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寶卷

張貼日期:Dec 26, 2014 2:27:17 AM

無極至尊王母娘娘 降

時機緊迫,各處鸞堂亦加緊用功,辦慈善事業,出刊善書,各地慈惠分堂也正加強勸化人心、救濟貧苦之慈善工作,為了是什麼?

急迫老母心頭愁,揮淚浩嘆陰陽變。

諸天仙佛齊救駕,千呼萬喚挽沉痾。

庚申年一月初三日降文八卦山天真堂

王母娘娘 降

今日吾為眾生之事,來此天真堂,降一部「釋疑寶卷」,命楊賢徒,靜心沉著聽老母一一講明,現代社會的修行,五花八門,世人不知真正修持何在,仙佛降鸞,不辭辛勞,講忠孝仁義之事、訓人倫五常真意,奈何吾兒,喜尚神奇之事,高談神鬼虛無飄渺之章,不明究竟,附會胡說,此則是捨本逐末。

鸞堂之上,談修心養性的少,言靈動驗效者多,不知靈動之事,只是上蒼權宜應化,其主要之處,乃是為了上傳天理,下教人寰,入鸞即是修心,若是為修行之故,捨人倫之事,已喪失修道根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貫而成,好求神變之事,將越信越迷,終而「修羅」所制,「邪魔」侵淫而不自知也。

普渡收圓定慧解脫真經有言:「人以孝悌為本,道以精神為本,孝悌立,而人無愧,精神足而道可修。修道無他,還全本來面目而已,精神從何處散出,還從何處收來。」

修道是什麼?修本來已有的道路,啟開障門,尋回老家之源頭爾。

一、問:現實生活中,如何修心養性?

老母曰:痛苦與快樂是生活中的兩極,動盪的生命群相,卻有條理在焉,安定心性的真修是從苦樂以及動亂之中領悟出來的,確立人生修行方針,必須由家庭雜事做起,莫煩於衣食住行之牽繫,更找出解繫之結頭,家堂即是道場,五倫之妙,乃見真章,外求道相,則是棄本求末也。

二問:何以是修心之妙法?

老母曰:做事成功的條件,就是能夠認識環境,分析事物因果關係,進而改造環境,調和人事,這種過程是需要,明理達見、有恆堅忍,一而貫之的精神才能完成。做人成功的條件,就是認識自己,瞭解人心趨向,進而反躬自省,這種制心的方法,更需要,決心毅力、忍耐下去。

故「修心」妙法,並不神奇-「控制自己」罷了。

三問:偏見誤人,如何能避免偏執之見呢?

老母曰:對於一件事,雖是平凡無奇,雖有所見地之處,亦難免有所不見之微,對於事物的評判,不可單憑一隅做主觀的見解,而是多方面加以求證,對於「人」的品評,亦是如此,四面八方,面面觀察,乃知此人之德。「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人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充實自己學問之道,才是去「偏執」見解的正道。

四、問:人世無常,佛陀教人-「五蘊皆空」,消除「慾望」是吧!

老母曰:人類的知識程度愈高,工商愈發達,慾望的需求,也會變得毫無止境,野心會急速擴展出去,相對的社會以及環境的阻力,也會日漸加強,以致於「求不得苦」,其痛苦也越大,聲色犬馬的刺激,雖然可獲得感官上的滿足,其內心卻一日又一日耗空,精神上的無依無靠也越為強烈。

五蘊:可以解釋為感覺以及心理意識的情識作用。逐漸消除「感受」為出發點的慾望,自然對於物慾淡薄,於生活上便可以合理適中,不會過於計較人事之爭了。

佛陀並不是要人清除慾望,而是中和過度的妄念,使生命的過程能安然舒態。

五、問:人生是多變,社會是趨向複雜的,處於如此變遷的環境中,如何修持?

老母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當「自強」!大道本性是靜的,而大道的表現卻是千變萬化,修道,莫不是如此,修道的本源是「如如不動」,而修道人的行為,一樣是活潑生動。

把道心放在心中,而由道心發出的行為,便不會脫離軌道,表現於人世是非之間,還是清明可親,不沾瓜葛的呀!

六問:修道人,在社會上的表現是什麼呢?

老母曰:修道人,就是看穿人事是非與善惡因果關係,於是覺悟出生命的真正意義,不在於生活中物慾的追求,而是追求生命中-真、善、美的目標。

所以修道人,是汲汲於社會上的公益事業,捨己忘我,時時刻刻,就是想到,如何改善社會風氣,如何來勸人為善,如何幫助急苦的同胞。

修道人,在家裡面,敬雙親,拜活佛,效聖賢,並不是在家中,便成為「老大」自居,不可一世之態,他知道家庭是真人的考煉所,上蒼仙佛所出之處,是故不懼五倫之試,反而是越考越勇敢呢!

七、問:有人常常喊「窮」,有人「討飯三年,懶做官」,苦樂之見,並不統一;是否?

老母曰:苦樂之見,是沒有標準,有野心的人總是苦多樂少,痴呆愚蠢的人往往是樂多苦少,只有修心樂道的人,不苦不樂、不喜不憂,所謂「致中和之道」也。

心境的反應,才有苦樂感覺,事實上世界上並沒有「苦」「樂」這兩字,而是因為有了慾望之念,才召感苦樂感覺也。

所以老子講「無為而治」,孔子言「恬淡寡慾」,莊子又有「道我不分」之慨,佛陀也說「貪、嗔、痴、愛、慢」的道理,其目的乃是希望消除世人心中苦樂的大敵,而返天真無識的本性。

八、問:野獸與人類,皆有慾望,其分別在於何處呢?

老母答:兩者亦有共同的慾望,就是對食物的飽食慾,兩性間的性慾,孔子也說「食色,性也。」

野獸所需要的是原始性的衝動,人類是理性的動物,對於「食」與「色」的行為上,是發乎情,止乎禮,是合於人際間理智之規範。

修道人,修的是理性之道,是人類共同行為的合理化,所以昇華的結果,便是超乎於靈肉物慾之上,其生活並不受「食、色」所限,原始的衝動,不但動不了他的心,而且還持之以修煉中和之性。

現代人,好色多慾,講求享樂機巧,卻是暗毀先天性靈,淪為禽獸之徒,是偽裝人樣的獸性人格,無怪乎?地獄客滿,仙佛難過,老母望兒回家,竟是遙遙無期。

偈曰:甘露酒三千,法雨處處飄。

風中佛音佈,眾迷應知錯。

九、問:修道人有魔考之說,而世俗人豈無魔考乎?

老母答:修道,修何道呢?此「道」本是通達無礙,初來之時,個個原靈,走的皆是金光大道,而後來眾生迷於塵相,為客塵所誤,故把康莊大道,逐漸阻塞,蔓草叢生,迷惑心竅,終於與大道隔絕,母子相別,有家歸不得也。

眾修須清此道,好好做個清道伕。業障大的人,清理的工作也較辛苦,可是越苦越能啟悟,業障小的人,其福份較大,身在福中,反而是修行的障礙,這種福份大的人,衣食豐足,卻成為不知修道的人呢?這也是前世修福不修慧的結果,如果能福慧雙修,今世下生人道,必然成宗教之護法,不少出錢、出力的道門大德,乃此輩中人也。

修道人之魔考,乃是上蒼鑑察之下,集其業緣,適時的考試。而一般世俗不修,只有依前業帶來的命運安排了,是命運控制之下的可憐迷糊,這不是修道,而是為業緣所修,為因果所拘,終無出脫自在之日。

所以魔考,並不是上蒼有意安排,來試煉修道人,而是蒼天依各別業力,於道心動搖之時,加以磨煉罷了,業消才能不受業力之牽繫,則可以清淨修為,而忍耐業力的考驗,正是修道必須精進不懈,忍辱定志之時刻呀!此即是蒼天用意之處,胡不感激乎!豈可因考而退志呢!

十、問:古人修道,皆以貧道自居,難道一旦發心修行,就不可以發財了是吧?

老母曰:「貧道」之稱,乃是貧於慾望,富於道修之謂,並不就是,「貧苦睏乏的道人」之謂也。

現在社會,講真修行的,有不少是大富豪之類,這些人與別人不同之處,乃在於能善用金錢,做適當的財佈施,修道人也必須能作能勞,賺錢之事,取之有道,公平合理的賺錢方法,才是修道人所樂於傚法,能不能發財,是看你的因果,與修道並無砥觸。

十一、問:修道,是否可以分為「先天大道」與「後天小道」?

老母曰:每個原靈皆是先天佛種,只緣後天識神,閉塞竅門,不得返回先天之路,若問此竅何處尋?吾說此竅不在形相著點,而是無形無相,位於人心思維之處,開了竅的人,自然會往「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的道路行走,這種人才算為點著正中,雖是後天人種,卻向先天道路邁進呢!

世俗有人執意分別先天以及後天之說,是不好的論調,「修道」,皆是修返先天之道,今日為人,便是後天業牽所致,故再執差別名相,這種修行,已染上色彩,易生出「我慢」之心,反而是不美之事。

人世修行,只求「合理與導善」,如果因為修道的關係,生出種種迷惑之事,反而是越修越亂。

偈曰:修行本是返自然,先天后天差別判。

卻教自然受污染,不如在家效倫常。

十二、問:木氣漸衰,金氣成形,修道人受考驗的很多,真是魔道高張,無法無天!

老母曰:氣數如此,老母揮淚,徒呼奈何,天降真人,卻教凡塵考煉,其中堅忍有成者,亦不多矣!業力共成,倒讓清流沾染塵埃,鸞堂,本是仙佛用心辦道之處,竟見邪魔當主,豈天不救世人性靈乎!非也!非也!乃是惡氣衝天,自作自受,大道長存,因果律難違也。眾修觀是言,應知忍辱憤發圖強,把責任擔負起來,或可稍緩緊急之勢。

上蒼為了眾生,日夜奔忙,塵世眾迷,卻無動於衷,負職眾修,應該加油呀!

道緣相連,可以宏揚救人真道,獨善其身,終於讓邪魔降服。

現在的真魔,便在人的心中,「人魔」有甚於無形魔鬼,「人通」居然鬥倒「神通」,神靈默佑,還須自身端正。平心下氣,不因外緣動志,才是神人合一。更不可以迷於神權萬能之事,因為神明萬能,可是人心萬變,有「能」亦無從而發呀!

十三、問:修道人之魔考是怎樣呢?

老母曰:

一、心想修身正己,必有大怖之事接踵而來,令生頹退之心,此時不可懈怠,宜堅定信心。

二、修道人;若有儀相自矜,必會有穢魔,亂其威儀,傷害他的自尊心,此時應該,隨緣行事,不可因形相而灰心,乃修道人是權變通達,不拘外相儀表也。

三、修道人;如果自以為高明,必有欺心邪魔,來侵襲,使他洩氣,臉上無光,故修行不可自視高尚,或是吹噓神通靈驗之事。

四、修道人;於自認為得意之時,因境而生喜樂之思,必有樂時得苦之試煉,如果不以為苦,則變苦為甘,故修行人不可偏苦樂兩端,應該中和順變,淡中自有甘味。

五、修道人;為了表現其修行有則,便刻意顯示出,禮儀周詳,行為嚴謹,這時便會招來,亂禮邪魔,觀其鬆懈之時,群而攻之,讓他原形畢露,無地自容。故修行,求乎適當的禮儀,不必用意修飾,若有舒怡之心,必能自然表露溫文悠雅之體態。

六、修道人;若是為了修行之故,而為神秘之狀,自認為天機不可洩露,便是違反自然修持的原則,於別人眼中會被視為「反常」「異端」,不敢親近,這時候亦會感應「好秘」之邪魔,使他為秘密所乘,始終無法脫離其臼。

所以修行的方法,雖有許多不同方式,但是違反人倫的秘密修持,卻不是正常的道路,修行便是效先賢、行倫理之事,決泱大道公開無礙。

七、修道人;遇不順利之事,便以為「魔鬼來試煉」,並且還描繪得有聲有色,是天下之大迷信。心魔生才感應外魔,外魔可制,心魔難醫,還須自己處方,自個治療才會痊癒的,有時確有冤業來纏,亦不必加以渲染,此業力故爾,只要定下心田,加倍行功佈德,自然無事,何必以有為法對付無形靈事呢?

十四、問:修行,是否必須停止夫妻間的房事?

老母曰:此問題,濟公禪師於啟迷聖言,亦有言明,吾今日以淺偈:

夫妻相連陰陽配,正倫不忌自然行。

少思寡慾莫放縱,色情動淫傷元神。

天書鸞召禪功坐,脫殼飛昇金仙成。

法身自如建功程,如去如來大自在。

十五、問:有人靜坐,觀想神佛,自以為通靈,是否得宜?

老母曰:眾修有不少人,迷於此道,靜坐閉目,不得其法,便見觀音菩薩關帝相,以為是靈通奇妙之事,就欣喜非常,以為陽神出舍。

這實在是很危險,邪魔侵身,不知猛醒定性,將為魔眾,可致發瘋。

大道玄妙,不外天真,目垂瞼微,氣下臍輪,不想雜事,心中默唸佛號,不知有所靈通,有所靈動之事,若是氣動身搖,不可慌張,順自然而流通,更不能妄想神通。一旦執妄,邪魔必侵,神通來自天然本源,示於虛靜杏冥之時。五倫備就,外緣不動,則人道可立。精神飽滿,淫思煙滅,地道可立。天地兩立,道果完備,天道可循而上達也,此時天、地、人三道,流動無礙,乃知天文、地理之事,自有世人所謂之「神通」也。

靜坐之時,切忌執仙佛形相,用意逼氣下流,令氣不能聚於爐底,終外魔內侵,氣散精失,內外兩傷,元神渙散,引起「神經病」則是可惜,可嘆!

故修道人,只要平時多習聖賢文章,效先哲行持,打好自己修行上的根本,然後階梯而上,不可內根不立,妄生仙果,則太危險了!

偈曰:五行有數定泰山,金木水火土中源。

坐禪靜定安慮得,豈是鉛汞出真人。

十六、問:神聖誕辰,俗習喜殺三牲以謝恩此合理乎?

老母曰:宰殺生靈,邀神求福,反而觸其忌違,上蒼有好生之德;慈悲為懷,蒞任神明,不受世人供品以食,僅納信眾虔敬之心爾。

若是神明喜食人間煙火,信男女又偶而上供,天下神祇,何只萬千,豈能食飽乎!將必然餓死矣世人無知,以牲口宰殺,名為謝恩,其恩何在?卻是牲靈之眾,乞討於神明之前,聲聲喊冤,神明還得慈心超渡,煩不勝任,徒呼奈何!

大凡死牲上供之處,易遭外魔受食,把莊嚴肅穆之道場,變成牲魂之討命所。

台疆寶島,皆認為各處之土地祠、福德廟為招財進寶之所在,把福德正神當作搖錢樹,又在於其面前,殺雞宰鴨以為供品,葷臭滿桌,薰得嘔氣不止,所謂福神所居,卻變為血污陰靈聚會之處。

故近年來各處福神紛紛投訴於吾,老母憂心故特此公告。以後敬神拜佛,以香花素果則可,如果經大德宣講或觀此文之後,還是牲禮擺祭,可真是罪過!

十七、問:祭拜祖先,世人好用牲禮是否合理?

老母曰:祖靈無罪,後世子孫加之禍殃,宰殺牲靈,難為祖先滑受,反而討命於茲,欲言孝思,更教祖先負擔殺業之罪。

又世俗之拜「好兄弟」,(此乃民間普渡陰靈之謂),每用葷食祭祀,有所謂肉山、雞山,曝露於朗朗天蒼之下,場面雖然熱鬧,但聽牲魂哀聲遍地,如此殺戮只可滿足世人口慾,加添陽人業孽,徒讓邪靈,飽餐罷了,戒之!戒之!

今後祭祖陰眾,不可大魚大肉,觸犯天下慈悲之意,更防薰臭之氣,侵犯神聖祭壇,家中祖靈,子孫追思,不可加添殺生之罪,成為「不孝」之人,清素供果、糕餅淨水,祭場馨香,才是祭祀之道呀!

吾曰:神明清瑩身,祖靈不喜葷。

為人無明業,竟教加添罪。

十八、問:世人不明扶乩之道,又有正鸞生因識神用事,以致於聖意不明、文意非理,是何原故?

老母曰:上蒼鑑於人間氣數有變,故金闕玉皇,憂愁思慮,由呂祖、文昌帝、觀世音、灶君、岳帝、王靈官等領命下凡,開倡鸞堂,以著書立說,演講人倫之道,使迷惘眾生,得以親近聖賢,修行有路。

正鸞之職,乃是心正無邪之人,於虛靜之時,氣動感天,則天神接通其靈,降文飛就鸞篇,神人合一,真機順筆而出。

乩:有如電腦,人身為引電之天線,神靈如電源,接通之後,電腦作業,暢流示現也。

故扶乩之人,若是心略有紛亂,則相接不入,容易意識作祟,其因電力不足之故,所以混雜人意,致生疑惑,所以有人譏評曰,皆靈鬼邪神,假藉仙佛,託辭濟世。

一部玉旨鸞書,所言皆引經據典之勸世文字,句句都是修道真機,豈靈鬼邪神所能及也。有人說:扶乩之人最好是粗夫不識文字之人,若能扶出絕妙好辭,方可相信!

此種人,不知扶乩之理,乩格清高,修養有素,才學高深,始能感格神明,扶出絕妙好辭,若有人德行優良、濟世愛人、修持有道,自然頂有金光,光達之處,必有高靈相接,則天意乃出,若是粗野俗夫,身未清淨,滿腦俗事,雖真仙佛陀,硬是靈通,輒為識神所阻,文釆盡失,自古以來凡為正鸞之人,多是秀才文人,今世文乩,往往是由武乩起身,更有不識文字之人,自稱乩生,鸞文所現,辭不達意,所降文字,或拾人糟粕,或胡作滲雜,不知所云,甚至於受人利用,識心用度。

鸞堂,本是天應人寰,有輔助教化,挽社風頹廢之目的,若是藉乩用事,豈有真神仙佛,降壇說教,令有識之士裹足不前,則是罪過。

故吾一再勸諸修,信乩應信理,理正則乩正,理亂則乩敗,扶乩並非迷信,及大藉乩生而通天理,以文示現之法也,或有乩生不正,致亂虔信之心,不獨人怨,且有天刑。

十九、問:乩生之靈體是何奧秘?

老母曰:乩;是天地接靈之橋,就似天線一般,可以接收無形靈界的電能,再經過乩身識神之反射,成為有形有色之世間形相。

簡而言之;乩,即是無形靈波的轉化站,而出言、出文,也可以說是轉化之後的銀幕了。

武乩也者;上蒼採用心直純正之人,其人心中毫無心機,或有者,並不識字,但是心誠感天,亦能靈動開口,與文乩之通靈降文,有曲意同功之妙也。

現代人心多變,新乩接靈神事,還能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但是時日一久,便識神用事,自比神聖,以為道行高超、法力無邊,若是加上慾望攻心,便做出荒唐怪誕、傷風敗俗,神人共憤之事,所以老母勸諸眾修,以及信乩者,必觀察乩生品行是否端正,並所言所寫的道理,是否合手經義,如此一來身為正乩,便不敢胡來,而鸞門心法,得以保存下去。

二十、問:佛陀教人慈悲,不可妄殺牲口以祭祀,是不錯的,但是祭孔之時,何以還用「犧牲」呢?

老母曰:祭孔殺牲,乃是為了福澤有德長老,此何以說呢?

當祭祀完畢之後,由國之長官,以其肉賜賞於國內德高望重之年老長者,然後依次類推,由上而下,受賜之人,莫不引以為榮,是含有禮法崇德的意義,不可用「殺生」視之。

在春秋戰國時代,肉食稀有,一般百姓生活困苦,很少有肉食的機會,於祭祀之時,必得地方推舉道德之士,由官方列名報於主管,利用追拜孔子的機會,賞以祭肉,表示孔德流芳也。

現在人,衣食豐富,食肉太多,脂肪肥厚,祭孔亦不必再死守古法,可以用清茶、素菜加以代替,則是合乎時代潮流,法場之上不沾腥臭之氣,更能表現出莊嚴肅穆的意境。

二十一、問:何以有部份佛教界,把所有鸞堂著作之善書皆視為邪書,或是武斷的斥為一貫道所出者?

老母曰:佛本是無我人相之差別,所謂「外道」,乃是根據當時印度各國邪教橫行所言,若是中土國本之道教,或是孔孟之教,只能說是修行方法有別而已,其實是殊途同歸。

鸞書,皆有註明出處,地址以及堂名,若果是一貫道之著書,自然有政府機關來取締,不必因派門不同而用意猜測。

鸞門,亦非鸞門,而是融合五教之教,配合中國文化精神,經諸天仙佛,降文而示現人間,所以鸞生修眾,不可有執他教為「外道」與「邪教」之想法,把持住自己,修習人道倫理之事,便是修行。就是世俗的所謂一貫道、先天大道.........之信眾,只要能忠於政府,孝親父母,修人倫之事,一概可稱為同修,則社會可致詳和之氣,「外道」、「邪教」有何差別乎?!

二十二、問:宗教信仰,五花八門,雜亂無以適從,身為修道人,如何自持呢?

老母曰:宗教之事,自純而雜,自古以來,便是如此,只是現代人,好逞小聰明,傲慢自大,於是乎越分越激烈,其實大道無為,順自然本性爾,濁世眾生,不明此理,自創門派,虔信之士,何從何適呢?此亦是老母擔憂之處也。

修道人,自修天真心法,先求自己盡心於人倫五常之事,不必刻意與人辯道,道理是會愈講愈不知道的呀!由起居小事,行持慈悲助人之心,便是現世菩薩。

今旨造釋疑寶卷,即是由書中闡明修心法則,莫執五教之偏,把修道道場,放在家裡,由心中找到主持之人,這個人奉行天真自然之本性,不向外求緣,從人性的衝擊中,打開一條大道,這便是宗教的秘密,天真心法主人了!

故曰:五教皆有理是焉,大道卻是五教源。

若因教派鬧意氣,則是信教迷中迷。

二十三、問:修道與國家有何關係?

老母曰:修道,是修「忠貞」與「仁恕」之道,五倫,首條便是「君臣守忠」之道,故身受國恩,而能今世修行,必報國家護翼之忱,所以說:「宗教,乃是以忠為之教」也。

修道人,若是做出敗壞國家的行為,已失「忠貞體國」之道本,如何能夠成道乎!乃叛道之徒也。

自古以來,只有愛國忠貞成為「神職」,未有禍國殃民、漢奸之輩,登上神榜。

偈曰:國家是道修行好,忠恕稱雄英靈傲。

天地正氣配文華,山川水秀鍾明高。

二十四、問:追思祖先之道?

老母曰:祖先,乃是子孫所以留於焉之根源,忘了祖先,便是迷失了自己,這種人將是天下間的行尸走獸。

中土;來自中華之中-黃河流域也!即黃魂所居之處,家中神祖牌,亦表示五行中的土格,以示不忘本。祖先靈牌,是中土文化的象徵,其來有自,淵源已有五千年了,今人無知,亦有燒燬祖宗牌位者,須知靈牌易燒難返,祖先繞火而哭號,天怒人怨,因果成熟,將有大事之變,觀之哉!觀之哉!崇洋是現代人的新潮,尋「根」更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提倡祭祖,其意義深遠!

故,後人禮拜先靈,須不可忘了「黃魂」,有是種,沒有根的人,是隨附而生,游移不定,思想不貞,容易反覆無情的呀!慎之!慎思!

二十五、問:拜神拜佛有其道乎?

老母曰:神仙佛陀,其修行的目的,乃是為了啟示後人,令追思傚法,不是要後世眾生,刻像禮拜,爭取香火,世人無知,以為拜神,便是得天保佑,能夠消災解厄、萬事如意了!

災厄,皆是因果得來,前世種下的「因」,故須明白前後因緣關係,才能不迷惑於拜拜之意義,今世能禮懺拜佛,令生虔誠恭敬之心,則後世必能得到,消災解厄之報應。

所以現世求報,消災化厄,只有努力行功佈德神前懺過,自然大厄化小,大劫可活,並不是到處拜拜,見廟必獻香油火,才能得天之佑的呀!

有些神壇,辦理「消災改厄」之工作,是為了貪取信眾之「奉獻金」,這種作法是很不對的行為。災厄唯有自己可改,別人何德何能,代轉因果定律呢?

以後見神像,三香奉祀,應該是「少求多做」、「少言多想」、「三思己過」,自然心正神清,可以逢凶化吉。

二十六、問:修道人必須吃素嗎?

老母曰:素心之人,即有素食之實,凡人吃素,若不因慈悲發心,則無修心之意,只可謂之不食葷而已。

吃素的原因何在?

一、乃是因為慈悲不殺之故。

二、因發願持齋,願力護持之故。

三、明瞭天地萬物因果關係,四生六道,莫不是親朋好友,食畜生肉,猶如吃親友人肉,故不敢開葷也。

四、保持靈體清瑩、氣順神清、思想純精,乃因為無眾生肉債之故。

五、現代人怕血管硬化、血脂肪太多,而改葷持素。

六、因信仰宗教,戒律所定,不得不從,而持齋。

濟公持齋,以素變葷,外示世人,破持齋之迷是何原因?

吃素;本是天地之間一大美好之事,奈何有無明眾生,外現齋像,內心肉行,乃其未了悟,「齋」之真意,以為吃素菜便是持齋,世俗人心好名,吃素是不著名相,卻還有不少了為了吃素而著相,以為清高於人。

吃素的人;必須是明白吃素的意義才是真素。

一、要有慈悲之心,觀想眾生淪為魚肉之苦。生殺不絕,輪迴不息,何時了緣。

二、持素,不必固執素食之相,隨緣方便,有如六祖之「鍋邊菜」,才可以打開引人入道方便之門也。

三、素菜,不可刻意加上「豆雞」「豆鴨」......之動物名稱,而喪失「齋食」真意。

所以吃素,若是不加上「慈悲觀想」,效佛修心,並不謂「持齋」,而只是「素食者」而已。

修道人,既然明白「持齋」的道理,就須先由「戒殺」牲品為下手的功夫,進而清素餐食,再則了悟「戒殺慈悲,心悟入齋」的真意。老母所言;並非一定原則,須要依「因緣」、「業識」、「方便」為權變。

這是怎麼個說法呢?

例如:欲度葷食眾生,必也權宜入葷,漸而導化,自然人人可親,能轉迷成智,此乃因辦道設想,含「慈悲普渡」真心,故食葷不成葷,乃「心齋」也,所以肉食入口,自然甘露洗淨,頃刻化成「清素」矣!

又西藏地區,畜牧發達,吃素成為富人奢想,身為修道之士,豈可因此特別「享受」,所以懷抱慈悲之心,殺牲食肉,默禱往生,乃因畜牲奉道之故,使大眾修士,得以成道,此並不謂「殺生」,而是因護道而亡,若是修眾得有道果,則如此牲魂亦隨而往生,此與祭孔之古意,有穩合焉。

釋迦勸人戒殺生,卻有一世,下生兔身,投身虎口,以救其飢餓之危,難道是犯殺戒了嗎?非也,此乃慈悲應化爾。

又於國難當前,敵人進侵,英勇戰士,執槍以擊之,殺敵無數,是否也是「殺生」乎?

此不謂之殺生,而是護國保民也,亦是「慈悲」之轉變呀!因為國亡必有大殺戮,道場必淪為鬼域,這時候的「戒殺」以及日常行持之慈悲心,已變成保家護民的「菩提行」了,槍彈出口,想到的只有「國家」「社稷」「救百姓」「護道場」,故不可與「殺人犯」相等視之。

所以說;修道人,必須抓著中心信念,多領悟修行的真正道理,不要死讀經典,惑於文字,而成為「迷信」之人。

修道人,是「活動」而「進取」,有思想、有抱負,不是聽一句學一句,死硬不通之人,必須是開發經典之中的真正內涵,才能與聖賢仙佛相互靈通,取彼心為我心,則修道不為名相所制,成為真正自由自在之真人。

二十七、問:修道人必須歸依何種教派嗎?

老母曰:天地間,只有一種教,就是大道之教,五教法相,乃應化方便,並不可以加以分割,搞得現在天下大亂。

故修道人,以「理」為教,奉「聖賢」為師,習先賢聖王之道為修行心法,歸依教派,不為教義所惑,才是修道人本色也。

今日降此寶卷,即是為有心修行的人而設想,故眾修不論何門何派,但記老母之言:

教派有別人為遷,無為大道心法煉。

五教應化皆是緣,同源道一水火牽。

經典出世自昔時,現代修行嫌落伍。

不著文字破迷濛,了悟經中啟悟新。

二十八、問:修道人是必須避免婚姻嗎?

老母曰:修道人,是不可以逃避婚姻的,緣份來到,逃都逃不了,依照自然因果律,不可免強自己,但順因緣,就可以的呀!有緣則聚,無緣則散,夫妻結合,有若陰陽相配,與修道並不違背。

家庭之中,芝麻小事,煩瑣雜事,皆是修道助緣,乃今世消業障,了因緣的大好機會,所以老母,把道場設在「家裡」,就是這個地方,最容易試煉修道人的本性,因為外表上的虛偽,在此地是毫無作用,內心所感,用親情之考,一試便知,假也假不了,天眼如電,天耳如雷,何能遁隱呢!

二十九、問:修道的平常生活態度如何?

老母曰:修道人,是用平常心,行平常之事,於生活上並不特殊,遇到難題,心裡不憂不懼,寬宏大量,談笑之中,問題便解決圓滿,乃是因為他寧願為了顧全大局,而犧牲小我,也因為,他能無私容忍,道義結交也。

快樂是人之所好,痛苦是人之所惡,可是他卻認為快樂以及痛苦,是由外緣影響,由心裡反應出來的感受,所以他是「外緣動亂,心中不動」,心裡面主人,有若泰山磐石一般,指揮千軍萬馬,毫不雜亂,篤定安祥,而萬事就緒。

所以,「平常心」就是「道心」,把握其「常」,行持不亂,自然幽雅,不因外物而喜,不因外事而憂,時機到來,就當仁不讓,時機未至,則虛懷若谷,食衣住行,適中就便,工作勤奮,取財有道,風花雪月,不聞不問,有閒之時,乃是「靜定安慮得悟性,開卷有益學聖賢」,就有道而正焉,如此而已,希望眾修效學也。

無極元始地母大天尊 降

天有天道循流定,地有地道規矩方。

天地無私氣量宏,人道效學法地昌。

「天」為人衣,「地」為人床;順天知地,人道可立,人類只知聽天由命,竟不知順地知性之妙。

天地交泰,才能供給人類生生不息的原動力,就以人體來說明,其性靈由天而生,其肉質卻是因地而成,故為人不可忘記天地養育之恩,更不可以為了自私,而破壞天地間的自然法則,現代科學發達,人為逆天,毒素遍地,染得天地腐臭腥羶,震動天地兩司,如此下去,必然天有「換氣清濁」之舉,地有「耕翻除穢」之意,吾憐眾生頗不乏善根之人,故降文與楊筆論「地道」真理,期能喚醒地上生活的原靈,早日回頭,共登善域,吾自有「淨土」,可供善眾樂居也!

庚申年一月初十日 降文於彰化八卦山天真堂

一、問:何謂「天、人、地三道」之理?

地母曰:天、人、地三道,乃是順大道而行,天道至大至至公,養育人類,毫不偏私的,供應人類賴以生存的種種元素,可是人類卻為了無窮的慾望,污染天空,放射衛星,太空爭霸,把清淨空氣,變得又黑又臭,而衛星、太空船之發達,也逐漸擾亂天體軌道的安定。

地道,滋生萬物,以利民食,提供土地,安頓民居,生長藥草,治療眾生疾苦,山川水澤,莫不是皆為天下眾生而設,可是無知多慾的人類,卻喜歡爭地佔土,你攻我打,把完整土地,變成製造火藥的場所,工業污染,毒遍大地眾生,山川河澤,私心墾發,全不堯得保存自然景象,若是有德於眾生,而加以利用,才是地盡其利,吾必欣喜,但是;人類太自大、自私,只要財利可圖,動輒燒山阻澤,只為了圖利,卻無形中傷了幾千萬之生靈,可怕呀!可怕!

今日吾來說明的是天地皆能盡其道,而人類並不能盡做人之道-「人道」。如此長久以往,「天氣」接不通「人氣」,「人氣」遠離「地氣」,將有「人道」之大亂,因果成熟,天地搭橋,人道不及之處,自然災厄難逃,慎之!慎之!

天、人、地,本是一氣呵成,長久以來,都是一脈相通,只是人類造孽,才會發生短路,陰地、陽天,人不通電,終會有絕緣之時,電阻太強,兩極相斥,火光迸發,焦黑一片,即是共業之時也。

二、問:地氣與天氣如何交泰?

地母曰:宇宙;混沌之時,本來是沒所謂天、地之別,到了中間一點迅動,引開陰陽兩氣,而五行定位,各行其道,而其互相之間,並不中斷,隱隱乎!

有主宰聯繫其中,調和規矩,因而共生而不亂,雖各有司職,也休戚相關,這種無形靈力的安排者,就是「道」的化身。

地氣屬陰,天氣屬陽,人居其中,是陰陽合成,人偏陰體,好機詐之事,必歸地氣所轄,淪為地獄,人若知修行,好行善舉,正氣加被,則陽氣旺盛,必昇而飛揚,乃歸天道。所以說,人類是天、地兩氣的精英,成仙成佛,多加強陽明正氣,變鬼成邪,都是陰險小人。天氣經人氣而交地氣,三才穩固,即是交泰,此時因人氣流通之故,天清地和,萬物有如陽春,處處呈現祥和之氣。

若是人類惡氣太多,陰氣太重,陽天之氣與地氣交接,轟然一響,必有火花,此火花乃是為了消除多餘之陰氣,此多餘之陰氣,即是人類所作,惡人招感而形成的呀!

故地母勸人為善,多吸收陽氣,才可以避免成為「火花」中的犧牲品呀!

三、問:何以現世人類不重地德,不追念地恩?

地母曰:空氣,來得容易,便不值一毛,土地住得太方便了,便不重視土地所帶給人類的恩典,現在地價上漲,很多重視土地,為什麼呢?

其實,他們所以認為土地重要,是因為買賣有價,並不是想報恩,而是想發財呀!到底說來,還是「利益」較為實際。地為人類所居,又長養食物,供給眾生,不求報、不求利益,為是養出端正善良的人類,而現在地母不但得不到人類的追思,除了容納人體排泄物之外,還要忍受毒辣臭穢的工業廢料。

土地,須要耕耘才會清新,作物始能長得肥大,現在,地球己受污染,亦須好好整理一番,當然是從最髒亂的地方下手呀!

地母勸眾修,先犁好自己的心田,幫助清理四周圍的污穢,自然可以不必動用犁頭啦!

四、問:現代人因地價上漲而致富的很多,所謂「地主」,是真擁有土地?還虛假執有?

地母曰:土地無價,屬天下人所共成,劃分區域,只不過是為了居住方便而已,現在世界人口增多,才有爭奪土地的戰鬥。因此土地增值,與地母無關,是人類由利益觀點而造成的。

人身乃(地、水、火、風)四大構成,生而地長,死亦歸土,是土地擁有人呢?還是人擁有土地呢?聰明人,一想便知,不必地母多談!

偈曰:空空來世空空去,無常所拘豈有地。

在地致富不思恩,死後夢醒奈何依。

五、問:何以地母大天尊,少人供奉?

地母曰:老身,不求香火供奉,只希望眾修能明白地母之德,地是公正無私,能容寬大,是不因人類造業,而改變四時季候,偶而發生震動,即是示警於人類,是有原故的呀!

若是有人要禮拜本尊,須先禮敬天地恩情,應知五穀來之不易,追思世上飢民餓孚,故不可浪費寶貴糧食,本尊示現人間,只是為了闡明地德之理,要眾生傚法「無私容忍,施予不求回報」之德,為了氣數關係,老身還是一再的勸眾生-修身為善!

「善」字頂頭上,光芒所至,逢凶化吉也。

六、問:地球是地母所轄的一部份,是不是呢?

地母曰:宇宙之中,地球何止一個,是千億個,而不能盡數!

人類所居之地,亦是本尊所轄,由於星光暗淡,地母憂愁,故降文於茲,希望人人醒悟,趕快回頭,善路有光,將可避禍。

偈曰:星聚會互輝映,地球光芒暗晦藏。

天地不交有火花,人類共業陰陽煉。

七、問:「地理」以及「風水」與現世子孫有何關係?

地母曰:現在談「地理」與「風水」之說,並不是時候,天地將有磁場的大改變,善惡將有明確分判之期,是福是禍,全靠自己打算,有處處吃香之人,亦不少反勝為敗之徒,正負倒懸,貧富互變,天火地水,吞雲吐霧,善者忙中有路,惡者計算有誤,天窗大開,地府亦迎,陰陽有別,喜樂分明,人世無他!多行善事,紅光滿面,光光相引,羔羊出迷。

偈曰:三七乾坤山水兌,雷火風動草木偃。

紅旗赤白光明王,天機明悟中有意。

八、問:台疆寶島五穀豐收,家畜繁盛,可是外國;如越南、高棉、印度......地區還有餓死之人,甚至於到了吃人肉的地步,但是反觀寶島眾生相,靡費糧食,餐廳林立,桌桌佳餚,食不過半,很是浪費,如果長此以往,將有何種報應呢?

地母曰:寶島,是受地母所寵愛的!這是因為本土居眾,有善氣,而感應福報之故也。可是最近幾年,惡氣有急速增加之現象,有意與善氣爭勝,這種現象就是眾生享樂太多,不惜五穀,濫宰生靈,以致於陰惡之氣,瀰蓋天空,遮住道光寶氣也。

有福反而是助長惡緣,地球漸啟戰禍,地母不希望眾生感染此種惡氣,知福惜福才對呀!

伏義八卦祖師 降

有文徒,叩問,天地之卦象,吾本是不說,奈何氣機迅變,天有不測風雲,故以簡單指示機運也。

※國民之卦--天地否,此乃小人所勢,君主被斥之意。

※社會之卦--山火賁,趨向浮華而掩蓋其醜之謂。

※商場之卦--火水未濟,沉著自有收穫。

※國際現勢--澤火革也。

此乃是今年猴年之卦象,眾生應保持冷靜,多往修行道路而走,不可以放蕩而不知醒悟。

寶島終是寶島,希望眾修,維持它的道氣,才能永存不墮!

本堂文衡聖帝 登台

今日來談談出刊、助印善書有何功德?

何以謂之善書?就是以忠孝為原則,而能啟發人心,使觀是書,而領悟天地間的道理,於日常生活奉行倫常之事,為達到挽救不良社會風氣之著作,皆是善書也!

現在仙佛倒駕慈航,飛鸞著作,為了是什麼?乃是為輔化教育之不足,端正社會上不好的習俗,闡教五倫新義,故皆可謂鸞著之善書!

現代人不比古時,國民教育普及,文盲已經很少見了,善書流通之處,都能造成一股修善之清流,其助印之功德,亦傳佈淵遠,救人性靈,有甚於一世間救人之命,此何說?因為性靈開悟,可超拔萬世元神,而醫人之病,亦不過是一世之功。

教會人士,開醫院,不只是救疾病之苦,最主要的,還是傳福音之佈道,這才是著眼之處呀!

故有偈曰:一世勸人行於口,百世化人修以書。

印贈修功樂善居,天真勸世感心舒。

所以說,最好的救人方法?不妨是先救他的「命」,再救他的「靈」,即是先濟急周貧,然後導之修善,才是真正完美之事。傳佈善書鸞意,可以救人「心病」,心病除,百病消,是救世根本法門也!

無量傳佈,便有無限功德,此善書可貴之處也!

玉虛童子 降

上蒼著作此本釋疑寶卷,就是希望修道人,能明白何以謂之修道,修道的意義是什麼?所發源的動機在何處?並不是要各位求靈動之事,訪神秘修行之奧,而是由生活之中,領會真正合理的修行方法,印證修道心法也。

庚申年一月十一日 降跋於八卦山天真堂

無極至尊王母娘娘 降

此部書出世,乃為了明確,告訴眾信,修道原則,亦正是三曹擬定之真章也。故眾生觀是書,應該廣傳鸞昔,協同道修,合群辦道,以救時急。若是修道魔亂,不能靜定元神,乃是業障深重之故。

有財力者,不妨多方助印此寶卷,無財功者,更宜宣講,只要是精進有恆,其無極靈光煥發,消冤還債,超拔亡靈,吉神相隨,護法常持,逢凶化吉,消災解厄,智慧啟悟,可明七世之惑矣!

庚申年一月廿五日 降文八卦山天真堂

釋迦牟尼佛 降

庚申年五月初一日

佛學的理論是不能離開事實,所以六祖壇經:「菩提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說:要覺悟真正的佛法,絕不是捕風追影,在虛幻不實的經義中可以求證明道也,必須用人事牽繫之暴亂動搖當中,磨煉真性。

佛眾出家,亦必得,體念這一點,不要存有隱姓埋名,不理世塵的觀念,若是這樣,則天地養這種人何用,與行尸走獸何異,更如何能發出:「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大願呢?

吾佛,教人戒殺生,乃是佛眼觀察眾生,無有高下,大至人命,小至螞蟻,皆不得故意殺害。但是,此中有大原則在也,佛陀主張殺一人而安天下,或殺一救多人時,在所不戒,反而是,應殺不殺,假仁假義,姑息養奸,造成大患,小慈而生大禍害,亦是不明佛法、戒殺真意。

此時,應殺者殺之,不但無罪,而有大功。但是,佛教開殺,應有原則性焉。

一、該殺或被殺,不得有怨敵之心,而須有護法、濟世之想。

二、對該殺之人或生物,有憐憫同情心,可憐他們為業障,五蘊矇蔽良知,枉入邪道,為免其多造殺業,入無間地獄之故,令其身死,現在殺他,其實是度脫他,今天恐其一再墮落,又無法勸他悔改,不得以殺止之。

三、今日開殺戒,是為瞭解救廣大的生命財產,以及百姓道場的安危也,雖殺人不樂,亦毅然殺之。

瑜珈論菩薩戒本有云:

「如是菩薩見劫盜賊,為貪財故;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我寧殺彼墮入地獄,終不令其無間業成,受無量苦;如是思惟,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所以,今天吾佛降下此文,並非佛教主殺,而是修行、信佛、拜佛,應該明白事情的因果關係,瞭解戒殺真正意義。

反攻大陸乃是正義與邪魔的戰爭、真理與鬼魅之鬥法,三民主義合乎天、地、人三才正氣,將是世界之引導,大同盛世的南針,若是暴寇交攻,眼見不救,道場淪亡,逃避棄國,是地獄種子,極樂佛境,是不會為這種人開門的呀!

況且,以業力觀寶島之眾,善良百姓居多,道氣光燦,與大陸混濁黑氣相比,白光已透萬層黑,眾修更應拿出修行人,愛國忠勇本色,為大道而反共,為蒼生而殺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