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聽說過,葡萄酒瓶底的凹槽越深代表這支酒越好,
其實凹槽深淺與酒的品質和口感沒有絕對關係,瓶底的凹槽是在工業革命機械化之前,每一支酒瓶都是由玻璃師傅親自吹製、手作出來的,將瓶子的接縫向上推,使瓶子直立,同時防止瓶子底部的玻璃刺傷人;
而即便現在使用機器製造,有凹槽的酒瓶能使酒瓶更容易脫模。
為什麼會有凹槽越深酒越好的說法呢 ?
因為通常好酒需要長時間儲存陳年,較深的凹槽能使瓶中沉澱物聚集於凹槽底部,倒酒時,底部的沉澱物才不會因瓶身移動而被揚起,使葡萄酒呈現混濁的狀況,影響到口感及顏色。
有些不肖廠商就會以「瓶底凹槽越深酒越好」的刻板印象,來包裝普通酒款並哄抬其價格。
所以,單單只用「凹槽深不深」來判斷一瓶酒的好壞,是非常獨斷的方式喔!
「凹槽深不深」只能當作參考依據,不是絕對的判斷標準。
當然凹槽的功能不只於此,還有以下 3 點
1. 侍酒時可將大拇指放入,動作更顯優雅,也可減少手接觸到酒瓶的面積進而降低手掌溫度對酒風味產生影響。
2. 凹槽的設計讓裝有氣泡酒或香檳這類瓶內壓力較大的酒款能耐得住高壓,較不容易爆裂。
3. 凹槽越深,瓶子就越大越胖,看起來容量更多。
是不是有些驚訝呢 ! 一個看是不起眼的凹槽原來擁有這麼多功能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