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經要求同學完成後,必須先讓你檢查寫作的情況,這樣又要怎麼進一步調整評分標準?
如果已經要求同學在完成報告後,必須先讓我檢查寫作的進度和情況,可以進一步調整評分標準,加入針對**寫作過程與改進進步**的評估,並強調反饋的運用與調整能力。這樣的方式不僅評估最終成果,也評估學生在過程中的努力與學習成效。
以下是具體的調整方向:
### **新增評分維度:寫作過程與改進 (Writing Process and Improvement)**
這部分重點在於學生是否能在檢查階段積極回應反饋,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有效的修訂。可以新增以下評估項目:
1. **回應反饋 (Response to Feedback)**
- 是否認真閱讀並理解檢查階段的反饋意見?
- 是否對反饋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修改?
- 修改後的內容是否解決了之前存在的問題?
2. **改進幅度 (Extent of Improvement)**
- 是否展現出明顯的進步,例如內容更加深入、結構更加清晰、語言更加準確等?
- 是否體現了從檢查到最終提交階段的努力?
3. **寫作態度與主動性 (Writing Attitude and Initiative)**
- 是否按時提交進度,積極主動參與檢查與修改過程?
- 是否在檢查階段表現出學習態度,例如提出問題、尋求建議?
### **調整其他評分維度的權重**
在過程性評估中,部分維度的權重需要做適當調整,以平衡**最終成果**與**寫作過程**的重要性:
1. **最終成果部分:**
- 主題與論點:15%
- 分析與論證:20%
- 資料與引用:10%
- 結構與組織:10%
- 語言與表達:10%
- 創新性與啟發性:10%
2. **過程性部分:**
- 回應反饋:15%
- 改進幅度:10%
- 寫作態度與主動性:10%
### **新評分標準總結表**
| 評分項目 | 滿分 | 評估重點 |
|-----------------------|------|----------------------------------------------------------------|
| **主題與論點** | 15 | 主題是否清晰、論點是否明確,並與報告題目緊密相關。 |
| **分析與論證** | 20 | 是否展現對主題的深入理解與論證,並能結合課程內容進行分析。 |
| **資料與引用** | 10 | 是否合理使用資料支持論點,並遵循基本引用規範。 |
| **結構與組織** | 10 | 是否有清晰的段落安排,內容邏輯是否緊密連貫。 |
| **語言與表達** | 10 | 語言是否準確,是否具備清晰流暢的表達能力。 |
| **創新性與啟發性** | 10 | 是否能結合個人觀點或新穎的視角進行討論,是否具有啟發性。 |
| **回應反饋** | 15 | 是否能有效回應檢查階段的反饋意見,進行針對性修改。 |
| **改進幅度** | 10 | 修改後是否有顯著進步,是否體現從初稿到最終稿的質量提升。 |
| **寫作態度與主動性** | 10 | 是否按時提交進度,參與修改過程,並展現積極的學習態度與反饋應用能力。 |
---
### **進一步補充:檢查與反饋的操作方式**
1. **階段性提交要求:**
- 要求學生分階段提交報告草稿(例如初稿和修訂稿),以便多次檢查和給予反饋。
2. **反饋形式:**
- 給出具體的改進建議,例如針對某一段的論證薄弱問題,給出補充資料或分析角度的提示。
- 可採用標註、注解等方式,方便學生理解問題所在。
3. **修訂重點:**
- 強調學生需針對反饋進行修改,並在最終提交時附上一段反思,簡述修改內容和原因。
---
透過這樣的標準和操作,可以促使學生將過程中的學習與最終的表現結合起來,培養寫作能力、反思能力與改進意識,而非僅關注成果本身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