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5月9日
地點:Bishop Guilfoyle Academy 的中文教室
人數:13人
活動目的:
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文化故事,還有台灣人常在端午節做的一些民俗活動。
活動過程:
(一)活動前
統整端午節相關資料和動畫影片。
於前幾天的課程中展示活動成品香包給學生看,引起動機。
(二)活動中
說明端午節相關資料和播放屈原、白蛇傳的動畫影片,還有台灣人常在端午節做的活動內容,如:划龍舟、立蛋、掛艾草、吃粽子、做香包的習俗。
帶領學生完成香包作品。
(三)活動後
學生了解端午節的意義,並完成了自己的香包。
活動成果:
透過動畫影片與講解,學生對端午節的由來、屈原的故事、白蛇傳傳說以及台灣的民間習俗有了更完整且深入的理解。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學生對香包製作展現出高度的興趣與參與度,不僅積極投入,所有參與者也順利完成具有個人創意與節慶特色的香包成品。更值得一提的是,有學生主動詢問香包的內容物與功效,顯示出對文化學習的延伸興趣,讓整體活動在知識與實作層面皆獲得豐富成果。
回饋:
本次活動透過動畫輔助教學,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文化內容的講解更加生動且易於理解。香包製作過程簡單,讓學生能輕鬆上手,而香草的自然香氣也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帶來新鮮且愉悅的體驗,進一步提升了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參與度。 不過該校因為是宗教學校,所以原授課教師說建議不要說敏感的字眼,連洗艾草皂、喝雄黃酒在文化上是代表去除邪祟的意思都須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