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Feb 10, 2011 4:51:15 AM
摘自國語日報2011/2/9趙瑜婷/臺北報導
「來臺北國際書展,最想觀察臺灣文學的自由風景。」第十九屆臺北國際書展今天開幕,創作《活著》、《兄弟》等小說的中國知名作家余華,應邀來臺參與這場華文作家盛會。直言批判的余華,在新作中剖析中國崛起背後的社會問題和矛盾,他也談到中國在言論箝制下,知識分子說話只能拐彎抹角,說話技巧進步,卻不敢說真話。
今年臺北國際書展有超過四百五十位中外作家齊聚,進行各項講座論壇。余華昨天在展前記者會中,分享書展經驗,他曾參加耶路撒冷作家節,歐美作家當場批評以色列破壞中東和平,但政府仍感謝他們帶動話題炒熱活動,也讓他見識到文學的自由。余華新作從「人民」、「領袖」等關鍵字挑戰威權,儘管被禁,仍堅持不刪這些文字。
本屆書展以不丹為主題國,除了介紹不丹人民簡單快樂的生活態度與價值外,也透過佛經古籍的展示,探討佛教智者對於當地人民的開悟,如同「閱讀」也是追求智慧獲得幸福的過程。
書展中的義大利「不可能圖書館」,邀請藝術家重新思考書的定義,包括將書懸掛在牆面上,象徵知識的重量不一定是將實體書本握在手上,而是透過累積進行想像和感受;還有水泥雕塑書,代表並非所有知識是開放的,也有學問是畫地自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