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 年 11 月 26 日 主題
地點:El Camino college R312
人數:26 人
本次活動旨在透過以臺灣相關議題為主題的講座,向 UCSB 大學以外的地區推廣臺灣華語與多元文化,特別是臺灣的歷史、社會與飲食特色。為此,我們選擇前往 El Camino College 社區大學舉辦講座,讓更多不同背景的學生有機會認識臺灣的自然生態、族群多樣性及文化特色。講座內容涵蓋臺灣黑熊的生態與保育意義、臺灣的地理位置及其與美國的相對關係,以及原住民族十六個族群的服飾、飲食與祭典文化,並進一步介紹福爾摩沙島嶼名稱的由來與歷史背景。
活動同時闡述在多元歷史與文化影響下形成的社會結構與飲食文化,包括客家菜、原住民料理、閩南菜與外省菜,讓學生透過影片、互動與問答,更全面地理解臺灣的文化特色與身份認同。藉由這樣的交流與互動,活動不僅加深學生對臺灣的認識,也促進跨校與跨文化的學習機會,擴大臺灣文化在國際教育環境中的影響力。
活動中,學生對臺灣文化展現濃厚興趣,特別是在 Q&A 環節踴躍提問,如竹筒飯的口味及茄芷袋材質的比較等。活動成功消除了學生對臺灣議題的陌生感,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與參與感。雖講解速度稍快,但 Q&A 環節補足了時間,成為活動的亮點,並為未來推廣臺灣議題講座提供了寶貴經驗。
活動過程
自我介紹與介紹 MTC 華語項目,以及介紹這個講座的目的。同時請學生簽影像使用授權。
介紹臺灣黑熊的由來,生態與在臺灣的重要性。
介紹臺灣的地理位置,相對與美國的距離。
介紹臺灣的原住民族與其十六個族群。透過影片可以看到十六個族群的不同服飾、飲食與不同的祭典文化。
介紹福爾摩沙島嶼的名稱,由來與被統治的歷史。
介紹臺灣在這些歷史下產生的多元族群的人口、社會與飲食文化。包含客家飲食、原住民飲食、閩南菜與外省菜。
進行 Q&A 與拍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