。至於起心動念言妄言真。無非幻也。

又無始幻無明皆從覺心生。幻幻如空花。幻滅名不動。

故夢瘡求醫者。寤來無方便。知幻者亦如是。

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死涅槃。如見空花起滅。

性本無生故無生涅也。空本無花故無起滅也。

見生死者如見空花起也。見涅槃者如見空花滅也。

然起本無起滅本無滅。於此二見不用窺詰。

是故思益經云。諸佛出世非為度眾生。

只為度生死涅槃二見耳。

菩薩度眾生入滅度。又實無眾生得滅度。

菩薩只以念念為眾生也。了念體空者度眾生也。

念既空寂者實無眾生得滅度也。此上論信解。

理雖頓悟。事非頓除。

文殊達天真。普賢明緣起。解似電光。行同窮子。

此下論修證。

貧人來乞隨分施與。同體大悲是真布施。

自他為一曰同體。空手來空手去。吾家活計。

有人來害。當自攝心勿生嗔恨。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煩惱雖無量。嗔慢為甚。涅槃云。塗割兩無心。

嗔如冷雲中霹靂起火來。

若無忍行。萬行不成。

行門雖無量。慈忍為根源。忍心如幻夢。

辱境若龜毛。

守本真心第一精進。

若起精進心。是妄非精進。故云莫妄想莫妄想。

懈怠者常常望後。是自棄人也。

評曰。五祖云。守本真心勝念十方諸佛。六祖云。

常念他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即到彼岸。又云。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又云。迷人念佛求生。

悟人自淨其心。又云。大抵眾生悟心自度。

佛不能度眾生(云云)。如上諸德。

聽經有經耳之緣。隨喜之福。幻軀有盡。實行不亡。

此明智學如食金剛勝施七寶。壽師云。

聞而不信尚結佛種之因。學而不成猶益人天之福。

看經若不向自己上做工夫。雖看盡萬藏猶無益也。

此明愚學如春禽晝啼秋蟲夜鳴。密師云。

識字看經元不證悟。銷文釋義唯熾貪嗔邪見。

學未至於道。衒耀見聞徒以口舌辨利相勝者。

如廁屋塗丹雘。

別明末世愚學。學本修性。全習為人。是誠何心哉。

出家人習外典。如以刀割泥。泥無所用而刀自傷焉。

門外長者子。還入火宅中。

出家為僧豈細事乎。非求安逸也。非求溫飽也。

非求利名也。為生死也。為斷煩惱也。為續佛慧命也。

為出三界度眾生也。

可謂衝天大丈夫。

佛云。無常之火燒諸世間。又云。眾生苦火四面俱焚。

又云。諸煩惱賊常伺殺人。道人宜自警悟。如救頭燃。

身有生老病死。界有成住壞空。心有生住異滅。

此無常苦火四面俱焚者也。謹白參玄人。

光陰莫虛度。

貪世浮名枉功勞形。營求世利業火加薪。

貪世浮名者。有人詩云。鴻飛天末跡留沙。

人去黃泉名在家。營求世利者。有人詩云。

采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枉功勞形者。

鑿冰雕刻不用之巧也。業火加薪者。麤弊色香致火之具也。

名利衲子不如草衣野人。

唾金輪入雪山。千世尊不易之軌則。

末世羊質虎皮之輩不識廉恥。望風隨勢陰媚取寵。

噫其懲也夫。

心染世利者阿附權門趨走風塵。

返取笑於俗人。此衲子以羊質證此多行。

以懲也夫三字結之。此三字文出莊子。

佛云。云何賊人。假我衣服。裨販如來。造種種業。

末法比丘有多般名字。或烏鼠僧。或啞羊僧。

或禿居士。或地獄滓。或被袈裟賊。噫其所以以此。

裨販如來者。撥因果。排罪福。沸騰身口。

迭起愛憎。可謂愍也。避僧避俗曰烏鼠。

舌不說法曰啞羊。僧形俗心曰禿居士。罪重不遷曰地獄滓。

賣佛營生曰被袈裟賊。以被袈裟賊證此多名。

以此二字結之。此二字文出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