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省思

張貼日期:Mar 17, 2014 6:44:23 AM

理性

智慧如水順溪流

萬事如意順理行

理性本在內心頭

豁開心頭自然明

水能行千裡路,因其能順應大自然。人要萬事如意,必須順天理行事。人順天理行,是謂智慧,順人意而作,是謂聰明。

每個人本來俱有天賦的理性,只要我們順著良心做事,智慧就在其中,但是若用心用腦思索利弊得失,再來行事的話,那叫做聰明。

理性原是天生的靈性,可是人出生後受後天物質濁氣的熏染,才變成人性與獸性,於是會做出傷天害理的事,所以我們必須要修道,減除濁氣,才能讓智慧從靈性中彰顯出來。

心念

心是何物無人知

喜怒哀樂在其中

剖開心頭找心物

萬般雜念堵心中

心經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觀世音菩薩指點我們,心是空,雖是空,但也包含色受想行識。

心,似如地球的磁場,地球靠地磁引力的作用繞著太陽旋轉,產生春夏秋冬的氣象,人也是靠著心的引力作用,產生喜怒哀樂的氣象,心的引力稱為心念,他有清濁明暗的變化。

一個人的心念清則純潔,心念濁則煩惱,心念明則智慧,心念暗則凶悍,若要心念去除濁暗,保持清明,一個人必須要學習修道,革除心物。

名利

出入金山三路忙

來往只為名利求

榮華富貴人之夢

超生了死不知求

白娘子水浸金山,昔日正在長江中心,運河出口。清朝乾隆皇帝遊江南時,在金山望到舳艫相接的水上交通繁榮,不由得感嘆問道:這些船來來往往,所載的都是些什麼?

金山寺的老和尚在一旁回答:老僧知道,這些船來來往往的,所載的不外乎是兩樣東西,名與利而已。

今日世人忙忙碌碌,追逐的也不外乎名與利,即使得到時也是曇花一現,更何況人死後,萬貫家財帶不走,唯有所造的業隨著靈魂到陰府受審判,若能早日警醒修道,才可超生了死。

挪亞

科學文明到極點

吃喝玩樂享盡頭

但看天色烏雲變

誰是挪亞登方舟

夕陽無限美,只是近黃昏,一個從日出而作的農人,辛苦了一天,到了傍晚,坐下來欣賞美麗多彩的夕陽,可惜坐沒多久,太陽就下山了。

世上的人也像那個農夫一樣,辛苦了大半輩子,到了有成就,能退下來享受成果的時候,卻來日不久。這個世界也是一樣,人類憑著智慧與毅力,創造科學文明到極點,供人類享盡吃喝玩樂,可惜物極必反。

有遠見的人,看得出天色的演變,上天又垂下法船要人求道,不知誰是受上天通告的挪亞,登上法船呢?

普度

天道降世在午未

三曹普渡在人間

上天點收修道士

今世修持在理天

天時十二元會,子會開天,丑會闢地,寅會生人,迄今六萬多年,正是五未交接時,上天降道來救贖修行人上昇理天,真是萬載難逢的機會。

每年陰曆七月中是中元普渡,陰府鬼魂可以到人間來遊蕩一番,現在天時正值午未之際,相當月曆七月一樣,所以有三曹普渡,讓人鬼仙有緣求得佛佛密傳的大道,若是得道後,認真用三寶心法修持行道,就能回昇理天,超脫六道生死輪迴。

現今天道普渡,渡有緣人到天佛院淨土修煉,聞彌勒佛說法,屆時隨彌勒下生,於龍華勝會中證果。

召回

人生旅途是多情

披上肉衣逛世景

迷來迷去入情夢

昏昏沈沈渡不醒

人本是理天原佛子,多情下凡塵,想在世上瀟灑走一回,何曾想到人間的酒物會醉人,男女的情緣會纏人,使我們陶醉在多情的人生與家庭,也替人類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天上的仙佛本是我們的同兄弟,有的奉命下凡設教傳道,渡我們回到天上的老家,可是,誰記得天上有老家,誰承認自己是原佛子呢?還要我們放下情欲去修行,真是捨不得啊。

現在上天發出召回令,升降兩條路給我們抉擇,可是,很多世人還是認為,這是某些人在開天大的玩笑呢!

聞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

人生目標本在此

既明超生了死路

不懼回天在何時

孔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卻是驚人的豪語。可見求道就是人生的基本目標,找到了人生的出路,顏回聞道後即早逝,正是如此。

可是孔子所說的聞道,其真正的意義又是什麼?那就是明白了超生了死的道路,超生是找到了永恆不變的靈性,了死是了脫了生死輪迴的束縛。

當釋迦摩尼佛在法會上傳道時,拿著一朵鮮花一轉,迦葉尊者領會其意,不禁會心的微笑,這就是聞道,因為迦葉從此知道了靈性出入的門戶,智慧的法門,一世修,一世成。

原子

物質原子今發現

科學猛進造峰巔

精神原靈若悟得

今世修行連理天

自從近代的科學家發現所有的物質都由原子所組成以後,科學的進步一日千里,迄今科學的文明已經到達巔峰,在此之前,科學的進展可說是微不足道。

在人類的精神領域裡,真正統馭精神的元素是原靈。從古迄今,宗教家只在精神末端上做修正的建議,未能真實的探究原靈,假若修行人在其靈修的功夫上未能悟得原靈,就無法自己了脫輪迴而飛升理天。

上天憐憫蒼生難靠自力回昇理天,於是降道普渡,凡願求道者,上天加靈助修,將來到天佛院精修證果。

無奈

早晚三餐食無奈

日夜勞碌做無奈

有病纏身身無奈

有事掛心心無奈

世間有很多事由不得人做主,譬如民以食為天,若不食就活不了,或者天生人必有用,人似被上天駕馭著工作,不做不行,人們似感到無奈何。

最勇敢的人雖不怕生死,但是最怕病魔纏身,聰明的人雖不怕困難,可是最怕煩惱不斷地纏繞在內心。

人們常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忍受生活的痛苦,以及做出艱苦的奮鬥,找出解決的門徑,自古以來,解決無奈的最根本和究竟的門徑是修行,修行人澹養淡泊,三餐茹素,清心寡慾,於是漸除煩惱和疾病的侵襲。

識業

事業纏身亦纏心

休到無事方是賢

識業糾心亦糾靈

修到無識方是仙

一個人外有事業要忙碌,內有識業要煩惱,因此事業越忙,識業也越煩,所謂識業就是心識的活動。

人們若要事業有成,不但要認真的工作,而且心機要深謀遠算,於是無形中變成心術不正,心存邪見,甚至一旦成為大事業家,常會認為自己是舉世的賢才,其實真正的賢才是內心誠正,而外不受一事擾心的修行人。

人們常因受到外物的衝激,才引起心識的活動,再為了計度本身的利益,而不照本性良心行事,修道就是時時刻刻謹慎防止不良心識的產生。

功德

無錢購不得商品

無財立不得家園

無功登不上理天

無德坐不上品蓮

修道的目的在於培功立德,所謂功,就是靈性純度的提升。靈濁則降世,靈純則升天。所謂德,就是靈性光澤的明暗,靈光暗則未能照亮別人,靈光明則能濟世渡人,同登理天。

人要求得生存和立足于世,常需靠錢財,有錢才能買到東西,有財才能建立家園,同樣的人要回昇理天,就要有功德,有功才能登上理天,有德才能証得果位。

修道是修去靈性外圍的污垢,就像撥雲見日一樣,雲越少,天色越清,人的習性越少,靈性就越清純。

生命

生活在增進福祉

生命在繼起生命

生活在喚起真我

生命在履行天命

蔣中正說:『生活的目的在於增進人類全體的福祉,生命的意義在於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如今科技帶來了人類莫大的福祉,同時世界人口也增至六十億人口,正如其所言。

可是,科學的進步真正帶來人類的福祉嗎?人類期望人口再增加嗎?說不定一顆原子彈造成罡風劫,會影起人類毀滅的。

因此,生活的真正目的,在於喚起真我的覺醒,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履行天賦的使命,唯有真我現光明,回昇理天,才能得到永恆的幸福。

心好

心好就好修什麼

下生為人好什麼

今生不修進什麼

有道不求迷什麼

做人做事只要問心無愧,不必介意他人的指責,免得受不了而生氣,這是一種好的修養,可是當有人勸你修道的時候,若是自負的說:『心好就好,何必修道!』這又太傲氣了。

每個人有不同好的標準,若以自己做標準,當然永遠是好的。其實下生為人,是不好也不壞,有待修道之處,所以孔子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皆以修身立德為本。

世人用盡心思求財求名,也該用一點心來參悟真理,提高品德,明白人生的意義,和建立生命的旅程。

覺醒

夫妻本是同林鳥

大限來時各自飛

子孫原是巢中鳥

翅膀硬時各自飛

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官居相位,三妻四妾,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到晚年受香山寺烏巢禪師度化後,即立志修行,但妻妾反對,並稱要擔八百斤罪業,可是當他吹滅龍燈後,責問妻妾時,卻無人願承擔其罪過,於是心中感概做一首詩,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限來時各自飛,功名蓋世徒何用,轉眼成空罪難當。

一個人為愛妻子兒女,不惜一切手段賺錢牟利,造下多少罪業,然而妻子兒女不可能代你承當罪業,還是靠自己立志修行,才能清洗罪業。

修道

鑼鼓不打不成聲

凡人不修不成仙

五濁塵世不清淨

何人不染邪氣焉

空氣灰塵雜氣多,穿再乾淨的衣裳,幾天後自會沾上灰塵,聞出味道來。這個世界煩惱無邊,哪位君子不曾動過脾氣、發過牢騷呢?所以說,世上找不到一位不必要修道的君子。

耶穌曾對眾人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她是一位行淫時被抓拿的婦人,結果沒有一位敢自認沒有犯下罪過,耶穌就告誡婦人,不要在犯罪了。

修道是防止行為犯錯,剷除內心邪念,直到我們真正能保持純正光明的靈性,做為我們思想行為的主人。

理念

命富必富不由貪

自敬人敬不由嚴

是非皆因多開口

禍福有因非偶然

人秉持正確的理念,會比較開朗樂觀,即使遇到逆境,也不至苦惱悲歎,一個人的富貴與貧窮,大半是前生造福多少而冥冥中註定的,努力是必要的助緣,非法爭貪來的必失去或隨貨而來,所以財富要取之有道。

一個人若能自敬自重,別人才能敬重他,並非能以威嚴來屈服別人,所以對別人發脾氣耍威嚴是沒有修養的。

人與人之間的是非是閒人張口弄舌,撥弄出來的,所以對閒人少開口,天有陰晴,月有圓缺,人也有旦夕禍福,並非爾然發生的,必有其因由。

慈悲

樂善好施慈心生

情同手足悲心起

待人如父無逆言

愛人如子無怨氣

人生最快樂的是一家人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因為家人之間,父母兄弟姐妹都會充分表現慈悲的精神,互相安慰、諒解和照顧。

我們若能把小家庭的慈悲精神延伸到社會,社會大眾就能和諧相處,在家能與家人分享樂趣,在社會也要能樂善好施共享其福,在家待兄弟同手足般的救濟,在家對父母不敢口出逆言,待他人如同對家父一樣,也不能逆言責罵,在家父母撫養子女再辛苦也不出怨氣,愛護別人該如同愛子一樣。

無嗔

天有風雲地有霧

人有脾氣心有嗔

慈悲寬恕化無氣

理念調和化無嗔

天地之氣不順的話,就會產生雷雨風雲的氣象,人的氣不順的話,也會有哭叫怒責的脾氣,氣由心生,心中有嗔念才會爆發脾氣,因此,以忍來制止脾氣,並非修道人上上之策。

預防發脾氣的方法是化除心中的嗔念,嗔念發生的原因是事與願違,心有不滿不平,雖然嗔念如針刺己心,可是對人發脾氣更是如刀傷人。

克除嗔念的方法,是用理念來調和,理念包含慈悲與智慧,若智慧不足調和嗔念,至少可以用慈悲心腸去寬恕別人,如此悲智雙運,是謂修道。

和氣

待之以理和氣生

思之以理嗔念除

勇於低頭火氣消

體諒苦心愛心出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若是處理不好,隨時都會起糾紛、傷和氣。因此面對不如意的事,要遵守四個原則。

不論如何慘重的事情發生,第一個原則是冷靜不失禮。發脾氣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原則是冷靜思考,克除心中的嗔念,想出理智解決之道,才和對方和氣的商量。

第三原則是低心對待別人發脾氣,若自己有錯,就勇於認錯,即使無錯,也說聲抱歉,先消對方的火氣。第四原則是發出愛心,體諒對方有不得已的苦衷,或不足的智慧或生病。

風範

修道風範感人心

誠信無妻可共事

仗義相助可共立

通情達理可為師

君子修道要表現出不凡的風範,才能感動人心,受人景仰,就像高山上的古松,能聳立於風雪中而不曲,就像冬天的梅花越冷越開花,君子處於五濁塵世中,不隨世風而敗德,不為己利而損人,高風亮節,謙恭有禮。

孔子曰: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文是修道的風範,質是內心的誠樸,外文內質一點不假裝虛偽,方可稱為君子。所以君子對朋友誠信無欺,可共同做事,在社會仗義相助,可共同立業,做人處事能通情達理,可做人師,所謂修道,內聖外王而已。

口劍

惡口傷人不見血

弄舌挑撥害人深

妄語騙人造惡業

傷人傷己禍臨身

一個人十之八九的過錯都是由一張嘴做出來的,因為嘴巴容易禍從口出,口劍傷人,挑撥是非,飲酒食肉,間接造成了屠殺惡業還不認知,等到命運乖張,災難臨身,苦受煎熬,碰到因果報應,只好自哀自嘆。

修道先修口為要,只要守口如瓶,不隨意發脾氣罵人,挑撥他人是非,或者妄語騙人,或自傲自誇,就可減免十之八九的過錯,也因此增進生活的快樂與幸福,修口以後,進而修心,直至心正,則言語也正。

見性

風平浪靜海如鏡

氣平念息心見性

見性之心不著識

如如不動照虛空

宋代詩人蘇軾作詩讚美自己修道已至爐火純青,八風吹不動,詩雲:稽首天中天,佛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就命僕人把詩送給佛印和上看,和尚看後寫一個屁字回信,蘇軾一看,馬上親自過江想找和尚理論,和尚不願見他的怒色,在門帘上寫到,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蘇軾看了慚愧,馬上回頭。

在海上有風才會起浪,在人間聲色交往中難免起念動氣,若能以靜制動,把萬念歸于一念,抱持慈悲心懷,本心如如不動,就如虛空無聲無臭。

收心

心似浮萍隨風飄

六神無主任侵擾

惱怒憤恨隨意發

當下收心元神照

水上的扶貧隨著風飄來飄去,從無定處,人心也是一樣,隨著周遭的環境煩來煩去,心很少安定下來,其主要原因是六神無內主,被外物所使喚,眼見美色就動心,耳聽惡語就動怒,身受苦痛就懊惱,心不如意就生氣,如此隨意而發,非禮而作,背道而行,作惡不知,有過不改。

人心放逸,恣情縱意,日久月深,就會災禍臨身,後悔莫及,勸君早日醒悟,警覺任性,收心制意,不發脾氣,不使驕氣,不顯傲氣才對。

一體

你我一半兩相爭

利害一量鬥氣生

你我一體本相助

禍福同當和氣生

在森林中,因不同根的草木互相搖撞,才引發森林大火,人與人之間,也因分別你我而權衡利害得失,才引發火氣相鬥。

在人體中,舌齒相助和肝膽相照才把食物消化,還有耳目相合、手足相應才能使身體對外活動,天降人於世,必有互用才能治理世界,所以人必須視你我一體,互相合作,有禍同擔,有福同享,共創美好的人生。

因此,一個人若想發脾氣,開口罵人或動手打人之前,即動你我一體之念,就能和氣的互助和勸解。

空谷

空谷玄音穿過頭

一位老翁睡過頭

無名無子掛心頭

無知無得空出頭

最扣人心弦的音調是山間裡的空谷回音,時代進步的今天,人們發明了電子立體聲,才能享受到空谷回音,可是若不到深山空谷,仍然享受不到真正純美的空谷回音。

修道人的最高修行境界,也是在悟出靈性裡的空谷玄音,佛經萬卷也都是如來佛和高僧們的空谷玄音,也許有人認為是天上傳來的聲音,或是內心裡的真話,或是本性中的智慧。

修道人必須保持內心的高度清淨,並且悟及人身空谷玄音的發出點,聚精會神于其空谷,才能聞到玄音。

三省

曾子每日必三省

為人謀而不忠乎

朋友交而不信乎

師教學傳不習乎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唯有曾子傳承孔子的儒道及闡揚孔子的學說,以聰明才智來看,孔子說:曾參的個性遲鈍。可是曾子能夠超越別人的功夫,就是吾日三省吾身。這可作為我們修行人的借鏡。

何謂三省?一省為人謀而不忠乎?二省朋友交而不信乎?三省傳不習乎?所以只要我們每日任何時刻都做此三省,就是有認真修道。

省是反省過去的行為,省察內心的邪念,省去多餘的欲望嗜好,省是清靜的功夫,也是修道的方法。

持齋

持齋修行三部曲

克己復禮修人道

情慾了盡修地道

明師一點接天道

持齋,佛門說是食齋不殺生之意。其實持齋的真義是包含修道三部曲,修人道,行地道,接天道。吃齋只是不與大地眾生結惡緣,奉行地道而已,食齋者還要顧及人道,最後不要執著法門,去求得明師應証一點,接上天道,才能超越氣天,回升理天。

齋自下方表示人與人之間,要小心守人倫道理,即修人道,中間是了斷陰陽的束縛,左刀斬除六陰慾,右刀了盡陽間的情慾,即修地道。齋自上頭是一點通,萬理徹,求得天道。

常年持齋吃素,只是修地道,古代高僧最後都要行千理找明師,萬里求口訣,得明師一指,開竅回天。

菩提

身是菩提樹

心是明性壇

時時勤佛事

莫使入塵埃

神秀大師作詩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檯,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後來廚師惠能批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檯,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於是傳承禪宗六祖。

六祖惠能主張以頓悟見性,神秀大師主張以發菩提心漸修,各個適合不同根基的修行人,現在佛家則主張性可頓悟,但心要見修法同修同行。

既然我們生為人,就發菩提心以身立行道,一同喚醒眾生修道,把自性佛壇建立在我們心中,時時勤佛事,傳佛語,才不至哀嘆有此身的悲哀。

忘我

大道無私

大德無我

忘我知天

無我歸母

一個人在睡覺的時候,才能達到身心忘我的境界,一旦睡醒後,卻都是在做自我的打算,甚至有的人睡覺時,還會做南柯美夢。

可是人人有我我是誰?兩眼一睡不知誰,為誰而生為誰死,不如無我無生死,因為人執著我身、我物、我名,捨不得脫離這個世界,才會墜入六道生死輪迴中受苦。

所以一個人必須先忘卻自己,才能悟道。而道是在忘我境界中,才能體悟出來,忘我以後,才知道天行健而自強不息,無我後才能歸回母體。

慈母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抱得三寸暉

母即上帝,萬靈真宰

我們本來是理天的佛子,慈母開創天地以後,奉命或發願領天命下凡治世,臨行的時候,慈母交代我們不要迷戀紅塵,醉入他鄉,唯恐佛子們遲遲歸回理天。

現今時值末秋,慈母將下天命金線的回天大道,要垂釣佛子們回歸理天團聚,這條天命金線將銜接在佛子的太極一玄關。我們稱作求道,佛家稱作授記,耶教稱作火的洗禮。

可憐啊,眾多佛子們仍迷昧不知醒,執著不願求,慈母多傷心啊!但是也有眾多佛子已然醒悟求道,守住天命金線修行,期望回天証得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