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學:論語

  • 關於道德主體性(以及哲學人類學):

    • 述而: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八佾: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 里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 雍也: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 述而: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 關於核心德性:仁

    • 學而: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遮掩自己?

    • 八佾: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 里仁: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里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 里仁: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 里仁: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 雍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 雍也: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

    • 雍也: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雍也: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述而: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

    • 泰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關於「學」:

    • 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里仁: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述而: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述而: 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 述而: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 《論語》中的美德清單:

    • 孝、弟、仁、忠、信、義、好學、好禮、勇、知、恕、剛、敏、清、直、恭、敬、安、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為政: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 為政: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 里仁: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里仁: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 里仁: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 公冶長: 子使漆雕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

    • 公冶長: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

    • 公冶長: 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慾,焉得剛?」

    • 雍也: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論語》中的惡德清單:

    • 里仁: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 角色倫理:

    • 學而: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學而: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 學而: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 公冶長: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泰伯: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 德行的互補問題:

    • 憲問: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泰伯: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 泰伯: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父為子隱的問題:(價值衝突的問題)

    • 子路: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 管仲的評價問題

      • 八佾: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 述而: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行為準則:

    • 公冶長: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 理想的士(君子)(或理想的人格:聖人)

    • 學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學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學而: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 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 為政: 子曰:「君子不器。」

    • 為政: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 八佾: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 里仁: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 里仁: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里仁: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 里仁: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 里仁: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 里仁: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雍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雍也: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 雍也: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 子路: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述而: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 述而: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泰伯: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