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強求」的運動:太極拳如何改善心臟病

文:Alice Park

譯:許睿洋

對於心臟病患者而言,如果不設法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與衛生習慣,在未來幾年內將有很高的風險遭逢另一場、甚至足以致命的心臟病。

但通常醫生所建議的飲食與運動習慣的改變,對於病人而言都太過嚇人而令他們卻步。多數心臟復原計畫中都會包括到醫院或心臟中心進行一周數次的跑步機復健,然而有近三分之二的心臟病患者並未參與這些復原計畫。對於那些體重過重、肥胖、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而言,這樣的生活方式令他們厭惡並帶來壓力,因為他們害怕運動會再次引發心臟病。

美國布朗大學沃倫阿爾伯特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Warren Alpert School of Medicine & Public Health)藥物與流行病學助理教授伊蓮娜.薩莫瑞哥-布勞契爾博士(Dr. Elena Salmoriago-Blotcher)試圖找尋使人們喜歡上運動的替代方案。在最新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小型研究中,薩莫瑞哥-布勞契爾博士與她的同事發現,太極拳可能是讓那些不情願運動的人開始運動的有效辦法。

研究中,29名近期曾發生心臟病的男女患者被隨機分派到兩組打太極拳的團體中。其中一組每周在醫院打太極拳兩次,並維持長達十二週;另一組則是每週三次、長達二十四週。所有的自願受試者也都會領有相關的DVD,幫助他們在家也能繼續練習太極拳。

三個月後,薩莫瑞哥-布勞契爾發現,在較頻繁從事太極拳運動的組別中,那些患者的肢體活躍程度比另一組的患者還要好;六個月後,兩者間的差別更加顯著。在密集練習的組別中,那些患者不僅更頻繁地練習太極拳,他們在練習時段以外也從事更多體能活動,如騎腳踏車、在家上下攀爬樓梯等以前不敢從事的運動。

薩莫瑞哥-布勞契爾說:「人們喜歡太極拳,他們便自己來了。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留下了幾乎所有人,可以初步指出為期較長的計畫可能促進了患者的肢體活動。我們改變了他們的行為。」

這項由美國國家補充與綜合健康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Integrative Health)所籌資進行的研究,其初衷並非用來檢視太極拳能否真正取代心臟復原計畫中傳統的運動形式,而是用來看看那些原本不願意運動的人是否能接受以太極拳作為增加肢體運動量的一種方式。此研究並未涵蓋夠多的受試者來看太極拳能否改變患者的身體適能和其他代謝量,但薩莫瑞哥-布勞契爾說,讓那些原本不愛活動的人增加運動量才是他們首先要克服的難題。

研究結果指出,對於那些未參與心臟復原鍛鍊的患者,太極拳可能是一個能使他們開始運動且不會卻步的緩和方法。同時,它也可能銜接其他傳統的、更劇烈的運動形式,這些運動形式已被證明能夠增進體適能,並能降低日後發生心臟病的風險。薩莫瑞哥-布勞契爾表示,「太極拳是一個有趣且大有可為的選項。根據我們的發現,在心臟復原鍛鍊中加入太極拳是很合理也很安全的步驟。如果有人說他害怕運動,我們便能問他是否有興趣打太極拳。」

她說,一旦這些患者開始因為打太極拳而增加運動量,醫生便能再次詢問他們從事傳統的、較劇烈的心臟復原鍛鍊的可能性。

對於那些目前沒有接受心臟復原鍛鍊的人而言,打太極拳的好處相當可觀,因為這能幫助他們以和緩的方式增加身體運動量。薩莫瑞哥-布勞契爾表示,與其他運動形式(包含跑步機甚至是瑜珈)不同的是,太極拳是一種「不強求」(non-striving)的運動,亦即這項運動沒有任何需要達到的既定目標:就只是為了運動而運動。她說,基於太極拳的特性,打太極拳的人們「不會跑到別的地方去,也不想達到肢體上的目標」,「我們告訴患者做就對了,不要思考任何目標。他們應該單純地享受太極的動作和練習。」

另外,太極拳也是能夠客製化的。對於那些無法安排交通工具來醫院從事例行心臟復原鍛鍊的患者,太極拳能在不需要器材的情況下在家輕鬆進行,這可能會鼓勵更多人從事運動。它也能依照進行的方式調整其劇烈程度。薩莫瑞哥-布勞契爾希望能與心臟病倖存者合作持續研究太極拳,藉由加重其劇烈程度,並透過心律監測器觀察太極拳是否真的能有效促進患者的體適能。倘若真能如此,那麼太極拳便正在替代跑步機而成為加強心臟健康的方法之一。

本文轉載出處: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timefortune/81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