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Apr 17, 2011 3:57:56 AM
摘自國語日報「社論日日談」---2011/4/13
即將通過的《特種貨物與勞務銷售稅》,也就是奢侈稅,是回應高房價及貧富懸殊兩大民怨,迅速審議的法案。不過,反貧困聯盟與社會住宅聯盟指出,初審通過的條文,未納入預售屋和農地豪宅,大開後門,將使投機客轉而炒作預售屋或農地房舍,房價仍會續飆,無殼蝸牛只能望屋興嘆。
再者,只針對一年及兩年內買賣房地產者,課徵百分之十五或百分之十的銷售稅,不如香港和新加坡,在第三年買賣都須課特別交易稅,較能嚇阻房地產炒作。的確,在低利率時代,支付兩年的利息,不及銷售稅的四成,挨過兩年,則一毛錢也課不到。奢侈稅如發揮不了抑制房價的作用,則僅能是民怨的安慰劑罷了。
當年通過最低稅負制,預估可向巨富課徵三百多億元稅額,改善貧富差距,但實施第一年,僅有一百六十多億元稅入,因為立法時就開了「個人證券交易所得免徵」的後門,使巨富得到合法避稅管道,而去年才課到九十八億元,每下愈況,最低稅負幾乎形同虛設。
課徵資本利得稅,斷絕炒房巨大暴利,依實際交易價格課徵土增稅和財產稅,落實漲價歸公,才能有效抑制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