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Feb 18, 2011 11:28:30 AM
本文摘自國語日報2011/2/8 方向 文/周慶華
大體上,我們每個人的行動自由度是很有限的,不但跑不快、爬不高、游不久,而且還不會飛,想來都困頓極了。雖然可以藉助工具來改善,但那只是短暫的解放,時間過了又回復高度不自由的狀態。
然而,我們又亟欲獲得自由以為克服境限,因為那對有理想、有抱負的我們來說,是莫大的快悅,也是最感榮光的一件事。西方人有所謂「不自由,毋寧死」,大概就是唯恐得不到這種快悅和榮光所孳生的激切言詞!
此外,有些名人、政客、影視歌星、宗教家,受名、受利、受神聖情懷的制約,也沒有什麼自由;他們唯一可以感到欣慰的是,財富和權力擁有的比別人多,或許那是他們想要的「另一種自由」。
不論如何,活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絕對的自由;倘若對它還有點渴望,那麼就得從別的角度去想。這總歸一句是,擺脫有礙清心的執著。如果做得到,表面上我們肉體還在重重的牢籠中,但實際上心靈因為有了「隨時去執」的準備,早已在自由的國度翱翔了。
相傳春秋時代,楚王外出打獵,遺失了一把名貴的弓,正當臣子們著急的四處尋找時,楚王說話了:「不打緊,反正也是楚國人撿去!」這話傳到孔子耳裡,孔子不以為然:「說人撿去就行了,何必加一個楚字?」老子得知後,又加了意見:「連人也不必強調吧!」是啊,我們所以不自由,不就像這樣對某些東西念念不忘?因此,這裡就有一個自由的公式存在:放下讓你不自由的事,你就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