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Mar 07, 2011 7:22:38 AM
本文摘自國語日報---2011/3/7楊惠芳/臺北報導
二○一一年國際教育閱讀協會主導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將在五月十六日到六月三日展開,國內將有一百五十所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受測。教育部將全面總動員,除印製五萬冊優質閱讀文本與評量題目,供國小三年級到六年級的班級導師參考外,還將辦理教師培訓活動,以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教育部國教司科長武曉霞表示,印製優質閱讀文本與評量題目,是希望學生有機會閱讀PIRLS文章和題目,幫助學生熟悉國際閱讀評比所採用的文章和題型,如果教師利用一點時間和學生討論,可以擴展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思考深度。
武曉霞說,《閱讀理解試題與範例》是委託中央大學教授柯華葳、臺北市立教大教授陳欣希與國小教師共同編審,不但經過多所國小預試,而且已印製完成,即將在近日陸續發到教師手中;除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外,也特別著重怎麼提問、怎麼解答。但教師對這部分比較陌生,教育部閱讀推動小組將在各縣市舉辦教師研習。
《閱讀理解試題與範例》總計有七篇範文與例題,內容包括說明文及故事體。在故事體有〈小馬路西〉、〈壁虎溫暖〉、〈白衣少年〉、〈小老鼠的恐龍夢〉,不僅有充滿童趣的童話,也有充滿中國風味的武俠故事;說明文有戶外活動的〈攀岩好身手〉、科普知識的〈冰河極地奇景〉,以及偏向記敘文的〈鴿〉。
新北市秀朗國小教師劉振忠表示,《閱讀理解試題與範例》與一般的閱讀文本或教科書很不一樣,主要偏重理解與推論,留有很多想像空間,在答題時也不一定有標準答案,反觀國內教科書往往讓學童沒有推論空間。
中央大學教授柯華葳表示,PIRLS的題目特色包括故事體及說明文,內容有故事、科學、社會科學、文件等,有圖有表。臺灣學童除了不習慣閱讀較長的文章外,在閱讀的深度上,也大多停留在字面或文章表面的層次,這些都需要教師引導思考。柯華葳說,希望透過閱讀,讓學童從不同角度、不同感受進行不一樣的論述,不要停留在標準答案的思考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