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 年2月21 日
地點:833 Fair St SW, Atlanta, GA 30314 United States (Morehouse College)
人數:6人
本次以臺灣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教學活動,旨在透過實作導向的手作體驗,引導學生認識並欣賞臺灣多元族群文化的豐富內涵。
活動設計結合文化學習與藝術創作,讓學生在親手操作的過程中,深入了解臺灣原住民族群的藝術特色與生活風貌,進而提升對本地文化多樣性的興趣與尊重。同時,活動鼓勵學生在各個學習環節中積極使用中文進行溝通與表達,藉此強化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並將語言實踐自然融入情境中。透過手作創作的過程,學生不僅提升了專注力與動手能力,也培養了觀察與欣賞傳統藝術的敏感度。
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展現高度參與,不僅能以中文清楚描述自己書籤的設計理念與製作步驟,也藉此練習並強化語言表達能力。而透過結合圖案設計與文化意涵的引導,學生對臺灣原住民文化及其藝術特色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與尊重,對多元文化的接受度亦明顯提升。此外,課堂互動更加熱絡,學生在合作與分享過程中,更加積極地使用中文進行討論與交流,語言應用的自信心與流暢度同步增強。
整體而言,此次創意活動有效結合文化學習與語言實踐,不僅提升學生對華語學習的興趣,也促進了課堂氣氛與學習投入,達成寓教於樂的教學目標。
書籤製作活動獲得學生普遍正面的回饋,多數學生表示對於動手創作書籤的過程感到新鮮有趣,並積極參與設計與裝飾。然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也觀察到部分學生在裝飾階段投入較多時間,導致原預定的分享環節略顯倉促。未來若再次舉辦類似活動,建議可適度調整教學時間分配,縮短講解時間,讓學生有更多餘裕完成作品並進行交流分享。
在語言使用方面,雖然多數學生能理解活動指令,但部分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仍習慣使用英語,建議日後可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學生彼此提醒,並營造積極使用中文的學習氛圍。另有教師建議,未來可加入更多與臺灣原住民文化相關的語言任務,例如請學生以中文撰寫書籤祝福語,或搭配設計一段與書籤內容相關的小故事,以提升語言輸出量與文化理解的深度。
本次活動不僅達成文化與語言學習的基本目標,也提供了未來課程設計上可持續優化的方向。
教學相關準備:
教材準備:
簡介台灣原住民族群的 PPT(介紹文化、傳統圖騰、藝術特色等)
教學講義(包含關鍵詞彙、製作步驟、相關文化背景資訊)
原住民風格圖樣範例
材料準備:
彩色紙卡
原住民圖騰印刷紙或手繪範例
剪刀、膠水、雙面膠、彩色筆
緞帶、羽毛、小珠子等裝飾材料
教學活動流程:
文化導入(5分鐘):介紹台灣原住民族的藝術與圖騰象徵意義。
詞彙學習(10分鐘):學習與書籤製作相關的中文詞彙,如「圖騰」、「剪貼」、「裝飾」、「傳統」等。
示範與指導(5分鐘):老師示範製作步驟,並解釋使用不同元素的文化涵義。
學生實作(20分鐘):學生動手製作原住民風格書籤,並用中文與同學交流過程。
分享與回饋(10分鐘):學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並用中文描述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