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知多少

轉載自優活健康網

莊光輝 醫師 / 台東基督教醫院 - 家庭醫學科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已佔所有人口的10%,預估至2021年會達到14.7%,2036年甚至會達到21%。人過了四十歲以後,生理結構便起緩慢的變化,心理上也有老化現象。有些心理老化與生理老化有關,有些卻無直接關係。Kaplan說:「個人如果繼續其工作,或持續其對工作的興趣,老人的學習能力不會有顯著的下降。」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關係至為密切。退休後無事可做,目標喪失,便老邁得很快,即是此理。心理老化最重要的是有關老化的自我意識。身體未老而心理上先衰老者,其老化的速度較快,且較難解決其所面臨的問題。Hutchinson說:「老年是個人放棄其在成年期所盡的責任及所享的權利,而開始接受另一套責任與權利的時期。」

老年人由於心臟內膜變厚且彈性減低,使得心臟搏出量減少,造成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動脈管壁受膽固醇、脂肪和鈣的沈積,使動脈管腔變窄,缺乏彈性,對血流之阻力增加導致收縮期高血壓。由於血循環的改變,使得身體各器官血流不足,故感覺與反應都變得遲緩,且突然的姿勢改變,常導致姿態性低血壓而暈厥或跌倒。

膀胱與尿道括約肌的鬆弛,使老年人常受尿急、頻尿、夜尿或小便疼痛之苦,為避免引起泌尿道感染,應盡量避免憋尿。男性前列腺肥大,造成排尿困難,可借助口服藥物治療,幫助排尿順暢。若效果不佳,且常造成感染,影響睡眠品質,則可求助於泌尿外科尋求手術解決困擾。

肺泡之實質變化,造成換氣不足,餘氣量增加。同時受血管硬化與肺組織本身的改變,呼吸之氧氣交換與運送均受到影響,特別是劇烈運動後,腦部需氧量增加,使得老年人更難調適。指導老年人做擴胸深呼吸,或太極拳等對於呼吸狀況均有所助益。不要抽菸,菸中的尼古丁及一氧化碳易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胃腸的活動力減低,消化功能降低,加上老年人喜歡吃精製品或烹調手續簡便之食物,故缺乏纖維素,易引起便祕。宜多吃含纖維的蔬菜、水果,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若有便祕,依醫師指示服用輕瀉劑或使用甘油球灌腸,切勿用力解便,以免血壓升高發生腦中風。日前高雄就出現兩例因便祕上廁所「嗯嗯」時太過用力了,引發血管栓塞性中風。一例為年約七十歲的老農夫、另一例是罹患先天性心臟病的國中女生,兩者均上大號時同樣同力過度。故便祕雖事小,但切記不要憋氣用力,平時要多吃纖維蔬菜,必要時使用軟便劑,不要讓「嗯嗯」成為死亡的推手。

老年人肌肉耐受力降低、張力減少、彈性減弱、屈伸活動力也減退,故行動遲緩。避免一種姿勢持續太久,不但關節會僵硬,且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肢體腫脹不適。骨骼密度降低,或鈣質攝取不足、或中年後婦女動情激素缺乏等,易造成骨質疏鬆,易引起骨折,故行動之安全要絕對留意。所以老人的住家環境光線宜明亮,必要時可裝置扶手,浴室地板需注意止滑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