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05, 2011 1:5:6 PM
本文摘自國語日報2011/2/17方向文/何權峰
如果你問爭吵的人,衝突是如何發生的。「是『他』先開始的!」然後,繼續聽下去,你往往會聽到:「但是我會這樣做,是因為他說……」接下去是:「可是我會那麼說,也是因為他……」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爭論,通常是沒玩沒了的。
聽聽下面對話──
兒子問:「戰爭是怎麼發生的?」
媽媽:「是雙方意見不合而起的,就像我和你爸爸──」
爸爸在旁插嘴說:「亂說,我才沒有。」
媽媽:「有就有,幹麼死不承認?」
爸爸:「你要說,說你自己就好了,別扯到我身上。」
媽媽:「我不過是隨便舉個例子,你需要這麼生氣嗎?」
爸爸:「你再瞎扯,小心我對你不客氣。」
媽媽:「哼!死不承認。」
爸爸:「你,你有種再說一次!」說著舉起拳頭,咬牙切齒。
兒子:「媽媽!戰爭是怎麼發生的,我明白了。」
光是一隻手是無法拍出聲音的,要拍手的話,需要兩隻手,表面上看來兩隻手是互相對立,其實它們是共同合作。沒錯,除非有你的合作,否則一個巴掌永遠也拍不響。
所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吵」這個字,「口」和「少」的合併,即是告訴大家,少說一句,正是解決吵架、爭辯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