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舉。
禾山垂語云。習學謂之聞。
絕學謂之鄰(天下衲僧跳不出。無孔鐵鎚一箇鐵橛子)
過此二者。是為真過(頂門上具一隻眼作什麼)
僧出問。如何是真過(道什麼。一筆勾下。有一箇鐵橛子)
山云。解打鼓(鐵橛。鐵蒺藜。確確)又問。
如何是真諦(道什麼。兩重公案。又有一箇鐵橛子)
山云。解打鼓(鐵橛。鐵蒺藜。確確)
又問。即心即佛即不問。
如何是非心非佛(道什麼。這箇坵圾堆。三段不同。又一箇鐵蒺藜子)
山云。解打鼓(鐵橛。鐵蒺藜。確確)又問。
向上人來時如何接(道什麼。遭他第四杓惡水來也。又有一箇鐵橛子)
山云。解打鼓(鐵橛。鐵蒺藜。確確。且道落在什麼處。朝到西天暮歸東土)
禾山垂示云。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鄰。過此二者。是為真過。
此一則語。出寶藏論。學至無學。謂之絕學。所以道。淺聞深悟。深聞不悟。
謂之絕學。一宿覺道。吾早年來積學問。亦曾討疏尋經論。習學既盡。
謂之絕學無為閑道人。及至絕學。方始與道相近。直得過此二學。
是謂真過。其僧也不妨明敏。便拈此語問禾山。山云。解打鼓。
所謂言無味語無味。欲明這公案。須是向上人方能見此語不涉理性。
亦無議論處。直下便會。如桶底脫相似。方是衲僧安穩處。始契得祖師西來意。
所以雲門道。雪峰輥毬。禾山打鼓。國師水碗。趙州喫茶。盡是向上拈提。
又問。如何是真諦。山云。解打鼓。真諦更不立一法。若是俗諦萬物俱備。
真俗無二。是聖諦第一義。又問。即心即佛即不問。如何是非心非佛。
山云。解打鼓。即心即佛即易求。若到非心非佛即難。少有人到。
又問。向上人來時如何接。山云。解打鼓。向上人即是透脫灑落底人。
此四句語諸方以為宗旨。謂之禾山四打鼓。只如僧問鏡清。
新年頭還有佛法也無。清云。有。僧云。如何是新年頭佛法。
清云。元正啟祚萬物咸新。僧云。謝師答話。
清云。老僧今日失利。似此答話。有十八般失利。
又僧問淨果大師。鶴立孤松時如何。果云。腳底下一場[怡-台+麼][怡-台+羅]。
又問雪覆千山時如何。果云。日出後一場[怡-台+麼][怡-台+羅]。
又問。會昌沙汰時。護法神向什麼處去。
果云。三門外兩箇漢一場[怡-台+麼][怡-台+羅]。
諸方謂之三[怡-台+麼][怡-台+羅]。又保福問僧。殿裏是什麼佛。
僧云。和尚定當看。福云。釋迦老子。僧云。莫瞞人好。福云。卻是爾瞞我。
又問僧云。爾名什麼。僧云。咸澤。福云。或遇枯涸時如何。
僧云。誰是枯涸者。福云。我。僧云。和尚莫瞞人好。福云。卻是爾瞞我。
又問僧。爾作什麼業。喫得恁麼大。僧云。和尚也不小。福作蹲身勢。
僧云。和尚莫瞞人好。福云。卻是爾瞞我。又問浴主。浴鍋闊多少。
主云。請和尚量看。福作量勢。主云。和尚莫瞞人好。
福云。卻是爾瞞我。諸方謂之保福四瞞人。又如雪峰四漆桶。皆是從上宗師。
各出深妙之旨接人之機。雪竇後面引一落索。依雲門示眾。
頌出此公案一拽石(寰中天子敕。癩兒牽伴。向上人恁麼來)
二般土(塞外將軍令。兩箇一狀領過。同病相憐)
發機須是千鈞弩(若是千鈞。也透不得。不可輕酬。豈為死蝦蟆)
象骨老師曾輥毬(也有人曾恁麼來。有箇無孔鐵鎚。阿誰不知)
爭似禾山解打鼓(鐵橛子。須還這老漢始得。一子親得)
報君知(雪竇也未夢見。在雪上加霜。爾還知麼)
莫莽鹵(也有些子。儱儱侗侗)
甜者甜兮苦者苦(謝答話。錯下注腳。好與三十棒。喫棒得也未。便打。依舊黑漫漫)
歸宗一日。普請拽石。宗問維那。什麼處去。
維那云。拽石去。宗云。石且從汝拽。即不得動著中心樹子。
木平凡有新到至。先令般三轉土。木平有頌。
示眾云。東山路窄西山低。新到莫辭三轉泥。嗟汝在途經日久。
明明不曉卻成迷。後來有僧問云。三轉內即不問。
三轉外事作麼生。平云。鐵輪天子寰中敕。
僧無語。平便打。所以道。一拽石二般土。發機須是千鈞弩。
雪竇以千鈞之弩喻此話。要見他為人處。三十斤為一鈞。一千鈞則三萬斤。
若是獰龍虎狼猛獸。方用此弩。若是鷦鷯小可之物。必不可輕發。
所以千鈞之弩。不為鼷鼠而發機。象骨老師曾輥毬。即雪峰一日見玄沙來。
三箇木毬一齊輥。玄沙便作斫牌勢。雪峰深肯之。雖然總是全機大用處。
俱不如禾山解打鼓。多少徑截。只是難會。所以雪竇道。
爭似禾山解打鼓。又恐人只在話頭上。作活計不知來由。莽莽鹵鹵。
所以道。報君知莫莽鹵。也須是實到這般田地始得。若要不莽鹵。
甜者甜兮。苦者苦。雪竇雖然如是拈弄。畢竟也跳不出垂示云。
要道便道。舉世無雙。當行即行。全機不讓。如擊石火。似閃電光。
疾焰過風。奔流度刃。拈起向上鉗鎚。未免亡鋒結舌。放一線道。
試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