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y 03, 2011 12:39:11 AM
摘自國語日報「社論日日談」---2011/4/25
教育部長吳清基日前宣示,今年大學學雜費「絕對不會漲」,並承諾將在半年內修訂大學學雜費調幅公式。教育部官員則說,未來即使調漲,會以公校漲多、私校漲少為原則。這個原則對私校甚不公平,也不利教育整體發展。
臺灣私人辦學風氣很盛,對社會發展貢獻不小。但教育部對私校管理嚴格,除要求「捐資辦學」外,舉凡學費徵收、科系設置、招生名額、課程內容、乃至國際交流,都有種種限制,讓私校動輒得咎,發展受限。
以學雜費的收費為例,公立大學有政府預算支助,故可少收,短期內也可以不漲;而私校的經費多半來自學雜費,如果年年凍漲,又如何改善教師待遇、提升教學品質?美國私立大學學費平均是公立大學的三至五倍,自有道理。
或謂私校良莠不齊,由其自訂收費標準,恐有失控之虞。以目前公立大學處於前段班的結構,敢調漲學費的私立大學,必定是具有信心的優質大學,而且幅度也會有節制。不僅學雜費調整應有彈性,其他如招生員額和教學內容等,也應讓辦學優秀的私校,有更大的自主空間,否則,如何能要求私校成為第一流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