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燈
張貼日期:Jul 24, 2015 1:36:30 AM
本堂主席白陽護法真君清水祖師 陳降
詩
本神囑咐眾賢生 堂內規儀須至誠
主重鸞文唱錄記 席前瑞氣如陽昇
其二
清心淨意事神明 水滌萬般就下行
祖德流芳佈世宇 師傳十字真天經
其三
良辰焚疏奏天階 時刻已臨聖筆開
吉賜善人五福報 日昇月墜得安排
示
今宵乃請旨著造佳期,三期末劫,道德淪落,善人復出,淪者愈深,善者愈上,但不得其門而入者眾,在此神人合一,同舟共濟,請旨著造,乃神人之幸也,斯時也萬教齊發,更是正法與末法交替時期,善者誤認真理而趨於末法者眾矣,得者反被輕之辱之,故天旨降於鸞堂神聖,每遇大道必扶而助之,奈何眾生,愈勸愈迷,使神祇不知所措也,今宵得眾善信之虔誠請旨欲請神聖臨壇著造新書,以匡正人心,化劫運於道運,而臻於大同世界,願眾生既有行善濟世之心,必有始有終,至新書出版為止,絕勿中途停止,免得功虧一簣也,此乃余之願望也。現刻南天監察天君蒞堂,眾善信勿失禮儀,並備妥疏文,準備焚化給天君帶回天階為要,眾生排班接駕,余退。
南天監察天君 汪降
詩
監視善堂我自知 察明世道白陽時
天心本是自家性 君德無虧上丹墀
其二
良時吉日在堂中 眾志淩雲透上穹
難得當今道應運 天真掛號步瑤宮
話
余今宵奉命到聚星宮護法堂,監察焚疏,見各善信,齊莊中正,規儀齊整,象徵貴堂務之宏展,及善信各有修身誠敬,並是眾生之幸也。
願諸善信對於修身佈道,須要始終勿怠,尤其是著造之事,乃是白陽諸子之大幸,有關眾生昇墜之關鍵,故勿當兒戲,有始必有終,吻合貴堂陳祖師之厚德苦心,是余之望也。陳生文種讀疏,即刻焚化疏文,余暨清水祖師帶疏文上南天,退。
本堂保生大帝 孫降
示
今宵監察天君蒞堂監察焚疏表,得天君之有褒讚,是諸生誠虔之表現,願諸生受寵必存若驚之心裏,對於修道方能進步,修道之事,寵辱若驚,乃是得之若驚,失之若驚也。
今日之一片盛況,願各生勿違初志,將來必有好果,,有關接旨開著之日俟本月初七日,鸞期再示,余退。
本堂保生大帝 孫降
詩
保護三期修道真 生民得道蒙天恩
大開普度收圓子 帝德巍峨化俗塵
示
本堂主席護法真君上南天接旨,俟片刻可以回堂,在接旨之時,諸生對於秩序及禮儀,須要嚴肅,切勿交頭接耳,喧嘩等等,知否,從現刻開始香花茶果須要備妥,並可排班候旨。諸生聽之,現刻玉旨蒞堂,神人一同向外迎接。
金闕上相諸 葛降
詩
帶詔下凡宣詩開 聚星宮內上鸞台
神人合一天燈造 廣度有情登玉階
玉詔宣讀 (神人一同下跪)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朕 奉天承運,甲子登基,掌氣天萬教神仙聖佛昇降之權,接掌協辦人天三期之運,時逢白陽正法時期,眾生修道參差不齊,昧失固有天性,未能返本還元者眾,又倫常不古,釀成三期災劫。
朕 聞監察天君汪卿暨清水祖師陳卿之奏,南瞻部洲台灣省高雄市聚星宮護法堂,擬造天燈一書,挽轉頹風,善導眾生修有指針。
朕 龍心大悅,特奏無極,得無極懿旨,喻旨特淮所請,每逢週期戍刻勵行著造,不論三界內外聖神仙佛應聘候命,以白話之頓法道理為宗旨,神人協力勿違天意,書成繳旨,神人論功獎賞,欽哉勿負。
朕 詔
奉 旨著造天燈神職如下:
奉 旨監造天燈 南海古佛
奉 旨編造天燈 南宮孚佑帝君 呂
奉 旨著造天燈總校正 文昌帝君 張
奉 旨著造天燈正主席 護法堂護法真君 陳
奉 旨著造天燈副主席 護法堂保生大帝 孫
奉 旨著造天燈副主席 養性堂代天巡狩 白
奉 旨著造天燈正巡察 桓侯大帝
奉 旨著造天燈副巡察 護法堂濟公活佛 何
奉 旨著造天燈監理鸞務 護法堂觀音佛祖 廖
奉 旨著造天燈馳聘神 祖師堂五府千歲
奉 旨著造天燈功過司 養性堂城隍
奉 旨著造天燈司禮神 護法堂註生娘娘
奉 旨著造天燈司禮神 護法堂福德正神
奉 旨著造天燈通報司 護法堂哪吒太子
奉 旨著造天燈把門神 護法堂黑白二將軍
以上各遵奉行 稽首謝恩
天運庚申年梅月甲戍日 余退
奉旨著造天燈正主席白陽護法真君陳降
詩
護道白陽有修人 法門不二降凡塵
真機妙訣通天寶 君在此時把職陳
本神奉旨擔當重職,為著造天燈正主席,實有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感,願神人合一,完成此書,以匡正人心,期以世界大同,娑婆佛國也。
今奉命登鸞分派著造天燈人職如下:
奉派著造天燈總堂主兼錄鸞生 陳文種
奉派著造天燈 堂主兼宣講生 蕭榮員
奉派著造天燈 堂主兼宣講生 張喜吉
奉派著造天燈總理兼唱鸞生 洪壬陽
奉派著造天燈 財務管理兼堂開發企劃 林月嬌
奉派著造天燈 堂務管理兼副鸞生 洪 赤
奉派著造天燈 發行天燈企劃兼宣講生 劉萬章
奉派著造天燈 堂開發企劃 膺一子
奉派著造天燈 文部指導兼正鸞生 陳 直
奉派著造天燈 正鸞生 莊扶持
奉派著造天燈 正鸞生兼濟世正鸞生 莊其在
奉派著造天燈 校正兼編輯 析虛子
奉派著造天燈 錄鸞生兼司禮指導 林美容
奉派著造天燈 錄鸞生 張松山
奉派著造天燈 宣講生 陳樹根
奉派著造天燈 副鸞生 黃加順
奉派著造天燈 副鸞生 洪柳樹
奉派著造天燈 副鸞生 王振華
奉派著造天燈 董事兼效勞生
林振豐 薛良雄 林國禎 伍順齊
陳石成 陳正雄 王振輝 鄭正景
洪宗信 黃振旺 陳火容 陳 碧
陳春忠 劉同興 薛文彥 葉國治
江清瑞 林詩慶 薛維參 葉 青
何依土 鄭金燦 阮仙化 林 賽
秦碩光 詹德賢 李宗益 陳玉春
奉派著造天燈 董事兼效勞生
林金蓮 林玉娥 蔡素華 歐民惠
林秋菊 黃春子 詹月娥 黃珠梅
黃明珠 何貴美 郭秋鳳 蕭郭嬌
林銀草 魏秀琴 張金寶 鄭秀慧
蔡梅花 吳月娥 詹清蓮 王月治
李玉霞 洪阿芳 吳罔市 張玉仙
林 審 許 絹
奉派著造天燈 內外效勞生兼司香生
蕭國輝 蕭國清 蕭國璋 蕭五常
蕭裕智 張清雲 張銘燵 何臺謀
何興謀 何明憲 陳潤生 薛凱天
薛凱中 詹益宗 詹益昌 詹益良
薛豐隆 薛豐盛 薛雲太 薛勝陽
張學儀 林進明 林皆宏 林祐如
林岱錦 林知世 詹鎧嘉 李致藝
秦國益 張克凡 張克偉 阮靖傑
孫正雄 葉祖植 林吉田 歐明紀
歐明何 葉正蓁 陳滋生 魏秀花
陳清鑫 吳 姚 洪慶林 洪慶龍
謝勝明 蕭欽和 盧秋成 蔡清美
陳玲琴 李 麵 李淑霞 蘇郁惠
康秀美 林許改 秦玉美 秦玉鳳
許淑貞 邵金枝 陳玉敏 陳玉霞
陳玉君 王金妹 許 喜 詹碧霞
詹碧姬 陳 寶 王秋鸞 高秀枝
林貴美 王婷惠 王婷曄 王文靜
王心消 薛素絹 孫美慧 孫美玲
何翠蘭 陳美君 陳美妃 蕭嘉芬
詹媛青 李佳娟 葉正芬 葉正萍
陳蕭早
以上職務分派完畢,各遵奉行,違者逆旨論罪,現刻欽差大臣欲回天界,余欲同往,至此不談,余退。
副主席保生大帝孫 降
詩
保境保民災劫消 生平各合心寬饒
大揮聖筆頹風挽 帝德臨凡風雨調
又詩
欽奉著書第一科 天燈造就真辭勞
神人同悅佛微笑 任務達成上瑤曹
話
今宵乃著造天燈佳期,諸生虔誠之志,凝成一片善光而沖靈霄,願始終如一,後日必有美報也,現刻協天大帝駕臨,諸生接送駕之禮儀,須要週到為要,余退。
白陽天盤協天大帝關 降
詩
協力著書振善風 天心一貫揚儒宗
大家誠敬勤加勉 帝佑黎民真道逢
序 (天燈之週期)
夫古往今來治世之本以道,行於人與人之間以德,道之與德者體用也,不明其體則不能達其用,古聖傳燈使明其體,諄諄善誘以達其用孔聖問禮以明體,週遊列國以達用,釋尊石上觀星以明體,流於世四十九以達用,眼觀天燈,十字街頭受指點,能悟之者,可以明體,能化眾生者可以達用,明體達用,天心在人聖人之道得矣。天燈週期著書,週期每七日之旋轉,七日來復重見天心,釋尊週行七步,道家之七返,耶聖之七日禮拜,忌事之做七,清醮之七,七乘七又是釋尊之行道四十九,神光之七七四十九說法,皆之七之妙用也。
天之燈,人人俱有,天燈光明天堂路開,天燈塞,地獄門現,南屏法門,一指以明體,而後達用,乃是頓法佛門之最高最密禪心,古聖得此而兼善天下,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古帝之治本於此故道,道則心,得其心而顯則是德,故天下治,堯舜禹相授之心法也。
至於周文武之相傳心法,仍不離此,不離這個,故能行施仁政,言及仁義,道德,誠敬,言詞雖異,而理則一,無非明此天燈之妙用也。
唯精唯一,允執厥中,是理之至,仍是匡於不言真道,方能達於本體之妙用也。
儒之正心修身,治國平天下,仍是天燈之發端,推於人,是心之智慧靈敏,推於心之用可得其秀,無此出則智慧靈敏昧失,禽獸不如矣。
人本俱有天心,吻合此心行之則是,不依此心,則是妄心,所行郥是邪淫之徑,修道之人,不識本心,萬劫學佛難成。
天燈之光施於世之顯是德,德是善之變名,所謂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天燈滅,所行者惡,所謂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日有所損,亦謂善不積不揚明,惡不積不滅身,善惡兩途久而彰明,天理之昭彰,善者必是先虧而後盈,惡者必是先盈而後虧,祥之與禍,由此攸分。
天燈之光是德之發揚,乾道則是三綱五常,坤道則是三從四德。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天之德人本俱有,因有妄想,故不能顯其耀,則性昧,此皆憂也。
太上之教得之可以歸真,佛之教得之可以復性,儒之教得之可以成身,其理一也。
歸真,復性,成身,如何得之,皆出於自心之發端,故天燈之又名曰:「護法心燈」,至於心燈之光明,則是天燈,心燈光明,照耀自身,一絲一毫,不昧自性,則是歸、復、成、是與天燈同體,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是心燈通天燈,亦謂人心通天理也。
白陽護法真君 降
示
此刻三天主考蒞堂,諸生排班接駕,余退。
三天主考院長茂田 降
詩
三期末劫鬼神寒 院內修真排萬難
天運白秋彌勒掌 長行幼效拯靈殘
主意無私循正理 茂年不怠立標杆
考盤本是別良莠 田舍堂中須自看
述修道的五大犧牲
1、 犧牲財產淨盡為大義。
2、 犧牲名譽難堪為大仁。
3、 犧牲家族情愛為大慈。
4、 犧牲生命不顧為大勇。
5、 犧牲功果不計為大智。
五大之犧牲乃是修道士成佛之階梯也,雖名犧牲,而一點也不犧牲,宇宙因果循環,有失便有得,有得便有失,後天精神物質之犧牲,便是先天功果之得,有為之犧牲,有為之福報,無為之犧牲,即有無量之福德,自性中之福德性,本無犧牲,雖犧牲而不執犧牲,即是菩薩之犧牲,是菩薩故有菩薩是犧牲。
佛曰:「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願天下修道弟妹,五大犧牲不能全,而能擇其一而行者,則成道亦不難。
菩薩不為財產作煩惱,菩薩不為名譽作難堪,菩薩不為情愛作掛累,菩薩不為生命作緊要,菩薩不為功果作計算。
1、 犧牲財產淨盡為大義
財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個個都曉,人人不曉,曉者曉識其中意,不曉則不曉好好運用,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金錢產業,造成著無間的地獄,也造成了無數的菩薩佛陀,世間事、人用錢、錢用人,亦有人騎車,有車騎人,是故財為天堂地獄之鎖鑰。
石崇巨富今何在,田園財產,換了再換,一旦無常萬事皆休,富翁萬貫家財,難買無死,生老病死,天之定律,不好好運用現有金錢,修道佈施,行功立德,捨財辦道,立佛堂,開荒播佛種,留給子孫,子孫未必能用,運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之金錢,無為而行則可成大義。
2、 犧牲名譽難堪為大仁
至於名譽者,有為之造作,反而不名譽,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自古佛聖,不為名譽之造作,才有萬古不朽之好名譽,真修道士,不但不為好名譽而行功,為行大道之正理,反而被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今世人輕賤故,是人罪業消滅,末世眾生罪業深重,如無被人輕賤,則其罪業難以消滅,因上何怕名譽難堪,犧牲名譽至於難堪,能不動搖其心,方可謂大仁。
3、 犧牲家族情愛為大慈
至於家族情愛誰無,人有凡軀,怎能無家族觀念,無情愛之繫縛,凡夫以凡情凡愛作為家族情愛,故其情愛不能成大慈。
大慈則捨凡心情愛修天道,一人成道九玄七祖超生,才是大慈情愛,世人都為自己家族情愛作長遠幸福計,捨天下同胞沉溺苦海之中,不到彼岸,此凡情凡愛對自己家族是有損無益。
故菩薩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其有犧牲家族之情愛是謂菩薩,是謂大慈。
4、 犧牲生命不顧為大勇。
至生命者,老子曰:「吾愛此身,吾患此身」,其成道者此身,其不成道者亦此身。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吳鳳捨生取義,殺身成仁,而成神通,修道之士,為小小六尺之軀,清口都怕營養不良,怎能談及修道,人本素食動物,素食營養足夠,無須擔憂,為修道犧牲生命不顧,為天下眾生成菩薩作犧牲,其犧牲者則是菩薩。
孔夫子陳蔡絕糧,而不偷生故成聖,修道人偷生失義,是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故修道之人,須不為小我,而對大我有所犧牲,無為的犧牲,為天下眾生成道之路作犧牲,才可謂之大勇。
5、 犧牲功果不計為大智
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下德為之而有不為。」
功果之不計乃是不為犧牲財產計功果,且不為犧牲名譽計功德,亦不為犧牲家族情愛計功勳,更不為犧牲生命計果位,統統不計,不為行多少功,開多少荒,渡多少人,立多少佛堂,作為功德之計算,中庸云:「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至於無聲無臭,一點也不著於懷,揮本體之流露,內無所度之我,外無所度之人,與天地同參,是謂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是謂大智。
大智若愚,不住相布施,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猶東方虛空,不可思量,南西北方虛空,四維上下虛空,不可思量,才是真正達到五大犧牲。
願修道弟妹們,識透真偽,踐跡明師的五大犧牲,勿被邪說蠱惑,假祖師左道旁門引誘,要知道修道是無為的犧牲,為國家社會,為天下眾生修道上天堂的路作犧牲,循正理而犧牲,不為財、不為名、不為家、不為命、不為功、不為果,作犧牲,神聖仙佛由斯而成也。
馳騁神代天巡狩 蔣降
詩
乾坤諸眾效堂規 不負天心夜夜為
神聖批評好譽感 行功立德錦衣歸
話
今宵著造佳期,南海古佛駕臨,諸生排班,接駕。
南海古佛降
詩
南來北往拯迷童 海角天涯揚正宗
古道無偏匡忠恕 佛意不泯聖心通
述修道新十八點
夫修道也者,新承受之點雖一,而啟發其作用者十八也。此新之十八點乃是成聖佛之階梯也。
不達此點,則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猶一不能生二,二不能生三一樣。
遵修十八點,乃修道最基本之事,否則不可作修道說,新十八點是三六盤式之填起,缺修十八點是靈殘,故宜修之行之,如下:
一、見利忘義少作點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孟子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修道之士,見有財利可圖之時,須當心失義,是故不義之財不可取,是以見利忘義少作點。
二、成仁取義多作點
孟子曰:「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曰克已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仁與義雖多作,仍須合乎理,義本依乎仁,不失仁方有義,不合理反為不仁義,楊墨之行,各偏一方莫能合乎本體,顏淵之問仁,孔子之答以四非,則理為中心,理為禮,克已復禮,亦是復理,復理之道老子為「絕仁棄義」說,作仁義不執仁義,亦是孔夫子之復理(禮)。
仁為拯溺眾生,義為利益眾生,是拯救眾生於苦海而到彼岸,義之利眾生是使眾生得於安樂境界,故成仁取義多作點。
三、自以為聰明事傻著點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言不可一慎也」。
老子曰:「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人以一言可知其賢愚,猶其自跨、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皆為不聰明之事,試看大智必若愚,修道不愚,內心必不能平靜,聰明之修道,必不能無慾,心不能無慾,自性不能明,不明則蔽,蔽則非佛,故自己以為聰明事須傻著點。
四、諂媚小人疏遠點
中庸云:「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
修道之人出於自之誠,從容可以中道,諂媚小人則出於自利之感情識心。
本然天心堂堂正正,不造作,是則是,非則非,何來諂媚之態,諂媚事必有詐,自古及今作諂媚之修道絕不能成,故諂媚小人之心疏遠點。
五、聖賢之言接近點
子曰:「不踐蹟亦不入於室」。
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先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
修道之人,無踐蹟聖人之步履,不學聖人之言而行之,則不能成聖賢,聖賢是先知先覺,故修道士須效之,接近聖賢之言必受教益,接近小人必受其害,欲獲益必近聖賢,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聖賢之言接近點。
六、功名利祿看輕點。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人間瞬息萬變,富貴不能永在,如天空浮雲,飄飄於空,瞬刻即過,功名利祿乃是有相之虛幻假景,此景不能永在,戀著世間功名利祿,戀著成仙佛念頭,皆是著相功名與利祿,皆不能成道,故功名利祿須看輕點。
七、濟困扶危多一點。
禮運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賓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修道之人期以大同世界,濟困扶危事必多作一點,濟困扶危是菩薩必行之徑,眾生之苦樂,是菩薩之苦樂,眾生為功名所困,眾生為利祿所危,此乃自心眾生之困與危,菩薩已無自心眾生之困危,故誓願為他人眾生濟困扶危,所謂「為化眾生名謂得道」,故濟困扶危多一點。
八、吹牛拍馬少一點
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柳下惠之做人,不因三公之尊位,改變其廉潔之操守,不吹牛不拍馬,能者自能,得者自得,守紀安份也。
修道之人吹牛拍馬,是一大道障,故吹牛拍馬小一點。
九、額角頭上眼睛低一點
佛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佛法無私,自然平等,平等即無高下,無有角度,即是平等,豈有高一點,低一點耳,故額角頭上低一點。
十、時代環境看輕點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漏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子張之好高務外,易被環境常人之影響,故警戒於他。修道之人與時代環境無爭,有所爭不能證菩提,故時代環境看輕點。
十一、應負責任多負點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天之生人各有職責,修道士之責任,仁以為已任,仗眾生不溺苦海,使眾生到彼岸,是修道士之最終目標該想自己所擔當是什麼責任,就不要推給他人,各有各責,故應負責多負點。
十二、黑暗之中當心點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修道之人,不趨邪徑,不履邪地,當要當心黑暗處,此是慎獨功夫,時時留心人所不見地方,好像十方之人監視著,自然不違所行正軌,故黑暗之中當心點。
十三、辦道活潑點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辦道之人能活潑精神,教人不倦,則道能延綿不斷地發揚光大,故是人弘道,非道弘人。
道乃天理之化名,一理貫通萬事,修道合乎理,亦該一活潑可應萬事,在什麼地方皆能活潑而應事之辦法,故辦道活潑點。
十四、隨機應變點
孟子曰:「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乎,取瑟而歌,使之聞」。
道隨機而應萬彙,辦道亦須隨機應變萬法,方合天理之流行,是以辦道修道不可固執。
孟子云:教人多術,以不教之教,亦得以教,孺悲見孔子,子辭之不見,而後彈瑟歌唱,使其聞,此乃夫子教之隨機應變辦法,故隨機應變點。
十七、成全多點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為己是小乘,為人大乘,既為人則須成全,成全則愛人利人,使其離苦得樂,故成全多點。
十八、千萬不要馬虎點
曾子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修道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天堂地獄只在一念之差,宜戒之慎之,故千萬不要馬虎點。
馳騁神代天巡狩 池降
示
現刻濟公活佛臨堂,諸生勿失禮儀,接駕。余退。
濟世無私為大同 公心不泯揚真宗
活潑應事三期辦 佛聖慈悲拯昧童
三期應運道脈正宗濟公活佛是也。
自古道脈代代相傳,於今南屏應運於三六,弓長子系日月換肩,天意無違,白陽期運於萬八,乃吾任也,願修道諸徒,認識天時不被邪魔所惑,真修實行,才不枉此生。
下述點傳十八點,給點傳闡發點道要義,點傳須知之行之,修道者承之效之。
述點傳十八點
一、點他良心點:
須菩提,曰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之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良心之點是如如之自然行為,是夫子忠恕之道。
二、指他的污點: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任聲香味觸法布施。
老君曰:「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以引聖人之言,指告同修者之污點,同登彼岸。
三、讓他離魔遠點: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眾生修道,著相修行,內心有魔,故如理不能實現,即是內魔,內心無魔,外魔不能入,故須見諸相非相。
異端行怪,皆自心中之心魔,故須離之。
四、接近賢哲點: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上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
中庸曰:「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
聞是章句,能生淨信,可以接近賢哲,聖人之道,至大至高,禮儀威儀無比,待識得之人效之行之,即是接近賢哲。
五、那是明點:
佛曰:「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能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是明的點,能盡自己的天性為天下眾而行者,則是明的點。
六、何為暗點: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於法有所得否,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佛在燃燈佛所授記,是暗點。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不睹不聞之地,能慎其獨,是謂暗點。
七、助他行功大點:
佛告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受指點竅妙)信心不疑,其福勝彼」。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聞此經典(受指點)信心不疑,是最大功德,回之能為聖人,則是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是其成聖人之功德母。
八、架子小點: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我得須陀洹果否?我得斯陀含果否?我得阿那含果否?我得阿羅漢道否?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佛道之成乃心不存所得,故無架子,貧無諂,富無驕,進而樂禮者,方可謂無架子,夫子溫良恭儉讓,之五德,方可得聞其政,故架子則是驕,驕泰以失之。
九、告他修道起始點:
佛告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點如星象,橫釣似月斜,披毛從此出,作佛亦由他。修道從心修起,棄其妄想之心,真心即可實現。
十、終止點:
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上山到頂,下海至淵。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一切行無為法,一切以如如不動之如是作觀,是終止之點。下大決心,不上至頂,不到至淵,永不終止。
十一、結果如何點: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空,空即是色,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
魔鬼心作魔鬼,凡夫心成凡夫,聖賢心成聖賢,仙佛心成仙佛,人間結果,色空不異,怎麼做結怎麼果,理之當然。
十二、改其悖謬點: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施諸己而願,亦勿施於人」。
修道士是理則進,無理則退,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須自重人格,進學守忠信,勇於改過則無悖謬,自己不要之事情,不要加在別人之身上,則無悖謬。
十三、去其固執點: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自用自專之人本是違反自然之原則,人本群居,不能獨生獨存,如是者更不可自用自專,違反古道之原則,災及其身者也。
合理事皆順理去行,不合理事則不該去做,則是去其固執點也。
十四、不使他的缺點: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道在正其心」。
人之有缺點則出於心之妄想,妄想生萬法,一切之貪慾嗔忿、恐懼、好樂、憂患、由斯而生,住則不正,不正則是缺點,缺點則性不圓,自己不圓,對於他人則不能圓滿,故該不使他的缺點。
十五、啟發他的優點: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而篤焉」。
人之初性本善,善本為誠之用,不能合其用則是自欺,故君子者必能誠其意,天之生物,必因其才華而用之,人怎可違背天理,不因其才而用,怎可不啟發人之優點,故須啟發他的優點。
十六、時常惦記他點: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于兵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
他是我的他,不可忘記了我的他,他居住千里之邦鳥亦知其所止,人為何不如,看啊!淇水灣邊的菉竹茂盛著,威威風風的衛武公,在那兒用功夫耳。
十七、助他了願點:
「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謂得道。
幫助我的他,幫助你的他,都是為了他,行人家不能行的,做人家不能做的,學人家不能學的,修人家不能修的,曰至,犧牲自己,圓滿大道,你我他都了願了。
十八、盡孝點:
「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明德、新民、至善,至於無聲、無臭,至行之至,立身行道以顯父母孝之終,盡孝也。
白陽護法真君 降
偈
護道須知應天時 格物致知修身宜
法身自在合我體 菩提自性樂怡怡
真金不怕爐火煉 聚頂三華吻道基
君德浩蕩三期應 陳述聖言復威儀
話
諸生辛苦了,自開著至今各有虔誠之心,不畏勞苦,夜夜勤行,願始終如一,完成此書,後日功德不少,現刻有白陽天盤法律主,桓侯大帝駕到,各生勿失禮儀,接駕。余退。
白陽天盤法律主桓侯大帝 張降
詩
白白明明修道賢 陽光照遍三期天
天盤應運無差錯 法律主張勸爾堅
讚
高懸玉旨威風騰騰 雄心不泯士氣盈盈
聚眾行善神人喜悅 星光照耀日月並肩
宮殿輝煌神威顯赫 護民祐善三期賢英
法匡聖道厥中允執 堂章經典度盡原靈
奉公守法修身行正 旨領天燈神人奉行
著成寶鑑勸化末著 造就金篇修道書經
新書立說真善真美 書中正氣參讚天宮
護道丹心矢志矢勇 法澤三期求道群生
心明性見菩提真子 燈引末劫修道宿星
勸求道子上進一步 世道崎嶇勿畏勿驚
挽惡從善災劫可免 轉來惻隱功建果盈
頹氣滌卻善風接踵 風調雨順日月明明
白陽法律主桓侯大帝 降
詩
白陽末運三期秋 法制拳拳三寶求
律主登台述失意 桓侯大帝勸虔修
述失意的修道人
夫修道也者心也,萬法唯心,心是天堂地獄的指南針,心之誠,形於外萬事無有不誠,無有不敬,心之邪懷妄想,形於外,雖可揜飾其一時之惡,難揜一世之醜,終必露其偽也。
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修道之士,心誠者無妄無貧,故不失意,定向自然正確,不入是非之圈,自然有道,所行所作,你非我不非,泰然自在,道心不搖,功得由斯立,上和下睦,故不失意。
修道的失意者,全出於心之不正、不誠,心不正心誠,凡事出於人心,不以天性之自然,心懷妄想過多,疑惑不絕,雖有行功,卻為有所貪求欲望之目的,稍有小事,疑惑不絕,專鑽他人之非,不能尋心觀照自己,批評前輩所學不精,處事不公,輕視後學所研不達,自以為是,自以為高,自專自主,槓高自大,目無尊長,自謂不拍馬屁,修道向外不向內,因有此心,起初由於不能上達而起不滿之心,次則毀謗,重者自退門外。
試思批評前輩所學不精,修道士!爾知否?修道之成道是出於行與修所得,非由學問口才所得,所謂良知良能是也。
修道士須知一個修道人,能自然自在的遵守佛規,木訥者亦可成道,修道之事,非由外來之力使人成道,是由自己之觀照悟功,由明心而性,心明無染,內心無喘,外功圓滿,非佛是啥!
若成道由外來他力所捉成,其道乃假非真,故「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告非無想,我皆令人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生相,即非菩薩」。
由於足見修道是自渡,既是自渡,何必煩惱他人之是是非非,能向內返觀自照,除卻妄想,默默的去行自己該要行的事,放心的為天為人去做,天下每一個人,都向自己尋覓缺點,到了無圓滿無缺,你是、我是、他是,自然天下無有不是,娑婆佛國從此而出。
現今之修道士,何其多,只管他人非,不言自己過,揚人非,揜己過,至於走到毀道敗德,倘不肯認錯回頭是岸,還說修道不必清口素食,五毒不必改,邪說連篇,行為隨便,試思還有什麼道可修耳。
理是真理,道乃真道,萬古不易,願白陽修道士,該抱定宗旨,至死不變,誠敬天地,效法明師,以五大犧牲作為拯眾生之目標,貢獻人間、社會、國家,盡己之所能,無條件去行,以人溺已溺之心,達到八大誠之最高至誠。
如用虛心假意之心。失意敗道,大家看,非天理無報,是時機未到,宜各慎而戒之。
天理至公,褒貶無私,自作自受之理眾該明白,勿一失足成千古恨。
護法堂觀世音菩薩廖 降
詩
觀察自心須醒修 存仁守義譽長留
音聲馬耳東風似 如切如磋磨琢憂
菩提聖意能遵則 挽轉頹風德可求
薩埵行深超考妣 純真一點樂攸攸
示
現刻北極玄天上帝蒞堂,諸生接駕,余退。
武當山北極真武玄天上帝降 偈
北斗金光照大千 極盼真誠學聖賢
真心修道元歸一 武威四方放心田
玄機妙訣求三寶 天理真傳十字玄
上下能守真妙訣 帝星高照不老仙
論人生真諦與性理真傳
性之大源出於天而不可易,謂天之命,賦於人身曰性,為人類生成之基本原則,其理至虛,至靈,至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靈明真空,然空又非空,又非有,又非無,而含有天地萬物者也,未有天地先有此物,至清至靜,無非此物之妙用也。
此空之體能生萬物,故曰妙有,因不可見,故曰妙無,因不可名不可道,故強行為圈,圈伸為一,故曰一為天地之始,萬物之母,由一而二,二而三,萬物備矣。
人之生也得其理而有性,得其性而流於心故行之則善,是心是佛,是心是法,則是如此。
天之命謂性,其含有乾德之元亨利貞,坤德之元亨利牝馬之貞,故能萬彙資生,宇宙之萬彙得於此,天得其理運行有序,地得其理載物有律,人得其理行之有德,物得其理生生化化雖紊而不亂,是以四時異其氣,五行異其質,此物之妙用也。
此物之用謂德,其體謂性,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人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聖人之性理真傳,雖曰傳性理,其實皆不可離心,離心不能傳性,性與心其名雖二,無心之用,則不能顯其體,故性為聖人之立言中心,則心亦聖人啟人之宗旨,然性理至深空處,難解,世人動靜之點,不得正等正覺,均陷於五里霧中矣。欲智者須訪明師,方可知之,自古之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皆為此。
世人六萬年來生死輪轉,物欲所蔽,致性道之不明,非聖則不能自明,世人之有留言,宰屠豬之人亦可以成道,豈不知余本自天界而降生,余本天界菩薩果位,雖下凡宰屠為業,而後於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以用來啟示人間之頓法修道法門,眾生豈能知道余之屠刀放下時之心境界,是何等之清靜,是何等之境界,故成佛之道仍是不離此心也。
聖佛為使眾生明心見性,於青陽,紅陽,白陽,三期之中立法傳性理,皆為此,聖佛恐眾生聞者不明真體,皆以千百條之方法,啟示眾生,惜哉眾生仍是陷於五里之霧中也,故子貢嘆性道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故修道士,雖名得道,皆須發揚自性之光大,循自性之真善美,方可謂得道矣。
故光明天下萬彙須無私我,心若昏昧,天堂路黑暗,其理失,寸步行。
處世立德,修身以為本,修身以誠,誠者恪遵聖賢為教,不偏不倚,依乎中庸之大道,心廣體胖,同化大千,不言德而德立矣。
於戲人心不古,自唱維新文明,實是斯文掃地,聞道德性理於馬耳東風,自投孽海滾浪之中,毀滅真理,失去人生之真諦,歧途自樂,終墜地獄也。
聚星宮護法堂觀音佛祖 廖降
詩
觀心自在獨清修 音諳無私道可求
佛道虛空妙理蘊 祖傳玄訣人間流
又詩
護庇眾生復性光 法施普度挽愚狂
心行一策和忠恕 燈燦毫光透上皇
示
今宵有朝天宮天上聖母駕臨本堂,諸生勿失禮儀,余退。
朝天宮天上聖母 降
詩
朝乾夕惕費婆心 天道無偏不淺深
宮舍莊嚴佛性在 效賢法聖拯原人
天愍群黎末劫運 上蒼垂降賦天真
聖恩浩蕩臨凡界 母德威儀度世塵
又詩
一賦性靈太極成 善修聖道瑤西登
燈光煥彩滿堂福 度眾功德上天京
論人生之初性本至善
夫人之生也,性本至善,乃得天理也,雖父母精血交媾而成形,後天精血而有天理也,此理乃先天之命,是鬼神之德也,此德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是純善之德,在母胎十月,呱呱出胎,陰陽二氣,從口鼻而入,臍帶斷,先天氣泯,後天氣接,而拘於性,氣性漸長,又環境指染,物欲所蔽,則流於質性,愈流愈昧,所作所為,善少而惡多矣。
孟子言性,為天賦之理性,純善而無惡,告子則可善可惡,荀子則曰,純惡乃人之性,三子之言不同者,乃是其理解深淺不同,是覺悟之不同,境界之差異,性本一理,何有三子之不同解義耳。
溯自寅會生人,父父子子,代代相傳,知有祖先,而不知有始祖,先天靈性,來來去去,知有生身之母,而不知靈性之母,天降大道,闡明一理,顯露真機,令人知一理為萬有之始,真宰為造化萬彙之惟一尊神,清白無生,無生為靈性之始祖,又為生身之始祖,此始祖,無形,無相,至虛至靈,常無欲方能以觀其妙,常有欲方能以觀其徼,能得觀其妙徼,方能返照人生之初之純善本性,是吾人本有天真。
二五相交性命全,三五凝結貫人天,本含仁義禮智信之五常,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萬善俱備,只因天性昧,氣蔽理,質蔽氣,故善念則微乎又微。
上天為挽轉人之天心返元,以三期普度,青陽,燃燈伏羲,紅陽以釋迦彌陀,白陽則彌勒濟公,在三期之中化娑婆為佛國,期以早日大同世界也。
三期白陽普度,以中國故有文化,孔子思想,忠恕為清道之中心思想,哀哉!世人苦讀儒書,不明真義,不知修身之本,將讀書變為一種功名化,競爭名利,昧失孔孟思想,三期末運,綜合三教,儒道釋之真理,作為修道之大本,提倡出世之法,期以早日同登彼岸。
近代歐風東漸,美雨西來,天心墜落者眾,甚至惡化益甚,上天慈愍,處處設鸞宣化助道,並諸般顯現,令人知有天而不敢妄為,令人知有神而有畏,使人知因果報應之不爽,世人聞者馬耳東風者眾也。
天地之大,如天地由已,人身雖小,其性猶然,大而無外,小而無內,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彌退藏於密,貫徹天地萬物,人之初之性亦然也。
聚星宮護法堂濟公活佛何 降
詩
濟人妙法指修身 公道天心醒世塵
活潑行功德可立 佛傳金線種天根
示
今宵西方文殊菩薩蒞堂即刻排班接駕,余退。
文殊菩薩 降
讚
聚集一堂悟天機 極理無邊玄妙微
星輝環繞呈祥氣 修心養性學玄虛
宮上玉旨高懸掛 玄關通達雜邪除
護道能超九玄祖 光前裕後佈三施
法雨普施塵寰界 登彼道岸苦海移
堂內森嚴光彩煥 揮筆題讚一理依
奉天承命神人勉 代天行道仁風施
旨至梅月戊戌著 神仙聖佛應聘馳
著書立說倡聖道 喚醒迷子復古期
造就全篇佈世宇 浩然正氣修身持
天門指開善男子 誠心護持守茅蘆
燈引白陽有緣子 金線不斷上天墀
文風廣佈邦家國 在家出家同歸依
殊理經書通一貫 萬教皈元白陽期
菩提樹下同參悟 紫竹林中開鎖匙
薩心願力群生度 闡化黎民參天機
降筆雖俗藏天意 玄機妙訣至精微
筆揚真詮白陽理 契悟真機果有餘
論天命之謂性
天者何,理也,氣也,理與氣故能上運星斗,下貫大地,寒來暑往,運行不息,天俱理而高而虛空,故無色無形,地俱理而厚而有質,故有色有形,有色有形之質而依於氣,氣依於無形無色之理,此理天之命也,東方虛空,西南北方,四維上下虛空,於有理,故統攝萬彙,皆有天命之妙用,此命在天曰理,賦人曰性,故曰天命之謂性,而人受命降生,本是至善,無一點之雜,故上古人人有道,率性自然,至今六萬多年,轉而又轉,受前生之無明,而至今生之老死,由無明之因而降生受命之時稟氣而發生作用,種了不解輪迴之種子,故人有吉有凶,有善有惡,良莠不齊,此後天之合也,此乃無明乃至老死之過程,而緣於氣天之氣,則是因果之由來。
夫天命之性,乃本然之理無雜,其理流行大地,仗大地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終始,其理動變而有常,故天行健,有健故可以自強不息。
夫二五相交,三五凝結者天命也,二五之精,如無三五之理,萬物不生,生生不息,二五之精,其中有氣,其氣其中有理,此理是天命,三五也。河圖洛書,陰儀,陽儀,四象八卦之形成,欲界,色界,無色界,春夏秋冬,萬有之變化,皆由此而出,智愚鈍贀,壽夭窮通,由人之無明緣於萬有之變化,至成老死。
天命之性無極之真,人之純善是理之揚,是理發揚故五行順生,無極不老,周於人身,至誠不息,黃中能通理,理氣象,天地人,各正其位,一貫天堂人間,其正命而行,娑婆佛國,賴此天命之流行也。
本堂白陽護法真君 陳降
詩
正直無私萬事昌 主行公道聖心揚
席間瑞氣揮鸞筆 陳佈聖音可解殃
話
本堂自開始著書至今,各生每有虔誠效勞,願日後勿違初志繼續完成此書,今宵聘修化社信善堂清水祖師到堂,諸生排班接駕,余退。
修化社信善堂清水祖師 陳降
偈
修身勸世挽頹風 輝煌紫氣聚聖堂
化開蔽塞明自性 不偏不易合中庸
社會安樂須一理 宣揚正道振儒宗
信心不移黃中貫 合力同心化大同
善地啟開主人見 先知先覺毋矇矓
堂中太和佛性住 神仙聖佛賴此道
清心誠意揚正理 路徑指明主人翁
水天一色似明鏡 色相除盡四大空
祖傳木鐸黎民效 道德不泯永留芳
師道無虧總皈一 自性如如積善功
陳述幾句相嘉勉 願汝勤修不老翁
降筆自愧無佳作 動靜菩提十字堂
詩
至聖儒宗千古流 先師教化綱常修
功垂萬世稱師表 為化群生列國遊
杏壇桃李滿天下 一貫真傳大德求
木鐸醒人化世宇 長存聖蹟永留芳
述孔夫子與天命
夫孔夫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氏,今之山東曲阜縣,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至今二千五百多年矣,父叔梁紇早故,自幼得母之家教,且其為水精子之轉生,故能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父。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至十五歲便立志求學,其能成就者,是其能學而時習之,其在四書之言論均是孔夫子一生過程中證實,而教於弟子,故學而第一之中,便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等等之言說,及其主忠信,益友損友之論,過錯之說,「過則勿憚改」等等,皆是其求學時之證實,而後教之於弟子也。
因此孔夫子至於三十歲便可立志行道了,處事就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確定了人生非走一個「道」字不可,便開始尋道了,到了四十歲不疑不惑的體會到大道的真詮,宇宙的原則,有形無形的原理,甚至任何細微,不可言不可道的妙理,通通的瞭解了。
到了五十歲時柱下問禮得到老子的印證,而受了天之明命,刪詩書,定禮樂,以至作春秋,傳一貫真傳於顏淵,曾子而至子思孟子,而留四書之典範,以作未來作為白陽之經書了。
至於六十而耳順者,自十五歲求學至七十二歲之歸空之過程六十年間,盡管人家,說什麼話,好話壞話,盡管人家去說,自己都毫不動心,不生氣,不怨恨,心裡能夠平平靜靜的接受的。
至於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自出生至歸空七十二年間,心之動靜,皆由天心所發,沒有作出一點不規矩的事情出來,因為孔夫子自十五歲之前,得母之好家教前生又是水精子,前後沒有不良壞種子作來生的無明,故一生七十二之中間,皆能自由從心所發,而不超過天理範圍,故最終方能成為大成至聖先師了。
護法堂保生大帝 孫降
詩
保護黎民固善根 生生化化為人勤
大中至理通天竅 帝德皇恩滌俗塵
示
今宵九天司命真君到堂欲述人生真諦,願諸善信勿失禮儀,排班接駕,余退。
九天司命真君 張降
讚
九氣清風摒品競 正道無私秉權衡
天降一策仁者得 得指拳拳表虔誠
司居北斗乾坤地 三畏九思認理明
命中秀氣天理在 固然常寂如水清
真性圓陀無私欲 堅志修道復性靈
君德無虧善子度 修身立德向前行
張篇警世開覺路 護法心燈接原靈
筆揮粗理言句劣 隱有珠璣須究精
論人生真諦
咳!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宿夕青雲志,蹉跎一老翁,莫笑他人老,終思煩到老,馬知萬里速,雲世不及堯,人間求足無時足,天上算多一字多,千算萬算不如天一畫,莫非一之大,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靈,人得一以聖,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萬物生化,皆一之妙用,「天」字則「一」之「大」,「土」字上下皆一,上「一」得天之氣,下「一」地之氣,「1」天理一貫成為「土」,「土」者中央戊己,戊己「土」得「一」則「王」,人之性也,明師一點「、」其主人現矣,此主人是大地眾生見性之主人翁,本來純善,則有理走遍天下,不得一點「、」,主人不現,無理寸步難行,自古聖人作字,象形作字,字字含意,包羅萬象,流傳至今。
人之靈性皆得天之理,此理至大至剛,至虛,至靜,至神,至明,至尊,至聖,故儒所學,為「學而第一」作為學之始,不學無知,誠可知也。
孔夫子勉勵大眾,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於求之者也,古是什麼,是古道上有「十」字下有「口」字,此古之道悟之其理無窮,天下有學而未能成者、未有不學而能成者,故古如是吾人今也不得不黽,勉步聖賢之後塵,自有光明之可見,聖人之言,如日月之中天,人之昇,皆以踐蹟聖人之步履,人之墜,則步愚人之行事,關鍵出於人之心,能找出人生之真諦,或者不能而已矣。
人得天賦之命而謂性,該何行事可達人生之真諦,試思世道昏沉,是人心之自昧,著迷流浪生死孽海之中不識生乃死之源,死乃生之根,輪迴六道轉變不停,故須尋回人生本源,達乎人生真諦,本源者,天命之性,欲率本源之性,當曉知其止處,至善之地,否則盲修瞎煉,自以為行善是道,不知天地之根,失乎人之真諦也。
古聖曰、能知一二三則可學神仙,天地萬事萬彙,從一而始,至於九,歸於○,復始為一,天地間無一之動,怎可知○之妙,故一為體,三為用,由三繼而至九輾轉盤算,三之中有一二,知到三者,天地萬物無有不盡知者也。
天地真理三百六十度,度度玄奧無窮,無窮之理周於人生一身,由一而九歸其「○」,又復始,中醫診脈亦以三部九頭可察陰陽之虛實,由一而三,三而九,浮中沉,寸關尺,三部各三按而察之則可知其人各臟是否有疚,故天地不失其度,人亦不可失其度,度不失則有規,合行事之矩,規矩不紊,真諦不失也。
天地循環之理,一週身悟可知也,萬物合乎人身,各應其度,五行順其生,生剋有制,猶如,居諸迭運,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順乎天理,人與天地合,三才不失其位,在佛慈悲,在儒忠恕,在道感應,皆是不失其位之故也。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天地定理,君子守其諦、以和其定理而可知遠,天地循其理,故能高明博厚,人能循其理,則可致遠成聖成佛。
一切萬彙由天,天能勝人,而人怎勝天,是可學天,該盡人事以效天命,天地旋轉萬古不息,人生亦可攸攸長存,萬世不朽,方合人生之真諦也。
本堂觀佛祖 廖降
觀看人間禍劫延 音聲震動九重天
佛神仙聖凡人做 祖指玄關三六傳
話
今宵清虛府昭烈大帝降臨本堂,諸生排班迎接,余退。
清虛府昭烈大帝 降
詩
清風明月降臨堂 虛實偽真悟性空
府內藏玄無二法 昭光映徹三期宗
烈盟當記桃園蹟 大慈大悲莫怕惶
帝德巍峨多得福 降鸞濟世挽頹風
又詩
護道三期化俗塵 法則無畏三施臻
心思無惡修身子 燈照人間度眾真
天上天下求道好 燈光指引善良人
著書立說行功果 造就金篇化迷律
詞
燈光照耀 修子誠虔 著書立說 普化大千
不爭名利 道氣參天 大限時刻 消遙無邊
聊陳幾句 參讚金篇 矢志不怠 道運綿綿
論談人生
夫人之生也,萬有動物之中,最為殊勝,為萬物之靈,高貴無比,其五官百骸之聰明,較諸一切生物,有過而無不及,孝經云:天地之性,惟人為貴,其貴為萬物之靈之外,俱有仁義禮智信之五常,及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之八德,可云是萬善俱備,惟人也。
人仁也,其天地之德也,陰陽之交,鬼神之會,秉五行之宿氣,故有仁義禮智信,其謂萬靈之首,非一切異類之可及,即在於此。
人之異於它者,有苦有樂,有善有惡,此乃秉後天之氣,非原來之天德,思想敏捷能幹,啟發原來之天德,是諸佛菩薩所之由徑,人類修行,修六度萬行,是棄其苦樂及善惡之心,乃是恢復本來之面目,人之成道,是重回本來之體在,非由外來之成也。
人之修道,須棄其善惡之心,不足補之,有餘者損之,雖有犧牲,樂在其中,以眾生之心相比,雖無諸天之樂,亦少三塗之苦,實則修道子其有特殊之好處也。古人云:諸天耽樂,修蘆方慎。地獄沉休,愁愁之苦。鳥獸懷戒,戒之悲,可以整心慮趣。菩提者惟人道之為臻耳。是人之仁,人本仁,是與異眾有特別之處,而人以糊糊塗塗而過一生,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而不明生有何義,死有何哀,故欲發大勝心探討人生奧妙,方不負今生之為人也。
人類之價值,是知與不知,智與不智之分別,聖仙佛神,均是人也,是知智之與凡夫之不同,凡夫徒喪光陰,惟利是圖,迼成輪迴種子,及浩劫之由來,是故人類最高之思想,莫過修道尋回本來之面目,與聖仙佛神之同在也。
夫人類之受生,是以因緣之果報,起於惑業苦,演變於如佛之所言,十二因緣,由無明乃至老死,輪迴不息,乃是人生之一切善惡業因,皆由無明之念也。
無明之惑而造業,由業而結果即是苦,眾生無明之心不去,誰能逃過因果之苦樂,實則科學家亦不能否認,實有因果之定律也。
不思議,業力雖遠而必常牽果報,成熟之時,欲避難脫,試思因果之牽連,以致人類之富貴貧賤不均,誰不思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只因業力所拘而不能如願,借引佛家所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不謬也。
世人應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未有有因而無其果,亦無無因而得其果,故眾生同於蒔種所得之結果,汝自蒔之,亦自食之,由此便知人生之一切富貴貧賤,順逆壽夭窮通等等,莫非是自作自受,非神之濫加禍福,更非天之不公也。
是諸佛能明斯理,是諸聖能透其中,以道為中心思想教諸世人,慎勿造因,有因必有果,決不能免,業力所造其結果,誰也不能轉,除非悟道成佛仙,終須必由其因而果報。
孔夫子嘆顏回之短命,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云,又對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乎,回云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由此之「命矣夫」之言,足見一切皆是因果之相成,莫非是命也。
至於人類受生,由因果之相成立命,故須立志造好因結好果,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種佛因結佛果,誠不謬也,故人無業而身自安。
今引述論語一段,可曉聖賢之有差別,「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究其三者所言,其志雖有不同,其實是聖賢之有差別耳。
子路雖欲較人為侵,而不脫凡俗之心,倘有敝之而無憾之心,雖善而不達聖域,顏淵之願無伐善,無施勞,與佛相比較,實有菩薩之境界,夫子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實有世人稱為至聖而無憾。
夫子之三言,以達世界之大同,安之,信之,懷之,各無所爭,人間天堂,娑婆佛國,世界大同,同於此。故人之立志是成道之方針,觀音菩薩,發七十二大願,普賢菩薩之宏願,地藏菩薩之度盡地獄鬼魂之大願而自己成道,今宵述此一段,願世人修道心要堅定,立大志發宏,願修之行之,必有樂果也。余退。
本堂保生大帝 孫降
詩
護道啟矇用盡心 法施世宇三期今
心思端正善功積 燈爍光明照道親
示
現刻昭烈大帝駕到,各生勿失禮儀迎接,余退。
昭烈大帝 降
偈
依乎大道心常清 悟本勤修法偈明
富貴貪求幻夢景 心無自私脫塵情
諸惡莫作回頭悟 眾善奉行性心明
靜坐當思自己過 閒談莫說他人非
遇害當思解冤孽 謗毀勿妒消罪愆
克己利人修身法 致乎中和善道行
談緣份
夫緣與份者,遇則有緣,得則有份,有遇有得則有緣份,求道則與佛有緣,成道則有果位之份,得道四難,得之則有緣,修之行之功果圓滿,仙佛有份,故願修道士,遇緣不可失份,失者枉生三期人生。
世人求道不能誠修者,皆因妄想之所牽纏,因有妄想心,所以真良心不現,以致絕緣失份,惜哉!惜哉。今之修道,為修福德,為增加智慧,為將來之成佛,為自己之超生了死,試思此非妄想是啥!
凡夫之妄想心,求福德智慧,多財多福,多壽多子,而修道士之妄想乃欲成聖成佛,不知自然天理,欲心有所得,便有所失,故修道士須去其妄想之心,無條件救人群,度眾生,方有成佛聖之份。
孟子曰:「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子於大舜見之矣」。
人之不能成道者妄想所蔽於心,猶人少則有思慕父母之心,長大了則慕少艾,妻子之心,在於一生當中,至齒不變者,孟夫子所云:惟有大舜,其餘淋淋總總之眾生,渺渺茫茫之世界,皆只是妻兒之恩愛名利,物質之猶陷污泥之中而不能自拔。
老子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人心雖時代而變化,以著妄想而失緣失份。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猶戲法人人會做,各有巧妙不同,不論何齣戲,至於妄想戲榮者皆成空,雖一時可得苟且之樂,亦難上生老病死之慮,所謂作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消日有所損,行善之人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試思,金玉滿堂,難免無死,千般富貴,無常一到,萬事皆休,惟有修行一途,息妄想,念真經,早登彼岸,方不枉此生。
人應知妄想,恩愛,金錢,都是枷鎖,人之不能解脫者,皆被上述幾點而枷鎖,人為金錢死,為恩愛枷,為妄想鎖,造業隨身,試思一生造孽空勞自苦,到頭還是一場空空,豈非作繭自縛。
一舨人一生當中,從讀書習藝,以至成家立業,空過一生,至於老,白髮蒼蒼,眼不明視,耳不聰聽,方覺修行之寶貴,實為較晚矣,不如越少越好,多立功德,早見彌陀。
總之人在未悟之前,胸腔熱血,只不過全在名利地位之著想,浮樂之追求,將來一途只是三惡道輪轉而已,何不早覓天道,脫離生死,一結佛緣,二結佛果,是緣也。
馳聘神五府千歲同降
詩
好事多磨日日新 修心養性答天恩
三期末運多佳日 一指禪功了俗塵
示
今宵幽冥教主地藏古佛到堂,諸生排班接駕,余退。
地藏古佛 降
詩
地久天長日月新 藏修道果憑誠心
古聖妙玄一指點 佛緣不泯種善根
其二
護法諸生脫苦塵 天恩地德莫忘憑
心燈導引超三界 燈耀宇寰拯世人
其三
居諸迭運照凡塵 世事紛紛總苦辛
地獄天堂任爾選 只憑善惡分假真
其四
歡聞宮內著金篇 受聘登鸞述善言
修道若無得一指 任君怎樣不登天
其五
堂中玉詔照高真 揮筆著書闡一臻
蓋世文章不得理 五行不越凡夫身
述修身行德第一步
夫天道自然之理,善者得其昌,惡者遭其殃,乃人事所不能改者也,人雖知德不孤必有鄰,但人心不古,卻不履正道,而行邪徑,沉溺苦海之中,而紅塵紛紛不能自拔,人間之富與貴是人之欲也,貧與賤而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不去也。
昌與殃之賞罰雖云出於天,而實是由已之造化,天乃持其公道而已,人間之法律亦然,雖云法院之判刑,其實是人之自違法律,法是持其公道罰惡而已,而莫不由己之作者也。
是故修道之人,常以戒其不睹不聞之地,慎其獨處,養性事天,而後可以行德,常存戰戰兢兢之心,惟恐不及,惟恐不能,先以君子而後學聖賢,方能立命,而留萬世之馨。
行德第一步,須先明其體,而後建用,因德無道不能獨生獨立,道無德不能顯其體,欲明本體,須先求明師之指點,否則猶梁武帝之造橋塔寺,達摩謂其無功德,大學所云:「知止」,知其止處方有定向,不論作何事須先明其體,方可達用,世人謂人作善就好,何必求道,謬也,行善所種,是結個福報而已,不可算為德,德乃由本體自然生發之行為,勉強而為名而已,乃本平平庸庸自然行為,欲知德之妙處,非求道之人不能知,今之世,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以致視道德如敝履瓦礫,只知為名為利,惜哉。
三期末劫,佛魔並降,佛以渡眾生為懷,魔以亂道為心,兩相對立,佛降世犧牲財產護道,魔降世拼生命亂修道心,致修道士無可擇從,修道好,可惜嬌妻美妾更好,神仙好,可惜名利地位更好,能得識透人間苦海,誠以修持者,寥若晨星,雖求道者眾,真修道者寡也。
吾地藏古佛,用盡心機,意欲度盡鬼魂,卻是愈度鬼魂愈多,因為人間世人,不知地獄之苦,自甘作惡墜入地獄,在此末運定盤年間,在不能求道修身行德者,天地人三盤既定,再無機會也。
世人應知,人之軀殼雖死,而靈魂不亡,由人在世所造之因,結果定盤,世間富貴榮華,一死則了,惟善惡二業,身雖死而業不能了,終受業力報應。
文昌夫子之成,乃一十七世為事,未嘗虐民,救民,濟民,憫人,是以其誠之得,故德不可不行,道不可不修,惡不可不棄,棄惡從善,可以進德,可以暫次脫苦海,而可解厄也。
當今之世,災禍頻頻,又加之瘟疫,無非因人於不正逆天而行,而自造之結果耳,老子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誠不謬也。
世間本無事,惟人自亂之,人本無事,惟心自擾之,上下交爭利,怎使人間安靜,此禍非人所造是什麼,大學云:「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曾子之言可為殷鑒。
現今之世,欲求徒治之方,當尤道德作為根本,人人求道,行德為務,人人依乎本然之行為,自然立命,大同世界,指日可期,大學之「在明明德」、「在親,在止於至善」,達到至善,則大同世界,堯天舜日,則在於此,願人間善信,共勉修道行功立德,第一求道,修道,第二立德,內聖外王臻矣。
本堂主席 陳降
詩
加強心志宣真宗 一貫圓融天理通
不倦無虧道赳遠 明心見性啟迷矇
竿頭百尺須加勵 立德行功士氣昂
互挽白期末運劫 瑞祥紫氣滌塵紅
示
今宵酆都大帝到堂,諸生接駕,余退。
酆都大帝 降
偈
護身當要省察思 君子學道毋遁私
法雨普施求道子 修身養性惟德殊
心地光明浩然氣 寡欲放下可明儒
燈光照射四海耀 一貫天舟把道扶
讚
高才積德感疏惶 寡欲修心遵五常
雄風濟世期復古 頒書繳旨化汪洋
聚眾著書金玉律 貴在神人日夜忙
星辰如能空色相 二九十八路長長
宮堂巍巍乾坤納 綠水波光映影塘
護木森森欽萼翠 松柏雪下耐寒霜
法華經度三千子 五千道德賴宣揚
堂窗幾載奇功績 鞏固三花鼎聚祥
著書立說無雅讚 維新世態感淒涼
造功運化靈山坐 太極兩儀悟陰陽
天命之性在君躬 中庸一貫習研詳
燈光飄拂何能定 同傳玄機仁義揚
頒挽乾坤塵濁化 干戈不起不逞強
書成詠日千秋典 文史題編一貫章
濟度群黎登覺路 人人問道守倫常
世風復古三陽泰 儒道重光萬八長
述人心與環境
人生之環境混雜,而蘊藏著無窮矛盾與種種之謎,以致人生莫辨清濁是非,造出種種春蠶作繭自縛之枷鎖,故不能解脫,使人生危危而不安,是人心之貪欲,造成混濁之環境,失去自主之主宰,茫茫人海而不知其所措者也。
佛家之立說,「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既是如此,人人都有心,何不曰人即是佛,人本可曰佛,孟子亦云:「仁人心也,義人路也」人之心既有仁,可見人心本善,與佛無異,佛曰:「大地眾生皆有佛性」,只因物欲之蔽而已矣。
眾生失卻本心,迷著物質,隨波逐浪,被環境所支配,而生貪念,由貪念之心造出環境,循環不休,環境不順便起憎恨心,前念未息,後念又起,念念不斷自造至不能自拔之地獄輪迴因果,皆為心不能自主之故也。
人之生於物質世界之中,生於斯,死於斯,迷迷糊糊,醉生夢死,是人不能自現本心之故也。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者一曰:「理性佛心」,二曰:「氣性善心」,三曰:「質性惡心」,人何不擇其理性佛心為師耳,何不改其氣質之心耳。
理性佛心,本體自在,逍遙無慮,而人多溺苦海者何以故,只因被環境所轉,迷著文明,自以為科學是最高理想,不知佛學之深奧,是脫離一切物質之最高境界,科學只不過是人類追求享受一種環境而已,豈不知佛家之空寂境界是何等之安樂。
人之心起於性,性起於天,天起於道,道者至虛至靈無聲無臭,無體物之可比,惟有學道,滌除妄想之繫縛,否則自心難識,不識本心,萬劫不成,心與性本為一體,性乃天命之賦,純善而無為,流於作用曰心,故其作用不改其初,則是佛心,此心覺照萬事,雖愚即智,所謂大智若愚。
眾生之心,雖見其智,其實亦是愚昧之行為,全用人心之作,雖善亦著,此心是氣質之心,同於告子可善可惡之心,眾生未見心,則流露氣質之心,是是非非,環境被為此心之污染,為滌除此心,佛教人「明心」,儒教人「正心」,道教人「煉心」,三教之立說之立說,莫非為此之心,此「心」佛曰:佛心,道曰:道心,儒曰:良心,三教聖人之傳正法,惟此心也,故修道不離心,離心無道可修,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其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願三期修道士,人同此心,惟佛能顯本心,而眾生不能,佛與眾生,為此之不同而已,能放下萬緣,不執不著,不貪不迷,不嗔不恨,不嫉不妒,不欺不瞞,萬境以無條件利人之心,而自如如之自然是也。
本堂副主席保生大帝 孫降
偈
碌碌勞勞幾月天 辛辛苦苦寸心堅
繼繼續續無間斷 夜夜忙忙樂綿綿
示
現刻孚佑帝君到,接駕,余退。
南宮孚佑帝君 降
詩
修身務本覓根源 二五相交妙合玄
知止可行真大道 貫通一理透上天
讚
高接雲天日月肩 雄風虎威氣和平
聚精會神修天爵 星披月戴邁前程
宮中參悟玄機契 護境晨昏濁澄清
法筏善乘曉者寶 堂中真人當究明
著竣金篇匡天道 造就功德道長耕
新民至善聖佛理 書中玄妙步崢嶸
護祐黎庶神威顯 法雨共施接雲城
心堅不二勤積德 燈光照耀玄中宮
頒成寰界修道福 書篇玉律效天庭
濟世公道扶聖道 世人返本現真形
讚聲六合齊欣祝 筆句雖俗意精英
留語劣劣天機意 念言竭盡表微誠
論天道修持與功夫
夫天道之修持,未極自然,因失自然故有功夫,天命之性人人俱有,率其性即人道達,人道達則天道成,何來之修持與功夫,本不必修持,不必功夫,人心本善,傭人自擾,生種種心,久而久之,不見真心,故有修持與功夫。
道本固有,上天降道來意者何,雖名降道,是降命而已,是明師承命下凡,救劫救人心耳。
無師不說性,「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性理深奧,雖人各自俱有,無師之指點,凡夫難識,故無師不說性,性者聖也,其理純善,不雜不濁,揮然一身,流之於用,則聖也。
五教立說雖異,莫非為此性理之立言,言天道之修持,未達天理之心境,故有功夫,猶如過江渡河,筏者法也,到彼岸筏應捨,達其天心,法尚應捨,佛家:無住,是寂滅。道學:無為,是虛靈不昧。儒門:私欲淨盡,天理流行,故五教聖人,應時而起,莫非為迷途人指示明路,會人撥散雲霧,削除障礙,備資明聖之復初而已,故聖人之立說,即是救世之寶筏,佛之出世論,儒之入世說,名詞上互異,其實理則無差,佛之出世,無入世之修,何能出世,儒之入世,無出世之達,入世何用,是先後作用而已,此同於老子之「有之以為利,無以為用」也,建築房屋,入世猶地基,出世猶磚牆屋頂,二者本屬一體,出世不離乎入世,入世不離乎出世。
時至三期末會,世風日下,惟一能挽轉頹風,脫劫避災,先天大道是惟一不二法門,孔子云:「誰能出不由戶,何其由斯道也」,又云:「朝聞道夕死可矣」。
天道之修持與功夫,內聖則是修養內心,不起妄想邪見,恢復自性之本體,外王則是各行各業,貢獻社會,服務人群,無條件去做,一切合乎理則可合乎修持之功夫,內聖是天命之謂性,外王是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亦云:修已是內聖,度人是外王,三期末運,各人罪孽深重,只修內聖,不行外王,修道不能成,故須先行外王,外王圓滿,內聖自成,此圓滿二字意義深奧,如何行外王才能達到圓滿,無條件去行外功,才能圓滿,同於佛之妙行無住。
總之修道也者,內是修已,修心養性,不作非理事,依乎天理,外者濟世渡人,內外合一,內心無妄想,外行無條件,是修道之不二法門
本堂濟公活佛 何降
偈
濟生超越惟金剛 剛不壞身天下公
公正無私天理在 在明明德性復活
活潑玄機玲瓏性 性天十字尋明佛
佛界奧妙先天竅 竅中主人心燈存
示
現刻清虛道人駕到,接駕,余退。
清虛道人到
詩
清淨心身修道真 虛靈不昧超凡塵
道家玄妙混元竅 人世浮雲苦又辛
又詩
祥光萬道聖堂前 降落雲端著造篇
徹吾真空生死了 心中無雜學神仙
又詩
修身學道學光明 是是非非須認清
公正自心存天理 超生了死上蒼登
述知止而後有定(修身學道須知性心止處)
夫修道須知止處方能不失定向,是生從何來,死從何去,甚至修道該站在什麼地方,該行什麼事,則能修身,修身學道須知心性,也就是知止而後方有定向。夫道者性之根也,性者心之根心,知其心性止處則知止,知止心不亂,不亂則定,定而後靜安慮得,至於得,得則大道達,心性止處明矣。
三界之妙理性心也,心之妙虛靈知覺,一而己矣,心本無形,一而似有形,由無形之動而生一,由一而俱眾理方能應萬事,故一是大道由無形而有形輸軸重心,由無極而太極之真理,故修道欲知其心性止處,須訪明師指點一理,猶孔夫子之傳道,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子出門人問之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
性心之本源,本來俱足,諸理無缺,無欠無餘,無須外求,隨用自在,是慾之蔽,情之牽,愛之纏,以致蔽了一理之本真,得一指是求其知而己,修身立德,復其一理之被蔽而己,故儒有「存心養性」之說,道有「修心煉性」之語,釋有「明心見性」之言,可知修道離心之外無道,盡是左道旁門。
佛曰「萬法惟心」,六祖曰「不識此心,學法無益」,人都是隨心而應萬事,何不體會從本體上覓求本心,而復本來之面目。
心者有三,道心、人心、血心,道心則理性之作用,人人俱有之本來面目,流於用則自己本然之行為,儒曰「良心」,有良心方有良知,由良知方能有良能之作用,良能即是純然至善,大公無私之行為,儒曰,天命之謂性,道曰:谷神,佛曰:妙明本心,皆指此。
人心者有善有惡之心,此善非云人人俱有之本然行為,此惡亦非萬惡不赦之大惡,是善中有惡之義,雖有行善而心有著,不能揮然一理,乃有為之善事,沽名釣譽之心,為名聲地位之有為善事,在修道而言是為成佛,為自己之超生了死,所行之善事,非由自性生發之性功,此乃人心之作用。
血心者,純惡而無善,與道心相背,自私自利,不管他人生死,最悽慘惡毒之心,又云血心者指血肉之心,是說居於臟腑為後天生血主理官臟之心,氣在則運,氣盡隨絕,是人身之血肉心也。
心者微妙無窮,佛曰:「真心一個字,十人九不明,不悟本來性,萬劫難超生」,修道人豈可含糊而不體悟乎,天地定理,至清者神,至濁者鬼,清濁相混者人,不謬也。
世人迷真逐妄,固執己見,自專自大,謗聖道為迷信,不識天地日月星辰,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之理,究誰為之耶。
科學愈發達,愈證明道學之昌明,反而說迷信,豈不知是說者自己之迷信,天地定理,萬古至今不能移,聖人立說,依乎定理,與天地同體,日月並光,誰都不能改,試思居諸迭運,日出月落,萬載一日無差,誰說無道。
奉勸世人,生於今日科學發達之時機,須立信心,悟道修身,方是正途,試思:捨凡情則父母妻子受餓,捨道德者則落空一生,須知三期性理,真天大道,中不偏庸不易,是歸根復命之真天道,青陽已過,紅陽又止,白陽應運之時機,彌勒古佛掌天盤,天真二佛並肩承運道盤,辦理末後一著,天旨三界神聖仙佛,協助正宗,使三期大道心法重光,直指人心,真傳直授庶民小子,是天之意,同時修羅魔眾,應時考道,轉世為人者為人身魔鬼,亦有藉神名義,設神壇惑眾,考退修道士,修道士宜各慎之,凡是誹謗大道真理者皆是魔眷屬,修道士稍有不小心,落入考場圈內,難能自拔,戒之慎之。
現今三期普度收圓之期,龍華之會科選拔,正當此運,失時機者枉得人身。
愚人修福,智士行善,修橋造路,施捨濟貧,乃得來生之福,此乃枝葉,定輪迴中之種子,惟能求天道,體天心,盡我性中固有,戒除一切外來之誘惑,斷除妄想邪見,內心無妄,外行圓滿無著,至誠不息,方可臻天道而達龍華。
修道之人,念頭一動,人身鬼神俱全,善者神念,惡者鬼念,正為天堂,邪為地獄,善惡兩忘,邪正不思仙佛梯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為性之本體,有志於道者勿輕忽人生,好好把握三期時機,正法當興之時。
惟今萬教歸一,儒門禮儀,道家功夫,佛陀皈戒,內功修煉,外功培德,人道天道兩不缺,父子同堂,妻子同家,入世出世齊全,超越古今,乃是三期之修道法門。
人心本無事,傭人自擾之,放下人心,人心正天心則正,然後棄其正,無正無邪復回自然,重見天心,而不著天心,知止於斯,定向於斯。
養性堂代天巡狩 白降
詩
克明峻德惟修身 梓里仙鄉十字真
化眾須知先正已 匡扶大道造儒林
修成功果居天上 了斷凡情脫俗塵
道本自然性本善 玄關開啟會真人
示
今宵雷霆普化天尊駕到,迎接為要。余退。
雷霆普化天尊 降
偈
雷聲霹靂震天空 得令秋風沐迷童
霆繞聖堂添喜色 護法殿中正氣昂
普度三曹收圓事 日月輪轉拯愚朦
化解恩怨開覺路 了卻生死上天堂
天闕鴻門一指點 宣揚正理三寶通
尊敬仙佛效神聖 挽轉頹風立勳功
留芳萬古惟善跡 逞強稱能一場空
筆揮鸞文勸世眾 放下萬緣立奇功
述天道與人身關係
夫天道者天之明命也,賦之於人身,曰性,人之性得於天,故可與天地並立於三才之一也。
人本俱有天之明命,因為輪轉於生死之中,久而久之,不知天之高,地之厚之真理,更不知生死之根本,故有輪轉,「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在生生死死輪轉不停,愈迷愈深,竄入迷途牢籠,而不能自解,以致本有天性之明命,陷於太極迷陣之中,故謂不知天高地厚。
人之性,既是天之明命,那就是道與人身之關係,皆極不可須臾離,因此君子之修道,是死守善道,憂道不憂貧,故顏子得之「拳拳服膺」,曾子得之則「吾日三省吾身」,以恐失道也。
然道與人間有何關係,人間乃萬彙生存之共同劇場,為人類者前世因果上天堂之不足,下地獄有餘,故轉為人生,再來人間做一番磨煉,而後三期定盤,所謂人間即是煉獄。
人之性出於天之明命,故曰人之初善本善,性相近,落後天之習相遠,故性乃遷也,天降大道,乃欲挽回性乃遷,使其返復本然之善。
人之性,本極自然,為何人多不識,只因情慾所蔽,物質所迷,雖天降大道,世人聞真傳者相當不少,仙佛為挽轉末劫人心,用盡心機,而人聞者猶馬耳東風,古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世人應如,天堂之路,非空談可以達到,善講不如善做,真實地去做,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人之修道,乃欲達到上清境界,方可以上天堂,天堂乃清淨境界,人心不淨,怎麼生存在天堂,曰:天堂無污穢之仙佛,修道士如能悟此理者可以修道。
道家理論亦然,乾卦三連,坤卦六斷,乃為純陽純陰,乾失中爻而攝於陰,陰失中爻而攝於陽,故純陽變為離卦,純坤變為坎卦,離與坎乃後天之陽與陰,故道家之抽坎填離,抽爻換象,即使其返回乾坤本位,能使乾坤返回正位,即道成矣。
道家之降龍伏虎設,說詞其繁,其實不離制雜念,伏淫念,青龍白虎,龍居肝木,三魂之說,虎居肺金,七魄之說,三魂七魄不搖,二念降伏,乾坤泰然自在,自性如如是。
三華則精氣神,煉精則七魄不動,化氣則三魂不搖,三魂七魄歸位,即龍虎降伏,所謂精滿不思淫而化為氣,氣滿不動心,化為神,神滿化虛,虛妙之道,泰然自在,神仙之地達矣。
三教之立說,各有不同,歸門之道卻無二門,賢關聖域,無極理天,西方極樂,是人心之一念,分別於達與不達而已,六祖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人心有善惡,故人間,惡少善多,上天堂,善少惡多,下地獄,自古不易之定理,仙佛聖賢,是人間導師而已,引導人修道立功德,去濁而留清,捨惡而從善,上天堂下地獄,全賴世人修與不修,行與不行也。
願世人速覓真道,找明師指點玄關正位,瞭解人性自然之體,使其恢復本來面目,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請問,戲罷鑼鼓畢,何處是吾家,慎哉!慎哉!
本堂副主席保生大帝 孫降
詩
副理鸞堂協三期 主賓同助聘神祇
席前排足茶花果 各有善心莊禮儀
話
今宵萬國教主天然古佛到堂,諸善信勿失禮儀,迎接為要。余退。
萬國教主三期導師天然古佛 降
讚
高懸玉旨著造金篇 雄山秀氣協助天然
聚善積功靈光顯耀 星輝瑞氣古道騰前
宮殿莊嚴神明顯赫 護道衛法功德無邊
法筏到岸普照寰宇 堂中煥彩道心相連
著書立說頹風挽轉 造福三期度人鬼仙
護善祐德天理公道 法施人間廣結善緣
心地光明以道闡教 燈光普照末運坤乾
神人盡責無偏一貫 人力財力三施行焉
合作無間啟開文運 力挽人心化大同年
同協三曹普度九二 登上法船開往理天
彼岸極樂末後一著 岸證神仙享萬八年
天然古佛讚
本堂副主席保生大帝 降
詩
保祐善真學聖賢 生生有道不徇偏
大同世界三期運 帝德慈心挽末年
話
今宵著造佳期,特聘南屏佛祖蒞堂,諸生莊嚴接駕。余退。
南屏導師 張降
嘆世道(訓文)
白陽世兮白陽天 白陽會中選佛仙
憑天命兮修道虔 一個一個上理天
改過行功之前愆 懺悔立願效聖賢
真佛子萬萬千千 倒裝下凡挽末年
哈哈
什麼是功什麼是過 性中無過即是功
什麼是願什麼是了 願了性圓與佛同
什麼是真什麼是假 真假悟透萬法空
什麼是正什麼是邪 正邪打卻現靈光
什麼是前什麼是後 前後相隨一貫通
什麼是師什麼是徒 師徒道繼化迷童
什麼是長什麼是幼 長幼有序把道宏
什麼是始什麼是終 有始有終辦末冬
為師觀看世間事 不知從何說起心亂紛紛
道盤萬變是心變 前變後變是究研失精純
凡事由己不由人 嚴於責己寬待人受人尊
真真假假須看穿 真假莫辨糊塗過神智昏
迷迷朦朦光陰瞬息 誤前程誤己誤人萬千千
豈可失去三期佳運 欺人欺聖欺神欺佛欺天
綱常倫理拋棄不顧 有朝一日喪黃泉淚漣漣
丈勢霸權奇巧用計 地獄冊上姓名絲毫不偏
忘了天律違了佛規 背道逆師時間到下苦淵
老前輩 把道權 昏頭昏腦誤了三期坤乾
立了願 再立願 往年前年今年全無改變
違了願 犯了願 違了再違犯再犯萬千千
金剛經 良心經 盲修瞎煉怎超生
誰是佛 誰是魔 佛魔分判自心明
南屏法 度群生 只靠一本良心經
前後輩 一貫通 財施法施無畏行
三六聖 四八賢 只在南屏一指虔
真施捨 苦熬煎 行功立德白陽仙
立願表白上天記 到頭時來莫怨天
各人自有天命職 不愧皇天見師顏
講五經 說四書 從起事未不如知
教後學 按經行 自己不可行愚痴
前後輩 要認清 仙佛慈悲按序行
超生死 上一庭 證佛仙解脫眾生
前後相謬心嗔忿 拉著後學地獄遊
勿說是非心端正 立杆見影可同修
真理不二何須說 玄關法門應白秋
真施捨 真所得 龍華會上樂悠悠
今宵粗言胡亂談 忠言逆耳苦人煩
那知苦口是良藥 別離諸賢返理天
盼爾修 樂無邊 龍華會上選聖賢
再相見 樂無邊 龍華會上會聖賢
白陽護法真君 陳降
偈
梅花艷放有時機 著書立說合天時
聚星宮中人仰聖 護法心燈煥光熙
神人合一頹風挽 道德諄諄陋俗移
明師一指尋根本 修身立德返瑤池
示
本堂自奉旨著造新書以來,諸生虔誠,合作無間,乃諸生善心濟世之表現,後日必有好果也。
今宵桓侯大帝駕到,各生勿失禮儀接駕為要。余退。
白陽天盤法律主桓侯大帝 降
詞
譽榮領旨造天燈 立德行功表至誠
柳筆旋揮勸世眾 詩詞歌賦啟心恒
護法傳真玄機悟 心燈光明合斯期
白陽普渡九二眾 同登道岸返瑤池
修道堪受風霜雨 志抱三畏九思行
護法心燈四科成 繼往開來宗心燈
修道莫畏前途苦 一心一意化大千
完成大業大同世 普度收圓成聖賢
歷盡風霜志氣固 勿懈勿怠培人才
堂光赫赫威嚴震 聚星立德感天階
人生與夢(人生與靈魂)
順治皇帝出家詩云:「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以後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矇矓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
人生在世猶死與夢之變幻,糊糊塗塗過了一生,猶夢也,始終之堙,出生之日開始,漸漸一步一步的往死的路去,活一日生命就少了一日,為何人生不能握此機會,好好創造自己的前程,不要看世間是幾十載的光陰,人死了,靈魂不死,世間是物質世界,離了人世,假軀沒了,到了靈魂無形世界,是換個世界住下去而已,不是死了就沒了,這一點學佛之關鍵即在於此了。
對人生與靈魂之學,今世哲學家,靈魂學家,科學家,有趣的,好奇心的,不斷的研究,究竟死與生與夢有何不同,也就是靈性與人身的關係,有什麼微妙的作用,卻是用此短短人生幾十春秋,以有形之肉眼,及後天凡想,欲完全瞭解微妙莫測之靈魂,及無形世界的奧秘,是難以捉摸的。
假體色身是四大假合之色相,靈性乃無形真空之妙相,其實無相,而實真相,一切有相,由無相而生,有有無無,無無有有之道理,是佛學道學之基本原則,宇宙生生化化之準繩,未哲此道,永遠難見真本妙體之微妙。
妙相不可見,然而永久實在,色相顯現可見,然而剎那生滅,故世人之四大假合色身,有靈則污,無靈則死,生生死死,失去人生之真諦不知是夢是實,而全不知其所以然。
人生只知自古多少英雄輩,南北西東臥土泥,無論如何偉大英雄,難脫此厄,故應知人身有滅,靈魂不死,靈魂脫竅而去,謂人死,人在世間所造之是非好惡,善與不善,就種下了來生投胎之一機,上天堂的上天堂,下地獄的下地獄,轉生的轉生,往生的往生,由其所種的因,而結其果也。
慧能大師云:「一架死骨髏,何必立功課」,肉體全賴靈性為主宰故學道者謂真我,是其不死之故,假體內身為假我,是其有滅之故。
一切之色相皆為虛妄,全賴靈性之寓於身,感官知覺不隨生死而變幻,只是無修則鬼,有修則神,神與鬼是修與不修之差別也。
人生為生死之一大問題無法解決,非無法解決,是人之聰明所誤,上天降大道全為人之生死問題,明師降世全為人之生死做導師,世間有病就有藥,癌症非絕症,是人求不到對症之藥而已,不是無天堂,是人求不到明師而已。
莊子云:「我本不欲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然死期至」。生生死死輪轉不停,欲了生死之條件,必須明生死之大道,先明生從何來,後知死從何去,不要自我聰明,生死大道,不二法門,不遇明師莫強猜,滿腹文章不達生死,讀破萬卷書,不遇明師指點,仍是一竅不通。
嗟呼:人人有我不知我所在,人人有生死不明生死之大道,孟子曰:「行不著焉,習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眾矣」。
人之生死在剎那之間,時有異常之變化,靈性在身,感官知覺,百般作用,靈性去,一切知覺全失,若以醫師之檢查,毫無器官之損缺,何以不言不動,是靈性在與不在而有差別矣。
人生在世猶是一場夢,名利地位財產,猶是空中樓閣,何必斤斤計較,各人自己安排未來,人身一旦無常,真我靈性,欲往何處,方是人生要緊之關鍵,昨日前日往日之事,試思還不是一場的夢而已,醒者迷迷覓明師修道,先明自己靈性止處,克己復禮,尋回自己本來面目,方寸雖小,心如明鏡,真我覺悟,至於光明不知,覺悟不知,萬境超然,自如如之境,無聲無臭。
余今愧無良文,只願群生同登覺路,體悟人生該行之真實大道,修之行之也。余回。
本堂保生大帝 孫降
詩
德澤三陽利世人 功勳由人自造因
秉來善性修身子 聖佛是匡救俗塵
思潤原靈九二眾 慈悲化世恤憐民
養和之氣遵天德 道果週全福祿臻
話
今宵有孚佑帝君蒞本堂著造,各生勿失禮儀,接送駕須要端莊為要。余退。
南宮孚佑帝君 呂降
讚
高才格物理純然 雄風秀氣濟大千
聚氣凝成天燈顯 星耀聖境度有緣
宮閣巍峨育修子 護佑白陽修道賢
法理為本克修悟 堂庭煉性學道堅
著成寶鑑大同應 造就英才仁義宣
天意運轉白陽世 燈傳十八日月肩
護道祐民天道降 法雨普施應斯年
心地光明仁慈闡 燈引原靈達理天
述闡訪道修真要
夫修道乃至成道,自古及今須得明師,否則不能自明,因人落後天,先天原性被後天陰陽之拘束,以致不能透視無形天界,以後天之聰明,或是科學方法,究竟是不能達到,故須訪明師方能得道。
試思成為人天教主之釋迦牟尼佛,乃須訪師問道,終得燃燈佛之授記,方證佛陀,成為至聖先師之孔夫子,仍是問禮於老子,自古成道者該須得之明師,否則不能。
道本至尊,德本至貴,故自古道則單傳不明示,非修之有誠者,則不能聞,自古一人化天下,故道降帝王,故曰有道明君,時至紅陽人心暫變,道降於師,由師化天下,至於白陽,民為主,主則為人最貴,道降庶民,個個皆可先得之而後修之。
紅陽期天下文明,科學漸興,三教繼之五教接踵而出,作為天下文明之開導,五教立,而各有所不同之立說,語雖異,宗旨則不差,至於白陽,科學大典,五教已佈全世界,可云日月所照之地,皆有五教之信仰者,各信各教,因人心之妄想,貪欲為己之私,故五教便起爭論,一花所開之五葉,結果在於蕊心之成,五葉本是同根所生,白陽未會是人類萬彙及宗教歸根之時,猶一年之春夏秋冬,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白陽秋金得令,是萬彙收成期,是五教歸一之時期,故曰收圓期,此乃天之定數,此定數乃天理之律,絕不可易,故天降大道彌勒掌天盤,收圓萬教,萬教同歸一理之時,此乃世界大同之義,各宗教各執一詞,大同從何言起。
一者五教之正宗也,圈則圓,伸則一、三才之根,萬物之源,五行之祖,八卦之母,各得其理,天有斗柄日月會合朔晦同宮,晝夜輪流運行不息,大千普照,四時有序焉,天樞有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地有水火風,而生萬物,春夏秋冬,百脈歸根,皆一之妙用也。
一為宇宙之總主宰,宇宙一大天,人一小天,當然欲明天,須明身,欲明身,須明性,欲明性,須明一之理,人得一而生,而為性,乾坤坎離八卦,性命之全,皆一之妙用。
欲明一之妙理,須訪求明師,得修真要言,否則修道萬劫難成,不遇明師指示,萬殊不能歸一本,故古聖立言,太上老君曰:「抱元守一」,釋尊曰:「萬法歸一」,儒家至聖曰:「執中貫一」,耶曰:「默禱親一」,回曰:「清真返一」,此收圓之一理,非時不洩,非天命不傳,非有德者不栽,是道尊德貴也。
道德經五千言,金剛經三十二分,周易一部,論語二十篇,曾子作大學,子思述中庸,耶穌之聖經,回之古蘭經,說是字字硃磯,一理之道,仍貴在明師之心法傳授也。
各教之立言,乃將天道心法隱於經典,亦望後世,以經覓訪明師,超脫輪迴,無奈今之沙彌,不明不二法門之理,參禪打坐,善化惡食,豈非旁門。
亦有鼓打念唱,借假經為利,失其皈戒,不悟真空,欲求成道,不可能也。
三期末劫,火精子,水精子,闡揚儒定正道,復興中華文化,指開戊己中央,黃中通理之道,使得者能知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五教聖人濟世已久,其書雖存,用之真行假行難辨,正邪難分,得之明師,用之則正,不得明師,用之則偽,願天下眾生,欲研無上菩提,須參訪明師,指點修真。
要言,修之有道,行之有恆,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本堂副巡察 降
詩
濟世三期末劫修 公私分別把心留
活靈性體無妄想 佛說經書應白秋
話
現刻有五少師蒞堂參著,諸生排班迎接,余退。
五少師 降
詩
雲開見日天下光 心地無邪大道通
五教原來歸一理 千經萬典匡真宗
其二
仁者慈悲救劫災 真詮一貫白陽開
為人當要覓真理 禮拜明師成鏡台
述仁
夫仁為人之本體,統攝一切道德,修身平天下,無不歸於仁矣。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行仁之事先以克己,否則難於達仁,其實至仁亦無須克己,克己之一詞,乃名詞上之強言,因仁乃人之本然行為,自自然然之不必造作,即有仁之表露,不論在顛沛造次之間,必於是,是仁之自然表露也。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仁乃克著自己,復乃恢復,禮乃理,是由內而外,由人之內在天德之自然發端,此乃在於一日之「一」,「一」是孔子夫之思想中心,吾道一以貫之,人人能從「一」字發揮自然行為,日日如此復禮,天下自然歸於仁道,至於非禮勿視、聽、言、動,無合天理之事無做,乃仁之表露,可見仁是人之自然行為。
人間個個從內之天德「仁」之發端,至於外行,必是仁民愛物,社會自然文明發達,而國與國無所爭,此乃孔孟之道,積極創造世人新生之大同世界。
天下歸於仁之社會,自然在家孝敬父母,在鄉和睦梓里,在國盡忠職守,社會則充溢著日新又新,有崇高之無上理想。
修道人之目標,須認仁之道理,仁之重心,努力王加努力,求著真正仁之真理,自有良好端正之品德,勿為行仁作功德上天堂之計算,勿為行仁做名譽給人褒獎好人好事,這都不是真正仁之真理。
而人站在講壇上,敦敦不倦之教化愚痴,天地萬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法,費了精神與心血,莫非是為了自己之功德計算,自己之名譽地位,這都是違背了自然原則,故崇高至仁,乃不求任何補償,不求物質上之欲望,及享受,但願眾生脫苦淵,不為自己求安樂之心,方是至仁之天德。
聖人以勤為成事之大本,不厭不倦之大毅力,好古道敏以求者,才能達到人生至終之目標,故吾人修道之工夫,必須訪求明師,抇點玄關竅妙,知仁止處,而後聽看悟行,自然體會仁之至理,何矣,聽到聽講真理,看是看經看書,悟則思慮光明,行則配合實踐,有朝一日自然心地光明,豁然貫通,則眾物之表裡精細無不到矣。
欲修道者,求真理訪明師,乃必行之捷徑,勿紙上談兵,應以誠虔之心,尊師重道,在生活上之態度,人與人之間,以行動來表現,承受教益,認真學習,追隨前賢,研究真理,充實本身品德,自然達到仁之境界。
世人個個希望社會發達,安和樂利,國泰民安,豈不知要從社會每一個小份子基層做起,上下一貫,上正下正,則無所不正,社會倫理道德充沛,國泰民安,無憂無慮,元亨利貞,五倫八德,不談而自有。
願世人個個從自身做起,自修自悟,勿觀望於他人,自動去行,自然的天德,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本堂副巡察神 何降
示
今宵五少師降鸞述仁,五少師又稱五少子,自設鸞堂至今,甚少下凡參著善書,論其道行,則有帝君道行之同,在佛教之稱呼,則有菩薩之道行也,今宵著造至此,各生可休息了。余退。
修身社養性堂城隍 降
詩
城土巍巍萬里天 堅心不二無虛言
隍威紫氣照凡地 滿室光輝結善緣
話
今宵聘來東嶽大帝臨堂,著造天燈一書,願各生勿失禮儀,排班接駕。余退。
東嶽大帝 降
詩
東西南北任吾遊 嶽上林居參道修
大地三秋勤立德 帝臨東土造慈舟
其二
應聘如期著善言 今宵幾句參新篇
堂中和睦似親友 凜守尊卑格上天
其三
四生六道欲成仙 只要一心表誠虔
勿作虧心行正理 輪迴可脫天外天
論六道輪迴
夫六道者乃天道、人道、阿修羅道、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也,輪迴者如一車之盤,轉而又轉,周而復始,去而又返也。
天猶圓,地猶方,天地猶一大車盤,人居其中,聽命旋轉,上至天子,下及庶民,誰能超出天地之外,不入六道之輪迴,在於富貴貧賤,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之中,繼續轉輪不休,如果只是行善無惡,不得真傳,死後靈魂仍是凡界神,最多不過氣天之神,或者轉生富貴而已,若是善多惡少,即轉入人生富貴之道,或是公侯伯子,惡多善少,即輪入貧賤之道,即成鰥寡孤獨,有惡無善,邪惡貫滿,墜於胎生之道,即成駱駝象馬牛犬等之道,惡再滿貫即墜於卵生之道,成為飛禽鳥雀等,惡滿三貫,轉墜為濕生之道,成為魚蝦蟳蟹之類,惡滿四貫,即墜於化生蚊蟲之類。
修道之人應知,為什麼要修道,莫非要脫離輪迴之根源,因此修道之人,為輪迴之根,早離妻恩子愛之繫縛,認識真正之恩與愛是什麼,恩與愛本是天理本有,而眾生皆為情慾所繫之恩愛,情竇一開,紅紗罩眼,欲念迷心,胡言蜜語,視妻恩重如泰山,若不立即捨其凡情慾愛,未有不入六道輪迴之中也。
迨至生男育女,只知教養成婚,輕性命如鴻毛,愛幼子如至寶,奔波勞苦,誰不入此六道之籬籠耳。
修道人應知,戀妻則傷精,愛子則傷神,精神敗則氣散,此本乃因果之循環之所以報應,照顧妻子本是天經地義之事,而該不可為了妻子而忘卻修行,脫離因果輪迴之道。
有形象界,靠一切之形象而為用,賴無形之靈性作為主宰,有朝一日無常臨,三寸氣斷,一命鳴呼哀哉,即是死屍,雖存有屍體,萬里江山,妻恩子愛盡休,只是六尺棺,三尺土了之,試思,靈魂欲歸何處,無形主宰靈魂,須復歸無形氣界,或是理界,或是陰界,盡看一個人在世之時修養,作為歸宿耳。
如果不作來日打算,後日總是陰司報到,孽鏡台前對照發落各殿受罪,恩愛夫妻,百子千孫不能代其受罪,悽悽慘慘,妻恩子愛變成場空夢,欲回頭修道,已難了。
奉勸世人,不論富貴貧賤,已有人身,真是萬辛,早覓一條修行大道,了脫生死,故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試看昔時,軒轅為黃帝仍拜廣成子,梁武帝拜志公,釋迦為太子仍為修行拜燃燈,觀音為公主,仍為修行而不怕魔考,真武剖腹修行,蘇東波文章滿腹,馬丹陽家財萬貫,顏淵簞食瓢飲,邱祖日化三家,夜化七里,李鐵拐成正果,韓湘子作八仙,宗周子作祖師,張三丰作祖師等等,上至帝王,下及庶民,胎卵濕化四生,修之都可以成道,何況人為萬物之靈,豈不能成仙乎,只有立志之關係耳。
生與死二字,生者非長生不老,是長壽而已,彭祖八百歲長生,非是超生,超生則了死,了死謂不死,與 上帝同合其光,無量壽數,無壽數之可以計算,青陽期二億原子,紅陽期二億原子,因不在收圓期,只成就權位神仙,至於白陽倒裝下凡,或在氣天界,在三曹普度收圓期間,得受明師指點,統合九六原靈,歸根認母,恢復本來面目,成無上正等正覺之期,願天下眾生,把握良機,勿再遲而不進,否則再無此良機了。
副主席養性堂代天巡狩 白降
詩
修身行善禮當先 養性煉心志必堅
道岸能登觀自在 聖堂佈教佛仙緣
話
現刻有南天督察巡狩,臨堂著造,各善信排班迎接為要。余退。
南天督察巡狩 雷降
詩
述道修心意志堅 心誠治世求師先
與人相處談真理 靈竅開通復理天
述心與靈
夫心者性之用也,人得乎天之命曰性,性流於用曰心,性為無思無慮之天,心乃有思有慮之用,心匡於性則萬念盡真盡善盡美,理之至也,心著於物,則萬念盡妄,善之與惡由此而殊途矣。
心匡於性,則合於天理,其發端用之,謂良心,謂良知,處於事,謂之良能,不論在什麼地方,一切言行做事,則循規蹈矩,圓陀陀光明而磊落。
心著於物,處事則不合天理,其發端用之,謂人心,有時雖有些善行,仍是沽名釣譽之心,有時做出甚害天理之事,盡在於此出,即謂惡心,或謂邪心,一切言行做事,不能光明而黑暗。
凡人只有一個心,何來其有善惡之差別,人之心,本是良善之心,此謂固有天心,此固有天心,在理天則是佛心,其邪惡之心,是後天陰陽之氣拘而促,故天心被慾所蔽,邪惡之心由斯而出,故有邪惡之心。
後天受陰陽氣稟而出之心,則失了本真之主宰,既失主宰,則失去了一切不明事理,不分黑白,不分善惡,所行所作,任其情慾所行,有時為善,或者為惡。人之所行所作,任其情慾所行,有時為善,或者為惡。人之心若能歸這個自然天性之主宰,即一切言行作事,皆真我之心擇善固執,不落於有善有惡之待之中,此乃是絕對至善之境界,如能至此之人者,則一切言行做事,由心中之立宰,行善事而無邪惡之念頭矣。
又人之靈者,乃是人身中之無形主宰,身無靈魂,又如一部汽車而無司機,有靈魂無身猶有司機而無汽車一樣,故有形無形互相發生作用為人,教人字一,一撇ㄟ乃是兩相互用,老子曰:「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是故靈乃世人心中之主宰,揮一切任務時,則轉動不息,為善為惡之人至終身死,而靈則隨善惡之因果往生,宇宙真理上清下濁,輕清者浮,重濁者下凝,自古今不可易,故為善之人上天堂,作惡之人下地獄,是絕對之真理,且看人間富貴貧賤,牛馬畜犬,禽獸等等,皆由前世所造之因而結之果報。
天堂人間地獄,三者且問誰不上天堂,誰願下地獄,誰願轉生禽畜,誰願轉四生,而偏偏世間上,何其多之鳥畜禽獸,魚蝦蚊蟲之濕化生,莫非都是人之自作因之果之轉生也。
上天乃宇宙絕對至公無私之真宰,因為上天至公,所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各循自己所行所作之行為作為因果承受之定律,觀今世人都為塵污所染,致遍地災殃,一為上世因果之累積所造成,二則現今世人不明真理,不明因果,濫做濫行所致,上天本有好生之德,怎忍心降下劫數,究其原因,皆都是世人之自作者也。
咳!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天本不作孽,是指天循公義而報以善惡(作孽)故形容作孽,人之作孽是違背自然原則,故不可活。
修道士!願望爾等,參修浩然正氣,方可超不生不死之極樂天界,世人至今輪而又輪,轉而再轉,寅會至今六萬年之冤愆債賬,論以善惡之報應,皆難成道,故仙佛慈悲,懇求上天,設修道懺悔,而後行功立德,以功勳洗淨塵埃,即是用功後抵償累積無數之冤愆債賬。
願今修道士,得早日清口,懺悔發宏願,行功立德,滌除塵埃,早上天界,同赴龍華,並在此部「天燈」一書,早日成卷,似代天行道,宣化惠民,藉此報答天恩,使性與心與靈,歸宿一處,無極理天,樂土家鄉,是吾之望也。
余今宵臨堂參著,心與靈,修身者先修心,而後養靈,言雖淺,而悟之行之者,則可大益心靈,幫助你上理天不難,至於,余回。
副主席保生大帝 孫降
詩
人生無過世間稀 改過自新合此期
修道妄從非正理 聰明智慧識時宜
望梅止渴為時晚 船到江中補漏遲
未雨綢繆方是策 儒家一貫適天時
話
本堂自請旨著造天燈以來,諸善信不辭勞苦,夜夜虔誠效勞,合作無間,本書將近告竣,此乃神人合一之成果也。
在此三期末劫,善惡分班之際,享受極點之時,能得孜孜為善,後日書成,功果不少也。
現刻南天駕前,馬天君到堂,欲參著善書,諸生接駕為要,余退。
南天馬天君 降
詩
馬不停蹄揚正宗 天之明命挽頹風
君求一指脫災劫 須得指十字中
修身立德化黎民 積善之家日日新
一善拳拳含口訣 玄關竅妙善根深
甘露不潤無根草 佛門難度無善人
陰騭性功莫談德 彰門啟開福照臨
行功立德憑真理 普度收圓拯世人
立願了願功果建 消災脫劫去凡因
中庸之道不偏倚 大學明德須親民
至於至善欲知止 五步工夫拔為神
賦
天性好生之德兮 循時降露施甘霖
日月星辰運行兮 不違陰陽照黎民
人生迷昧塵境兮 不知皇天水土恩
感嘆世事無常兮 未曉求道好修身
干戈四起鬥爭兮 玉石俱焚受災纏
三綱五常失守兮 五倫八德盡淪亡
聚星護法著書兮 啟發天心一片堅
大地遐爾善信兮 不畏勞苦路遙遠
天燈照心起信兮 超生了死萬古留
功圓果滿成道兮 九玄七祖沾光榮
始終如一不怠兮 任勞任怨堅忍心
負起責任守職兮 出錢出力勞苦辛
代天宣化佈道兮 三期應運白陽人
著書立說宣揚兮 桃枝柳筆喚迷津
克己復禮利人兮 不辭艱難拯迷沉
人心變化是非兮 而起衛道護法心
協同一致無分兮 敦睦梓里化道親
立德修心養性兮 仁義常存化新民
慈舟造就救厄兮 拔度群生彼岸登
仁義道德悠久兮 玄穹彼蒼降祥禎
簡述淺賦無幾兮 讚頌天燈救群生
小德川流不息兮 大德敦化扶道榮
互勉互勵辛勤兮 行功解孽脫世情
吾談至此幾句兮 龍華大會晤群生
余退。
副主席保生大帝 降
示
今宵馬天君到堂繼續著造,諸生排班迎接。余退。
南天巡察天君 馬降
詩
巡察鸞堂諸善生 天君扶道助忠貞
白陽普度收圓子 重擔真詮日月肩
論真修實煉方可成正果
溯自三教而至五教發揚以來,朵道講道者不計其數,而成正果成仙成佛者無幾,不論儒道釋耶回,講者條條是理,粗理、細理、微理、玄理、妙理,條條是道,句句是真,拿經書講是非,自謂切磋道理,藐視前人,自謂對道忠心實諫,不畏天命,難怪成道無幾。
明師指點竅妙,是良心之點,其良心點統轄十八點,真修即知而能行,實煉是行而無蹟,學富五車,講得條條有理,不合其行無益,修道本來越少越好,越老越好,今變成越少越不好,越老越不好,何矣,越少越好是年輕年少,力壯有為,行功立德機會多,願低心下氣者,獲益甚多,教益良多,其不好即,血氣方剛,學科學新智識,不能用之於道,輕視前賢,目空無人,其不好也,越老越好即是年多經驗豐富,修道必有準則,領導有方,其不好者即血氣衰,行功力差,處在人前,自謂前輩,自專自是,專權霸勢,影響後學修道前程,毛病脾氣大,如悟力不足者容易犯錯,故曰越老越不好。
修道士不論老少,既明師指點修道明路,當悉經實行,應知空談無補,反為古聖賢之罪人,如此者其道則不達矣。
自古云:道者路也,有正路有邪路,行正路可以真修實煉,可成正果,行邪路墜地獄,天理之定律,自古及今不可易。
合於理謂正路,不合理謂邪路,合於理則規矩不亂,天命之性在,謂真修,凡是以天理同行同在者均謂之真修,凡不與天理同行同在者即是假修,故真修即可似實煉,實煉出於誠,凡事所行所作,雖有行善,雖有辦道,雖有做佛事,而出於有為之善,即非出於天心之誠,不可以謂實煉,真修實煉,其名雖異,而理則一條,是誠於中,形於外也。
余今宵到堂,愧無良文參讚金篇,只談短短幾句,願天下群生,認識天時,三期末劫,明師降世,大開普度,今得人身,有聞道者,放下識心,追隨前賢,低心下氣之求教益,必有良好之結果,凡未求道者,速覓明師,求指明路,修道法門,只有一條正陽法門,速覓天真大道,求得超生了死之大道,早日脫離人間是非之苦海,而證無上正等正覺之大道也。余回。
副主席保生大帝 降
詩
功圓一貫勝千金 大德潤身功可憑
認定目標蹈實地 旁門左道枉修身
順行天理無差錯 覺悟真詮避苦因
天意勿違隨應變 上昇下墮皆由心
示
現刻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到堂,諸生迎接,余退。
龍山寺觀世音菩薩 降
偈
龍飛鳳舞震霄空 仙境淨地樂無窮
山上嶽下好去處 狐假虎威見奔藏
寺院善眾三摩地 護法心燈啟愚矇
觀看世道悟真理 一指玄關念真經
世情如夢幻泡影 先知先覺尋道蹤
音佈凡宇開覺路 互挽互救拯棟樑
菩提自性人俱有 遵守八德與綱常
薩坐蓮花悲原子 有情下種度無量
降鸞指導白陽士 修心養性悟天中
筆勤群黎登彼岸 無極理天燦輝光
論借假成真與肉身
夫人之肉體,雖得之於父母,而實得之於天,是因與緣之和合而成者也,科學雖發達,仍不能造人,造靈性,可知得於天,既得於天而不能同天者是迷失物質者也。
人之肉體得於天,何有醜美之不同乎,是隨其人生之前因業力所所結之果,此乃天理至公之律,於人不能易,富貴貧賤賢愚,仍是天理至公之結果,智者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一切皆為自己所造,怪是怪自己,天理無私,故有律,其律不偏不倚不差,故日月星斗,四時運行,皆循其律,而有定數也。
昔彌蘭王問先比丘曰:人之肉體何故不同,先比丘曾以一樹木之果實作一譬喻曰:同一棵同一蕊花所結之果實,都有大小,亦有酸甜之分別,又有早熟遲熟等等之差別,故同一肉體,由各人之業緣不同所感,故美醜男女之不同了。
人之肉體,由於地水火風之四大假合組成,地水火風之四大原素,其組織亦借其因緣之和合而成,地之堅硬性如人身之皮骨爪牙,水為潮濕性,如人身之痰吐汗水,火為溫暖性,如人身之熱度,風為流動氣性,如人身之呼吸空氣,此四大假合組成之因緣和合,聚則生,散則亡,故不能長久。
人身既不能長久,何不借假修真,人身之成,父精母血之交媾本俱此四大假合之組成,得天之理而為性,天理無形,故不滅,人身有形,故有滅,有形人身受無形靈性指使,使善即善,使惡即惡,上天堂下地獄,是以善惡之分別作定論,靈性無身不能行善惡,故借假成真,即使身行於正道,即是借假成真之道。
白陽護法真君 降
示
今宵有喜事通知,今日大典佳節, 玉皇上帝上無極參加慶典,並奏明天燈完竣之事,得無極懿旨,於今宵子時旨到本堂,諸生準備接旨為要。余退。
總校正神文昌帝君 降
詩
文明世界惟修身 昌盛道盤金線根
帝德原由一指立 君須尋得弓長繩
大成至聖先師 降 天燈頒行紀念
忠恕一貫之道 大成至聖先師孔題
太上道祖 降 天燈頒行紀念
執古道御今有 太上老君李題
釋迦牟尼古佛 降 天燈頒行紀念
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釋迦牟尼古佛題
基督耶穌 降 天燈頒行紀念
十字架上見真人 基督教主耶穌題
回教教主穆罕默德 降 天燈頒行紀念
天燈回回之地 穆罕默德題
彌勒古佛 降 天燈頒行紀念
天燈啟天心 彌勒古佛題
金闕上相諸葛 降
示
天意著書至完成 燈光普照宇寰明
圓融寶典頒人世 滿室輝煌喜氣盈
玉詔宣讀 神人一同下跪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 詔曰
查爾聚星宮護法堂,自奉旨著造天燈,經神人協力,業已告竣。
朕 龍心大悅,敕令諸葛卿帶詔宣讀,神聖功勳己得
母 敕賞記無極天簿,人職功勳己記白陽天盤功績簿,後日對照領功,如能續著「天界透界」,在天界可查閱各人功果,本書印送每冊三大功,並可抵消罪愆,書成之日按功行賞,勿違
朕 命,欽哉勿忽。 叩首謝恩
天運庚坤葭月戊辰頒行(中民國六十九年)
本堂主席 陳降
示
神人向外送駕,天燈寶典至今已著完竣,願諸生對於本書之出版,須再多努力,以達勸化之效果,並拯溺於眾生苦海之中,而到彼岸也。
諸生若欲知自己之功果,日後「天界透視J可以知之,今宵至此。余退。
天燈全冊完
心燈
心地光明,天堂路現,心地黑暗,地獄門開。
不光明不黑暗,無歡喜,無傷悲,無妄想,無求真,來則應,去不留,不造天堂路,不開地獄門,心燈自然照天下。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萬境自如如,心燈即免。
校正生析虛撰
知己知彼
被人傷一句壞話,自己多傷心。
被人讚一句好話,自己多快樂。
故人與人之間,傷人一句壞話,人也多傷心。
讚人一句好話,人也多快樂。
為人何不自問良心,大家說好話,你也快樂,我也歡喜。
校正生析虛撰
公義
天堂地獄怎去?
坑人下地獄者自己必下地獄,捧人上天堂者自己必上天堂。
因為天有公義,所以害人者必害自己,救人者必也救自已。
這是至公無私的公義。
校正生析虛撰
人格
人生最偉大的人格,莫不是無條件的幫助人家,無條件的貢獻社會,無條件的服務人群,無條件的造福人類,無條件的為真理奔走,無條件的提倡正義。
校正生析虛撰
社會與朋友
社會是很多人組成生活謂之社會,因此人不可獨生獨活,故須有朋友,如果人在社會多傷害一個人,即少一個朋友。
好朋友多,成功機會就多。
好朋友少,成功機會就少。
故人生於社會裡,須要有好朋友。
校正生析虛撰
德與不德
人盡具才,物盡其用,德也,人不盡其才,物不盡其用,不德也。
人盡其才,則學以致其用,文則為政而國治,武則為將而國保,農為耕而民有食,商有沽而萬物交流,此謂人盡其才,則物盡其用。
人不盡其才,則學無以致用,文不政,武不將,農不耕,商不交流,則物不致其用,不德也。
修行者為服務人群而出家者為聖,亦謂人盡其才,隱世塵,不雜世事者謂逃世,此謂人不盡其才,國之民,半以不雜世事而出家者,而國危矣,豈可謂修行否。
故天之生人必有任,天之生物必有用,盡其才,盡其用,猶一之覆物,地之載物,四時盡其氣,五行盡其質,萬彙方能生生不息也。
校正生析虛撰
賢才與愚夫
被人嫉妒者必是賢才,嫉妒於人者必是劣才,憎人者惡,欺人者厲。是故賢才之人,不誇己亦不嫉妒於人,不憎人,亦不欺人。愚夫者,誇己妒人,憎人欺人。賢才與愚夫,由此而殊途矣。
校正生析虛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