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還是濃郁?品嘗101分的美味酒體|海田有酒 陪你說事
如何評價一支酒,我們有許多手段,例如酒精濃度的多寡、陳年與否、色澤、分數、產地等,在在都影響了我們對她的看法。但是如何品嘗一杯酒,我們卻無需理會這些成千上萬的變化因素,我們只對我們自己的口味負起責任,對吧?當她沁入我們的舌尖,通過腔內環境的變化、升溫、分解,轉化後的氣味與口感將從兩側唇齒向內集中,酒液的表現將直接反映出我們的個人喜好。
那麼你喜歡哪種酒呢?是不是有那麼一剎那不曉得如何回答?的確,這是個相當單純的問題,卻又不簡單,當我們迷失了自己;所以我們會需要一項標準來給出答案,而酒體也許是個好的話題。
酒體,請注意不是酒精濃度。酒精濃度通常只能表達你需要多久時間進入微醺狀態,而酒體指的是一款酒的”調性”,趨近於一首歌的節奏表現或快或重,又比如一幅畫的色彩清淡或者強烈,沙拉與牛排的區別等。當然酒精成分讓它在口感上可能帶有一些稠密度,像是12.5%以下的葡萄酒通常被認為比較稀薄,12.5%至13.5%之間算是中等,13.5%上則是有厚度。
但實際上在酒精以外,殘糖含量、酸度、甘油、單寧等其他成分於酒體也會有顯著影響,導致口感更濃,還是帶有清爽的特性。一般而言,殘糖含量、甘油、單寧等更多決定了酒體的厚實度。殘糖很好理解,它代表一些黏性,而甘油主要是發酵過程中的副產品,可能讓酒體提升了渾厚風格,單寧來自於果皮或葡萄梗,它決定一款酒的澀味。
有趣的是,酸度在酒體中的表現與其他成分完全相反,略微高顯的酸度象徵了較清爽的滋味,它會隨著產區使用的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這在釀造流程中也是如此,例如已過桶的Chardonnay,乳酸便會在木桶內發酵,以減緩酸度給人的強烈感受,讓酒液體現更多濃郁特徵;然而未過桶的Chardonnay則擁有較高酸度,礦物感也較為明顯,從而可以有相對輕盈的酒體表現。
最後作為補充,小編順便給大家推薦幾種不同酒體的搭餐方式。像是前面提到的,已過桶的Chardonnay由於酒體常給人一種絲滑的感受,搭配富含油脂的魚類,或是經過厚重醬料調味的魚蝦料理都相當合適。另外像是酒體通常不那麼飽滿的Pinot Noir則比較適合搭配松露、蘑菇、鮭魚、小牛肉 (Veal) 等輕風味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