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就像牆壁長「壁癌」...保健食品效用不大!骨科醫師:改靠「這招」讓膝蓋不衰老

防疫期間無法出國,只能在國內趴趴走,於是掀起登山健行熱潮。但是,骨科門診也發現,有一些年紀僅40多歲的人求診,主訴膝蓋莫名出現脹、痛、關節發出「喀喀」異音卡卡的感覺,經過診斷發現竟是退化性膝關節炎上身了。要預防膝關節退化提早報到,最關鍵的不是猛吞保健食品,而是要靠日常鍛鍊正確的肌肉。骨科名醫將分享這一招,遠離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威脅,讓大家擁有新「膝」望!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成因

退化性膝關節炎到底是怎麼形成的?退化性膝關節炎起因於大腿骨與脛骨之間作為緩衝的軟骨磨損破壞!在膝蓋關節腔中生產潤滑液的速度,會隨著老化而變慢,或是因外傷造成關節腔損傷,使潤滑液中的玻尿酸濃度降低,無法產生潤滑與緩衝作用,進而使關節軟骨磨損,越來越薄,甚至嚴重破損,最後完全消失,引發關節疼痛,影響行動,於是形成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症狀

臨床上常見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症狀主要包括:「關節疼痛」,即關節較深部位會感覺疼痛,當上下樓梯,或久站久走時,疼痛症狀會加劇。另外,會出現「關節僵硬」,尤其晨起時感覺關節僵硬(<30分),但是,經常一段時間活動後會慢慢改善。還有會「關節腫脹」,此情況常因為膝關節積水,在膝窩、膝後部位出現腫脹情況。比較嚴重的症狀是「關節變形」,即軟骨因為嚴重磨損產生變形,例如常見X型腿、O型腿的人。以及有「關節卡卡」,常可聽到磨擦的「喀喀」聲響。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高危險族群

一般人都以為「人老了,膝關節自然就會退化了,是正常老化的現象。」其實,退化性膝關節炎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中鏢,因此,也使得患者有慢慢增加的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盛行率約為15%,換算全台有三百五十萬人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甚至每年約有兩萬人做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可見得,要避免走上置換手術一途,仍然要從年輕到老齡都要時時刻刻注意。

至於,為什麼退化性膝關炎也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林口長庚關節重建骨科主任張毓翰表示,年輕人會發生,主要跟這位患者之前有無受過傷有關,或是有無適當使用關節有關。年輕人如果曾經有運動傷害、十字韌帶受損有關、關節骨折等,都會使日後發生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時間比一般人提早一些。

此外,還有一些從事粗重工作的人,例如水泥工、搬運工等,也是好發高危險族群,關節經常處於負重情況,也會逐漸耗損;就像是車子載重會加速輪胎磨損,嚴重時需要經常更換輪胎一樣。而本身肥胖的人會增加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疾病發生率,也常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困擾。

女性停經後3至5年骨質流失最快,小心退化性膝關節炎

除了負重、肥胖是主要引起因素之外,年齡也是必需考量的因素。張毓翰醫師表示,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約有2至3成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問題;而年齡超過70歲以上,則就有70%以上的人有此困擾;此外,女生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是男生二至三倍,原因並不太清楚,可能是與女性骨質疏鬆的年齡來得早有關。因為女性停經即是月經停止,表示卵巢不再工作,而女性賀爾蒙與女性骨質有一定密切關係,當賀爾蒙停止產生時,骨質流失會非常快。尤其是停經後3至5年,是骨質流失最快的時候。建議擔心會出現以上問題的婦女,最好先與婦產科或骨科醫師討論,如何保護骨質。

提到高危險族群,坊間也常聽人家說:「經常跪在地板上勢產生退化性膝關節炎提早報到,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是負重問題;但是,也不是說完全不能負擦地板的跪婦,很容易造成退化性膝關節炎?」張毓翰醫師表示,其實並不會因為跪與蹲的姿重,現在有很多人都在做重量訓練,舉起很重的啞鈴,會拿很重的健身器材,其實,負重慢慢持續並能緩慢增加肌肉的強度,反而對關節是有保護的作用。因為,當肌肉有力時,關節相對也比較穩定,當關節穩定時,也比較不會亂動,也不會磨損。所以,透過肌肉訓練擁有強壯的肌肉,是關節最好的穩定器、避震器!

退化性膝關節炎小心這些併發症

已經罹患退化性膝關節炎的人,應該擔心未來出現什麼併發症?當患者有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否連帶會有其他地方也發生問題?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患者往往因為走路不方便,就慢慢不想走路。而不運動會對於血糖、血壓控制,都會出現問題,也會使肌力變差,尤其核心肌群無力,患者便容易發生跌倒,甚至意外造成骨折,這是一個惡性循環。換句話說,本來只是膝蓋痛,會慢慢變成骨質疏鬆,然後肌力不夠就容易跌倒,再意外造成骨折,甚至會危害到生命的安全。

特別要提醒的是,女性骨折在無法治療的情況下,會死於髖關節骨折率達到五成以上!張毓翰醫師表示,精確的來說,退化性關節炎會讓患者的活動減少,骨頭在沒有使用狀態下,就會愈來愈疏鬆,骨鬆也愈嚴重,再加上原本肌肉愈無力,就愈容易跌倒,多種原因加在一起,就容易產生骨折。尤其,在年紀大的人身上,最擔心的是出現髖關節骨折,為什麼呢?因為髖關節產生骨折,會非常疼痛,使患者更無法活動;雖然,有髖關節骨折的人在可能手術情況下,可進行麻醉手術,但是,一年內死亡率也有15%;如果患者心臟不佳、血糖與血壓控制不好的話,便容易產生褥瘡,可能產生感染,甚至併發肺炎,一年內死亡率就可高達50%以上,不可輕忽!

吃關節保健食品真有效?

預防勝於治療!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有什麼預防方式,坊間常見有琳瑯滿目的關節保養品,真的都有效嗎?但是,張毓翰醫師表示,在証據醫學上並無足夠証據能說明有效,例如維XX,最早是一間義大利廠製作的,認為是有療效,但是在其他研究並沒有看到相關結果,在一個無法被重現的實驗結果的情況下,比較不建議患者長期使用,尤其有一些健康食品含有鹽類,對於有腎臟疾病、高血壓的患者來說,要特別注意避免攝取過量。

至於日常飲食方面,可以透過天然食物攝取來預防嗎?目前常聽說例如吃豬腳、雞皮等膠原蛋白比較多的食物,據說能讓軟骨長得好。雖然,迄今沒有明顯的食療証據,但是藉由適當食物如果能讓肌肉比較有力強壯,仍然是有一定輔助的好處。所以適當的飲食攝取,對於關節炎的患者來說,還是很重要。

除了飲食適當輔助,平時在姿勢上有何需要注意呢?張毓翰醫師提醒,登山上坡還好,但是下坡要注意,因為重量會放在一個關節上,壓力很大。為了避免經常麼損關節,必需靠適當大腿肌力訓練,讓肌肉就變成關節的避震器,這樣關節受衝擊的機率就會小,也不容易因此而發生退化性膝關節炎了。此外,在上下樓梯時,如果是已經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剛完成手術開刀,例如左腳動手術,上樓梯就要注意好的那一腳先踩上階梯,叫做「好人上天堂」;而下樓梯時有開刀的那一隻腳先下來。如果膝關節正常的人,則上下樓梯就沒有太大左腳右腳哪一隻腳優先的差別,只要維持正確姿勢,自然上下樓梯即可。

【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四要訣】:

預防膝關節退化要訣一:坐姿抬腿

總之,避免膝關節退化的關鍵,即是要訓練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以及後腱的肌肉,坐在椅子上,將小腿往上平舉,把腳板勾起來,重點是大腿肌肉要硬起來,維持5秒再放下來,一天建議兩隻腳交換做100 下,可以一天當中分開時間做,每天持續做,會慢慢感覺肌肉愈來愈有力了,等到做這樣的動作已經很輕鬆了,都不會痠了,也可以做「太空椅」即半蹲,靠著牆壁蹲一半,然後撐著,注意膝蓋不要超過腳尖,讓重量集中在足後跟。

預防膝關節退化要訣二:游泳

另外,推荐給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一個很好的運動,即是游泳。因為游泳有浮力,可以減輕關節負擔。而不會游泳但關節有問題的人,可以在水中走路,水有浮力可減輕關節負擔,水中走路有阻力即可訓練到肌肉,肌肉變強壯了,關節負擔又減少了,這樣關節退化的速度就可減慢了。

預防膝關節退化要訣三:打太極拳

太極拳中溫和緩慢的動作,不但有助鍛鍊民眾下盤、核心穩定度,減少跌倒的發生率,對於舒緩膝關節炎引起的僵硬、疼痛症狀也有一定益處。

預防膝關節退化要訣四:騎腳踏車

只要調整好坐墊高度至坐下後,腳尖可碰到地面的距離,並於踩踏時維持膝蓋彎曲角度在90度,就是有助鍛鍊大腿肌力,不傷膝關節的好方法。

自己的膝蓋要自己救!

自己的膝蓋要自己救!最後提醒,年齡從年輕到老齡的人,平時都要適當訓練大腿的股四頭肌,如果打球運動感覺膝關節不舒服,表示有可能膝關節有損傷; 此外,年齡50歲以上的人如果有膝蓋不舒服,建議到骨科檢查診斷。退化性膝關節炎如同牆壁漏水長牆癌,僅靠吃保健品並沒有太大的改善效果,最重要治本的方法仍然是要找專科醫師找出病因,並且落實日常保護膝關節的方法,才能避免膝關節退化提早報到,也才能擁有新「膝」望!

本文轉載出處: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3003994&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