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指玄篇

張貼日期:Jun 15, 2015 8:39:44 AM

純陽自敘

余本唐之一宗人耳。名瓊字伯玉。配金氏生四子。長曰甘。次曰美。次曰豐。次曰充。余少也有相士嘗相余。眉稜目濶。鼻聳頸長。面修而濶。鬚茂而疎。真儒家之氣象。但山根上一痣。則當尅妻。太陽下一痣。則當剋子。皆不善也。獨喜鶴行龜息。聲自丹田出。是乃遇仙得仙。而非凡庸之比矣。時余尚悟後。思予十歲能文章。十五好劍。二十即名時。五十始登第。且授官而治邑。惟以德化人。妻孥之胥慶也如彼。長少之偕樂也如彼。於是疑夫相者之人為劣於相者也。不意唐有日月當空之禍。凡我同宗觸之者滅。遭之者亡。余甚恐。是以棄四子而挾一妻。流移於山。卜築於洞。時惟兩口。故更其姓曰呂。因在山下。故易名曰嵓。時處洞中。因聲其字曰洞賓。其後妻亦亡。而身亦孤。故匾其號曰純陽。余肆觀於宇宙之間。寄倣於煙霞之外。朝訪仙朋。暮謁道侶。瞻方壺。眺圓嶠。遊十洲。玩三島。雲乘鶴馭。虎嘯龍吟。而富貴功名之私。理亂安危之冗。舉不足在余之念矣。於是將信夫相者之人為善於相者也。自今考之。由唐而五代。而宋而金而元而明。世代不覺其九遷。自艾而耆而耄而耋而期頤。泊壽已歷乎十變。則遇仙得仙之言。蓋至是而益驗矣。於戲以千載有餘之秘。而一旦為知己者洩之。然余尚有十八字。(伏列在旁。似人而非人。挽拘在下。似靝而非靝。)未可以盡滅之也。

 

重刊呂祖指玄篇序

道家之學。始於黃帝。著於太公。成於老氏。其道廣漠沖虛。觀于周象之外。運于潛默之中。達盈虛消息之變。行握幾逆數之權。闢闔陰陽。洞識興廢。固君人南面之術也。至其神仙之說。亦猶儒家。盡性知命之理。示人生真義。原始返本。復天地之初心耳。儒家有周易。道家有丹經。易字為日月相重。丹字為日月相抱。皆闡陰陽剛柔推移旋運。而求一安身立命之地。所異者儒家之易。立乾坤以定倫常。道家之丹。運坎離以成玄牝。倫常立。則性命醇化乎仁義之中。玄牝成。則性命超脫乎五行之外。其途雖殊。其歸一也。洎漢以降。道家典籍。僅存百一。迄魏伯陽作參同契。葛洪著抱朴子修真之術。乃顯唐代崇老學者。皆好黃冠。呂純陽以雁塔清才。瀟灑拔俗。博覽道藏。入山不返。其遺世之著述。不復可稽。徒令後世響往而已。茲有妙玄子吳秀三。以所珍藏呂祖指玄篇秘註見示。為律體詩十有六首。皆言丹汞水火之術。有滄海老人為之註融。滙儒釋道之言。而暢論人性之本源。吳翁憫世人。沉湎物慾。迷不知返。發願重刊。以感應人心。亦濟世之大藥也。夫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讜識盈虛之理。達消息之機。逆而用之。順而成之。陰陽二五妙合而凝。則神仙亦不難至矣。余何言哉。

中華民國四十八年季冬 沁水賈景德序於臺北寓廬

 

呂祖指玄篇秘註原序

嘗聞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嗟乎。斯人皆因氣稟所拘。人慾所蔽。迷真逐妄。良知良能。明化為暗。良可嘆也。余自幼讀孔孟之書。喜釋道修身經典。於三教之書。深窮其義。但人道之理易明。惟率性天道。莫知其奧。細閱一切註解。皆與正文始末不合。氣脈不貫。適至三星古地。幸遇潭洲老人。譚敘修身之理。至有數月。復引會橋灣仙師。乃 元始天尊化形。所傳一脈先天大道。立誓皈戒。仙師見余年雖幼童。好道篤信。授我先天精一執中。率性神仙之道。次傳七返九還。週天火候。不生不滅。大覺金仙之功。余知大道貴重。自古三教聖尊。不肯輕泄於凡人。將此口訣玄妙。演著經典。誠誦極可超度亡魂。今得身體力行。證佛成真。有何難哉。但怕根基淺薄。無善德難載。子思有云。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紫陽真人云。此道至聖至靈。憂君福薄難消。太上云。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余自立洪願。以克己惜福。儉用培德為念。濟人利物。助人成美為心。苦行十有四載。樂善不倦。即遇一切魔難。並無違仁之意。知超凡入聖。有如反掌。誠感 上天諸真。及三教宗師。常常教誨。命余混俗和光。化度眾生。不造惡業。免墮三塗之苦。改過行善。修超天堂之福。奈乎世人紅紗照眼。塵勢迷心。以假為真。認虛為實。即有知覺男女。賦性不昧。誠心修道。望超苦海。卻被異種盲師妄註丹經所誤。不知性是怎麼修。命是怎了。糊糊塗塗。苦死無成。良可悲也。余究竟所註書之人。皆是借東華帝君所傳。至於南五祖北七真之名。自稱為嫡派門人。仗他廣覽雜書。記聞之學。自作聰明。胡猜亂想。東扯西捉。見書中借物闡道之語。他以為真正之事。註於書上。故始終不貫。夫彼未得正宗心傳。怎解經中微言。只知好勝圖名。遺誤後世學人。生死大事。其罪莫大焉。余思此迷不破。為西遊之大患。修道之迷陣。因思五祖七真。係純陽呂祖一脈始傳。因見呂祖著有指玄篇一冊。前詩一十六首。乃白玉蟾真人所註。後詩三十二則。又其所和。雖前註後和。其理渾涵深蘊。奧妙難明。余體天地之心。前聖著書之德。沐手焚香。告天秘註。闡發詩中天機玄微。引證三教成真格言。從築基煉己下手之作用。採藥進火結丹之法則。武煉文烹。退符沐浴之行持。功純丹還之效驗。道成逍遙之樂處。行善顛考之根由。三寸生化之節度。人情苦樂之來歷。旁門異種之胡為。句句辯明。章章剖清。令大地學人。訪道而有張本。作辦真偽之試金石。若得此書者。皆是大奇緣。務要高供神堂。誠意捧讀。立德感天。自有明師相遇。指示大道。依書中修煉。在儒教者。明存心養性。格物明善復初之地。在釋門者。知明心見性。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之方。在道家者。曉修心煉性。採藥歸鼎還丹之所。始知三教訓世之理雖殊。而修身返本。出世之法不二。書成可為掃邪師外道。雜書胡說之寶鑑。顯三教心傳。超凡入聖之銘箴。人當知苦海茫茫。能改過積德。回頭是岸。雖天堂渺渺。急求師指道。修煉可登。方不枉呂祖著此寶筏。度人成真之厚望也夫。是為序。

大清康熙八年菊月念日 滄海老人本誠子敘于明善書屋

 

呂祖指玄篇前序

余精儒業。應試路逢正陽仙翁。憫嵓指修大道。遂棄功名。始生疑惑。後蒙指出。余方省悟。再訪仙師。登山涉水。遊至終南。稽首訊問根由。不責前愆。綬余太上無量度人妙經。及丹房秘訣。反覆叮嚀告誡。命余珍藏。密修大道。採煉還丹。以逃生死。入希夷門。遊長生境。余既得聞。喜而敬之。叩頭謝恩。別聖師雲遊塵境。誓度百人成道。皈奉真風。不料世之迷徒。只知惡死。不肯求生。不悟玄機。殊昧妙理。反生謗誹。或有執著而懷邪妄者。或服金石草木者。種種癡愚。入於迷境。及至老死。猶不知悔。深可惜也。吾固憐之。無能拔濟。特作指玄篇一冊。留於青城石室之中。稽首告天。拂袖而去。倘後之君子。得遇此書。乃三生有緣。收吾秘訣。務必嚴整衣冠。具香花燈水。於靜夜而朝北斗致謝高真。感格仙聖。自有明師剖决。簡奧細微。水火進退。藥物觔兩。明後下手。隱身煆煉。龍虎大丹。脫胎入口。接命延年。驅魔翦怪。修得三千行滿。倐詔飛昇逍遙物外。與天齊年。與吾無異也。

大唐成道金闕選仙糾司度人孚佑演正警化興隆 大道真人呂純陽撰

 

文昌帝君指玄篇秘註原序

宇宙間。有大文章。身心內。有真學問。日用間。有實功行。所謂大文章者。非樆藻擅華。矜奇炫異。而後謂之文章也。本之身體力行。著為簡冊經典。是之謂大文章。所謂真學問者。非口耳章句。呫嗶了事。而後謂之學問也。必於身心性命。深其踐履篤實。是之謂真學問。所謂實功行者。非飾外遺內。棄本務末。而後謂之功行也。必於性命中下一著修養。誠善中用一番服膺。方謂之實功行。嗟嗟性命之學。不講也久矣。其貪戀名利。羶逐愛慾。使性海波紛。智鏡塵掩者無論也。即有致意性理之士。類皆知者惑於高遠而無有實際。愚者失於不及。而半途徹廢。古聖人著書立說。寓天道於人道之中。故二典言中。湯誥言性。中庸之言誠明。大易之言陰陽。其中性命機關。隱而不發。言下躍躍。一經指示。吾知石破天驚。鬼哭神嚎也。然聖賢之典籍。昭然若揭。而人心之蒙昧。視若故紙。性命之學。尚可問乎。故不但聖賢悲憫。而 上天亦深為哀憐。當宋盛時。群真會於曠野。五老共議。欲闡性理於當世。救人心於一線。於是敕命羣賢。應運下生。公冶誕為伊川。南容降為明道。水老分性希夷。仲弓降為邵子。西方廣長舌佛。化形大蘇。芙蓉城中主者。知為曼卿。朱張繼起。周程紹脈。性理之學。可謂盛矣。雖然精一執中之傳。聖聖相授。至精至微。故性與天道。端木不聞。況下焉者乎。故後世學人。得其粗。遺其精。知其表。昧其裏。有宋性理之學。雖極其盛。而性命之秘。未必能指其中之玄也。今幸 國朝。累代雅化。熙雍盛治。賢哲誕降。應運迭生。士修身心之學。家體聖賢之訓。性理之學。固已冠上下數千年而獨盛矣。吾以神遊江北。有潛修菴缑嶺金仙。執本誠子所解指玄篇秘註一帙。獨坐南巖。把卷吟閱。求吾一序。以為性理法則。吾披鑒一過。見其行間字裏。藉玄關至善之地。以明知止定靜之所。藉築基煉己之工。以明厥性復初之理。藉採取烹煉之則。以明閑邪存誠之要。藉溫養沐浴之妙。以明義精仁熟之效。玄機透露。寓言若昭。闡發幽微。至盡且極。後之學人。得此註釋。眼明若炬。心空如鏡。發英傑心。求指玄理。吾知必有所遇。如鍾呂其人者。依法修持。窮理盡性。知命至天。有不難矣是序。 時在

大清乾隆九年菊月十三日 敘於真如寺精舍

 

月華老人指玄篇秘註原序

玄之時義大矣哉。易曰乾元。書曰玄德。老子曰玄同。是玄之為義。包天地。貫萬物。宣古今。莫非玄理之所發露也。雖然。玄而不指其玄。務高者或涉於虛幻。求奇者或入於怪誕。長夜漫漫。誰知徑路所在。大海茫茫。孰是停泊之邊。是玄之必賴於指也明甚。獨是典墳邱索。隱賅精微。孔孟周程。寓言性命。後之學者。習焉不察。深可嘆也。其有名流羽客。緇衣黃冠。求玄者如牛毛。得所指者若麟角。是玄之一字。聖賢仙佛。極秘心傳。非時非人。勿敢輕泄。故大地求玄。未必知其玄。即有知其玄者。天律森嚴。亦不敢輕指其玄也。惟唐呂公。以天人之質。秉河嶽之靈。幼而慧敏。壯而榮顯。以進士身。授襄陽任。路過邯鄲。得遇正陽仙翁。黃粱一夢。頓悟富貴。瓦石金玉。塵土功名。參求玄要。蒙師指示。鍊七烏六蟾之髓。烹紫龍玄虎之液。功成果就。證位選仙。發廣度之願。著指玄篇一冊。藏之青城石室。拂袖告天而去。迄今千有餘年。得其書者。見其妙義無窮。沾惠無際。然言淺意深。語近旨遠。不有註釋。吾恐名曰指玄。而玄究不得所指也。今何幸而有本誠子之秘註乎。細閱其註。至道玄機。盡為指出。指乎築基煉己。而入手有其路矣。指乎撥陰取陽。而修身有其道矣。指乎文烹武鍊。而存誠有其要矣。指乎脫胎神化。而了手有其效矣。吾覽閱一過。不禁掩卷而喜曰。非呂公之著。不知性理之有玄。非本誠子之解。亦不知呂公所指之玄也。先後濟美。千古同揆。叮吾後學。速仿梨棗。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俾人人訪求長生路。大家跳出生死關。依訣修來金仙果。同赴蟠桃拜佛顏。豈不快哉。則呂公之所深望。亦吾與本誠子之本願也是序。 歲在

乾隆五十二年日躔柝木之次 月華老人敘於種松草堂

 

呂祖指玄篇秘註後序

歲在癸丑六月之望。余與羣仙逍遙乎廣漠之峯。遨遊乎寥闊之野。拍手洪崖。散髮滄海。斯時也。海水無聲。天籟靜寂。松則蒼翠而峭古也。草則菁蔥而茵軟也。白鶴翩韆巖鹿幽逸。乃命仙童。吹玉笛。焚爐煙。招翔鸞。啣雲箋。廣邀仙真。同集瑤壇。徐焉風和露滴。玉兔西墜。但見彩雲浮空。麟歌鳳唱。則有廣野老仙。崑圃逸人。丹陽仙侶。般若古尊。五明散客。安樂逸士。羣仙濟濟。乘興而來。余乃邀眾仙於最高嶺上。握手談玄。言未既。則見烏鏡東照。陽光照徹海底。紅霞燦爛。少焉龍吟虎嘯。瑞靄冲天。金光朗然。塵翳盡除。恍惚置身於混沌之初矣。余樂甚。真快焉。於是進山肴。餐氷菓。擘鳳髓。斟龍膏。盃盤縱橫。酒未數巡。而余醺蒸大醉矣。羣仙亦皆藉草枕石而臥。同遊心於杳冥之鄉。酣睡於虛無之野。有頃虎豹聲嘷。林木震動。余方嗜臥。有童子推吾及眾真而醒曰。不知何處信香飄來。陣陣到也。余命童子。舉慧眼觀之。稟曰。此廣野之北。滄海之隩。敦請上真也。余因拈髯。顧羣真言曰。仙會之所。近在目前。曷一遊乎。羣真曰可可。余亦曰然然。青蛇東指。雲霧紛散。鸞鶴前慕。頃刻而在大江之北。玄洲之地矣。坐未久。有湛然居士。邵弓其人者。手捧余指玄篇一冊。係滄海老人所註。求眾真一敘。余披覽之下。見其導欵披竅。抉邃闡微。字字縷析。言言氷釋。其析理也。如入武夷羅浮。幽壑古洞。步步引人入勝。其決疑也。如五丁力士。倚長天大劍。劈開太華崎嶇。其引證也。若千珍萬寶。燦然而並列於前。其條分也。若細針密縷。秩然而不棼其緒。至矣妙哉。吾不為之前。其玄誰啟。今不為之後。其理誰達。本誠子之註。真與吾先後相輝映也。吾發廣度之願。青城著書。留待有緣。雖曰瓊琯有解。然非時不泄。亦僅略寫大意。今得本誠子註。吾指玄本義。若日月麗天。江河行地矣。後之學者。因註而追求妙義。由徑而訪問至人。指其玄竅。煉其汞鉛。簡易無多。大齊同謁華西。共到九天。則余之厚望也夫。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之夏 純陽呂真人再敘於蓬閣之南牕

 

亞聖鄒國公栢皇真人孟夫子原敘

天道一而己矣。一者何也。理也。理者何也。性也。窮理盡性。知命至天。而聖賢之能事畢矣。無如世之學者。錮於慾。不存乎理。溺於人。不合以天。以致天理牿亡。本心喪失。人禽之判。只此幾希之間耳。嗚呼放其心而不知求。舍其路而不知由。吾之所以深為嘆惜也。吾本栢皇真人。證位三天。時當戰國紛紜。爭名趨利。悉為朝秦暮楚之輩。奸貪詐偽。無非權謀術數之士。吾因悲憫應運下生。祥雲靄靄。降誕鄒嶧。凜斷機之訓。遵三遷之教。懷仁抱義。崇王黜霸。欲以所學。化治斯民。無如所遇不合。退而棲隱。日與吾徒。講論道德。放闢楊墨。救世之功。不在禹下。功成神遊。證位極品。久矣棲身三天。不與人間事矣。因以閒散。與諸名賢。為東山之遊。路過鄒里。為當年誕降之地。款步石室。賞心幽岑。見崑圃逸人。手執呂翁指玄篇一函。係滄海老人所註。倚石披讀。吾即接閱一過。見其理解透徹。深有精義。與聖賢性理精一執中之傳。兩相吻合。而不枘鑿。嗟乎修性養命之學。非自今日始也。精一執中。非堯舜大禹之功用乎。懋昭大德。非湯之功用乎。至於武盡反之之功。周孔為性之之聖。何一非修性養命也。吾生周孔後。繼數聖統。其於性理命功。何一不寓天道於人事中也。知言養氣。即格致誠正之功也。至大至剛。浩然塞乎天地。即性命之光輝。彌淪無際也。集義所生。即存誠去妄。真實功用也。勿忘勿助。即功行了手。神化地位也。至道心傳。以吾生平。何一不露於語句間乎。是不待呂翁之著。本誠子之解。而後有此一宗妙理也。今得呂翁之著。本誠子之解。而性命之功。益昭然若揭矣。何幸如之。人其勉之。吾日望之。

大清乾隆五年冬月一日 敘於東山嶧里別墅

 

崑崙黃龍真人指玄篇秘註題讚

笛聲吹破晴空煙。 手招白鶴影翩韆。 遊罷羅浮三山境。

又隨清風落漢川。 琅環閱竟未見書。 仙史引我玞樓邊。

玉檢金題蝌蚪字。 中有呂翁指玄篇。 公為李唐之名士。

蠟視榮華學飛仙。 黃粱一枕邯鄲夢。 負笈終南訪妙玄。

功成劍影耀空起。 白日飛舉大羅天。 著留丹經藏石室。

拂袖湓浦枕石眠。 遺訣千載誰人識。 滄海仙子註真詮。

鐵丸咬破蒼龍血。 海底抉取白虎涎。 烏兔會合唱仙曲。

嬰姹一處好安禪。 文烹武鍊金光淨。 溫養沐浴道果全。

字裏行間金玉戛。 筆底腕下龍蛇旋。 柱杖打醒三更夢。

半夜雷聲震動天。 自古仙佛留寶筏。 伊誰得魚可忘筌。

滄海之註開幽徑。 獨闢蠶叢泛釣船。 石破天驚玄理泄。

誠恐風雷搜取還。 急布人間付麻本。 共開水底萬朵蓮。

 

祝 願 辭

妙玄子玉峯老人敬誌

願此指玄一篇。 隨時到處飛翔。 達士人手一冊。 展開室放祥光。

修持如嘗甘露。 福利得自宣揚。 世上萬般苦事。 都由損失天良。

無論國家社會。 能行正道者昌。 誰重萬行六度。 人欽天敬名香。

盡量看空放下。 力行精一執中。 立即拔出泥腳。 自然穩步安詳。

至人更進一步。 心地展開道場。 看出非他非自。 方位不立中央。

所在中既不立。 八方消撤無疆。 心平能平一切。 打倒自己者強。

般般苦空不實。 知了心境清涼。 逞己即成公敵。 禮讓眾福之堂。

根塵識三勇捨。 盡人能作法王。 可憐迷人一念。 造成萬劫禍殃。

念念無知造罪。 後苦無邊無量。 仗此玄篇一卷。 拔出生死大洋。

士苦手無寸鐵。 得此大願易償。 利他因以自拔。 護生壽比老彭。

佛眼萬類一體。 苦海徧放慈航。 處處流通翻印。 徧界盡化康莊。

指玄篇木其律詩一十六首

純陽祖師呂真人手著 妙玄子吳秀三校訂

滄海老人本誠子秘註

其一

嘆世凡夫不悟空。 迷花戀酒送英雄。 春宵漏永歡娛促。 歲月長時死限攻。

弄巧常如貓捕鼠。 光陰猶似箭離弓。 不知使得精神盡。 願把身屍葬土中。

滄海老人曰。此詩乃祖師成道之後。快樂天上逍遙三界。慧眼觀看大地男女。為氣稟所拘。人慾所蔽。迷昧良知良能。不明真假迷花戀酒。傷害許多英雄。春宵漏永。誰能覺悟本真。歲月長時。空為晝夜奔忙。不惜精神。妄貪假名假利。不體天理而為。不守本分而行。用盡計謀如貓捕鼠。自幼而壯。壯而冠。冠而老。嗜慾感其心。萬事勞其形。精神喪盡。所積財物。一死概屬別人。惟功過二事。乃歸自己。四塊板木。將此骸骨。葬之荒郊。一靈真性。無常引見閻君。孽鏡高照。以定善惡。功多過少。將功除過。依善惡之多寡。定人衣祿福壽。投生受報。若過多功少。依過輕重。定人之罪。陰中受刑。刑滿放往陽間。照過受報。嗟乎。因一念之差。違理欺心。由己橫暴。天律不容。失落人身。變為畜牲。生不能安然。死後又難免刀塗、湯塗、火塗、三塗異苦。形骸供人口腹。好不慘然。吾勸世間男女。須體祖師之訓。莫迷善因。如今生身居富貴之家。皆是前世所修。故能今生受福。樂享天然。如今生若不行善積德。來世之福。從何而至。至於生身居貧窮之家。乃是前劫少修。故今生受貧。勞碌困苦。倘若再不行善存心。轉世又不知成何景況。因果經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身。若問後世果。今生作者心。易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老子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此古經天律。明示眾生久矣。人當省悟焉可也。

偈曰

苦樂世間異萬千。 報施因果無私偏。

若能改過修功德。 免得來生受苦煎。

 

其二

昔年我亦赴科場。 偶遇仙師古道傍。 一陣香風飄羽袖。 千條雲帶遶霓裳。

開言句句談玄理。 勸世聲聲唱洞章。 我貴我榮都不羨。 重重再教鍊黃房。

滄海老人曰。呂祖本大唐名儒髫齡入泮。壯歲登龍。由庠生而中進士。授任襄陽。審案不輕用刑。勸化世民。不畏勞苦。清如水。明如鏡。實有功於世。後閱春秋。知富貴如露如電。悟周易思天理大數難逃。因赴試。路途忽聞香風一陣。來一羽士。身穿仙衣。腰繫綬帶。氣象不凡。開言而談玄理。其人乃漢時將軍。姓鍾離名權字雲房。道號正陽子。受東華帝君指示大道。修鍊而登仙界。洞章者。乃仙家醒世之詞調。超凡入聖之要言。祖遇聖師。情投義和。談敘七日。立誓皈戒。願學出世之道。爾時呂祖雖大根大器。初聞大道。別師亦有疑惑之心。自思我本凡夫。想成仙道。豈是易至。後蒙指示。方能大悟。即棄功名。有如敝蹝捨恩割愛。尋至終南。受盡考磨。十試不退。誠意求師教訓。是正陽帝君。一片婆心。授以丹訣微妙。隨師雲遊。覽玩山景。行隨時方便。濟人利物之事。功滿而位證天仙也。重重再教鍊黃房者。黃者。中央正位之地。五行化育之所。性命之根。生死之穴。易曰。黃中通理。正位居體者此也。房者。清淨安養之處。允執厥中之舍。無垢子曰。小小房兒卻不多。能包天地及山河。其中有箇真仙子。不染塵垢上大羅。嗟乎此先天大道。朝聞夕死。成真秘訣。輕不易泄。非人不示。非人不傳。呂祖隨師九載。苦行不一。樂善不倦。十考不昧天心。方指點性命根蒂。一貫的作用。始知厥性復初之下手。撥陰取陽之法則。存心養性之行。為使四體之性。歸於黃庭。修成舍利寶珠。一朝功行圓滿。三天丹書下詔。如蟬脫殼。飛昇位證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孚佑帝君。興行妙道天尊之職。九祖齊超。同享天福。然呂祖慈悲度人心切。見下方眾生。沉埋苦海。六道轉變。頒請玉旨。飛鸞闡化。指示羣迷。三教感應。掌法判五雷之令。兼司十地之權。好不威哉。捨數十年之榮耀。修萬劫不壞之天福。嘗願後來同效之也。

偈曰

黃粱夢悟棄華榮。 幸遇正陽聖道成。

明卻中黃率性理。 功圓萬古選仙名。

 

其三

玄篇種種說陰陽。 二字名為萬法王。 一粒粟中藏世界。 半邊鍋裏煮山江。

青龍駕火遊蓮室。 白虎興波出洞房。 此箇工夫真是巧。 得來平步上天堂。

滄海老人曰。玄篇之理。講來講去。無非言的陰陽二字。夫陰陽者。為萬物之主宰。看之無形。摸之不着。隱顯不測。順行生人生物。若得明師指示。以陽化陰。以陰育陽。即可成仙成佛。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紫陽真人曰。夢謁華西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其中簡易無多語。只是教人鍊汞鉛。此修真的秘訣。超凡入聖的切徑。特恐人難遇難聞耳。一粒粟中藏世界者。此一地方。自古三教聖人。不輕易泄。在天上謂之斗柄。斗母主持。四時序焉。萬物生焉。在人身謂之玄關。性之根。命之蒂。儒稱為靈臺。煆煉九曲明珠。釋稱為靈山。烹煉牟尼寶珠。道稱為靈關。修鍊黍米玄珠。古經云。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惟有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半邊鍋裏煮山江者。此言修性還本。明善復初工夫。鍋非世間有形有像之物件。乃無極而動。造化而成太極。半陰半陽自母腹胎出。哇地一聲。先天太極造化之炁即收。後入口鼻之氣即接。逐分為兩儀。兩儀分而四象承。於是天賦之性散於四肢。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不遇師指率性之理。流浪生死。輪迴無休矣。學人欲明白半邊鍋裏煮山江之義麼。急求明師指示兩儀。而返太極。將那半陰半陽。合而為一。小山之精。江水之華。二家自然凝聚太極之中。內有一箇不老婆婆。名曰萬化娘子。取東方之木。名曰青龍。木能生火製火下降而會坎鉛。是謂青龍駕火遊蓮室。火逼西方之金。名曰白虎。金能生水。金水上潮。而配離汞。是謂白虎興波出洞房也。木火降而金水昇。至此須知安爐立鼎。上下相應。煉三魂而製七魄。三七合一。而成大丹。此箇工夫。本然奇巧。後世有緣之人。得遇此書。訪求至人。指示作用。積德消孽。功行圓滿。脫凡體而步天堂。有何難哉。

偈曰

陰陽妙道理堪精。 不遇真師性怎明。

識得虎龍三七會。 鍊成至寶禮三清。

 

其四

尋天掘地見天光。 種得金花果是強。 那怕世間諸惡鬼。 何愁地下老閻王。

正心收住黃龍髓。 張口擒吞白虎漿。 不是聖師當日訣。 誰人做得這文章。

滄海老人曰。尋天掘地見天光者。乃言取坎填離。厥性復初之工也。蓋人未生以前。在母腹之中。本先天卦爻。喜怒哀樂未發之時。乾坤定位。一性圓明。是謂中和氣象。故不飲食而壯。迨至胎足降生。一箇觔斗下地。哭啼一聲。昧却中和之炁。始得天地之氣。乾坤顛倒。乾名曰天。因失中爻之陽。而變為離中虛。坤名曰地。因得乾中之陽。而變成坎中滿。陰陽失位。五行變亂。先天之性。即化為氣質之性。不怕仙佛聖真臨凡。若不遇明師指教。本性日遷。識神主事。元神佛性昧矣。若有志男女。不昧天性。訪得真師口訣。將先天所失乾中之陽。在北海坎地掘尋。撥開二陰。取那中爻一陽。陰降陽昇。復還乾坤本體。四肢自現亳光。照徹宇宙。蓋元精元氣元神相凝。名曰金華聚鼎。結成金剛舍利。明心見性。存天地之心。行聖人之德。借世間之財。修天堂之福。成天地之智人。為聖真之流亞。吉神擁護。浩氣塞乎乾坤。怕甚麼惡鬼滿世也。經云。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夫閻王者。乃上天見世間男女。昧理欺心。違犯天律。故設立十殿。一殿所掌陰陽界。鬼門關。有孽鏡臺。定人善惡。超隳苦樂。毫髮不爽。餘有八殿。掌理刑抅。鐵面無情。依律用刑。第十殿號為轉輪王。但凡投生富貴貧賤。壽夭殘疾。胎卵濕化。依善惡發往陽世。投生受報。賞善罰惡。真果森嚴。如善男信女。得遇明師指示。取坎填離。依先天口訣行持。地府除名。紫府掛號。務要戒殺放生。消解歷劫孽冤。方不伏閻君所管。功成而為靈霄之客也。正心收住黃龍髓者。乃是關竅已開。百脈通達。心正自然意誠。意誠身修。則近道矣。蓋心為一身之主。意乃精氣神之宗。質列五行中央正位。其性屬土。其色皆黃。故名曰黃婆。別名黃龍是也。物格知致。致心不妄動。神定氣和。謂之黃婆髓也。白虎漿者。係水中之金。離火治化。呼吸上凝。是謂張口擒吞也。將髓漿二物。收入玉鼎之中。取日精月華。久久養成不生不滅真靈。功滿脫殼。超出天地之外。不入輪迴之中。噫嘻。此是成聖之秘訣。三教聖人不輕泄之法。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釋迦曰。須菩提。一合相。即是不可說。此皆言大道不敢輕泄明示。雖三教著書。儒演於大學中庸。釋演於般若心經。道演於玉皇心印妙經。不過師指面授性命之工。作用之法。實難明通。無如世有一等假知之輩。未得心傳之道。性不知是何修。命不知其何了。以他記聞之學。廣覽羣書之見。不明聖人著書立說。借物闡道之義。使大地眾生。知覺訪師。究竟根原。他以執著死見。不低心訪求高人。辨明性理。好勝逞才。妄註丹經傳世。後學得之。誤以為是真正修身的口訣。盲修苦死無成。罪莫大焉。故呂祖曰。不是聖師當日訣。誰人做得這文章。吾今解明。指醒學人。不受傍門外道所愚。一切小說雜書毫無聖賢精義。得見此書。一目立知。書誠慕道者考金之石。照暗室之燈。是道可證。非道可破。作苦海之慈航。修仙成佛之靈梯也。

偈曰

抽換爻象成仙方。 採得金花見性王。

嘗罷虎漿龍髓味。 指玄敬註祖文章。

 

其五

一三五數總是春。 後地先天見老君。 花發西川鋪錦繡。 月明北海慶風雲。

好拋生計於斯覓。 莫逞浮華向外營。 念念不忘塵境滅。 靜中更有別乾坤。

滄海老人曰。世間不知修身之道者。難明此詩之義。昔古聖伏羲。行至孟津。見一異物。龍頭馬身。瑞氣騰騰。伏羲觀見此物不凡。遂喚曰。爾若與後世有益。急可上岸。那靈物聞之。登岸伏地。伏羲視背上有文點。一六屬水。居於背下。二七屬火。居於背上。三八屬木。居於背左。四九屬金。居於背右。五十屬土。居於背中。通乎水火。達乎金木。伏羲視之。豁然解徹其義。知是天地生成之理。陰陽造化之機。當時畫之。熟記於心。此物名為龍馬負圖。觀天地之象。剖明陰陽五行循環之理。而成八卦。其義深奧。包乎三才氣度。時至商末。人心反常。迷昧循環之報。伏羲視之不忍。復又倒庄化生為文王姬昌。囚於羑里七載。因人情之義。又定後天八卦。分方位爻象。始註成易經。使大地男女。知天地不外一理。覺悟知非改過。遠惡近善。究竟修身之道。超出苦海。豈知後世學人。將聖經只知卜筮世事吉凶。於性命之功。棄而不講。上天視之無奈。共議分為三教著書講明三曹苦樂之理。天地化生萬物之義。及人倫治世教養之規。修身率性還本之道。始末並敘。嗟乎舉世之人。有幾多不但修身天道不體。即人道五倫之事。亦不遵行。惟呂祖慈悲。得聖師心傳。修成大羅天仙。立誓度盡蒼生。泄露玄機。作此詩句。指醒男女修道之訣。吾今註解。闡明微妙。若有信善之人。觀見此書。訪求明師。指示妙竅。知天堂有路。攀援可上。自不入於傍門外道。為有形有象幻術所誤上。學人欲明白一三五數總是春。後地先天見老君之義麼。此乃言河圖生成之理。指人厥性復初之工也。於意云何。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此天生地成。於人身中。是謂汞下授鉛。分清去濁。格物厥性的工夫。後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此乃地生天成。是謂鉛上投汞。物格養性之妙。學人功行至此化境。人欲盡淨。天理流行之象。得見我本性如來。號謂老君是也。言花發西川鋪錦繡。月明北海慶風雲者。乃三花聚頂。結丹之效驗也。花發者。精華透露也。西川者。養丹之所也。鋪者。抽爻換象也。錦繡者。美貌之義也。月明者。陰盡陽昌也。北海者。分清格濁。製漿之地也。慶者。喜也。風雲者。陰陽造化之機也。人身稟精血而成。天性賦焉。散於內。五臟六腑。知其饑飽。散於外。皮毛筋骨。識其痛癢。皆是先天佛性。是謂陰包乎陽清混其濁。若得明師指示修性之理。了命之工煉精化氣。氣盈復聚西川丹鼎之中。養神剝盡羣陰。四體毫光發現。北海月明應運丹鼎。呼青龍雲起。喚白虎風生。會和而煉大丹也。好拋生計於斯覓。莫道浮華向外營者。結上文而言。既有緣得道。功程通達。切莫為名利所染。世俗人情所牽。處世隨緣度日。禍福守定天理。以積功為貴。以修道為尊。 大祖曾製詩曰。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禹疏九河湯伐桀。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漢。南北山頭臥土泥。此醒世金玉格言也。念念不忘塵境滅。靜中別有乾坤者。此教學道之士。行功不可懈怠。念念在道。借假修真。捨財培德。內果方純。人心滅而道心增。坎離抽換。乾坤定位。性由我修。命由我了。養成黍米玄珠。一日功滿。脫卻凡軀。名為大羅天仙。好不樂哉。

偈曰

河圖古聖泄玄機。 無奈眾生賦性迷。

若得明師真口訣。 朝聞夕死上天梯。

 

其六

世間無物可開懷。 奉勸世人莫自埋。 好趁風雲真際會。 須求鸞鳳暗和諧。

兩重天地誰能配。 四個陰陽我會排。 會得此玄玄內事。 不愁當道有狼豺。

滄海老人曰。此詩乃指示得道學人。莫為名利所染。財色勢力所迷。古言人身難得。中國難生。至人難遇。大道難聞。既得人身。生於中華。幸遇至人提醒。得聞修身大道。無論富貴貧賤。老幼賢愚。須當舉大智慧。將紅塵世事。真假辦明。是非認清。何也。蓋凡世俗人情。名利富貴多憂。故不仁者。多遭眾怨。酒色財氣之裏有毒。樂而無禮則傷。況人活百歲。只有三萬六千日。不覺而至。若明善積德轉生不失福祿。倘昧心造孽。怕人身有失。轉入畜類。好不苦哉。故祖言世間無物可開懷。作詩勸人。莫為塵世迷埋。有緣得道男女。都是三生有幸。好趁機會。勤修苦煉。不可怠慢。超出輪迴。古經云。萬劫千生得箇人。須知前世種來因。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時度此身。此詩真指迷格言。學人宜悟之可也。須求鸞鳳暗和諧者。鸞鳳乃天地間之瑞物。應出聖人之兆。方得來遊。在人身中。比為性命。在天比為日月。在地比為水火。天以日月。會合其明普照大千。光華宇宙。地以水火。運生萬物。養育羣生。人若知性命會合。勤修而見我本來面目。自成虛靈不昧真人也。言兩重天地。四個陰陽。學人明白麼。蓋坎離相投。此謂之後天地也。乾坤交併。此謂之先天地也。壬水謂陽。癸水為陰。丙火為陽。丁火為陰。甲木為陽。乙木謂陰。庚金謂陽。辛金謂陰。學道知此兩重天地之作用。四箇陰陽之會合。修性悟命。煉精化氣。煉氣化神。還神化虛。煉虛還無。靈明竅中。動會交徹。而成聖胎。學道之人。功行到此境界。混俗和光。隨緣度日。總要聽天安命。以積德為本。克己忍辱為要。助人成美為心。視生死於度外。重道德如至寶。心堅如同金剛。志穩甚似泰山。即豺狼滿世當道。亦不必懼怕。蓋虎豹豺狼。本是天地間之惡物。天地為萬物之父母。豈肯生此異物害人。不知非天地降之。乃人自造之也。此何以故。嗟乎時因人心不古。昧理反常。將三教聖經。視作故語。以殺生為樂。奸詐為能。口是心非。欺天滅理。造種種冤孽。殺氣沖空。天地不安。諸神不寧。一切凶煞之氣。流行宇宙。應時而生。投入山林。而成豺狼虎豹。惡蛇毒蝎等物。投於人身。而成凶殘之輩。害人非常。冤緣之報。實不爽也。昔盤古至於三皇之時。人畜同居。並育而不相害。後因人多逞強傷物。人有吃物之義。故虎狼蛇蝎。有害人之者。後出有巢氏。造作巢穴。人物各別。所以學道者既望超三界。脫離輪迴。務必戒殺放生。莫與六畜結冤。修業感天。求神保佑。縱遇虎狼。他雖不分人之善惡道理。橫性生成。亦不必畏他。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請看昔日莊子度白簡之時。善度不足。半途而退。無奈只得遣惡虎。而使白簡脫凡成道。此可為成道之榜樣。作後世學之規模。此理學道者細思覺悟可也。

偈曰

富貴榮華似水漚。 塵勞識破上慈舟。

兩重天地功純化。 穩跨青鸞謁帝洲。

 

其七

前弦之後後弦前。 圓缺中間氣象全。 急捉龍虎場上戰。 忙將水火鼎中煎。

依時便見黃金佛。 過後難逢碧玉仙。 悟道聖師真口訣。 解教屋下有青天。

滄海老人曰。此詩乃言採藥之工。定老嫩火候之訣。真三教心傳之道。與天地同理。日月同序。軒轅黃帝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者。此也。前弦者乃是月之初八。陰中得其半陽。藥苗至此還嫩。有陰未盡。不能結丹。後弦者。乃月二十三。陽中生出半陰。乃藥老火候已過。亦是無用。故易曰。初九潛龍勿用。上九亢龍有悔者。此也。學人明白前弦後弦之義麼。預在前弦之後。後弦之前。即是十五月圓之時。陰盡陽純之際。至此必有恍惚杳冥之象。名得大藥是也。急捉龍虎場上戰。忙將水火鼎中煎者。承上文而言。前講採藥之理。此敘煉丹之功。蓋取坎鉛名曰虎。治離汞名曰龍。令那開天闢地。不老黃婆將虎降龍。還要招日中之神火。月裏之神水。黃婆主持。引入乾鼎之中。使龍虎相戰。龍呼虎髓。虎吸龍精。木火通明。金水相生。成比會投。依此行功不怠。久久養成聖胎。丈六金生。毫光燦爛。名曰大覺金仙。在釋名謂佛。在儒名謂聖。在道名謂仙。過後難逢碧玉仙者。乃言修道不知藥苗老嫩。火候過者無用。不能結成聖胎。何能見得本性無垢真人也。紫陽真人曰。縱識硃砂與黑鉛。不知火候也如閒。大都全藉修持力。毫髮差殊丹難全。屋下有青天者。言人之身體。為性之房舍。賦性為體之主人。若後世學人。得其心傳。知得取坎中之滿。填離中之虛。而成乾。乾名謂天。故祖師言。悟道聖師真口訣。解教屋下有青天。此修身之真傳。三教返本不二之妙理。但得此書。用心理會。切勿視為泛詞。領之慎之。急訪求明師。究竟此中玄妙。性命的工夫。切莫怠緩自誤也。

偈曰

採藥須明陽化陰。 龍蟠虎聚有佳音。

黃婆調動真嬰姹。 齊會黃房兩咏吟。

 

其八

修仙善士莫癡迷。 於此宜當早見機。 花發拈花須仔細。 月圓賞月莫延遲。

得來合口勤烹煉。 既濟休工默守持。 從此不須心懊惱。 管教平步上瑤池。

滄海老人曰。夫修仙者。乃出乎其類。拔乎其萃。想作世外之客。就要立超凡入聖之心。存樂善至死不退之志。孔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此言乃成聖之規模。古聖高真。立志學道。無非體天地好生之德。作濟人利物之事。日日三省。變化氣質。有才裝愚。有謀裝獃。遇愚昧者。不辭勞苦勸化。逢明賢之士。低心求教。博學審問慎思明辯。是道則進。非道即退。捨財培德。感格天心。方行聖師口訣。苦中修。難中成。無奈世有一等學道之人。名雖學道。究竟不知甚麼是道。不知三教聖真如何而成。雖讀異種之書。其理之真偽不辨。重財利甚似骨髓。輕道德比如毫毛。講俗情。有精有神。談修身。如癡如獃。或信傍門。癡迷不改。講究愚忠。或執迷於雜書。而棄正宗。如此之人。皆是冤孽迷心。何能跳出生死關頭。是為輪迴之鬼。故呂祖叮嚀修仙善士莫癡迷。於此宜當早見機者。乃勸勉世人。急早看破世情。訪求明師。下手速修。見機而作也。花發拈花須仔細者。此乃言得藥之妙義。何以故。花發者。係精氣神融化之質。透露四肢也。拈花者。抽添之工也。花本結菓之兆。一個週天一回。但花發之時必須好好調理。菓方成也。金剛經曰。三藐三菩提。悟真篇曰。長男乍飲西方酒。少女初開北地花。若使青娥相見候。一時關鎻在黃家。月圓賞月莫延遲者。將陰配陽。養丹之理也。蓋月本屬陰。三十日謂之晦。純陰無陽。借日光之陽。以化陰。月得日光。至十五日則圓。急速擒之配日。合口烹煉。既濟三寶。攢簇五行。既濟休工默守持者。前言合口勤烹煉。即武火煉丹之功。此敘文火溫養胎息之法。既濟者。陰陽配合也。休工者。武火勿催也。默守者。文火溫養也。持者心意勿亂也。如此而行。丹熟功成有望矣。三丰真人曰。無根樹。花正明。月魄天心逼日魂。金烏髓。玉兔精。二物搏來一處烹。陽火陰符分子午。沐浴加臨卯酉門。守黃庭。養谷神。男子懷胎笑殺人。從此不須心懊惱者。言修大道。必有顛倒魔障。不順意的考懲。蓋人自有生以來。多有冤孽。今得大道。修出苦海。不入輪迴。那冤孽之賬。未有就休了不成。古經云。道高謗興。德修誹來。此真實不虛也。古有憑證。梁武皇帝。行善好道。遭侯景逼餓。死於台城之中。原武帝前生本一樵夫。稟性好善。侯景乃山中一老猿。因盜樵夫飯食。樵夫失食受飢。心中惱恨。即用石塊。塞其出路。令猿餓死洞中。轉世結為君臣。冤冤尋報。毫髮不爽。但梁武帝為人。雖好佛道。然皆假名。並無實行。觀史書所載。廢君逼潬。為築淮堤。水淹人命數萬。以故無緣得受達摩正傳。冤孽報復。死於台城。切勿以武帝遭餓。遂不信佛法也。吾勸學道男女。務要看破俗情。除卻勢利之見。爭強論勝之心。立至死不退之志。凡事聽天而行。隨緣樂道。學習忍辱。守道抱徳。方保功成果就也。詩云。如切如磋。如硺如磨。至聖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又曰。知我者其天乎。此乃成聖格言。學人當體之勿忽也。瑤池者。乃三十三天之外。名曰無極天。玄玄上人所居。號為無極天尊。是為生天生地之母。化生三才之宗。雖三十三天。諸佛仙聖。盡要朝賀。玉皇上帝承其命為三才之主。萬聖之尊。故元會運世。亦要稟命。聽令施行。如有緣之人。訪得明師。指示率性之道。明善復初之工。勤修不怠。外功行滿。內果即熟。自有丹書來詔。脫卻凡體。跨鶴雲上升。過九霄。進紫門。朝玉皇。謁參諸天聖尊。依功定果。承領仙衣綬帶。赴瑤池朝拜 聖母。賞賜蟠桃大筵。但見珊瑚為殿。異寶為墻。白玉為階。金磚為地。真是快樂之境。無塵無垢之鄉。內有八寶池。無窮景致。食的仙餚品物。飲的化凡心之瓊漿。受用隨心。永享天爵。先亡九玄七祖。同證極樂無疆矣。

偈曰

人欲掃除天理純。 花開賞月虎龍凝。

功成超舉瑤池地。 鸞鶴下迎冉冉昇。

 

其九

要知大藥妙通神。 不是凡砂及水銀。 世購藥材俱是假。 人燒水火總非真。

有形有質何須煉。 無象無名自可親。 一得便超三界外。 乘鸞跨鶴謁楓宸。

滄海老人曰。此詩祖師。因見世間一種糊塗學道之人。看了幾冊丹經子書。又不低心求教高人。辦別性命之理。修身返本之道。見書中所言鉛汞水火。鼎爐黃婆嬰兒姹女。異種藥物。他以為是真正有形有像之物。自作聰明。照書辦備。盲修瞎煉。苦死無成。後備之人。以盲指盲。遺誤後學。罪孽不淺。呂祖視之不忍。故作此詩。指示學道男女。莫為外道盲師所誤。有負修道之志。老死無成。實可悲嘆。吾今註解剖明來歷。始知修身之道可辦。外教傍門可闢。不失三教正宗心傳。自盤古傳至祝融氏之時。並無文字衣冠。烟火食物。以樹葉為衣。花菓為食。後有伏羲神農。分種五穀六米。製出烟火之物。與人食用。然世間諸物。各有各性。食之太過。五臟百脈不和。多生疾病。神農嘗草木之性為藥。通人四肢關節。和人五臟氣血。大地眾生。沾仰聖恩。實無量焉。所有一切丹經子書。乃得道高真。功成透徹性理。以度人為心。救世為念。著留丹經。發明性理。借寓世物。闡透玄機。言行三教相貫。合乎儒之大學中庸。釋之觀音心經。道之玉皇心印妙經。傳於後世。作慕道之柱杖。修身之憑證。欲知大道不離於身。返本成丹。不外乎精氣神三寶。玉皇心印妙經云。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今祖言大藥妙通神者。藥非草木山石。水銀黃白。異種有形之物。乃取虛無之神火。引心家之凡火。聚四大之民火。煉北海之精。化氣成藥。沖開三關九竅。會和元神。故曰大藥通神。醫人七情大病。使三魂而升。令七魄而聚。陶魂鑄魄。陰陽養育而成聖胎。功行圓滿。鸞鶴接引。脫卻皮襖。超出三界之外。永離輪迴之中。先亡九祖。同登極樂。名為大羅天仙。逍遙天京。稱大英雄也。

偈曰

大藥靈丹精氣神。 訪求師指出迷津。

陰功栽培至人遇。 制七修三見性真。

 

其十

天機不洩世難知。 漏洩天機寫作詩。 同類鑄成驅鬼劍。 共牀作起上天梯。

人須人度超塵世。 龍要龍交出污泥。 莫怪真情都實說。 只願要度眾羣迷。

滄海老人曰。天仙之道。作用法則。非時不泄。非天命不傳。若有德之人。朝聞夕死。即躲離閻君。不落無常之手。死後樂善當加修。超出劫外。至聖有云。朝聞道夕死可矣者。此也。然呂祖度人願深。將大道天機。作成詩句俚語。作苦海之慈航。登天堂之靈梯。使後世眾生。知修身有訣。逃輪迴有方也。同類鑄成驅鬼劍者。蓋修身返本大道。一切作用。不離乎自身同類之物。同氣相求。方能修成至寶。性乃與命同類。金乃與木同類。陰乃與陽同類。但人不知修身之道。性命相分。金木相隔。火水相別。戊土己土相離。若得明師指點。性根命蒂之所。五行化育之處。將性命會和。水火既濟。金木交併。移戊就己。鍊成刀圭。分之而為雌雄慧劍。妖見喪膽。鬼視亡形。悟真篇曰。歐冶親傳鑄劍方。鏌鎁金水配柔剛。鍊成便會知人意。萬里誅妖一電光。古經曰。寶劍雌和雄。雙雙插真土。降定雌中龍。伏制猖狂虎。牀者非寢睡之牀。乃是借有形之物。指示男女迷途。牀乃人安靜之所。在人身即前言性根命蒂之鄉。惟此一處。自古三教。超凡入聖。俱從此地而成。儒曰貫一之所。釋曰歸一之處。道曰守一之鄉。於世人睡覺。色殼在牀。不知清靜是何地。知睡知覺是何物。故祖言。人須人度。龍要龍交。還是要同類而修。方可超凡成真。此莫大天機。泄漏人間。指醒善男信女。改過遷善。訪求明師。以此經辯別道之真偽。理之是非。修出塵苦。與仙佛聖真並肩。不枉祖師。一片度世苦心厚望也。

偈曰

修道須明同類人。 審思明辯方知真。

四相和合歸中土。 至寶養成現法見。

 

其十一

返本還陽已到乾。 能昇能降號飛仙。 一陽生是興工日。 九轉週為得道年。

煉藥要尋硃裏汞。 安爐先立地中天。 此中便是還丹理。 不是真人莫亂傳。

滄海老人曰。返本還陽已到乾者。此乃要三關開通。九竅透徹。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而成乾。火降水昇。河車運轉。卦爻由我換。性命由我立。金仙之體方得矣。中庸引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又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釋云。佛日增輝。法輪常轉者。皆言此也。一陽生是興工日者。承上文而言。既水昇火降。陰陽返復。必要分別清濁。如濁不除。怎成無垢金丹。噫嘻。分清別濁。又是怎麼下手。此是天機。吾亦不敢明書。怕遭天譴。五雷顯應。豈不畏哉。今只好借名闡道。若得明師指示者。得見此書。一目了然。方知吾言不妄也。但分別清濁。須要黃天化的鑽心釘。二郎神的哮天犬。收伏那魔家四將。傷人寶貝惡物。物壞他必死。引四人魂魄歸定分金爐中。濁氣攻出。待候一陽生時。必有恍惚杳冥之象。是謂性源復始。急速用工。斂命歸根。結丹有望矣。老子道德經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者此也。九轉週為得道年者。乃言採藥進火退符。作用週天法則。行四時之序。分八節之令。易曰。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者。此工也。煉藥要尋硃裏汞者。須用黃婆取虛無之氣。是謂硃裏汞。安於爐中。製出元始太乙之氣。號謂地中天。即是抽坎成坤。添離變乾。使乾坤定位。萬殊之性。歸於中和之地。並育而成聖胎。究竟還丹至理。厥性復初聖訣。但知者要遵天命而行。切勿妄傳。至聖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請看紫陽真人。三傳匪人。三遭天譴。匪人者。乃言不忠信。行不篤敬之輩也。故呂祖叮嚀學人。務必遵守天條。不可謬行。積功立徳。方保成真有望也。

偈曰

坎離既濟復乾坤。 萬化生身悟本真。

撥盡羣陰修性寶。 溫溫鉛鼎養元神。

 

其十二

天生一物變三才。 交感陰陽結聖胎。 龍虎順行陰鬼出。 龜蛇逆往火神來。

嬰兒日食黃婆髓。 姹女時湌白玉杯。 功滿自然居物外。 人間寒暑任輪迴。

滄海老人曰。一物者乃天賦之性。本來一性圓明光洒洒。無塵無垢。因稟父精母血。成此形體。自母腹胎出。日食血乳。那天賦之性。即化生精氣神。是謂三才。運於四肢。但人只知有身。於天賦原性。卻不知其踪跡焉。交感陰陽結聖胎者。前言順生之理。此敘返本之工。如有善根之人。得遇明師指示一物之根。將陽化陰。以陰養陽。呼吸相通。陰陽交感。五行化育。率性了命。返本而成聖胎也。龍虎順行陰鬼出者。龍乃屬火。火性上浮。虎乃屬水。水性下流。火上水下。是謂水火未濟。陰陽順行。二氣不交。五行各別。故良知良能。明化暗昧。識神主事。眼耳鼻舌。四門大開。由其心意放蕩。把那個天賦真性。受世欲所縛。晝夜不寧。遂使元精元氣元神。日耗時損。久久耗散必死。陽盡而成陰鬼。古云。純陽者為仙。純陰者為鬼。半陰半陽謂之人。三教聖人所著經典。原非虛圖其名。無非以先覺覺後覺。指二曹之苦樂。治世人倫之理。超凡出世之道。無奈舉世三教。內有一種糊塗迷昧之人。他云經書之理。乃聖人所行。非凡人能為。在釋道二教。以經作衣飯票字。只講超度亡魂。全不體會超度自已。豈知飲酒食葷。所誦之經盡成血字。不但與亡魂無益。反為死者加罪。難道自己不遭墮落也。讀儒書不體忠恕而行。以文才權勢。昧理害人。縱天律不報。怕聖人不容也。書曰。口而誦。心而維。是何言也。龜蛇逆往火神來者。龜蛇即真陰真陽也。龜者居水。為陰中之真陽。蛇者居山。為陽中之真陰。若得明師指點。使南山之赤蛇。降於北海水中。令北海之玄龜。伏於南山崆峒。將二物逆行。往來於上下。四體自現毫光也。嬰兒者居震方。謂先天之性。日食月中之華。名曰黃婆髓。姹女居兌方。謂先天之命。時食日裡之精。名曰白玉杯。既已龜蛇降伏。前後或上或下。聽乎令焉。性命日時精華養育。大丹熟之易矣。學人修得此中玄妙。只待三千功滿。八百行圓。丹書下詔。脫卻有生有死的皮囊。現出不生不滅的真人。超乎天地之外。不囿於五行之中。人間寒來暑往。任他輪迴。惟得道上聖高真可以逃避也。

偈曰

順生人兮逆成仙。 火降水昇龍虎潛。

性命常餐戊己髓。 聖胎結就超三天。

 

其十三

先天一氣號虛無。 運轉能教骨不枯。 要識汞根尋蒂子。 訪求鉛本問仙姑。

人人會飲長生酒。 箇箇能成不死夫。 色即是空空即色。 朗然飛過洞庭湖。

滄海老人曰。夫先天元氣。乃生身之本。掌神洲赤縣之權衡。因自母腹生下。啼哭一聲。此先天虛無一氣遂昧。後天口鼻二氣即接。通乎天地。則不可閉。一閉即死。夫在母腹之中。又是胎衣包裹。為何閉而不死。時久形體反壯。皆因守此虛無一氣。順生則成凡體。逆運則產聖胎。吾勸世間男女。無論富貴貧賤。只要改過遷善。行隨時之方便。作濟人利物之生理。借凡養身。暗訪明師。求指虛無一氣。運通任督二脈。斬三尸之害。滅九蠱之毒。四體暢和。法輪週轉。聽乎節令。此謂無字骨髓真經是也。儒云。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紫陽真人曰。天地盈虛自有時。審能消息始知機。由來庚甲申明令。殺盡三尸道可期。但學人欲斬盡三尸。滅卻九蠱。須識汞根蒂子。夫汞者屬火。鉛者屬水。汞性好飛。惟鉛可伏。但此二物。自母胎生下。各居一方。今欲返本。取鉛制汞。務要舍衛國。神洲府。一貫縣。十字街。無縫巷。大門緊閉。有二童子把守。呼提離氏中。女仙姑。用七寶禮物。請他抽鉛制汞。採天地之精。五行之華。在日月鼎中。造成菩提仙酒。人欲飲之。能除七情六慾大病。久久養成大丹。功德積滿。脫殼成聖。不作輪迴之鬼。逃卻世間異種假名假利假情。一切色相妄空之事。故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真實不虛也。無奈世有一等男女。迷昧天律。不知福從善來。苦皆過造。陰德不積。善功不修。昧理貪財。刻薄成家。日夜奔忙。如蜂造蜜。只想弄得箱滿蜜盈。終久長享。豈知大廈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不過二升。又況八尺兩升就算受享百年至矣。一朝壽終無常來到。三寸氣斷。色殼要丟。四塊木板。將此形體。合葬於荒郊。肉化為風。骨化為泥。何況功名田財房屋。乃身外之事乎。惟善惡兩件。隨性相連。回見閻君。始末判斷。依功過受報。生而又死。死而又生。人轉為畜。畜轉為人。六道轉變。脫骨如山。令仙佛聖賢視之可悲可嘆耳。無垢子曰。法身體若太虛空。性道原來總一同。只因逐妄迷真性。所以輪迴六道中。此詩真醒迷人之晨鐘。開覺路之銘箴也。

偈曰

虛無一炁成仙方。 空覺色相覓性王。

功滿三千丹詔下。 超凡成聖步仙鄉。

 

其十四

大道玄機顛倒顛。 掀翻地府要尋天。 龜蛇共穴誰能見。 龍虎同宮孰敢言。

九夏高山生白雪。 三冬奮火種金蓮。 叮嚀學道諸君子。 好把無毛猛虎牽。

滄海老人曰。道者陰陽也。順則生人生物。顛倒成仙成佛。但作用法則。非口傳心授。任聰慧過於顏閔。亦是枉然。悟真篇云。任君聰慧過顏閔。不遇明師莫強猜。只是丹經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此皆教人訪師面授。方可知其下手也。掀翻地府要尋天者。乃撥陰取陽。厥性復初之工也。學人欲明白翻地尋天之事麼。吾今闡明天機。使後世學人。訪道而有張本。不遭傍門外道。一切有形有像幻景所愚。是道可證。非道可破。夫修身之道。不離乎自身陰陽。蓋陰陽者即是性命。性命即是鉛汞。鉛汞即是坎離。坎離即是水火。若經明師指示。抽乾離之火。煉坤坎之水。撥開二陰。翻出中爻一陽。復還離中。變成水火既濟。水上火下。豈不是陰陽顛倒。折坎補離謂之掀地尋天也。水火相濟。即名為龜蛇共穴。乃得藥之理。龍虎同宮。謂金木交併。是結行之義。工行至此化境呼吸渾然太極之中。產成明珠。收放隨心。大小隨意矣。子程子曰。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子思子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九夏高山生白雪者。係陽極而一陰下生。乃製藥之本。名為白雪。其卦謂之天風姤。三冬奮火種金蓮者。係陰極而一陽上長。乃結丹之宗。名曰金蓮。其卦謂之地雷復。邵子曰。乾遇巽時觀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天根月窟常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者。即此義也。學人工夫做到這步。須要功德栽培。方保到岸而無損敗也。太上感應篇云。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子思云。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紫陽真人曰。大道修來有易難。也知由我不由天。若非行善積陰德。動有群魔作障緣。此等等格言。指示學道男女。總宜以積德為本。修善為念。不講天爵。請看人爵。乃數十年之榮耀。亦要前劫修積。今生方生於有財之家。即可讀書考試。務要勤苦不怠。品行端方。桂宮註冊。神靈暗助。方可發達。何況修此天爵。超出劫外。九祖昇天之事乎。故呂祖叮嚀學人。將性鉛之工。比為無毛猛虎。好好牽之。守死不放。千魔不改。萬難不退。八一災滿。西方極樂之地可到矣。孔子云。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故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此乃成聖之金言。學人須體之慎之可也。

偈曰

水昇火降坎離還。 鉛汞交投龍虎蟠。

顛倒陰陽成聖體。 功行圓滿樂清閒。

 

其十五

地下靈芝天上安。 時中採得結純乾。 無根自有陽春至。 有本多因氣脈纏。

姹女戲時神力壯。 嬰兒舞處道心堅。 可憐世上無知識。 我得長生壽萬年。

滄海老人曰。靈芝者。乃長生至寶。於人身中。癸水真鉛是也。此寶乃至靈之物。隱於北海虎穴之中。須用七寶金錢鉤之。還要知其時節。取之方能有用。所以必要訪求師指面授。始能知覺法則也。請看三教宗師。莫不有師。太上師五老。釋迦師燃燈。孔子師項橐。文昌師元始。關帝沒後師普濟。地藏王師毗盧。許真君師諶母。龍門七真師重陽。鍾離老祖師東華帝君。蓋此先天大道。盜天地萬物之靈氣。奪五行陰陽之造化。與天地同理。四時同序。作用法則不一。即知下手。而不知採取。則清濁混雜。即知採取。而不知藥苗老嫩。亦無用也。即知老嫩。而不知配和。何以結丹。即知配和。而不知昇降。是亦難壯。即知升降。而不知文武火侯。丹亦難熟。悟真篇云。契論經歌講至真。不將火候著於文。欲知口訣通玄處。須共神仙仔細論。此詩皆是教學人不可假作聰明。性命之學。莫當戲耍。務思光陰似箭。百歲瞬息。急早訪師。修躲無常也。時中採得結純乾者。乃言得藥之工也。蓋時者。子時一陽復始之時。天理流行之象。中者不偏不易也。採者撥陰厥性也。得者見其效驗也。結者三五凝聚也。純者純一不雜也。即坎鉛化為靈芝藥物。昇上填於離中。而成乾體也。無根自有陽春至者。夫先天大道。行工合乎天地節度。毫無差惑也。因稟父精母血。情意相感。成此形體。一靈真性。散於四肢。百脈氣稟拘而人欲蔽。若得明師指示。知修性之工。了命之訣。定乎星斗。遷轉歲時。修返本來面目也。言嬰兒姹女者。乃先天之陰陽。戲舞者。即呼吸之理。造化之機也。蓋姹女屬陰。呼而得陽所化。故神力壯。嬰兒屬陽。吸而得陰所育。人心退。而道心堅也。呂祖棄人爵。苦修天爵。快樂於天上。顯化於人間。三教感應。萬古常存。觀見大地眾生。迷昧塵寰。醉生夢死。輪迴無休。作詩嘆念。真佛祖之心腸也。

偈曰

北海靈芝要細尋。 金花採得洞中春。

一元復始乾坤徹。 不睹不聞現聖人。

 

其十六

勸君保重一分陰。 悟此仙機要用心。 只在人身常運轉。 何勞物外苦搜尋。

忙求北海初潮水。 灌濟東山老樹根。 此個玄機重漏洩。 彈琴須要遇知音。

滄海老人曰。勸君保重一分陰者。是囑得道之士。惟一字難得難聞。切勿輕看。視為尋常也。雖明一貫之所。務要知得分陰之法。何也。蓋人日飲食。男子生精。女子生血。要取一貫鼎中。虛無神火製化精血。必須撥陰求陽。正心誠意。致知在格物者此也。道德經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聖。儒曰。執中貫一。釋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達摩祖曰。一字大來一字大。四大部洲掛不下。有人得授一字傳。靈山會上同說話。上陽子曰。一者名為不二門。得門入處便安身。當年曾子一聲唯。誤了閻浮多少人。率性闡微曰。一字原來是根宗。發長收藏妙無窮。時人若得此消息。太極之中一點紅。此皆言仙佛聖真。修性返本還原之功。理同不二。世有一等男女。夙根不昧。立志學道。又不辯道之真偽。理之是非。性是何修。命是何了。聽信盲師所愚。異種身外求之。或者服天地之氣。睹日月之光。或者搬運吐納。默想形像。或者眼觀鼻。鼻觀心。念佛為是。或者垂簾閉氣。守定血肉之心枯坐。可鄙一種糊塗之人。講採戰幼女之術。皆是自尋地獄。罪莫大焉。嗟乎。異種傍門難以盡。敘夫不知撥陰陽之理。怎成純陽不生不滅之丹。清濁混雜。私慾所染。萬事勞形。氣敗神傷。精枯血衰。三寶耗散。大數到來。與俗人何異。壽終還是一片陰氣。若善功浩大。 上帝敕封神道。若想超出劫外。脫離輪迴。須急訪求明師。指示北海修性初潮之水。灌濟東山養命老樹之根。以三寶為體。五氣為用。金水上潮。配和木火。率三五而鍊成八寶金剛聖胎。此本三教成聖之心傳。千古不洩之秘訣。非呂祖不敢作詩傳世。余若不奉 玉皇 元始 太上敕旨。亦不敢明註也。指發琴聲。非至人難識。不是有緣之士。聞者亦不信也。

偈曰

日月門前琴韻清。 自古及今少人明。

純陽直指本誠註。 泄解玄機神鬼驚。

 

指玄篇絕句詩三十二首

大道真人呂純陽手者

紫清真人白玉蟾敬和 三十二首

其 一

詩 曰 世人宜假不宜真。 難度長生上品經。

不免天機重漏洩。 靈丹只是氣和精。

和 曰 純陽仙聖得全真。 慈悲重宣上品經。

後學慇懃加愛敬。 只宜修煉氣和精。

其 二

詩 曰 道在人為日用常。 逆修入口遍身香。

便須默養天胎就。 穩跨翔鸞謁玉皇。

和 曰 無中生有得非常。 西海全生麗水香。

取得歸來鐺內煮。 待爐丹熟禮虛皇。

其 三

詩 曰 西北東南在兩廂。 長房縮地合中央。

後人好學神仙法。 一樣丹砂補敗場。

和 曰 雄虎雌龍各一廂。 憑媒牽引入中央。

鍊時匹配休輕視。 頃刻終成大道場。

其 四

詩 曰 此法真中妙更真。 無頭無尾又無形。

窈冥恍恍能相見。 便是超凡出世人。

和 曰 真中無假假中真。 聽不聞聲視沒形。

學道知機能著力。 得之凡骨變仙人。

其 五

詩 曰 東華姓木老仙翁。 獨坐長房未有功。

忽遇西王金聖母。 靈丹一粒便騰空。

和 曰 家家有箇主人翁。 只為貪迷昧聖功。

若解轉頭顛倒做。 守真志滿總歸空。

其 六

詩 曰 一法通時萬法通。 休分南北與西東。

朝朝只在君家舍。 要見須知撅土中。

和 曰 玄牝之門若會通。 百川萬派總歸東。

時人若知真消息。 子正陽生月正中。

其 七

詩 曰 黃鶴樓中吹笛時。 白蘋紅蓼滿江湄。

衷情欲訴無人識。 只有清風明月知。

和 曰 鐵笛橫吹正子時。 一輪明月見江湄。

此中便是真端的。 試問諸君知不知。

其 八

詩 曰 法是先天一點氣。 將來煆煉作元神。

法官存想驅雷使。 煉此方能上玉京。

和 曰 太乙含住先天氣。 靈陽藏固養精神。

兩般若得相和合。 指日飛昇朝玉京。

其 九

詩 曰 二八佳人體似酥。 腰間伏劍斬愚夫。

分明不見人頭落。 暗裏教君骨髓枯。

和 曰 無情何怕體如酥。 空色兩忘是丈夫。

識得剛柔相濟法。 一陽春氣為吹枯。

其 十

詩 曰 曾讀仙經萬卷多。 篇篇只教運黃河。

此中有盞長生酒。 問道時人能喫麼。

和 曰 一句通玄不用多。 大家著力挽銀河。

三花灌上岸崙頂。 不是神仙是甚麼。

其 十一

詩 曰 朝遊北海暮蒼梧。 袖裏青蛇膽氣粗。

三醉岳陽人不識。 朗然飛過洞庭湖。

和 曰 一對鸞鳳戲碧梧。 性情相契要精粗。

有人識得玄中理。 何必登山及泛湖。

其 十二

詩 曰 我命從來本自然。 果然由我不由天。

金丹一服身通聖。 可作蓬萊閬苑仙。

和 曰 道本無言只自然。 真鉛要識地中天。

河車運上崑崙頂。 作聖超凡便是仙。

其 十三

詩 曰 修仙不問男和女。 煉藥無拘富與貧。

一念不差皆可作。 我知不是世間人。

和 曰 王母本是凡人女。 葛洪家道十分貧。

二仙有樣皆當學。 苦口良言不負人。

其 十四

詩 曰 神仙歌訣泄天機。 方便慈悲指世迷。

見者莫生顛倒見。 大家都好學裝痴。

和 曰 篇篇字字有真機。 悟者回頭莫執迷。

大藥丹方難得遇。 遇之不鍊是愚痴。

其 十五

詩 曰 不死金丹種土砂。 諸人會得早離家。

一心只望長生路。 切莫如蜂苦戀花。

和 曰 非金非木亦非砂。 此箇原來本在家。

釋氏初生全漏洩。 因何末後又拈花。

其 十六

詩 曰 真鉛大藥本無形。 只在人心暗與明。

老子懷胎十個月。 功圓行滿自通靈。

和 曰 啞子得夢醒無形。 有口難言只自明。

膿血皮包無價寶。 若還人得便通靈。

其 十七

詩 曰 鼎爐安立守其心。 八兩硃砂八兩金。

和合天平兌定了。 便須仔細定浮沉。

和 曰 昨夜進心要堅心。 煅煉頑銅化赤金。

赫赫光明侵碧嶂。 丹成妙訣定浮沉。

其 十八

詩 曰 奉真修道守中和。 鐵杵成針要琢磨。

此事本然無大巧。 只爭逐日用功多。

和 曰 人人天賦此元和。 好把真常各打磨。

今古上仙成道者。 皆緣掘地採鉛多。

其 十九

詩 曰 一陽氣發用工夫。 日月精華照玉壺。

到此緊關休妄動。 恐防墮落洞庭湖。

和 曰 達摩當日用工夫。 獨坐長蘆用酒壷。

得了一盃填灌頂。 摘蘆腳踏過東湖。

其 二十

詩 曰 曲江月現水澄清。 沐浴須當定主賓。

若得水溫身煖處。 便當牢固辦前程。

和 曰 採藥須知濁與清。 饒他為主我為賓。

若非猛火湯烹處。 端坐休教再進程。

其 二十一

詩 曰 龍虎相逢上戰場。 霎時半刻定興亡。

諸君逢惡當行善。 若要爭強必損傷。

和 曰 五氣朝元作道場。 三華聚頂萬邪亡。

嗜美景時須謹慎。 切防危險莫遭傷。

其 二十二

詩 曰 道本無言法本空。 強名指作虎和龍。

天然一物真元始。 隱在閻浮同類中。

和 曰 須信金丹本不空。 成功須用虎和龍。

子時運入崑崙頂。 午後循環滄海中。

其 二十三

詩 曰 人言我道是虛浮。 我笑世人太沒謀。

一粒金丹長壽藥。 暗中失了不知愁。

和 曰 煉丹須要識沉浮。 未煉還丹用意謀。

指教後人能得手。 不須日夜用心愁。

其 二十四

詩 曰 龍虎金丹妙合天。 風雲際會洩甘泉。

白頭老子能知此。 返老還童壽萬年。

和 曰 金丹妙道本先天。 隱在坤維化玉泉。

松柏因他滋本固。 經霜耐雪沒窮年。

其 二十五

詩 曰 兩口相逢是呂嵓。 諸人識得莫胡譚。

離中力量人難敵。 能把乾坤一担擔。

和 曰 伏虎須教入虎嵓。 吞聲忍氣絕言談。

得他虎子牢擒捉。 配箇龍兒一担擔。

其 二十六

詩 曰 降龍須要志如天。 伏虎心雄氣似煙。

癡蠢愚人能會得。 管教立地作神仙。

和 曰 虧心虧理即欺天。 四物相遮黑似煙。

此輩即同禽獸類。 如何得見玉天仙。

其 二十七

詩 曰 一本梅花十月開。 預先待得早春來。

木微尚且知時景。 人不回頭只得呆。

和 曰 枯木逢春花再開。 皆因天地一陽來。

諸人年老難重少。 只是貪痴呆上呆。

其 二十八

詩 曰 方方遊化唱仙歌。 反被時人笑是魔。

不識真金如糞土。 老龍把做毒蛇蹉。

和 曰 顛倒修行唱道歌。 篇篇剪怪又驅魔。

人人要上蓬萊路。 會用工夫心莫蹉。

其 二十九

詩 曰 昔年遊戲岳陽樓。 好箇鶯花鶯鵡洲。

今日重來沽美酒。 故人多半喪荒坵。

和 曰 茅菴靜坐勝高樓。 耐守功完上十洲。

堪嘆玉堂諸學士。 文章錦繡葬荒坵。

其 三十

詩 曰 遨遊大地十餘秋。 勸化時人不肯修。

留此一篇真奧妙。 飄然直上鳳麟洲。

和 曰 暑往寒來春復秋。 人生如夢宜早修。

仙家豈有浮空語。 悟透玄風上十洲。

其 三十一

詩 曰 苦勸人修不肯修。 卻將恩德反為仇。

如今回首朝天去。 不管人間得自由。

和 曰 世人宜早發心修。 夫婦恩深總是仇。

不信吾言當自省。 眼昏背曲為何由。

其 三十二

詩 曰 浮名浮利事如風。 飄來飄去有何功。

諸人各自宜三省。 莫把仙方當脫空。

和 曰 純陽袖大惹春風。 歸去來兮甚有功。

留下玄機無價寶。 玉蟾解和亦談空。

 

破迷宗旨篇

嘆外道、諸傍門、不知性命講修真。學山峰、採戰行、引人入迷罪非輕。

三教聖、著經文、借物闡道指迷津。言嬰姹、黃婆身、性命與意之別名。

說藥物、精氣神、玉皇心印敘得清。愚迷子、身外尋、山石草木爐火烹。

服霞氣、與搬運、默想身外諸樣形。眼觀鼻、鼻觀心、血肉之心當黃庭。

肝作龍、肺虎稱、腰前臍後妄胡行。鼻服氣、口水吞、五臟氣運笑殺人。

幾個字、口中念、他說就是無字經。邪火動、現識神、異種古怪見光明。

他當作、大丹成、不思體枯面黑青。傍外道、難盡名、作用不合成聖箴。

此真理、非時陳、八萬劫數方遇聞。三教祖、所著經、性命工夫次序云。

預後輩、指迷津、是為超凡作憑證。只口誦、怎超昇、開口耗氣敗精神。

儒釋道、本同根、性命修煉不二門。末後着、大道興、一卷真傳遍東林。

收外道、掃傍門、解透三教骨髓經。是佛子、真偽兮、遇之求教指虛靈。

孽種子、福薄人、阻塞正道造罪深。他教眾、切莫聽、我們道行幾百春。

縱然好、戒難遵、何必今又拜他人。醮懺時、你為尊、敲打唱念極好聽。

當支頭、有錢銀、受人供養孤高名。雖吃齋、多驕矜、不思古聖軒轅君。

為大道、窮性命、曾拜七十二傍門。知眾非、訪廣成、膝行崆峒求大貞。

後學輩、冤孽深、以盲傳盲誤眾生。問他道、即黃昏、對答不來怒氣嗔。

兩臉紅、翻眼睛、他言各辦各事情。你道好、我不信、心甘情願墮輪迴。

但此輩、非仙根、苟無至德道難凝。假慈悲、心不誠、裝模作樣稱自能。

壽終時、無常臨、陰曹眾鬼罵他身。這盲師、實惱恨、阻我兒孫道未承。

告十殿、把冤伸、閻君見此用非刑。你食齋、為何因、不講修煉性命根。

早晚誦、諸聖文、何等言語誨諄諄。你好高、不低心、如何阻隔誤他們。

地獄苦、是你尋、萬劫難超出幽冥。奉瑤池、著此文、指點學道訪師尊。

得玄關、明死生、三教合一是準繩。將作用、吾泄明、有緣得遇莫看輕。

須高供、有神巡、積德感天真師臨。指一卷、無字經、龍虎把守無垢塵。

花菓山、令老母、七十二變般般能。取虛無、七寶擒、抓住龍頭跨上頸。

赤龍降、黑虎驚、悟空北海顯威靈。要龍宮、定海珍、此寶陰埋不見形。

命黃婆、清濁分、看看金水氣上騰。濁撥出、採北辰、物格知止候杳冥。

二五交、妙合凝、瞻之在前忽後昇。三花聚、五氣迎、六合同春聽雷鳴。

玄牝法、無絃琴、彈之日月宇宙清。抽坎滿、填離陰、如痴如醉定乾坤。

萬物育、把丹燻、剝陰養陽虎龍爭。文武火、明老嫩、春發夏長識秋金。

久行持、功必純、嬰兒姹女自相親。一合相、見本真、八寶結成一真人。

鼎門開、毫光騰、面有寶色氣鮮潤。啐然面、孟子云、三藐菩提般若經。

外功滿、丹書臨、脫凡跨鶴蓮足登。過九霄、進紫門、朝見上帝謁三清。

到靈山、見世尊、仙佛聖祖笑敬欽。赴瑤池、金母迎、賞筵蟠桃天爵榮。

依善功、九品定、五銖仙衣光華新。飲瓊漿、食仙品、九玄七祖超天庭。

極樂國、永長春、不生不滅任君行。這篇文、訪道箴。解得此書靈山人。

問這調、誰人吟、儒童道號是咱名。

 

呂祖指玄篇秘註重刊跋

指玄篇一書。係純陽祖師手著。藏之青城石室。告天而去。迄今千有餘年。得其書者。見其妙義無窮。沾惠無際。然言淺意深。語近旨遠。苟無註釋。恐不得其所指也。幸得滄海老人之秘註。其至道玄機。盡為指出。修道者得之如獲至寶也。此書得之先慈。(法號德信持齋修道)先慈得之雲修道人。囑其非人勿。示故秘而珍藏。屢擬重刊。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俾人人得其修真徑路。豈不妙哉。雖徵求同志。無如時節因緣未到。惟待機緣而已耳。一日偶與覺修宮常務董事林添丁先生談及。指玄篇之精微奧妙。洵修道者之指南。可惜珍藏甚久。未獲重刊。今幸林居士踴躍贊成斯舉。重刊二千五百冊。頒行於世。機緣之奇遇非偶然耳。老拙劇喜是書告成。堪慰鄙懷。爰將重刊經過。謹跋於後。以誌不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