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07, 2011 7:7:27 AM
摘自國語日報「社論日日談」---2011/3/6
臺北市日新國小校園裡,有一棟兩層樓的紅磚建築。這棟紅樓歷史悠久,矗立九十多年,可說是校園裡珍貴的文化資產,與建國中學的紅樓,是臺北市僅存的兩座紅樓。可惜紅樓維護不易,因為原始的磚材早已「絕版」。
但是事情有了出人意表的發展。
日新國小一名蔡姓校友在基隆港經營冷凍廠,不久前,為了配合港區規畫而拆廠,拆除廠房時,意外發現廠房使用的紅磚,竟與日新國小紅樓的紅磚相同,是同一廠商早期生產的。蔡先生決定妥善拆卸,保全這批紅磚,全數送給母校。根據媒體報導,蔡先生計畫斥資七千萬元,整建紅樓,使它重現古色古香的風采,並將申請列為歷史建物。
日新國小的紅樓何其幸運,有這位校友,既是「有心人」,又是「明眼人」。有心,所以熱心公益;有文化素養,所以旁人眼中不值一文的舊磚塊,他卻看得出其中的價值與意義,知道保全古老建材,讓母校最有歷史意義的老建築得以重生。
政府各部門都應參考這個案例,甚至可以成立「古董建材銀行」,保存應保留的老舊磚瓦、木材等建材,並相互交流,以利全臺歷史建築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