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患還是能運動!太極拳也適合

許多心臟病患在經歷過心導管或繞道手術後,時常誤以為自己「不能再運動了」。其實不然,有愈來愈多的研究發現,適當活動對心臟是好的,甚至只要好好運動,患者未來的死亡率就能下降20~25%,致死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也會降低。

術後勤復健,可減少身體不適或併發症

台大醫院復健科專任主治醫師陳思遠表示,心臟病患者在運動時需要比一般人更為謹慎,所以目前在國內醫學中心,心臟病患只要是心導管手術、繞道手術完畢,就會照會復健科醫師,並安排物理治療師一對一進行復健治療,是藉由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來訂定運動訓練計劃,可以增進心肺耐力,延緩並改善心臟病病程。

心臟科醫師將病人交給復健科醫師後,第一步是進行完善的運動心肺功能檢測,了解病人適合的運動強度以及運動可能會出現的危險。

評估實際的運動心肺能力,是擔心過度激烈運動會讓心臟負荷過量。的確有病人想要開始運動,卻在經過測試後出現明顯心臟心律不整;或者有些人會喘,只要放慢運動速度就好,但如果有胸痛或頭暈,就得立刻停下來。

手術後勤勞復健,可減少身體的不適或併發症,早點恢復行動力。醫護人員會指導住院病患反覆做些簡單活動,如拍痰、走路、爬樓梯、從床上坐起等。出院後也要多走路,約3個月後,當醫生認為病情穩定,才可開始準備運動。

哪些運動才適合?

確認心肺能力後,復健師就會建議適合的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為主,並且搭配拉筋或重量訓練。

有氧運動能增強心肺耐力,降低膽固醇、血糖及血壓,同時訓練肌肉強度,讓身體愈強壯結實,做任何動作時心臟會比較省力。先從從簡單不累、並能動到大肌肉群的有氧運動開始。以「可以講話、但不能唱歌」的喘度為原則。

醫師推薦的有氧運動有:快走、慢跑、騎單車、游泳、土風舞、太極拳。1次至少持續30分鐘,每週5次以上。

運動前後一定要做5~10分鐘暖身運動跟緩和運動。運動初期可做運動日誌,記錄運動前後的心跳、血壓、血糖、呼吸次數,以及是否有頭暈、胸痛、呼吸急促的情況,隨時檢視是否有異常。

運動禁忌

激烈運動後千萬不要「突然煞車」停下來。溫度、濕度過高,如溫泉區、冬天清晨、夏天中午或穿不透氣衣服時,不宜運動。

  • 作者 : 康健網站編輯

本文轉載康健,文章出處: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4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