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Apr 05, 2011 2:2:35 PM
摘自國語日報「社論日日談」---2011/4/4
七月即將上路的新制《社會救助法》,可獲得救助者將倍增,由於預算並未編足,社福團體擔憂地方政府恐會設下門檻,排除補助對象。預定四年後實施募兵制,行政院表示財政艱困,必須以各軍種閒置土地和營舍釋出民間使用,來籌措經費。而宣示民國一百零三年,將全面推動十二年國教;但連現制排富的高中職免學費,都傳出二十五億元經費缺口,怎不讓人質疑十二年國教能依計畫順利施行。
政府施政千頭萬緒,每個計畫都牽扯到經費預算,上述三項都是長期的重大政策,必須有穩定充足的財源才能落實。十年來經濟成長平均每年約百分之四點五,去年更高達百分之十,但政府稅收為何不增反減?
照理,經濟成長一個百分點,稅收也應成長一個百分點。但由於我國近年大降營利事業所得稅和遺贈稅稅率,以致經濟成長果實均落入免稅對象口袋,無法挹注國庫,造成經濟雖成長,政府卻變窮。
奢侈稅預估可課徵一百二十億元,比起前述兩項減稅,損失一千多億元,只是杯水車薪。應課徵資本利得稅,取消過度及重複的租稅優惠,以健全國家財政,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