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喝葡萄酒都會指定要最佳年份呢?什麼又是年份變化呢?與釀造、陳年不同,葡萄酒於栽植起隨著產區每一年氣溫與濕度的變化,將大大影響我們飲用時的最終感受;尤其當某些特殊品種的葡萄,部分耐受性不足時,也許不耐寒,或者不耐熱時,極端氣候會更容易衝擊葡萄酒的風味體現。
很顯然,一款年份好的葡萄酒首先必須要滿足於葡萄品種良好的栽植條件,它可能需要有充足的日照、充分的雨水滋養,合宜生長的氣溫與季風等,以至於葡萄在培育時能有一個較長的成熟期。如果用一句話來表現,基本上可以用「充光足熱、風調雨順」來形容。
像是一株葡萄藤在開花萌芽時期的溫度宜達到10℃,且整體天氣保持穩定,而葡萄果實的成熟期最好要有足夠的水分幫助葡萄藤進行光合作用,以促進果實內糖分和風味物質的累積。最後,採收時期的葡萄園又要恢復到乾燥溫暖的狀態,使葡萄果實能夠減緩水分吸收,進一步濃縮果實的風味及提高收成質量。
但要是遇上了糟糕的年份,例如葡萄萌芽時降雨過多花期延長,採收時葡萄的成熟度可能就會有所不同,進而影響到釀酒品質。其次,在收穫期間,陰鬱的天氣也會導致葡萄能夠接受的陽光減少,難以成熟,若是再加上連日驟雨,葡萄果實便會充盈更多水分,進一步破壞甜、酸的平衡性,並且沖淡風味。
就像西瓜,或者高麗菜。高麗菜通常都帶有一點甜味,若是高山種植的會更加明顯,但颱風過後買的高麗菜不也是水水的嗎?其實就是那個感覺,氣候及含水量幾乎決定了農產品的好壞與否。這在葡萄酒上也是如此,人工釀造的葡萄酒儘管可以維繫品質,但成就一款葡萄酒風味的,卻是從天空與大地就開始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