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30, 2011 3:57:6 AM
摘自國語日報「社論日日談」---2011/3/28
日本福島核電廠受強震及海嘯侵襲,發生嚴重爆炸,輻射汙染擴散,核災等級一再上升;日本民眾雖能冷靜面對,外國人則紛紛逃離。談核色變,各國都把核災作為教材。
臺灣四面環海,與日本同處太平洋環地震帶,對核電的依賴程度亦高,看到這次核災造成的汙染危機,日本政府幾乎束手無策,也讓臺灣民眾觸目心驚,因而各方都要求政府確實做好核安,不可有絲毫疏忽;教育體系更應加強核能安全及防災的教育。
教育部初步回應,將推動把核安教育納入課程中,但「非核家園」的概念是否一併納入,則還待研討。以臺灣目前核能發電幾乎占總發電量四分之一,驟然廢除核電,並不可能,但透過天然氣發電及發展再生能源,逐步減少對核電的依賴,追求非核的終極目標,應是全民共同的理想。
因此,除了加強輻射防災教育外,如何降低核能發電比重,以紓解核災的威脅,也應納入教材中。學校首先要教育學生節省用電,在生活中落實節能減碳。再者,臺灣電費低廉,造成浪費,應該讓國民從小就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多用電就得多付費,亦有助節能減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