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Apr 17, 2011 3:50:16 AM
摘自國語日報「社論日日談」---2011/4/11
《菸害防治法》實施即將屆滿九年,對降低吸菸人口,確有作用,但臺灣今年仍消耗十六億包菸,距離「無菸害社會」的理想仍甚遙遠。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發現,大學生有吸菸習慣者達百分之七點五,比五年前多了一倍多;四十歲的壯年人抽菸比率達四成,都是深值重視的警訊。
吸菸容易導致肺部及口腔的致命疾病,早經醫學證實;更嚴重的是,它製造的二手菸公害,危及公共健康,更造成健保的沉重負擔。美國推動防治菸害,三十年來雷厲風行,除嚴懲導致菸客罹癌致死的香菸製造公司,率先實施室內全面禁菸之外,最近更有將工作機會、升遷跟吸菸與否連結的新思維。
美國五百大企業之中,已有四十多家在召募新人時,詢問申請者是否有吸菸習慣,並明確表明如條件相仿,非菸客將有較佳的錄取機會。此外,還有更多的公司承認,在考慮升遷時,吸菸者的機會較小,因公司擔心他們的健康。
菸客也許認為,這種作法侵犯他們的人權,但事涉公害,迄無人權組織站出來聲援。喜歡吞雲吐霧的大學生及其他青壯年應儘早戒菸,因為此一新思維遲早會吹到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