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23, 2011 1:48:52 AM
本文摘自國語日報2011/3/5少年文藝文/林皇德
作家小檔案
吳晟(一九四四──)本名吳勝雄,彰化溪州人。熱愛耕讀及寫作,詩與散文皆呈現對土地深厚的愛。代表作有《泥土》、《農婦》、《筆記濁水溪》等。
站立在佐久間鞍部向東望去,是高峻的奇萊山。森然的峭壁,像是冥神手執鬼斧自天劈擊而下。周圍的合歡山脈綿延出一道道崒兀的稜線,將天空撕裂了開來。濁水溪的水源,穿越蒼茫的雲海,不舍晝夜的向前流動。
此時,吳晟的心中湧現了最純真的天問:「河流的所謂源頭,究竟該從哪一點算起?來自天頂的第一滴水,最早落在哪一處山顛?」而幽深的山谷以它一貫沉穩的姿態,張開雙手,繼續將那來自天地四方的每一滴水,擁入自己的懷抱中。
溪水轉了個彎,向西南直馳,航進了萬大水庫的煙波之中。青翠的山巒間,水面平滑如鏡,映照著綿軟的白雲。春天時緋紅色的櫻花開了滿山滿谷,為清澈的流水平添幾許芬芳。更遠處,奧萬大的楓葉落了一地。吳晟緩步向前,耳邊懸瀑錚鏦,腳下枯葉窸窣。他仔細觀察身邊的每一棵樹木,感受它們微妙的神情,與它們一起徜徉在山野之中。一瞬間,他彷彿看見了童年那燦爛的星空,重新品嘗了回憶中每一段甜美的時光。
幾番曲折之後,濁水溪流入了溫泉之鄉──盧山。溪水沖擊著岩石,激起片片雪白的浪花。兩岸巨大的石塊上布滿了茸茸的苔蘚,偶爾幾株幼嫩的蕨類植物竄出,像是玩捉迷藏的調皮小孩。在潺潺的流水與溫熱的蒸氣之間,錯綜雜亂的溫泉管線裂壁而出,緣溪而下,密密麻麻一片,侵擾人們的視野。吳晟一邊緬懷著原住民抗日英雄莫那.魯道的事跡,一邊憑弔逝去的山林風光,心中的思緒就像眼前的溫泉管線般,紛亂如麻,難以言喻。
這條臺灣最長的河流,孕育出了臺灣最大的湖泊──日月潭。遊船泛起了一圈圈的漣漪,向遠方擴散而去,逐漸的消失在薄霧之中。纖細的奇力魚成群結隊浮出水面,隨即又沉入水中,身上的銀鱗反射金光,在粼粼水波中挑逗釣客們的心。浮田上開著叢叢的白芒和蘆葦,隨風飄搖;翠綠的青草間隱蔽無數微小的生命。
湖心的拉魯島,已不見傳說中白鹿的足跡,而湖畔戲水的原住民少年臉上,燦爛的笑容依舊。他們向吳晟高呼:「下來啦,一起玩水啦!」這群邵族的年輕人都考取了大學,即將告別單純的部落,前往華麗的都市。吳晟在他們身上看見了最澄明潔淨的心靈。他希望這裡純潔的人們與澄澈的湖水,都能永永遠遠的保持下去,沒有消失的一天。
溪水持續西行,匯聚了陳有蘭溪與清水溪之後,水勢更加盛大,浩浩湯湯,濤瀾壯闊,在下游沖刷出廣大的沖積扇。混濁的溪水帶來了豐富的養分,加上農人辛勤的開墾,成就了豐饒的魚米之鄉。廣闊的土地上,阡陌縱橫,灌溉渠道井然交織,稻浪奔騰澎湃,穀香盈盈。
從小,吳晟就熟悉一切與土地相關的瑣事。不論是撿拾稻穗、採集野菜、割番薯葉、餵養豬隻,或是巡田水、挑秧苗、晒穀,都是他的拿手絕活。沙洲和田野上,都有他的身影,有時烤番薯、烤甘蔗,有時追逐、嬉戲。酷熱的季節裡,幾個小孩一起來到溪邊捉魚抓蝦,一起搶在烈日的前方,縱身躍入河中,那清涼的河水霎時觸動了每個人的心房。堤岸則是他的大型溜滑梯,他喜歡平躺在堤防的頂端,再側身沿著土坡滾到底下。即使是路旁一塊不起眼的石頭,都有它生存於天地之間的哲學。吳晟不曾刻意尋思,卻已隱然觸及。
這個依戀土地與母親的男孩,曾向著溪水的來處遠遠眺望,想要明白這孕育生命的水流從何而來。晨曦微微透出,迷濛了他的視線,使他睜不開眼睛。滔滔的水聲呼喚著他,重重的山巒與層層的雲霧激盪他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的渴望,從年少就一直在內心湧動,不曾停止。」直到今日,依然如昔。
不論是六歲還是六十歲,他都會一直用同樣的心情去閱讀這條河流,注解這條河流,並且守護這條河流所滋潤的每一寸土地。
在河床上 嬉戲 奔跑
在堤岸上打滾
是你 讓我的童年更加豐富
是你 滔滔流水
哺育了家鄉田土
經常在夢中出現的活水源頭
似近還遠 召喚我去探尋
(吳晟〈水的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