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23, 2011 1:45:2 AM
本文摘自國語日報2011/3/3方向文/何權峰
法國哲學家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曾經說,所謂的人,就是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問題你想過嗎?
你可以拿出一張小卡片,上頭寫著:「我想成為這樣一個人」,然後將你希望成為什麼人物寫下來。舉例如下:
自信、真誠、謙恭、健康、風趣、孝順、有禮貌、有能力、有愛心,或是熱情開朗、信守諾言、值得信賴……
一旦設定好目標,重要的是問自己這句話:「為了成為這樣的人,我必須是什麼樣子?」
前陣子,有人在背後說了些莫須有的事,造成同事對我的誤解,當我得知後,原本也很氣,想還以顏色,後來我問自己:「我想成為怎樣的人?」
「我是受害的人?」這感覺很無能,也不符合我的本性。「我是報復的人?」這感覺心胸太狹窄。於是我試試「我是有氣度的人」;對,我喜歡這樣的我。
所以,接下來我要問的則是:「為了成為這樣的人,我必須是什麼樣子?」
因為「我是有氣度的人」,當然,我不再去想報復的事,心情也因此平靜下來。於是我又為自己增加了「我是慈善的人」的意象,我不但向同事解釋、道歉,還對傳話的人表示謝意。沒想到事情有了很大變化,現在我和他們不但成了朋友,而且他們還推舉我籌備新院。
我發現我越是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越清楚該做什麼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