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迷悟理

張貼日期:Jan 29, 2015 8:20:59 AM

本堂主席關恩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月23日

歲次戊寅年十二月初七日

聖示:恭接昊天玉詔,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接欽差大臣,其餘神人及證道院眾修士排班候駕!

欽差大臣金闕內相太白金星 降

詩曰:

聖書著作繼無停。勸世醒迷啟萬靈。

真理悟知人自在。不懷惡唸得芳馨。

聖示:玉詔宣讀,神人持香恭立接旨!

昊天玉詔天玉詔

欽 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尊而鑑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三期末劫,世人不知「道」之精進,只想欲利之稱心,胡作非為,總圖求邪途之順意,不顧道德之齊歸,使出渾身解數,愚弄無知,欺矇善良,堪值恨焉。

世間種種之惡行,上蒼鑑察,豈容坐視而日益猖狂,故特頒著聖書一部,題其顏曰:「斷迷悟理」,以期導正世態之迷惘,回歸善境。敕命由「道濟佛」為主著仙師,「明筆」為主著鸞乩。自戊寅年十二月十四日開著,至書成為止,希神人用命,各盡厥職,書成之日,論功行賞,勿負朕意。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運戊寅年十二月初七日

大勢至菩薩 降

中華民國88年1月30日㷌

歲次戊寅年十二月十四日

聖示:吾今夜特降為:「斷迷悟理」乙書作序。

三千世界,十丈紅塵,聲色迷人,欲利薰心,極盡所能,苦心鑽營,陰謀騙誘,昧心詐取,棄道德於不顧,趨罪惡之淵藪,人道失焉,悲哉!

欲利所惑,天性矇蔽,靈光失去,昧理而易欺人,誤理而易受欺,總難思醒以知悟,明理以醒惕,惟斷迷可知返,逍遙無礙,回歸天堂。

濟佛述理,篇篇箴言,宜細思而悟迷,聖書開著之初,聊述數語以為序。

大勢至菩薩序於 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運戊寅年十二月十四日

普賢菩薩 降

中華民國88年2月6 日㷌

歲次戊寅年十二月廿一日

聖示:吾今夜特降為:「斷迷悟理」乙書作序。

有迷而不斷,則心必受苦、受困、受滯,靈則難以清明開朗,惟有設法突破,才能開啟暢達,亦才能悟明事理,真正的澈底真如也。

世人往往因性迷靈滯,不悟事理之真諦,造成無限的悲悽,滋長罪業,實是可憐!今濟佛奉旨述理,度化迷津,齊世態於純良,歸世情於正道,實值慶幸。

濟佛禪理,篇篇佳箴,細味研營,當可靈清,開著之先,數語為序。

普賢菩薩序於 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運戊寅年十二月廿一日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2月28日㷌

歲次己卯年正月十三日

詩曰:

新春醉酒亦欣然。遊戲人間有樂天。

期願塵凡歸善境。和詳美滿似花蓮。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一章 調整心念

人之心念如駕駛之方向盤,控制整個車輛的行駛,稍有偏差就會發生危險,不是喪命,就是傷殘,在如今多變的人間,更得適應調整自己的心念,才可安然。

今夜新春開筆,吾首著章則,列舉供參,依序:

一、去除心中的蒙塵,視明人生的目標:世人往往因有蒙塵不去,所以茫、盲、焦躁、鬱悶、失意、矛盾,充滿自己的內心世界,故而生活缺乏生氣與活力,導致懵懂一生,不知何去何從,把光輝燦爛的人生給抹煞了,故可說屬行尸走肉般的活著,多沒意義。

二、不貪求,多施予:真正人生的意義,不在於擁有錢財的多少,也不在於汲汲求得名利為終極的目的,試問無常一到,有誰能帶得去?更有好笑可憐的事例:省吃儉用,拼老命賺錢,因為家產多,造成不孝兒子的覬覦,並招來殺身之禍,多不值得!如果能自我調整心念,將此錢財施助急需幫助的人,那就可止禍造福矣,說不定還會帶給自己更多的財富,因能知其施,始可加得也,故盼世人能明悟此理,施者樂,受者詳安。

三、除怨安良:人最怕的是整個內心被怨恨給佔據,那永遠不會有舒坦的一天,唸唸懷怨、心心記仇,焚燒了自己,此種無名火是致命的所在。修要去怨滅火,才會安和,更可因而滋生「愛」來,可愛你自己,可愛你周邊的人,齊徜徉於溫馨的世界,這是多麼愉如之事啊!

四、為生活的主人及自己的主人:世人往往不知如何生活,說什麼工作壓力大、經濟有問題、婚姻出了毛病,諸如此等小問題就給挫敗了,這得想想自己是怎麼生活的,亦或想不開!來尋短解決問題,既已身亡,問題真正擺平了嗎?其然不然,還會因此帶來更多的問題,這全在於不知如何去生活?如何去做你自己的主人?整個人被生活環境給困住了,真是悲哀!所以希世人在正道上去生活,做個真正的自己。(吾今夜真的有些醉意,扶鸞慢了些,耽誤不少時間,別怪哦!)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3月6日㷌

歲次己卯年正月十九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章 造福改命

俗話說:「下土時,八字命」「命粘著骨,先削削不去。」意思是說一個人的命與生俱來(且關係其前生之功過業障等等),是無法改變的,所以說,命中有時終是有,命中無時莫強求,說明了命中的一切均有定,就是沒有福份在,則必難以如願稱心也。

就因世人愚昧,無法體會到這道理,在不可能中欲想強求,致而頭破血流,枉費苦心一場,真是悲哀!更且費盡一切心機來改變事實,或自欺,或欺人,走旁門左道,欲求順暢,到頭還是白忙一場,還是空無所有,你們想想是不是這樣呢!

改命,神仙都無能為力,惟有靠自己自求多福,即是 ──造善、積善、造功、累功一途,因只有造善功、積功善,去累世業及解今世業,自然過惡了結,福祿可生,命當然可漸趨良善矣,無善無功,罪愆依舊,何來命改,此則至理,當知澈悟,不然任何道法亦是無能為力也。希世人能知曉改變心去,致力於功善,自可命暢矣。吾雖喜杯中物,但言則無虛,非吾之醉言,理悟之。

(堂上諸賢生,每每備醇酒,吾聞香垂涎,哈哈!)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3月13日㷌

歲次己卯年正月廿六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章 起心動念,不昧善情

心動則念起,念起,行必至也,故當慎乎心起之時,心其正、念正,行則端焉,心邪念歪,行無以歸正,不管在個人之處世,或是關乎眾生之舉,尤當慎乎哉!

新春將盡,憶乎上元元宵,屬乃民俗小年,熱鬧慶祝,理之然也,但是大肆舖張則有昧善情,像民間大型燈製,以為慶祝,或放煙火等花費不貲,財用失義,何以呢?如此大之排場,熱鬧只因短時之奇景,虛華而已,煙火衝天,曇花一現,盛景不再,甚至帶來意外無辜之傷害,情何以堪!動念之先,為何不利用此之巨款用在福利眾生身上,或者濟助該受惠之人(現今社會尚有甚多疾苦者等待救助),化昧意為真情,這是多麼有意義,故籌劃之人當慎其心念,才有實質的目的。

平常之人也是一樣,花錢也要懂得其善,分分有意,文文有情,內心充滿溫馨,絕不可失其真情,浪費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如能明理,用身外之物,常常造立無限的功德,此等之人不會昧於善情,更是最聰智之人,藉以培厚真正之福份,希世人能明白此理,互相勉勵,滋長善情。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3月20日㷌

歲次己卯年二月初三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四章 捨財作福

請問世人:什麼是福?世人總以為我有錢就是福,我有三妻四妾就是福,我有華屋美廈就是福,我有良田萬頃就是福,我有甚多的積財就是福,我膝下多子多孫就是福...等等。試細想:真的有了這些,就真的是福嗎?但世人有沒有想過,錢財不能適切其用,不但自己造罪造業,還會延引後代接續罪愆,更何況再多財物,過往後又有誰能帶走多少?假如說:你有良田萬頃、華屋美廈,你睡的也只不過六尺見方大小的一個床舖安眠,要那麼大的住屋又有何用?反而空蕩悽涼,無法熱絡,家際難呈溫馨;又況且人只不過是暫住於寸土之上,何人能長久擁有呢?又多妻妾就能真享齊之福嗎?非也,耗精氣,短縮己命,何來之福?多子多孫是福嗎?如無法好好加以教導,反而會造成社會的問題,造成社會的不安,不只非福,反致生罪呢!所以對「福」的認定,要能明智的思考。

不論如何,人生於世,完全要藉假以求其真才對,那就是要能知道藉身外一切之假物,設法去締造真福,才是真正的智者,故要作己真福,首先得先知能「捨」,才會有「福」之得,不論是何捨,都得要能看得開的去做,尤其世人對「財」最不能捨,所以無法造福。「財」能適切其捨,心則存仁,仁就性靈可明。且財捨可濟度無盡眾生,立造外功之德最為重要,果能如此,「福」必隨之,「禍」也必遠之,同時更須明白有「捨」才有「得」,無「捨」得不「長」也。盼世人想想老衲之言是否有理?你如果認為對了,就做做看!「福」必降臨於你也。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3月27日㷌

歲次己卯年二月初十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五章 安心實質,莫為幻求

人之心要能求其實定,最為管用,不論在實際的生活上,或是在道求的真實上,是可真正的收到效果,否則只在幻化上營求,是無濟於事,而且會導致生活上的混亂,不知其可也。

老衲破履濫衣,內心定然,悠悠然然。又有世人笑吾「酒肉穿腸,不知何修?」老衲乃在修緣也,豈是無知之世人可洞悉的呢!又吾永遠在佛心中生,藉酒肉的穿腸過,含禪無限玄機,這世人懂嗎?吾看能悟知者無幾也。

吾常笑看世人昧理無知,總喜在幻化上去企求,為何不知踏實來找回本性?真是痴啊!像經常有人備些品,手持清香,就在神佛面前大求特求,說什麼乞求生意稱心,兒孫乖巧啦!早生貴子啦!能多福多壽啦!一大堆叩求不已,這實在也太為難了吾等神佛,不知如何是好?又有人喜許願叩求,以各種不同的條件作為賄願,請問神佛又該怎麼辦?答應嗎?又落塵所惑,有失神佛本份,不答應,又可憐愚昧的一片痴心,真是難為,其實世人應知,只要你是善者,如遇有難,神佛不會袖手旁觀的,不需供品,一點真心,神佛自祐之也。

又有甚多不重「心」的,只求虛偽的假相,也是常見不對的事,像是凡事要討吉利,不可任何的忌犯,什麼喪家拒與交往啦!什麼不願入喪家,會帶來晦氣啦!這都是自心在作祟,己心中有鬼所致,難道他家永遠不會有死人嗎?愚迷也,心不實也。又有人喜在各種交通工具上貼滿神佛聖名、聖像,作為祐護,其實這也並不是什麼不對,但如你心不專注,平時心無善念,神佛還是不會接近你的。更有甚者,在神佛面前乞求賭博贏錢,自己想想就知道這可能嗎?神佛跟前一樣是賭怪堅強者嗎?更有人虛幻各種歪理,來助長不良之社會歪風,真是不可原諒!諸如此等,多的不勝枚舉。惟盼斷迷以踏實己心,平平穩穩的安放己心,這才是最重要的,今夜就不多談了,多悟理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4月3日㷌

歲次己卯年二月十七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六章 不迷不痴,向道存德

世人有兩種:一種是「迷」人,另一種是「痴」人。迷乃是明知而故犯,沉墜於不可收拾之地步;痴者,即是無法明理以昧誤,一意孤行,無法開智。這兩等人迷迷糊糊,終其一生的過活,有的造罪,有的造業,也因而造成社會種種悲慘的情事,使得整個社會因而無以安寧祥和,真是罪過。

世間「迷」、「痴」百態,無以一一詳盡述明,像嗜酒誤事、傷身,偏偏有人還是醉薰薰的過日子,甚者還藉酒裝瘋,胡作非為,還有藉酒壯膽,持刀殺人,謀略姦色等等,諸多不幸,層出不窮,像如今交通發達,出入以車代步,在酒力作用下,神經無以調適,自毀己身還不打緊(自取滅亡,活該),故而車禍連連,傷及無辜,增添無數的冤魂,這不是「迷」是什麼?

又世間還有些人,明明知道「賭」不好,總是壯烈的去冒險,甚至於妻離子散,傾家蕩產而在所不惜,這也是「迷」的活例。明知賭不好(不管什麼賭都一樣),偏偏往此死胡同裡鑽,更可悲的是還用不當、不法的手段去貪取,造成財殺的悲劇,還有人認為神佛會助賭,雕請聖像膜拜,一旦失靈,毀像丟棄比比可見,憐哉!神佛何辜?老衲之聖像被這些賭徒不知毀去了多少,此等之愚迷,神佛還管你那麼多?最令老衲痛惜的還是正神福德,有者被劈身,有者被斷手斷腳,河溝、垃圾堆到處可見,老衲見了都有些不忍,但福神還是安然不變,只是這些賭徒的迷誤,深罪了自己,俟到地府論罪,那必叫苦連天。

又有世人明知不可能之事,因不能悟理者也很多,更因此造下不可收拾之地步,明明知道「情愛」困人,偏偏受愛所惑,不能理智的處理,就來什麼殉情、什麼上吊、什麼跳樓,花樣百出,難怪乎「枉死城」總是客滿。死結有解不開的嗎?其實要看你怎麼去解,這即是「痴昧」的所在。有的夫妻吵架,恩怨難解,迫兒女同死,何苦造下這幕慘絕人寰的悲劇,這對嗎?這也是痴的極端寫照。

諸如此類的「迷、痴」說不完,一旦提及,老衲就要把它說個徹底,下回再談吧!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4月17日㷌

歲次己卯年三月初二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七章 時空變異人沉墜

自古而今,時空之變化實在太大了,同時這也是世人可知之事實,像是交通上的便利,有似仙神來去自如的跡象,不管陸地、海上、天空,都是一樣任由而行。又如電訊之發展,天涯若比鄰,無任何之阻礙,要怎麼談,就怎麼談,沒有時空的限制。又如在日常生活上,各種電器的出產,節省不少生活的時間,煮一餐,不必再灰頭土臉,薰得滿臉難過,衣服有洗衣機來代勞,不必挽著籃子在溪邊操勞,各種生活上之方便大為改善,然而生活在如今幸福的世人們不知有否另一種的知覺?

在古時各種不便下,要求功名,求道得千里路途跋涉,當然要有所成就,至為艱難,如有現代的情況,應該更加容易,但如今之世人不知有無悟覺?悟理到這也是加強「收圓」的一個步驟手段,何以呢?當然這也得要看世人怎麼的去運用了,照理說,如要能有所成事,不論在那方面(善的),應該比古昔快上數十倍,好上數百倍,因在如今世人的生活上要比以前多出數倍的時間故也,但是世人總沉迷、沉醉者多(和老衲一樣天天醉薰薰的),不知善於把空出來這較多的時光利用在「真修」向道上,卻把多出來的時間用在無意義且沉墜的業罪上,這是多麼令人惋惜之事!所以應多去悟理比較,求得智慧,好好的去運用,才不會枉費人生,不然歲月不待人,轉眼老顏,恨晚矣,老衲苦勉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4月24日㷌

歲次己卯年三月初九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八章 情知珍貴

人自出生之後,墜入塵凡,種種之情隨之而來,且一直生活在「情」字之上,一直到老、到死,無有間斷,且各類之情,集滿人的一身。但世人對「情」總是那麼的輕忽與淡視,漸次失去了人之本性,實堪慮焉!難怪乎整個凡塵充滿了戾氣,沒有祥和,真是悲哀!有愧上天所賦之善性也。

人之情,首當知「天地之恩情」,無天之覆、無地之載,那有你生活的自在,此等之情當然浩蕩,能不思及圖報嗎?然世人不知此重情還不打緊,更有甚者而咒罵天地之無情,這樣對嗎?徒增罪業罷了。其次任何一個人都得受「父母養育之情」,以及兄弟姊妹、親戚等之「親情」才能蒙受呵護而成長茁壯,否則難受情惠而成立,試想此等之情能不知珍惜、寶貴乎?又怎可忤逆親情、背義手足親情、離怨親戚之情呢?沒有此等悟理之觀念,可為人乎?故而應多知情。當然也有父母不顧子女親情而造罪業者,這也是不應該也。況且能為親人,此等情份尤應知惜才對,這樣你生活才會愜意、快樂。

其次,友情也應知愛惜,這都是「情」緣之所關,才會成為朋友,否則怎會湊在一起呢?這也是應該明白珍惜的。

最後還如「愛情」也應該明白其相關性,更應深切瞭解其可貴性,由「愛」而結為夫妻,更屬難得,沒有很重的「情」份是不會結為連理的,何苦在「情」上相互折磨、相互的戕害?尤應思其得來不易而珍愛之!人生就可美滿。

世人在世之各類之情,如能拿捏其適,你就是知「性」之人,不「修」可自得矣,盼能理悟行之。齊頭(每次降鸞,諸賢生均知老衲的壞習性,備醇酒奉供,老衲如不品嚐,有愧諸生之誠,哈哈!老衲就喝幾口再走。)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5月1日㷌

歲次己卯年三月十六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九章 責任的揹負

一個人打出生之後,均揹負著諸種之責任,但是世人往往不能深入的去探討與瞭解,致使應肩負的責任不但沒有達成,反而招來更重負的責任(即是罪與業的承擔),真是可悲也。然而人到底揹負著哪些責任呢?現在老衲提出來供世人了悟之。揹負前世罪業償還的責任:一個人不管你是在何種情況下出生,都隨身帶來前世或多或少的業障,今世得以再生,就是要你來清償、彌補前生的罪業,這點如果能悟知的人,他就會堅心行善來填補前世的錯、惡,以盡己身之責。

揹負今生的責任:除了前述應該知道而外,你今生應負起端正自己品德、基本的責任,同時還得肩負對自身周邊親情的責任(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夫妻恩愛、照顧子女等),這是你今生應該挑起的倫理親情之大任。同時還得藉以時間來進、修道,期望世人都能齊歸於善境的責任,這才是人生價值的所在,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並不是生為人是要來享樂與造罪的呀!

擔當起來生(未來)的責任:這點談起來,世人會以為題示未免太過於高超,其實不然,你只要踏實的做就可完成。像是能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在善道上邁進,這就是為將來社會祥和打基礎,這是將來無形影響的根源,那你的兒孫如此長遠的流傳,不就是為將來帶來了美景嗎?每個人都這樣做,那仙佛就可輕鬆了,同時就因為如此的積德,也是為自己後世做舖路,造無量的功果。諸般責任太多了,希望世人要能明白責任的艱巨與其該當性,你會活得比別人快樂,比別人有意義。想想老衲之言對否?並能藉以改變你的人生觀。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5月8日㷌

歲次己卯年三月廿三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章 情知珍貴

先天之性,發乎於外為情,情可達於至性,且此人之情可洋溢溫馨,可充裕真心,且可達靈之光輝,這是多麼珍貴。

但是情不知其守,情不明其用,更因而蹧蹋了本性,造成真性之偏失與敗亂,形成亂性敗德,失卻人生之真諦與意義。

天之降賦萬靈,均有其性,亦附有其情,雖靈性有層次的高低,均其然也。像人之飼養寵物,其靈雖低,但其情怡然能與人和睦相處,亦懂人意,這就是情為根之所在也,然由而可悟知,人更當知情之珍貴,以天性高尚之情,來和頤所在天地之情,以賦情來養怡本靈,這才能使本性昇華而達至性,故而能儘量發揮至情,昇達至性。

較為明簡之情,如父母恩情、兄弟朋友之誼情、夫婦仁義之情,甚至於對子孫慈嚴之情,更須知其養蓄,方能合乎天地之情道,這就是「修」的至理,希世人能悟明老衲之言,那必受益無窮矣。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5月15日㷌

歲次己卯年四月初一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一章 安真省知

世人往往不能安份,導致甚多無法收拾之下場,這都是心不能明、不能知其真使然,更因為不去加以思省,更造成無限堪虞之後果。

人不能安命、安份,真如不明,胡作非為,撿便宜,撿現成,不是偷,就是搶,或用不當的手法奪取不屬自己之財物,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如能知所安份,當必平和而無罪惡。

又世人無以安性守真,敗亂倫理綱常,亦造無邊罪惡的源頭。像是:男不安份,敗壞倫常,在外金屋藏嬌,不但未盡人父之榜樣,也不能盡為人夫之責,家庭糾紛必至。又如女者不守節道,淫亂其行,妻不妻、媳不媳,就因如此之淫亂,不只德虧,更似自取禍害的根源,不只家庭風波四起,更是惹色殺身之變數,害夫害子,情況悲慘也。

人能安,則心念可舒,心能舒其當,一切可合宜,那福善可由而生也,故盼世人能知「安真」之貴,則可安然矣,思理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5月22日㷌

歲次己卯年四月初八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二章 善化自我

自我者無以立足於社會,自我者獨尊自己,自我者目空一切,自我者無法合群,自我者秉性囂張,自我者欺心敗德,所以「自我」者弊病則多也,「自我」也是剛愎自己之害也重也,當知修己去之。

人就是因為自我心重,所以私貪四起,永無止境,造諸罪業、生諸惡業都是因此所致,然世人當時加惕醒自己,一個人在於宇宙之間只不過類似一小粟而已,一個人也只不過類似沙漠中之一粒小沙罷了,何來之「自我」(狂大),真當細悟研明,並能修以澈知才對,所以世人首當自己加以善化,先由自身做起,然後影響其他之人,先從自己善道立足,予以善化整個社會,這才是正確之人生。同時,每個人就好似整個社會一粒沙(一份子)而已,亦可曉知共同合協心志的去立善、從善,那這股善道之力量,是無法估計的,這如同現今建築之鋼筋水泥,每一粒沙、每一顆石子,其黏合在一起的力量,即可支撐高樓大廈,由此可知善化自我,人人歸善,這就是社會求其祥和之根本所在。盼世人能曉悟老衲之言,並付諸力行,堯天舜日可期矣。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5月29日㷌

歲次己卯年四月十五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三章 都是不明不勤造苦因

世間之所以說是苦海,這是有原因的,本來娑婆世間是人間仙境,也似天堂,但如今卻似塗炭,不知世人有沒有仔細的想過,仔細的去探討過,不然怎會有今日之悲劇呢?

依老衲所知,都是因為世人的迷昧,不明理、不明心、不明大義,所造成今日人世之烏煙瘴氣,試想:不管是悲劇的造成,或是不幸之來臨,不都是不能明智的去判斷、抉擇所導引出來的,因而才有今日世間的悲苦存在。又明明知道「修道」是好的,卻昧於良知而放棄,明明知道行善可解罪愆,卻偏偏止住而不行,矇昧加深了罪過,而今受苦,不就是因「不明」所引起的嗎?

又「不勤」也造成世間無限之苦楚,像是疾病的生成,並非上天無緣無故的要懲罰何人而來,都是因自己的「不勤」所造成的,何以呢?試想:人身氣血本來就是活動存在著無限的生命力,而人偏偏貪圖享受,節省活動力,讓氣血停滯而致疾|「不運動,這就是懶、不勤所引起的」。又像日常生活吃的,一切買現成,懶得下廚房,在衛生上產生問題,導致身染病疾,這不是不勤的惡果嗎?世人多想想,要想活得比別人愉快、健康,就要能「明」、能「勤」,才是真正和樂的原動力也。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6月5日

歲次己卯年四月廿二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四章 別讓自己後悔

世人總是在懵懂中過活,在愚昧、不識情理的生活,總是迷誤了自己,思悔了、再迷誤的過一輩子,真是費解。

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為了迷情、執情,傷毀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而後悔,有些人年輕不知上進,到老一無所長而後悔;有些人年輕不懂孝道,待雙親別世,始知悔醒而悔恨;有些人明知壞事不可為(像是偷、搶、竊、盜等),俟東窗事發,判刑牢獄而後悔;有些人明知手足胞情當珍惜,卻因外來因素鬩牆而後悔;有些人明知錢財乃身外之物,卻偏偏拼老命去賺得,傷及肉身致疾而後悔(到頭來一場空);有些人明知作為不當,會傷及道德而偏行之而後悔;尚有些世人明知很多事會傷風敗俗,卻因財利所惑而沉昧行之而後悔,諸如等等千奇百怪而後悔之事,難以盡書也。

明知事後會後悔而行者,惡之大也;已知惡事而行者,惡之極也。然為何在行事之先不三思而行,可免有後悔之時,能常以此在心中自慮之,就不會有任何之悔恨了。

老衲再提供一事讓世人了悟之,就是能知在「道」上去求知、去邁進、去勤修,惟只此事總不會有後悔之來,所以說,「道」可明心,絕無黯晦之期也。盼世人能知此理以勉之。

「虛空」不住心,就無後悔之存在,悟理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6月12日

歲次己卯年四月廿九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五章 安分即是功

濟人非送錢利物,救人則先救己,救己非己私利,救己是當「安分」,安分即可無患,無患即是功也。

世人不知曾否深思細慮過,造功並非得有豐富之財利,始可成己,其單憑一己之安分,其功有時還大於財施呢!何以呢?己之能安分,就不會惹事生非,不只可保身,更不會傷及他人,己無所憂,他人亦無所慮,功在其中也。又如己能安分,無任何事端之來,更無任何額外之積慮,這就是功。又或己能安分遵崇倫常道德,不只可為他人(社會)之典範,為人所稱羨,雙親顏笑明楣光彩,此功非淺也。又如日常生活的一小善舉,其功可能非錢財之施予所能比者,例如路面有一坑洞,能順手作標記以警示,他人行車、走路則無生命、安全之虞,這無形之功,難以稱量。又如有危險的區域,能以各種方式予以防範,避免他人生命之受害,此種小善舉並非財施可能比擬者也。諸如此等等之安,實例還有很多,世人只要靜下來稍加體會,不難悟知處處可行善、處處可得功也。

世人僅心於財施,不去悟理:「安分」、「小善」之美德,落失了多少造功立德之機,常安分存公德,時時遵行,功果不貲也。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6月19日

歲次己卯年五月初六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六章 你我的誠摯

如今之社會人心交雜,道德靡亂,規則失序,不知世人有否探究出其真正之原因所在?老衲認為就是在你我之間缺少了那一份彼此真正的「誠摯」,違逆了誠摯,你欺我詐,你搶我奪,你放我丟,不去顧慮何嚴重的後果,請問這生活之中怎會不亂?怎會安和呢?所以要社會能純樸、和諧、安詳,非得搬出你我之間的誠摯不可,這也是最主要之癥結所在也。

試看,彼此缺乏了誠摯,夫妻失義、父子失情、朋友失信、兄弟失悌、且姊妹失緣,種種世間的悲情由而叢生不已,那缺乏了此之誠摯,又如何去處世?如何去端立自己?惟有昧著良心,為非作歹,縱性為所欲為,加深罪孽的層次而已。簡明言之,無誠摯者,必違逆道德倫常,不會去妥善安和自己於綱常上,父姦女、母宿姘夫,親情雜亂,交友無序,一大堆的違德,造成無邊罪惡的淵藪,能不體悟乎?

誠,出自每個人和善的良知,表現於外的,就是本性的安和善良。摯,是擇善而行,從不違背,這是成善美德的泉源,能可不知乎?盼世人能奉獻出自己良知之「誠摯」,藉以光揚本性、本靈,成就高尚的德業,悟明行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6月26日

歲次己卯年五月十三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七章 戕體害身罪萬千

凡事均有其兩極,如有好壞、美醜、優劣、善惡等等的不同,其實這兩極的評定,全在於一個人的觀點來作衡量,不一而同,沒有一個標準也,也因而造成社會種種問題的存在,爭鬧不休也。

可悲、可憐的解決方法,除了現實問題無法因此了結,還帶給他人無限的後果,同時,自己因為戕身,違逆大道,罪孽更是深重。更有甚者,還殘害無辜幼稚的子女一同走上不歸途,試想這是何等的殘忍,能不有罪孽乎?這是世間最悲慘的事實,如今為人父母能不思醒嗎?其實會走入兩極化的情況,也並非他人害你,詳細檢討悟理,都是自己一手所造成的,不能安份,受外界的引誘,無法自拔所導致的後果,要怪誰呢?捫心自問,事出必有因也,如果能少私寡慾,修養心性,怎會有兩極不良的心態由來呢?老衲見近期世間悲劇連連,不得不在此多言。

又有些年輕人也得多思理了悟,一個好好父母所給的身子,說什麼趕時代、跟流行:紋身啦、穿耳洞,做各種戕身之舉,一來、有違孝道,二來、你們說好看嗎?這類似的舉動都是罪也,難怪道德之日益沒落,老衲也只有喝悶酒來解愁了。盼望凡事多思理再行,多正道而行,絕對不會錯的。老衲感慨又湧上心頭,再喝口酒來壓抑一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7月3日

歲次己卯年五月二十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八章 莫可欺心

心者,靈之根,性之要也,也就是人一身之主宰,這理世人皆知也。然明知而故犯,不能保持己心之光明正大以養性靈,偏偏黯昧,欺矇己心,使心晦滅,真是悲哀!

心之不可欺:欺心則必敗德,欺心則必悔行,欺心則必造業,欺心則必亂行,欺心則必毀靈根,欺心則必滅性源。諸般的禍害,皆因欺心而來。

試觀現今社會多少欺心之事:明其道之不可行,昧良心而強行之;明知壞事之不可為,違良知而偏行之;明知欺矇敗德之事不能行;卻暗地昧理而行之;明知欺心之有違天理,昧性而背道,真是難以諒解!如今之社會道德之會淪落,皆因「欺心」而起,多少之事例,無以一一例舉,世人均可體會見諸一般。

然欺心昧天良,即是毀己靈根,滅己之真性,那必定生活在暗無天日之情景,造無邊黯昧之罪業,那到頭來不只人生真諦之失性,更禍及本身無限之遺禍也。心豈可自毀而欺己,心怎可昧而滅之,那人既如此,與禽獸無異也,人之不同與獸禽,就是保性固靈以全假身,藉假身以全真道、正道。希世人明而鍊之,勉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7月10日

歲次己卯年五月廿七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十九章 均衡身心

俗語云(台語):「無米摃鼎,無錢摃子。」又云:「不會駛船嫌溪彎。」這兩句俗語,正說明了心態上的偏差,無以均衡內心所使然。亦即是遇事不能如意,總是怪這、怪那,無一是處,這證明了內心無有丁點的修涵所致者也。

然事理與為人處事的道理都是相同,如能找到悟出其均衡點,事事可美滿,為人處事可達於圓融。在各種的事物上,像一部機械沒有均衡點,此器械易有故障,或是使用上的不良,如一個建築無其均衡點,此建築物會因不牢而傾倒,甚多的特技原理,也是依據均衡的原理而來。在為人處世上,內心也得有其均衡點,內心失衡,行為即偏失,行為有所差錯,害人害己,或殺人,或危及大眾安全,或做出怪異之事來傷及無辜,這等事顯而易見。心若失衡,那嚴重的後果是可以想像的。現今社會為何有那麼多的精神病患,也就是其內心無以均衡自己所導致的結果,其情堪憐。

聖神仙佛各種經典箴言,都是內心修涵的寶鑑,也就是能指導世人均衡自己的寶典。像孟夫子所論中庸之道,即是最高「均衡自己」的指導原則,不使內心於兩極,能適中,安怡自得。聖哲之理,深奧無以倫比,故而可知修心可治失衡,正性可療偏失,這即是「修」的重要性。人要能活的愜意,要活的有意義,就是要能知「修」,來真正均衡自己,達到真正的後福。盼世人千萬不要在身外之物上過份的企求,讓自己的心沉昧了而失其平衡,使得自己永遠生活在痛苦的深淵裡,那多麼沒意思,更可悲的是帶了滿身的罪業而無法釋孽,希悟理歸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7月17日㷌

歲次己卯年六月初五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章 夢

夢乃是虛幻,不切合實際,且捉摸不定,難以實現的境界。夢易使人之心志頹廢,夢易使人之意志墮落,夢易使人徬徨不定,失去了鬥志,夢會無形的戕害了人身,夢是無法成就理想,夢更難以達成目標,夢與現實相去甚遠,夢更嚴重的毀滅了人生。是以,有夢應速知醒,絕不可愚痴的沉醉。

夢缺乏其真實性,所以使得世人醉生夢死,無法腳踏實地,造成無邊的罪業與傷悲。試看世人不知有多少總生活在睡夢裡,整日(包括白天、晚上)不圖思求進:看有什麼法子可一步登天者,看有什麼妙招可一夕致富者,看有什麼絕招可一日成名,看有什麼奇特法則可出人頭地者,試想這不是痴人作夢是什麼呢?然而要想有所成,如果不能奮發圖強,處心積慮,埋頭苦幹,勤儉約束,那來輝煌的成果?故而可知惟只有夢,那總是會遺憾的。

夢與理想是截然不同的,夢是泡影,理想只要能堅志的去奮鬥是可以達成的。故盼世人能多在善道上立下崇高的理想,絕不可在惡道上(一切慾念 ──貪嗔痴)作夢,否則必有一生難贖的罪業,希能多以此了悟,勉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7月24日

歲次己卯年六月十二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一章 廉潔知恥

廉乃是義性之根,恥乃是人之顏面,不知廉恥則靈性盡失,不曉羞恥則顏面掃地,這世人一定知之,但如今廉潔與知恥則相去甚遠矣,實在令人痛心也。

今之世人守廉潔者不多,在各個階層都是:當官的、有權勢的,抓了機會就貪贓枉法;工商界不能安廉,商品品質偷工減料,摻雜劣品,魚目混珠;做工的不盡心力、懶、不負責任,而且尚誑枉老闆,佔為己有,處處見諸詐騙欺瞞,這都是失落義性而敗廉。又如今之世人寡恥之例亦多,如因在貪慾私利的情況下,什麼不要臉的事都做的出來,以美色換來金錢,以不德之春書畫冊來圖暴利,且在「笑貧不笑娼」的不德風氣下,不顧顏面來販賣自己的靈肉,還沾沾自喜,真是忝不知恥也。同時在今日之社會甚多越踰,連談話也多涉及情色,試問倫理顏面安在?更以冠冕堂皇的話說什麼時代進步了,這沒什麼了不起,就因為如此,造成如今社會動盪不安之事層出不窮,導致懵懂無知者糊塗的做了傻事,戕害了不少善良之人,這也是不知恥所造成的嚴重

後果,能不戒乎哉!

廉是人之根性,養廉可培德正性,恥是人之顏面,當以「知恥」來莊嚴自己,莫可只顧著外表的乾淨、美麗而疏忽了真正內心的廉恥,希世人能知勉行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7月31日

歲次己卯年六月十九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二章 珍愛自我

世人對於自己所喜愛之物,總是盡心疼愛不已,又對於自己所喜好之事則必專心的去付出,說也奇怪,對於自我的身子卻疏予去注意、去保養,令人不解!然人身乃是道體,又有解釋為假體,其實這乃是假中含真,真中存假,何以呢?人身乃陰陽五行附著其上,在內臟五腑受陰陽五行而調和運養,使之呈現生命之現象,這就是假中含真。又人身乃水火風等所構成,一旦陰陽五行失散,氣斷而絕,真靈本性出竅,尚存氣靈,到頭肉體腐化而烏有,這即是真中存假之所在,故聖哲常言要藉假修真,就是要世人明白這個道理,然而,如果假身都不知去養護,何來之求真呢?是故,當知珍愛每個自我的肉身,這是最為重要的概念。

這道理世人也不是說不懂,其實都是糊裡糊塗的把它忽略了。試看多少世人不但不知珍愛,反而加以糟蹋,實在令人不解。休閒不思尋找正當修身養性的課題,必以花天酒地來消遣,因這不只傷了肉身臟肺,還對精神的養育犯了大忌,更久而久之傷身敗德。又有世人一有空就向賭坊裡鑽,說什麼可藉以散心舒暢,到頭來沉溺於其中,成為賭鬼,又日夜伏案於牌桌上,鬱悶身心,勞累成疾,戕害了自我,何來的保身?何來之道來?根已去,基已離,必然自毀。又有世人不知利用寶貴的時光設法去養性、養靈,偏偏去做一些敗德亂俗之事,不只不知珍愛,更是墮落己身,真是奇也。然世人亦甚多懂得頤養自己,光明性靈的也不少,但盼能更積極的鼓勵自己的恆志以貫之。

不為戕害自我的舉止觀念,多培養性靈的根基,這才是真正的珍愛自我,這也是成就自己最好的方法,盼勉行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8月7日

歲次己卯年六月廿六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三章 生活的價值觀

世人的生活價值為何?其價值的高低又如何去評定呢?這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人各有其靈性,依理念的差異,在生活價值評議也就有所不同,所以造成各種價值層面的生活百態,故而,生活的價值是值得加以探討,方能使得自己真正的活在逍遙中。

世人愚智的迥異,對價值的認定相差甚遠:有人認為能成為富豪,受人百般的奉承,受人千樣的供捧,這就是生活的價值;又有些人認為裝飾外表,穿著華麗,配金帶銀,珠光寶氣,能炫耀於人,這就是生活的價值;有些人認為擁有嬌妻美妾,樂不思蜀,逍遙快樂,這就是人生活的價值;有些人認為天天花天酒地,逍遙似神仙,這就是生活的價值;有些人認為圖有良田美廈,傭人蜂擁,似如帝王,這就是生活的價值;有些人認為………,實在太多,難以盡書。其實深入想一想,以上的種種,只不過都是虛幻的假象罷了!何來的價值存在?說不定在這等等的追尋中造下了不少的罪孽,價值又從何說起呢?這當特別惕醒之。

其實老衲認為必須要能存有其實質性與永久性的生活,才是真有價值:像是很多世人專心於「義工」(各類義職)之奮力上,犧牲自己,奉獻自己;有些人維繫道德的復興上貢獻心力;有些人為了造福社會人群而不眠不休。這些例子,足可瞭解到充滿了真正的生命力,才是真正的生活價值。

然而不論身份、地位、有沒有財力,只要有正確的生活價值觀,能確實的在德善上多勉勵自己,你生活面的層次就會提昇,價值就在於此,希世人能加以了悟思勉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8月14日

歲次己卯年七月初四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四章 清淨心,莫煩惱

所謂:「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而靜則必能淨,如久靜之水,必能沉雜而淨清,故可知一個人之心如果能達淨靜,天地間之萬事萬物即可洞悉矣。

又人之心本靜(淨),而世人自擾之,使之無以淨靜,經常勞擾自己,不得安寧,所以對生活上所接觸的事物,無法明清而陷於無限之困擾,這即是煩惱心擊倒了清淨心,如能倒而思維,必可無憂煩矣。

再看世事有何可憂、可煩、可惱的呢?皆因看不開、識不破、放不下、耐不了所造成的結果,故而要想清淨汝心,惟只真正的能看淡一切,心惟思道,自能清淨了。

世人為了沒有銀兩而煩惱,為了沒有財富而奔波憂慮,為了沒有高級轎車而煩悶,為了沒有功名而愁苦,為了沒有美妻而失意,為了不能稱心而賭氣,為了凡事而自擾等等,讓自己終自陷入無限的煩惱之中,請問這顆心怎麼清淨得下來呢?回思一下,古人是怎麼過活的,真的要有那麼多需求才行嗎?又世人有沒有想過:就讓你擁有再多,一旦三寸氣斷,能帶走得了什麼?還不是雙手空返而已。

所以要打開你身邊的一切煩惱,讓你那顆「靈心」能真正的清淨。思勉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8月21日

歲次己卯年七月十一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五章 仁

仁者,人也,即是人則先天必存乎著「仁」,人若無仁,與禽無異,即是人當存有慈仁、慈悲之心懷,始能稱為「人」。而「仁」乃性之根,亦是靈之本也,失仁即失性與靈,性靈既已喪失,人性則無,獸性顯焉,不得不知。

然而仁之培育,只在加強性靈的根基(因人本就有仁),使能更加蒂深於己身之性靈之上,不使退失,故當先仁自己,仁己者,就是要經常提醒自己的良知,要能趨善而不為惡,這就是仁己的基礎,然後秉持這個理念,讓自己之能散發出慈悲的光芒,接著仁己之後,續接仁人,化小愛為大愛,化己慈為大悲,設法濟度身邊的人,以及苦海中汩沒的眾生,發揮至情的仁。再來,擴及萬靈萬物的仁,能惜物、惜靈,不論其有無生命現象,是否能肉眼所見之萬靈,也得能從內心去慈化對待,散發出純真至性的慈仁,那修果是無可限量的(像農曆七月的普度,這就是不能見而人所擴及之仁),盼世人能知仁、施仁、得仁,來造化自己。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8月28日㷌

歲次己卯年七月十八日

聖示:老衲今日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六章 德化人生

人生最寶貴,德也。德乃是善覺之規範,德不在於其大,在乎其小之能積、能厚、能遠,人生當以「德」來自許自勉,才是有意義也。

世人一談及德,好似莫測高深,好像遠不可及,其實德只在你的一點良知,在於你的慧覺,並沒有什麼特別,所以因不能曉悟其理而偏失,至為可惜。

人自生後,先天帶下了秉性良知,這就是「德」隨人生,只要在人生的每一生活的過程,秉承良知行事,這就是「德」,並非要怎麼去做、怎麼去求才是德,當然除此之外,能利濟眾生、度化群靈,那是外在之大德。如果沒有此之能力,以小善去成德,其功亦非淺也。

今日世人往往違背良心而行事,昧心而胡為,這當然就是違德,一無是處,故而世人能安守本份,就是在德化自己,就是在美化功德,無需有特大的外功來造德。希世人知悟此理,勉而行之,做到真正的美德境界。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9月4日

歲次己卯年七月廿五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七章 慾望遺害無窮

欲是害人之禍根,欲是損靈危性之敗源,慾望之在於人身,將導致無窮之禍患,奈何世人總是沉醉於「慾望」的深淵裡,無以明醒,令人惋惜!

慾望在於人身,不外乎名、利、情、氣等,甚少有強烈之慾望在正善、正途、正道上。人之有欲,並非其惡,得視其慾望在為何?是善之導因呢!或是罪業之起源,都得分辨明白,才能使「慾望」達於美善。

人之慾望於名 ──則必付出一切心力去強求,或是費盡心機去脅求,或勾心鬥,或包藏禍心,無所不用其極,當然在此不免有罪業之滋生、孽業之生長。人之慾於利(財) ──則必偷、搶、盜、騙,以不正當的手段去謀取,以不能見人之手法去奪得,以滿足私心的貪妄,故而一頭鑽進了罪惡的淵藪,無以回頭。人之慾望於情(愛是何物?全乃是虛妄不實之物) ──那必意亂戀迷,為了那莫有內心之丁點慰藉,慾火熾燒,妒火憤奮,目怒情失,傷人或情殺,比比可見,多麼不值得,更使得整個社會倫理失序、道德沉亡。人之慾望於莫名的企求,更是導因社會層面之紊亂,造成無比之害,最為可怕。人之慾望因各類型之差異,造成各種不同的遺害,有者為了滿足某種之物慾企求,男者,鋌而走險,女者,墮落情色,這等等是多麼的悲哀,也令人百思不解。

人之慾,真不知為何都往錯誤偏差方面去沉墜,為何不能將此強烈的慾望轉換到正善的層面呢?如能轉移於「道」,那更是有其異彩的光芒。所以世人得知應鍊心於無慾,或使欲心於正善,那不但無罪孽之來,更可藉以成修,故知聖訓要鍊心無慾,可虛、可空、或轉欲為寡,或變欲於善於真,始能實得,悟行之。

又示:今夜林生(易達)所供奉之酒,特別香醇,老衲貪杯,嚐嚐再走。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9月18日

歲次己卯年八月初九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八章 貧富的悲情

東西總有好壞之分;當然世人也必有貧富之差別。東西(物品)之所以有好壞,主在於製作技術的優劣及品質之管制等因素而來;而世人之貧富,歸根於己身前世德福之厚薄。並非是其他之原因,知之所以然,那就可心念緩和安適。所以說,貧富前有所定,強求不得也。

富並非有何罪過,怕的是為富不仁,為富不義、不慈,致而削福去富,富盡而貧。試看現今之世人,富者驕意縱情,說起話來咄咄逼人,不留餘地,行為乖張,無以謙恭,憑有幾分財力,為所欲為,悖情而行,不知惜福,造罪造業,這都可見到的實情。

又貧亦非有什麼丟臉、見不得人,只因不能安守本份,意想天開,那才可憐!現今之世人,不去思醒自己的福薄而守份,偏偏欲想強出頭,以不正當的手段去奪取,以不良的方法去搶掠,這就是貧者的悲哀!都是現今社會可見亂象的根源所在。

富者多思仁、多及義、多念慈,不止可長享厚福,也才是知福、惜福之智者;絕不可胡行而福盡,必當轉貧。貧者安份存德,多積善來富己,不為外境所惑,久久可由貧轉富矣。千萬不可自暴自棄而墮落,那也必窮斯濫矣,永無轉圜之日。盼能知醒勉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0月2日

歲次己卯年八月廿三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二十九章 浩劫醒思

萬靈生命實可貴,浩劫來臨最堪悲!非上天之不慈不仁,亦乃世人罪惡之滔天,施以警示,盼能思醒。

己卯年八月十二日子時之震災,震醒人性的光輝,也震露了人性的卑劣,震出人心悲憐的光明,同時也震現了人心的醜陋,震動人心的共同心識,但也震昧了人心的惡質,震出人性隱藏的險惡,也震出了人性不可原諒的事實,頃刻震碎了美滿的家園,震開了親人的別離,震碎了每個人的心靈,震出無數的孤離,震出了種種難以計數的悲情,但可慶幸的,也因浩劫之震,震出了人心悲憫的大愛,震出含存於每個人的菩薩心,更震出不分你我同體的大愛,仙佛們看在眼裡,不盡的悲感滿心。

浩劫之於萬靈,必有其因,且寰宇處處可見,寶島台疆還算災劫較少之福地,故而要知惜福!然而在此浩劫之後,不論是變故一無所有,或是幸運安然,更得常存警示於心,盡己之力,散發潛在的大愛菩薩心,善事力為,必有所福祐,更當認知如有一息的尚存,任何利濟之事決當儘行,莫可遲疑。如果你現在沒有任何親人,孤伶一人,就當如同重生一樣,堅強起來,再創有意義的人生高峰,如果同逃過了此劫,正代表你還有善福,更不可因而作罷!盡心力做更多、更大的付出,以為福基。

世人應知人生本來就是空空而已,只秉一息(呼吸)而富有,所以千萬不可有哀絕的念頭,重新邁向新的人生。

最後老衲心已酸楚,在此哀悼震災的罹難者冥福。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0月9日

歲次己卯年九月初一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章 心靈的重整

此次地震浩劫中,瞬時失去了親人,剎那間家園毀落,當然每個人頓時的感受是無法忍受,這情理仙佛都知道,也很不忍,要能平復,當然非長時間的調理是無法平靜的,這也是災後處處可見的現象。

災劫後:有人惘然、有人哀怨、有人感嘆、有人失落、有人愴然、有人憤嫉、有人哀痛丶丶。但不管你是何種的心境,沒有關係,因為你一時無法排解,你儘量用各種的方式宣洩出來,不要讓它憂鬱、困悶於你的心中,或大膽的悲慟出來,這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但盼宣洩之後,能找回你原來平實的心靈。

身子創傷易復,心靈受害難醫,但心靈之治,還得靠自己去調理,多體會「人生本無常」的道理,設法重整自己,走出悲傷,重新的站起來,邁向更有意義的人生。

老衲不忍見到諸多在苦難悲傷的眾生看不開,拘縛自己,故以此勉之。盼能聽勸,重新拾回美滿幸福的人生。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0月16日

歲次己卯年九月初八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一章 走出悲情

世人之情,千百樣種,每種之情均有甚悲傷之處,都得能知、能明、能悟的跳脫出來,走向真正光明的人生。

此次震災,世人均認為此等悲情是難以忍受的痛苦,這種事實是無可否認的,但是這等尚屬空前的災劫,有多少之人能及時的伸出援手,發出無比的愛心來加以協助,盼能很快的忘掉悲痛,從原點再站起來,也顯現出整個社會的溫暖。

然而此等可見的事實悲情,是易於彌補與康復的,老衲認為世上的悲情,最可悲的還是在那無形的悲痛上,且不知去拯復,不知去解放,讓其永遠的造下無邊的悲情。像是不知尊親悌孝的悲情,更甚於地震的災劫;不知情珍友情的寶貴,背義而行,比起地震的災難還可怕;不知安份,用盡心機於利慾的追逐,百般狠戾,毫無情份的考慮,這比起地震之災厄還令人畏懼;不知立身修道,胡作非為,危害社會,無所不用其極,這比起地震之影響還令人恐怖!諸如以上等等所引發的悲情,又有誰能去體悟到其真正的可怕呢?地震是有其所定,短時震憾,而那無形的悲情是永不止盡的,這才是最令人憂慮的。老衲之要世人走出此等的悲情,能真正的把自己悟解出悲情,才是切合人生的實際,尤其此次震災後餘生之人,更得有所悟得才是,勉行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0月30日

歲次己卯年九月廿二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二章 失才知珍惜

世人之愚,莫過於身邊所擁有的而不知加以珍惜,待失去了,才在那兒哀傷痛心,最令人費解!人生的每一階段,都存含著每階段的要點,在這要點之中,都得隨時知道去把握、去珍惜,才不會在日後懊惱、後悔。同時,在每階段所擁有的,也要知道能去寶貴與愛惜,那就會充實的過著有意義的人生。

年少不經事,惟以充實自己的學識為主要的責任,當然就不可蹉跎光陰,認真的學習,作為日後生活的基礎,莫待年老想學而空悲嘆!及待成人,不論從事何行何業,只要是正當的行業,以造福人群為目的,努力把握的去發展,莫待機會失去了,才悔恨一事無成。年老了,也不可認老,將你所累積的生活經驗傳授予人,供作參考,絕不可老而頹廢、哀怨殘生,或入道、或學道、或傳道,老而益壯,老而彌堅,那多麼的令人欣羨!這些都是每個人當及時擁有的,莫讓其流失。

當然在人的一生中所擁有的:像是親情、友情、對社會的真情等,除了應多方的付出外,還得用心去珍惜它、保有它,以免失去了才悔恨。及時的珍惜身邊的一切,在你失去時,可減輕你的懊悔。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1月6日

歲次己卯年九月廿九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三章 齋戒

齋戒,即是莊嚴尊敬、純潔淨盡之意也,簡言之,即是莊敬潔淨,謂之齋戒。而齋戒在於一個人之意義至為重大,即是能有齋戒之人,其人格是高尚的,其性靈是光明的,其人生是美滿幸福的,亦為人所敬仰也。

齋者要能確守,並能知其之重點而徹底行之才是重要,絕不可空談「齋」與「戒」而肆行,卻違反了原則,那是沒有用的。

世人之中,很多齋素為戒而自命清高,那還得看情況來論定。心存仁,不殺生,慈心愛物珍靈,功德可積,便也不必過於自我清高,因如此就犯了齋心之忌,所以說齋素是好,是慈仁之功,但是齋心還在於其上,即是說以齋心為重,併以齋素來相輔相成,更見其妙。齋心可齋戒,一切塵凡於淨、於定、於虛,無任何罣礙,可超脫一切,純潔無比,當然比齋素只而淨身,其修持之功要來得崇高,易有成就。光只表面的齋素,欠缺了「心」齋,是無濟於事的。老衲酒肉穿腸過,內心則齋淨、齋盡,無有肉身不良之影響,就是這個道理,但世人如要學老衲,那得看工夫,不可一味盲目的跟進,如果沒有火候,千萬使學不得。

世人要想齋戒,目的就是要藉任何的方法,讓自己莊嚴自己,尊敬自己,把自己一切的不良淨化掉,而成就法身,但盼能明識「齋戒」的真諦,確實勉行之可也。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1月13日㷌

歲次己卯年十月初六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四章 世態迷亂難自明

世人最可悲的,莫過於懵懂的跟著迷亂的世態而行,不明究理,糊裡糊塗的過生活,總不知跳脫這幻亂的世態而清明自己,真是可惜!

世間多少之事,多麼的無其實質的意義,像是什麼流行這個、流行那個,一窩蜂的跟著迷亂,也因而造成不少社會之問題,多麼令人傷心!又像是各種的流行,因怕無法趕上,或是私慾的炫耀,想盡辦法,必達目的而後快,於是乎違背良心之事都做得出來,偷、搶、騙、盜,無所不用其極,這就是無法自明,受到迷亂的嚴重後果,事後後悔,悔之莫及,且如果加以深入的探討 ──迷醉於流行實在沒有什麼意義。在世間之食、衣、住、行都有流行的風潮,這也只不過是生意賺錢的噱頭罷了!並無真正的價值,明識者不為所動、所迷、所害,因這不當的風潮,在短短的時日必消影無蹤了。

談到這裡,老衲不得不再提醒世人,無修易迷、無修易惑;有修明智、有修安怡、有修可正明性靈,那迷亂自離,且無煩憂敗亂之生矣。希世人能明性的加以開啟你的智能,去除迷亂之禍源。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1月21日

歲次己卯年十月十四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五章 宿命

宿命者何?即是每個人自身累世延綿其因果的關係所造成的結果,且顯現在其在世時不同的表現,如禍福成敗、功名利祿等等,這些都有其固定的牽制關係在裡頭,較難予以改變(當然亦有其解法,末段再述),也就是術語所言:「下土時,八字命(台語)。」變也變不了,即是無以換改也。

世上有兩種之人最喜愛算命(怕那些江湖術士沒飯吃),其一就是落魄無依,心情徬徨者;一是家財富有,閒極無聊怕死者,或是冀想更加發達者(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兩種之人情況雖異,最容易受蠱惑,甚或受不良之術士無稽之言而受愚,任其擺佈,最後才醒悟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而有錢之人,術士盡說些好聽的討好之,以冀求賞金之多給,純然都是一派胡言,術士之命說,非全不可信,只能做為參考而已,如果你受迷亂了,必定會受其害,因人在其生之時,都是自身不斷的在改變,所以命也跟著在轉換,絕不會是一成不變的,雖言有宿世因果之牽連,但其中還是有其活解處,並不是死板板的,這點世人應有所知悟。

宿世或現命覺得不佳之人,表示你以往必定有缺失之所在(此缺失,知或不知都沒有關係),一定得調整你的心念及時的趨善、行善,以為彌補缺失,那就可轉命、轉運矣。如屋漏得須及時的修補,方可免雨來時的困擾,這就是彌改宿命唯一之途也,能認知此點,知何命?算何命呢?庸人自擾也。有袁了凡之書,以為其證,非所虛言也。

宿命無其絕定,要看你怎麼去了悟、解化,所以可說凡事都不是絕對的,悟理明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1月27日

歲次己卯年十月二十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六章 生死的醒知

生,世人所欲者;死,為人所惡也。其實「生」與「死」怎會有喜惡之差別呢?生是死之起始,死乃生之轉捩,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這就是生命循環之定律,無其所生,何來之死?無有其死,何來之生也?惟當能明悟、醒知生死之法則,那生就不以為善,死亦不以為悲矣!

然生與死要能真正的去深悟:生要生的有意義、有尊嚴、有其價值性、有其高點性,否則生猶如死也。今之世人甚多者就是懵懂的過日子,毫無任何的崇敬性,那不就等於是活死人嗎?又不知修道進善,只在罪業深淵裡打轉,那如此之生又有何意義呢?有些人能潔身自愛,勤持善道,惟利濟眾生是行,造功立業,那如果是死了,其之德業亦猶如其生,受人所景仰,香煙不絕,這就是生與死,死與生最大的不同點,如能澈悟此理,生就不會以為喜,死亦不會有所其懼矣。但盼世人能真正了悟生死,走自己真正該走之路,就不會對死有任何之畏懼矣。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2月4日㷌

歲次己卯年十月廿七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七章 處世(事)安平

能「安」即能定,能定即可靜、可淨、可純。「平」可見其舒暢,覓其美。「安平」即是一切世事之完美、和諧也。

為人處世(事)亦當思境於安、於平,那面對一切亦可見其圓滿、和詳。大凡世事之不能稱心如意,其病之所在,一定是躁躍不平所導致者。然安平之情境,當得由鍊「心」開始,心主一人從事之源頭,心之不能安,則行則必亂,亂則窮斯濫矣!當然心即無以為安,怎會致其平呢?既無以能平,則隨之浮濫其行,導根罪源。

世事奇幻無比,如不能「安平」,就難於明心與澈見,易受外界所迷惑,亂了方寸,失了方針,違了善良的本性,必為世人所詬病,待自己醒知,亦必後悔不已。

處世能安、能平,見證於修持的工夫上,亦當深切的去體認,並能期勉自己臻於安平,使得在道修境界更上層樓,亦可使你在生活上更加清高、性明。勉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2月11日

歲次己卯年十一月初四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八章 安住己心,不迷世情

人心之不能安,易見其浮躁,易見其莽撞,易於迷惘,易沉墜於世俗之中,隨波逐流,無法超脫自我,也因而陷入於罪孽之深淵裡,無以自拔。

世俗道德之風,留存其良善,保存其正統,而且能積極的加以推展施行,而世俗差落之風,則當知能加以摒除,並能歸正之,這才是導善的根源。世人往往己心不能安住,隨著世態而誤行,最是悲哀!不管是道德或是世間不當之流行問題,都得注意的去斟酌,方才不會敗己之品德,造己之罪業,連些小的某些事情或流行都得慎心!否則亦將造成亂象與不可收拾之地步。

世態要期其歸正,方法雖多,但最根本主要的還是在於每個自我的心是不是能夠把住,而免於不當煽惑,當然這得靠世人多加予歷練以成之,那社會也可不怕無以歸正啦,希能悟以勉行。老衲今夜微醉,不再贅言。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2月18日㷌

歲次己卯年十一月十一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三十九章 著實人生

人生最怕的是虛華不實,不只欺心,更是欺人,無以真正落實靈性的依歸,造成無邊罪業的淵藪,導致無以歸根的本性,患亂無窮。

俗云:「一步一腳印。」多麼通俗的一句話,含藏多少人生的真諦,含述實切人生的意義,也指確了人生的根本,就是說明了任何事情都得腳踏實地的邁進,絕不可存有絲毫的懈怠與馬虎,如此不但可因而正己之性,亦能表露秉性的光輝,這也才是秉賦天性之所在也。

現世的人生,無法把握住這個重點,虛浮自己的本性,迷亂於塵世之中,致使自己的人生失去了方向與目標,更使得自身無法落實,茫茫漂泊,這等人生不知意義安在。

世人當知,不管在生活的任何一個基點都得落實,才能顯現出其實質性,也可因而有所成就,就是道修也無不如此,否則雖近於道、學於道、進於道、悟於道,更得深明此理,盼能勉行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8年12月25日

歲次己卯年十一月十八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四十章 清心寡慾得安然

心之不能清,性則必雜必亂,靈則必混必濁,無以淨靜,難以虛空,無以明性返原也。其實人之心本是純明無瑕,無有任何之污染,奈因「慾」之慫恿作祟,使原本之清心受到了矇蔽,無以見己心之本來面目,心一旦受了遮掩,正靈、正性就因心消失,無法控制於正途,昧心失義而行矣。

然慾著於心之害無窮也,除了無以明見本性而外,那平時在心中之絞雜難過是非常的嚴重,汲汲於其所求,內心總無以坦然,痛苦萬分。世人卻明知了栽於慾海之中,難以回頭,如果一個聰智之人絕對會避離「慾」之為害而逃之,或利用修持的方法來消除,以免受害。

世人有修、有得之人,為何其可安然呢?因其能識知「慾」之為害,無以清性、明靈,那必無修果,故首要的工夫必當著手於此故也。所以凡牽掣有「慾」,那修必無益,因有慾在,心無法清淨,何來之修果呢?希世人能知明勉行。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9年 元 月 元 日煶

歲次己卯年十一月廿五日

聖示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四十一章 慈悲喜捨

人之所以為人,乃是存有著先天所降賦的「仁」心,仁者慈也、悲也,慈於眾生之苦,悲於群生之難,時時思及,常常念及,這方不愧為人也。

又人要能有捨,才能有得,在這捨得之間,當存著歡喜心去作為,而不是有所目的與企求的去施捨,那是不會有得的。喜捨發自純然的內心,起自本然的自性,這才是真正的功德所在也。

人本慈心,內含無窮,往往因無修或是塵垢的矇蔽而壞了真性,這當然會損靈及傷性,不得不慎,人都知道慈悲濟人,但大多礙於私利而犯戾,造下無邊的罪業,難以甦復。

理能知,則當力行,這始可有所成就,簡單的一句「慈悲喜捨」,煞折了多少靈子,當能多存善以長慈,多苦心以助悲,則天性可復矣。盼希勉悟之!

道濟禪師 降

中華民國89年1月8日煶

歲次己卯年十二月初二日

聖示:老衲今夜降著:「斷迷悟理」。

第四十二章 安性固靈

世人最怕的是己性偏失、己靈失隱,這是最令人可惜、可悲者。自先天而降,那圓澄澄的靈性,因世塵各種因素之擾雜,造成污衊而失落,也因而無法把持正善以行事立德,空遺恨!

其實世人自生而後,真正能實際的生活,不知有人盤算過否?年幼時無邪天真的過程,年長,世俗的必然性,接著就是求學,過了十來年,而是否學而有成?也因而有異,此歲月亦屬懵懂的過著,甚或有者受不良的影響,已造深罪業矣!既是學成,接著就為了以後娶妻生子的打算,為工作、事業打拚,馬不停蹄,忙碌終日,永無停息,致也無法讓自己的「靈」與「性」有任何的喘息機會,也因而使得靈與性受到了毀損與蹧蹋,在此種無法妥置「靈」與「性」的情況下,當然品德也跟著低落,無法提昇,一直到老及死才稍知靈性已喪失,欲想挽回,悔恨晚矣。

所以說,人生如朝露,是那麼的短暫,回頭已百年身,靈性就如此的飄失凋零了。故世人應有所體悟時光之快速,當及時的把握住,再忙,每日騰出些許的時間,用來安己之性,固己之靈,不要使祂流落到無人理會之境地,因安性與固靈比起世間任何之財富都來得寶貴,千萬別忘了老衲的叮嚀!

(全書完)

又示:老衲在奉旨著書的這段時日,見諸賢生虔摯的效鸞,老衲深感也。又期期因老衲的貪杯,諸賢生均有醇液供奉,更使老衲愧顏,在完書之末,特此敘懷也。

南海古佛觀世音菩薩 降

中華民國89年元月15日煶

歲次己卯年十二月九日

聖示:吾今夜特降為「斷迷悟理」一書作跋。

能斷迷,智慧清,知了悟,理可明,不執著,不昧情,少欲利,少煩憂,不痴心,道德行,多勤修,多養性,安真自我,心靈長青。

世人總因良知受蔽,昧理而胡作亂行,世人亦因受世俗之侵淫,而違理敗德,更因為不知速修悔醒,而墜入無邊之罪裡,更無以能喚回己身本真之心性,而叛逆了天理,這些都是永遠禍害的本源,應知澈底的了悟也。

道濟禪師,斷迷悟理,僅就少數重點,予以針貶,篇篇理深,句句含意,世人當知謹加珍惜,多予體悟力行,規正自己,使得能有所修明,簡此為跋。

跋作者南海古佛觀世音菩薩跋於 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運己卯年十二月初九日

文殊菩薩 降

中華民國89年元月23日煶

歲次己卯年十二月十七日

聖示:吾今夜特降為「斷迷悟理」一書作跋。

修持在去迷,去迷得理悟,理悟歸正德,正德可清性,清性靈可明,靈明冀返璞,返璞期歸真,歸真功果成。

道濟禪理,析理詳明,在於能喚醒世人對於真理之認知,摒除自我的盲點,著實的生活,並藉以提昇性靈的層次,歸於真道,確切有正德、正性的理念,踏實人生。

理之有助於修者的激勵,理可成就內靈之浩氣,理更可藉以修真的功成,所以必當正理而行,德可光輝矣。簡此為跋。

跋作者文殊菩薩跋於 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運己卯年十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