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Feb 10, 2011 5:5:25 AM
摘自國語日報新聞刊2011/2/10趙瑜婷/臺北報導
臺北國際書展昨天開展,舉行「當閱讀力碰到城市競爭力」高峰論壇,邀請五都教育局長及文化局長,提出圖書館經營及閱讀推廣的未來方向。去年底縣市合併升格後,幅員最廣的高雄市,原有六十個公立圖書館,面臨館藏及人力不均的問題,為了讓縣市閱讀資源無縫接軌,市政府將在六月啟動「網路通閱計畫」,透過行動書車,讓市民在五天之內就能把想看的書調閱到家中附近的圖書館。這也是五都中整合縣市閱讀落差的首例。
縣市升格促進資源統合,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原先的圖書資源與閱讀素養,長久以來存在的差異如何整合?「各鄉鎮圖書館的水準差別極大。」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施純福指出,縣市合併前,鄉鎮圖書館隸屬於鄉公所管轄,如果鄉長重視閱讀,就會編列較多預算。臺南市立圖書館館長葉建良認為,合併後由市府統一編預算,還會視圖書館的偏遠度或人口數補助,比較能有正向改變。
閱讀推廣策略也是五都首長施政重點。除了常見的行動書車、故事媽媽駐點等,臺南市更推動「電視讀書會」,採訪閱讀團體、作家等,在公益頻道上播放,帶動城市閱讀氣氛。
學校閱讀推廣也是重要方向。臺北市把今年訂為閱讀精進年,教育局長康宗虎說,將推動學校優質圖書館利用,閱讀社團補助,並結合天文館、動物園等社教館所設計書單,開啟多元閱讀。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認為,知識應與德行結合,讓讀者了解閱讀真諦。臺南市則強調「走讀」樂趣,透過在地繪本進行戶外教學,讓閱讀深入生活。
五都代表對未來館際合作的「策略聯盟」也有共識。葉建良舉例,將來南市、高市可共用借還書系統,省下建置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