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年4月25日
地點:Old Botany Building 101 Conference Room
人數:4人
透過「中文桌:文化課程香包製作」活動,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透過手工藝深入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同時提升文化素養、中文能力,並與他人建立起更加緊密的社區關係。
活動目的:
促進文化交流:透過實際製作香包的過程,了解華人傳統文化中的香包文化,包括香包的種類、用途以及象徵意義等。
強化語言學習: 製作香包的過程中,需要聆聽和理解中文指導,並且用中文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技巧。
培養手工藝技能: 香包製作涉及手工藝技能,包括剪裁、縫製、裝飾等,同時啟發參與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增進社群連結: 參與者之間建立友誼、加強團隊合作能力,並且擴大社交圈,提升社交技能和人際關係。
推廣傳統文化價值: 透過親身體驗傳統文化活動,能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價值與意義,進而積極參與和推廣傳統文化的發展和傳承。
活動過程:
首先由許怡貞老師介紹香包藝術,並實際說明及實物製作操作示範。
由學生操作香包製作流程,老師從旁指導。
提供融入華語文教學與學習的範例,讓學生了解香包的由來,以及與端午節的學習目標和預期成果。
最後由學生完成香包製作以及回饋心得,並提出問題與討論。
活動成果:
文化認知與理解: 透過介紹和實物製作示範,學生們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與理解,培養對於文化遺產的尊重和保護意識。
華語文學習: 學生們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語言溝通和操作,強化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和互動性。同時,連結端午節慶相關知識,與實際文化體驗相結合。
手工藝技能培養: 這種實踐性的活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細緻性和耐心,培養其手工藝創作能力。
回饋與討論: 學生完成香包製作並回饋心得,以及提出問題與討論,促進互動交流和思想碰撞,激發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