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

周敦頤(茂叔、濂溪,1017-1073)

I. 北宋(960-1127)理學的興盛

A. 社會﹕貴族門第的消失,士人的興起

B. 政治﹕士人政治因著科舉而興起

C. 軍事:古代「天下」概念的崩解,外族的強盛

D. 經濟﹕均田制的破壞,私人土地買賣興起

E. 文化﹕對於儒學內部的檢討,經學的改變(變古之時代),印刷術發明

F. 道德:對於儒家士人道德的探討(歐陽修〈本論〉)

G. 北宋仁宗、神宗時的學派:濂、洛、關、朔、新、蜀

H. 北宋的滅亡,王學的衰敗,蘇、程學的競爭。

II. 周敦頤的理學地位

A. 與二程的關係

B. 與道家的關係(與佛家的關係:〈愛蓮說〉)

C. 地位提升:胡宏、朱熹

D. 道統說裏的周敦頤

III. 學說要旨

A. 太極圖說:天道性命相貫通的宇宙圖式

1. 宇宙圖式

2. 道德仁義

B. 通書:串連《易傳》與〈中庸〉的義理

1. 誠(一、二、三)

2. 幾(三、四、九)

3. 性(七)

4. 動、靜(九、十六)

5. 學(十、二十)

6. 治(十二)

7. 理性命(二十二)

8. 勢(二十七)

9. 文辭(二十八、三十四)

通書

1. 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純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誠上第一)

2. 聖,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靜無而動有,至正而明達也。五常百行非誠,非也,邪暗塞也。故誠則無事矣。至易而行難。果而確,無難焉。故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誠下第二)

3. 誠,無為,幾,善惡。德:愛曰仁,宜曰義,理曰禮,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謂聖。復焉執焉之謂賢。發微不可見,充周不可窮之謂神。(誠幾德第三)

4. 寂然不動者,誠也;感而遂通者,神也;動而未形、有無之閒者,幾也。誠精故明,神應故妙,幾微故幽。誠、神、幾,曰聖人。(聖第四)

5. 動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匪仁,匪義,匪禮,匪智,匪信,悉邪矣。邪動,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動。(慎動第五)

6. 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守之貴,行之利,廓之配天地。豈不易簡!豈為難知!不守不行不廓耳。(道第六)

7. 或問曰:「曷為天下善?」曰:「師。」曰:「何謂也?」曰:「性者,剛柔、善惡,中而已矣。」「不達」。曰:「剛善,為義,為直,為斷,為嚴毅,為幹固;惡,為猛,為隘,為強梁。柔善,為慈,為順,為巽;惡,為懦弱,為無斷,為邪佞。」惟中也者,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故聖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止矣。故先覺覺後覺,闇者求於明,而師道立矣。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矣。(師第七)

8. 洪範曰:「思曰睿,睿作聖。」無思,本也;思通,用也。幾動於彼,誠動於此。無思而無不通,為聖人。不思,則不能通微;不睿,則不能無不通。是則無不通,生於通微,通微,生於思。故思者,聖功之本,而吉凶之幾也。易曰:「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又曰:「知幾其神乎!」(思第九)

9. 聖希天,賢希聖,士希賢。伊尹、顏淵,大賢也。伊尹恥其君不為堯、舜,一夫不得其所,若撻於市。顏淵「不遷怒,不貳過」、「三月不違仁」。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志學第十)

10. 天以陽生萬物,以陰成萬物。生,仁;成,義也。故聖人在上,以仁育萬物,以義正萬民。天道行而萬物順,聖德修而萬民化。大順大化,不見其跡,莫知其然之謂神。故天下之眾,本在一人。道豈遠乎哉!術豈多乎哉!(順化第十一)

11. 動而無靜,靜而無動,物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神也。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水陰根陽,火陽根陰。五行陰陽,陰陽太極。四時運行,萬物終始。混兮闢兮!其無窮兮!(動靜第十六)

12. 「聖可學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請問焉。」曰:「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矣乎!」(聖學第二十)

13. 公於己者公於人,未有不公於己而能公於人也。明不至則疑生。明,無疑也。謂能疑為明,何啻千里?(公明第二十一)

14. 厥彰厥微,匪靈弗瑩。剛善剛惡,柔亦如之,中焉止矣。二氣五行,化生萬物。五殊二實,二本則一。是萬為一,一實萬分。萬一各正,小大有定。(理性命第二十二)

15. 天地閒,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而已矣。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求人至難得者有於身,非師友,則不可得也已!(師友上第二十四)

16. 道義者,身有之,則貴且尊。人生而蒙,長無師友則愚。是道義由師友有之。而得貴且尊,其義不亦重乎!其聚不亦樂乎!(師友下第二十五)

17. 天下,勢而已矣。勢,輕重也。極重不可反。識其重而亟反之,可也。反之,力也。識不早,力不易也。力而不競,天也。不識不力,人也。天乎?人也,何尤!(勢第二十七)

18. 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文辭,藝也;道德,實也。篤其實,而藝者書之,美則愛,愛則傳焉。賢者得以學而至之,是為教。故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然不賢者,雖父兄臨之,師保勉之,不學也;強之,不從也。不知務道德而第以文辭為能者,藝焉而已。噫!弊也久矣!(文辭第二十八)

19. 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故常泰無不足。而銖視軒冕,塵視金玉,其重無加焉爾!(富貴第三十三)

20. 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陋第三十四)

21. 聖人之道,至公而已矣。或曰:「何謂也?」曰:「天地至公而已矣。」(公第三十七)

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

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其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