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年5月6日
地點:Bishop Guilfoyle Academy 的中文教室
人數:120多人
本活動旨在透過介紹台灣飲食文化,特別是具代表性的珍珠奶茶,提升學生對華語文化的認識與興趣。藉由文化導入與品嚐體驗,引導學生學習與飲食相關的基本詞彙與表達方式,並促進跨文化理解。透過實物觀察與互動學習,幫助學生在語言程度有限的情況下,仍能參與文化課程並加深學習動機。
本次活動以「台灣飲食文化」為主題,讓學生透過互動學習深入了解台灣的小吃特色與文化背景。學生不僅學會了常見小吃的中文名稱及拼音,並掌握了「蒸」、「煮」、「炒」、「炸」等基本烹調方式,對台灣料理的多樣化有了初步認識。同時,課程介紹了珍珠奶茶的製作步驟,並講解其背後的文化故事,讓學生了解這項飲品如何成為台灣代表性的文化符號。透過活動,學生亦認識到台灣飲食文化的多元性,體會到由於各國新住民的融入,台灣的美食呈現出豐富的地域與族群特色。整體而言,此次體驗不僅增進了學生的中文學習能力,也提升了他們對台灣文化的理解與興趣。
活動過程:
(一)活動前
完成教案設計與教材準備。
採買茶包、奶精、燕麥奶、糖和乾燥珍珠、冰塊。
(此次乾燥珍珠由楊老師提供快煮珍珠,部分由台灣珍珠混合而成,教師家人從台灣寄過來一些乾燥珍珠。冰塊則由楊老師提供,因為剛好前陣子賓州停電,她家有多餘的三大袋冰塊。)
熱水壺(教師和楊老師各提供一壺)。
準備兩個大型塑膠水壺。
(二)活動中
簡介台灣飲食文化的多元特色。
介紹夜市美食和常見的台灣小吃。
由老師示範珍珠奶茶的製作過程,包含(煮珍珠、調配奶茶比例)。
學生觀摩製作流程,學習相關詞彙與步驟。
活動中搭配中英文及拼音教學,提升語言學習與文化理解。
(三)活動後
學生更加認識對台灣飲食文化產生好奇,希望有進一步學習機會教學成果可用於學校成果展示、推廣文化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