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頭集
張貼日期:Feb 24, 2015 6:44:48 AM
呂祖全書葫頭集小序
壬戌之春。蔭誠將肄業於雍。北上。來辭。予以搜求呂祖著作為囑。明年正月既望。使持書一冊至。發之則祖之葫頭集也。選入全書而序之曰。集中以風雅之體裁。發道德之宗趣。言文而旨遠。詞約而味長。是從前文集之外之一快也。昔人疑諸仙詩。在漢則漢。在晉則晉。在唐則唐。不應天上變格乃爾。至呂祖乩壇。近今百餘年來。非演經度刦。應未有浪遊筆墨。戀戀塵凡之事。然祖嘗自謂於大千世界。普度有緣。故一日大赴三千塲。豈僅一方一處而已。是又如水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在生民未有之聖。著作不免春秋時風氣。有不可得而強者。又何疑於天上之變格乎。要其有為而作。托於遊戲。固有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者。當會心於文字之外可也。原集各體拉雜編入。竝題有無關緊要者刪正之。分二卷。
鍾祖葫頭集序
詩三百。聖人之道曲盡耳目矣。漢魏三唐。則有悲歌。盛晚之風。關於世運。至於騷人嫠婦。燒業海而發情根。逸士遺民。劈長空而揮恨種。非謠則諷。非剌則哀。詩之雄襟遠曠。盡被魔羈。不若無詩者善矣。雖然詩之源。禮樂之本。詩之奧。聖賢之衷。天之景象。詩之興也。地之山川。詩之比也。人之性情。詩之賦也。物之興衰。詩之感也。天地物我。混然皆詩。雖欲無詩。又安得耶。紫極真人。宏願憫塵。婆心慈切。闡道機於無相之中。說善惡於有情之外。聚煙霞之彩。煥日月之明。慨變幻之因。洩陰陽之理。滌世子之塵心。吐如來之蓮舌。與物推移。隨機點化。霜毫戛玉。洩未洩之由。雪竹敲金。宣不宣之法。樵悟松花。琳瑯碧影生香。鸞遶蒼梧。汗漫青霞綴色。梯航可接。旨理堪聞。非詩之功。雖聖人之道。又安能盡人耳目也哉。嗟乎。世人耳目。當悟於聲色之外。超於夢幻之中。鋤卻情根。耕翻恨種。因詩得訣。參意歸真。則真人之婆心不辜。而詩之宏願有賴矣。若徒擬於哀剌謠諷。為魔所惑。雖聖賢之衷。禮樂之本。又何有裨於世教耶。唯諸子省之。
雲房書序
陳先生葫頭集序
白雲老人。自宋迄今。臥華山巔。不聞天地聲色。已多年歲。倏人間庚辛。有雙童乘古鶴。止左右。祥禽瑞獸。鳴吼其旁。老人驚寤。拭其睡眼。更見紫氣纏度於燕山之陽。軫翼之野。為龍為馬。變幻萬端。老人危坐而怪。叩二童曰。何為其然也。童子始笑答曰。僕乃敲針劍奴。呂真人吟詠之弟子也。師願洪深。駐鸞度世。蜉蝣諸子。擬題求句。師遂以聲格體調為寓言。興此賦訓為奧旨。以醒迷津。先生所怪異者。得無是乎。老人曰。假弄聲色者。純陽原是慣家。老人夢魂顛倒。不知天地物我之機。純陽不能以黃粱試之。復以龍馬之氣。亂人耳目耶。童子曰。不然。龍馬之氣。非師有相為之。乃諸子所錄葫頭草也。願先生引其言。老人笑允。而為言曰。天地之大。大莫葫蘆。天地之理。盡在葫頭。葫頭之訣。揚而復幽。葫頭之韻。鏗而若流。葫頭之相。載沉載浮。龍馬會舞。逼以鬥牛。鸞鳳之奏。遶之滄洲。葫頭之況。安與塵侔。所謂淪刦。無以了休。真人發願。以濟世儔。世之有志。葫頭為謀。伭伭之秘。已矣葫頭。言畢。雙童謝之而去。見龍馬之氣。化霓而墮須彌世。銀漢界。老人復臥。欲其覺寤。更不知幾千年再可。
白雲老人陳希夷
葫頭集自序
止源以詩字求予者。曷故。以其句之工字之精而求之乎。非也。得無以久寄塵寰。目皆煙火。不謂人間有天上鸞駐。噴辭吐秀於影響之間。不乏推敲之句。詎非世所難覯耶。止源之求。殆為是歟。雖然。未也。天有莫測之機。世有莫窮之道。欲究其機於微奧之中。乃不出乎聲色之外。在聲色者即道之寓也。天之風雷雲雨。地之江湖河漢。人之喜怒哀樂。此聲色之自有者也。要如空空入目。振振臨耳。摹其神則心曠。寫其意則情怡。披之有相。讀之有音。詩固聲色中之幻化也。然世有聲色。而道莫之知。道之莫知。則雖雄辭秀句。風雨成文。不過繁華爭艷。而不知火棗交梨為何物。故曰止源久寄塵寰。目皆煙火。煙火世之必需。不知有煙火者。山人之樂趣也。山人既得樂趣於煙火之外。則可隨機運道於聲色之中。以故片刻寸管之下。而不用推敲所由來也。不然。山人逸況。何獨托諸影響之間。而與世人唱和爭奇乎。止源可以知予之婆心也。故屢叩而未嘗稍拒。止源之意。謂千古之下。得此奇覯。恐後日之湮沒而不我知。敢力為懇之。而鐫布流傳。俾世間翰墨之儔。庶識煙霞樂趣。而不苦滯於繁華。固近道也。若以道人詩字之工。而允其請。則非也。嗟乎。意與世曠。而才愧文人。有以嚌咀微旨。如登彼岸。而羨止源之高致者。未可知也。有以自墮孽波。未甫一披。而鄙止源之好事者。抑未可知也。
回道人書
上卷
東嶽廟碑記
大塊芸芸。寄而人。歸乃神。以人之靈。瞻神之明。非倩山河瑞靄。色相莊嚴。為冥冥棲託。又何以依仰也。燕臺龍秀。四海維區。應聖脈於蒼蒼。會鍾靈於鬱鬱。西峰煥彩。東壁流光。誠至靈之脈也。遂建東嶽之宮。巍峨歲月。其如燕梁泥滿。荊草堦萋。弔烏控月。捲礫敲雲。爐冷煙沉。桑滄增感。乃宋鑑源輩。秉丹締會。起兀乍新。為人民見。相之悟。以昭神天杳冥之靈。俯見襟山帶闕。抱雉懷松。翠聳長天。陰披遠幹。人傑絡繹於四時。花鳥馨翔於九極。昭昭爽氣。炯炯高風。嶽帝乃悅。雲馭俯臨。降世鎮基。赫然今古。予以樵沙之度。鸞駐燕山。諸子有善。叩予為銘。銘曰。圓天方地。物我化行。南瞻一粟。燕冀最崇。龍流餘脈。築東嶽宮。角星在野。甲屬岱宗。神光弼鑑。感而遂通。兆民熙熙。無不賴靈。白駒一瞬。孰與景同。神其來兮。斯即蒼穹。人茍不悟。三尺神明。電露泡影。寵辱枯榮。胡自籌畫。在天所容。西商南火。此生主東。蜉蝣小伎。慢藐幽冥。皇皇二氣。交結乎中。
去塵銘
心惟不二。是曰靜機。物我無別。形神皆歸。
願言寤寐。不落是非。入世出世。我貴知希。
洗心銘
洗心云何。澡雪明德。塵去鑑瑩。玷捐圭潔。
不澄而清。其源則活。我纓我足。可以弗濯。
示通源偈八首
死生原不二。生即死之門。了得無生者。生亦徒何之。
又
見性乃真覺。談禪是後天。天從何所見。佛即未來心。
又
空空徒自空。悟悟忘自悟。撇卻悟空魔。死生應自見。
又
三教總一教。得來無慾閒。若從微妙處。一點還虛空。
又
說道如來是大雄。大雄必定也空空。不增不減長江水。照破須彌無相峰。
又
椿枝萬丈道家伭。蓮花九品禪門法。試問花飛椿老時。何曾捉得西江月。
又
萬疊寒煙總一虛。隔簾燈影卻何如。此時認得空中幻。即是如來掌上書。
又
舍利弗。舍利弗。旃檀最上尋覺路。不落千千四大千。涅槃六六三十六。
時見層層七寶臺。時隱密密雙行樹。誰教控鶴老兒來。飛錫趕到雲深處。
打醒通源問的端。如來應是恆河數。恆河不在見聞中。圓覺聲聞何以故。
九品蓮花偈六首
挺挺出金池。瓣瓣含玉露。火裡放奇香。色比菩提固。
其二
心即臺之象。蓮因色是身。西方無個處。極樂悟虛真。
其三
雙行樹裡泥團。九品蓮中甘露。頻伽不解無生。飛向恆河深處。
其四
昨夜天風吹北斗。驪龍獅子一齊吼。要見蓮花何處尋。蓮花卻在如來口。
其五
菩提無樹鏡無臺。安得蓮花九品開。分付通源休浪悟。客塵二字證如來。
其六
道人慣會饒舌。要講蓮花顏色。不長娑婆四部中。不染青黃赤白黑。
時時觀世見如來。柳花搖動瓔珞月。
偶偈七首
慧光破三界。慈波大海中。金剛非法相。不惹應歸宗。
其二
無我無人礙。妙法自如如。彌陀若有覺。九品應是空。
其三
如來非有相。在在心頭者。悟卻本來因。了我無生徑。
其四
一點琉璃光。照破十方界。了了歸虛空。此中無罣礙。
其五
何處獅子作怪。將我葛藤咬壞。要尋佛老填還。過去未來見在。
其六
昨夜懶雲炊熟。今朝痴腹生春。有口無心是佛。笑他忙裡尋人。
其七
不貪不愛不惱。無身無口無心。從此一靈默會。太虛清靜忘形。
題像五首
獨坐獨坐。不離這箇。這個伭機。誰能打破。上下察之。鳶飛魚躍。天地合之。聖賢是樂。
又
世人坐破蒲團。到底不歸正教。誰知性裡摩尼。在我丹田朗照。
又
揮塵風前色相。行蹤世外孤雲。試透龍光三界。掃除物我魔君。
又
無以色相。何留此像。偶倩毫端。抺吾模樣。咦。好將寶劍倚崆峒。除盡塵魔消礙障。
又
敲爻野客。隱見莫測。孤立乾坤。迴照日月。偶揮筆上春雲。而發和光之訣。
噫。要存色相應塵情。洞庭秋水三千刦。
題石
為虎為徒。瀲泉瀲月。堅則以磨。清則以刦。
隨花鳥而忘機。樂琴樽而自悅。若是見得如來。還須饒舌。
道魔問答
回道人。閱今古。降紫極。闡正教。舉婆心。而假筆指迷。監壇點化。嗟閻浮之自墮。憐人欲之難除。奸巧日益增。靈虛日益昧。乃設為道魔問答而為言。
(魔)曰。混元之始。無形無名。三才即立。人我始分。孰為太極。孰為真人。孰為生死。孰為鬼神。世皆自取。致入其門。如明哲之子。不及憨愚。動言求道。滅我魔宗。惡我如仇。視我如毒。割我欲愛。斷我貪痴。奪我迷疆。破我疑城。更欲以德行伐我。以禮義敵我。以無妄離我。以清靜絕我。不知己非。反謂我惡。我魔之處世。久不變心。依人內外。交久而誠。同一念之機。而協七情之政。則我魔實有大造於人者也。如爾道之渺茫。勞人心意。既瞻在前。忽焉在後。本無有相之可歸。復乃靈虛而難覓。使人束手無為。步步循矩。由老子而至釋氏。三聖人各是其說。至於良知可以修聖。清靜可以修仙。見性可以成佛。我魔第不知今世有其人否。更哂爾道。以三聖人之宗。汲汲惶惶。刻無寧晷。週乎宇內。遍乎蒼穹。靡不欲人歸諸教化。參悟本源。然得其門者止於進。知其機者忽於微。而欲人之樂從。不啻百千萬億而鮮一。若我魔則不然。恩體人情。愛敷所欲。隨其意趣。可縱可馳。知此身之難得。任喜怒而無拘。錢乃養生之本。遣妄以助其謀。色乃樂生之餘。資淫以濟其慾。庶淫庇妄隨。道難克入。兼之忿兵堅守。惑將威張。三屍遶列。七魄縱橫。雖道以忠為帥。以孝為軍。舉天下之信誠敬善。而為師旅。恐亦不能挫我魔之萬一也。已以惠之及人者如此。其作為者如此。雖不屑教。而俛首心降者又如此。孰謂非我魔之根深緣遠。不幾與兩大竝垂於不朽歟。如爾三聖人之道。汲汲惶惶。欲人歸諸教化。而人未之樂從。豈聖人之道不足法歟。抑聖人之教化有不善歟。抑亦我魔之堅甲利兵。而道難動搖歟。抑又人心之安於世習。而以道為難及歟。固常闢我魔也。豈闢我魔者有其能。而度人者無其術歟。魔不揣。請道答我。
道曰。噫。世之不能立性命之基。而困陰陽之術者。必子之言夫。居。吾語汝。夫天地未判。孰為究窮。道之未名。魔從何有。魔道為仇。貴人自擇。故上智不用除。而魔自遠。中智除之而退。惟下愚與爾相終始。然道本於靜。魔處於動。靜乃養生。動乃傷生。此必然之理也。夫欲以養生之術。而行諸動作之機。魔之生所由來矣。故三聖人究其須臾之微。而參天地之理。不敢獨私。行諸教化。豈若縱慾任情。違天之命。而誤生身之本者。爾道謂之渺茫。靈虛難覓。不知一點自然之機。昭昭乎日月同升降。使人可景仰而不可思議者。吾道之用大也。人之所以不能進道而親汝者。如在黑暗之地裡。不知天色之明。惟苟依於土石故也。
魔曰。不然。日月光輝。迴乎不已。行於天下。誰曰不知。若道則曾有遵之如日月。而行之於天下否。閒有其人。或不遇我魔耳。如遇我魔。亦安用道為也。
道曰。然。非歟。世之遇爾而違吾道者固多。其因爾而行吾道者亦有。向善之子。一念之錯。一時而誤。易其前修。迷其後果。此遇爾而然也。
如作惡之子。久與爾綢。偶爾一語。恍然若悟。決絕塵思。雖內侵外感之無邊。乃守一抱源而自益。如是之人。爾魔日逼其處。日雜其心。斯人也。未必與爾相親也。安謂日之不可仰。月之不可瞻也。夫可瞻可仰。則又安知其不可行也。故曰。中智除之而退。除爾之術無他。在一慧劍耳。爾謂不可挫鋒。又何謂割我、斷我、奪我、破我。如是等等耶。可知皆從慧所發耳。又奚虞爾之遇。而易其初心哉。所謂下愚。能與爾處。不能與道處。誠然也。
魔曰。否。天地之理。本諸性情。性之所好不同。而心所尚有別。或隨其情性。而不信虛無。意者得無以道為勞。而以魔為逸。道反是魔。而魔反是道歟。
道曰。情性原是不錯。勞逸固是有分。有因勞而至逸者。謂之靜。有因逸而至勞者。謂之動。靜。道也。動。魔也。然動非外之動。靜非外之靜。虛無者。乃靜之機也。苟能心靜而身動。則可以知魔道之微。其謂魔反是道。道反是魔。皆人心無慧見。疑團結就耳。此等之流。路途認錯。偏性偏情。乃自墮者。安足與語。
魔曰。守一之中。則可與天地竝。世之道多矣。有邪道。有正道。則安擇乎。則何以知其邪與正乎。不若不信之為宜也。
道曰。守一之中。與天地竝。此太上之言。正謂道也。世之道一而已矣。寧有多乎。道惟正而已矣。詎有邪乎。邪者即魔之用也。其知之鑑參乎理。其信之心存乎天。故三聖人之教。其有同異之分。在行事上看之耳。若心則未嘗稍異。今之人信佛者背聖。尊道者闢佛。俱由夙根淺薄。未明天地之理。不知三聖人何曾有分也。若是一偏者。即謂之魔也。
魔曰。三聖人之教。人人知而尊之。獨三聖人之用。則又不能使人無疑。其他不必言。如爾純陽之道。依於純陽。其自稱曰回道人。分明以道自任矣。今觀汝得道以來。已多年歲。其隱見世間。種種不一。聞而信者。十之一二。見而信者。十之二三。其見聞皆未信者。十之八九。起人之疑端固已多矣。獨降懸筆事。令人觸機恍惚。若有若無。信者有之。疑者有之。其疑信交半者有之。剌剌終朝。說不盡千萬語。而人未嘗遵行一字。況善惡之報。雖言之凜凜。而觀諸影響。又屬伭虛。矧托諸三寸之管。而假馬子之請。以一幾之窄。而批數千之語。一請即降。聞召即臨。又求畫求字者。揮毫而不拒。豈一池之墨足敷若是之用乎。片刻之下。能如此之多乎。旦人又不能眼見。而尚有塵凡之隔。隱見之間。雖欲謂其人曰。爾誠。爾無欺。爾誠則德汝。則道之不遠。則報之不遠。爾忠。爾孝。示爾悌。示爾信。人之始終奉其言而行之者。我魔實未之信也。夫知是純陽而猶有為未必然者。況疑非純陽。而欲遵純陽之教。豈易得哉。魔固知純陽之道。實有愧於我也。
道曰。吁咈哉。醒一貫之機。而充諸宇內者。仲尼也。悟色空之相幻。而歸諸無生者。佛子也。宣太上之好生。洩還丹之奧旨。立宏願而指迷者。純陽也。純陽之道。度人而已。不能與三聖人竝。但三聖人之道。純陽固不能謝其為無知也。夫隱見者。即道之用。道也者。豈盡托諸隱見之中。人不我信。而盡我功行。庶上帝無責。而完我之夙願也。降筆臨壇。雖云不可測。而亦有可測者在焉。夫當空一日。光散萬川。雖破室蓬門。未嘗不照曜。豈以一幾之窄。一池之墨。而批數千之語。為疑惑之端乎。苟如蜉蝣伎倆。五字撚鬚。則靈魂猶然可逞。抑何異於仙凡之隔也。若假馬子之手。因請即至。聞召即臨。此因緣有在。抑豈塵情之易測耶。嗟今之人。曾有未及馬子而疑馬子者。吾不知其何也。至於善惡之報。有極彰明處。惜人未之覺耳。不然世之高車大馬。安享遐齡。而窮陋夭亡。病災莫數。曷由而來也。抑旦夕之禍福。何由而生也。豈天預以其報。語於人哉。可知伭虛影響。實非伭虛也。若乃字畫淋漓。亦興之所至耳。雖非與筆墨爭橫。聊示煙霞逸況。然亦各有意焉。非無為也。嗟呼。婆心空切。魔道同舟。枉吐青蓮。誰生覺悟。知我純陽。疑非我降。不知純陽。降亦生疑。道之不明也夫。人也。道之不行也夫。天也。魔乎魔乎。將安除乎。其信吾道可也。其不信吾道亦可也。
魔乃喟然曰。聖人之道至矣。魔不敏。敬謝聞教。
雜說二十二則
聖人濟世。以切世之急務。應時之要則。如劈面一針。臨波一犀。不復贅論矣。故太上說五千言而辭尹喜。佛老立一指禪而歸涅槃。孔子治魯。三月而行。此聖人濟世之良功也。如道人婆心普願。掉舌鼓唇。說法傳經。敲詩繪素。借世人之貪愛而度之。假幻相之好惡而化之。道人之感。應於眾生者。亦要眾生猛悟於道人也。嗟爾眾生。猶不謂然。以道人之婆心普願。則曰慈悲。掉舌鼓唇曰妙用。說法傳經曰未解。敲詩繪素曰不足。如此終朝。貪愛愈增。好惡更長。道人宏願無成。口過自染。一切婆心。皆為虛誕。以度世之道人。作爾儕戲謔之墨客矣。於戲。道人駐世千萬載。悠悠放浪。何為不可。但眾生百年歲月。前去幾何。道人說話未完。恐眾生不能待我矣。雖尋聲赴感之大士。普願垂慈之道人。只可弔白楊而悲狐穴耳。又有何功於眾生。道人手倦舌乾。婆心盡矣。又何復與世伍耶。且爾輩以流傳即功德。以誠信即皈依。欲求猛悟修持。熱閙塲中。喫一劑清涼散者。千萬之中。一不可得。道人又有何面目稱度世耶。乃今列名者雖有七十。遵崇者不過三十四人。僅可度者七子而已。如七子始勤終怠。則亦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故曰人心險於山川。難於知天。欲引道機。先除魔障。試之不懈。始與道謀。然道非真功德則不可。如一念一舉。當以太上感應篇功過格為則。時刻登記。功竣一千。叩壇自有直指。若能行三千善滿。親度有期。豈仍以隱見之間。為凡情之莫測耶。如仍悠悠忽忽。顧盼尋常。失此緣機。後追莫迨。
又
修功立行。三教中第一法門。惟行立則過自寡。功修而惡自遠。故曰。過惡不生。而功行兩立。所以古先聖賢。出人頭地者。務在寡過去惡。惡念不生。則善行自足。有志之士。欲求道而歸正覺。莫不從功過上著力行來。惜乎叔世之人。視為迂闊。自墮下流。或以善為仇。而終身行惡。或有知善不為。而惡念難除。或以懷謀為得計。或以背理為無妨。未舉心而先商利己。初發意而已屬欺人。誕語誕情。不義猶稱有義。既奸既詐。虧心自謂無虧。傷哉淫虐日增。而天人不懼。悲乎孝忠罔顧。而廉恥莫修。間有小善之流。外躭聲望。內愧瑕疵。未勉寸修。先矜己善。欲期實行實功。難謂誰非誰是。是以只得把功過一端。從新說法。天之報應。固自不爽。第三千之約。八百為期。初有視之為易。而不知進之甚難。茍能知其難而行之。又不覺進之易甚。無他。在願力何如耳。故積善之道有三焉。有行其善而不知其為善者。有行人所難能之善。而不自以為善者。善之善也。有知其善而勉強行之者。有行其善而存其念者。平常之善也。有圖善之美稱。必行人所知者。有小善為之。大善則不能者。有過不改。第行善以希福者。不善中之善也。善之一念不同。彼蒼之報應有別。亦各從其所修輕重而應之。夫何有虛也。然人不難自奮。所謂苦海無邊。回頭即是彼岸。果能於不善中之善。漸至於平常之善。由平常之善。勉而進。又何難不至於善之善也。人茍至於善不知善之行。則渾然天理。古聖賢無異。乃功行充滿之驗。抑何所求而不遂哉。功過格傳世已久。因果之報。太上感應篇。俱已昭悉。但諸子嚮往之念。能自奮興。庶不負道人度世之婆心。若以此為難。妄貪捷徑。道不易言。言亦徒虛語耳。諸子圖之。
又
萬緣皆空。一絲不掛。不染塵情。養精育炁。如是受持。能為戒行。
右戒。又
一念不興。諸趣莫作。守其靈臺。如水浴月。清光皓皓。映乎四區。
右定。又
斬魔斷障。卻欲消貪。洞然昭徹。萬類不侵。
認得不錯。守得不疎。行得不迂。進得不怠。
右慧。又
處紛不紛。居亂不亂。神清氣逸。總出自然。雖遇物而以物應。中不動搖。循循進步。
右靜。又
迴光返照。參破世迷。因言了覺。寸寸揣摩。不落人相。不滯人情。奮於自進。
右悟。又
不怠不燥。養氣養元。調和內外。運以陰陽。形神牢固。
愛慾力降。此心如死。忘機可以成道。守一可以得仙。
右煉。又
苦志苦為。既進復進。苦不辭苦。進不辭進。開門若閉。對面若無。
外行善事。內躭善行。依功恆習。遵諭敬持。忘其爾我。純乎道德。
右修。又
已知假合。解得源頭。歸源復顧。假應是現。
既假克除。真能可保。可保厥真。真亦自固。
右真。又
花落水流。試問當年司馬。雲收雨散。追思昔日巫山。守我靈臺之鏡。何虞幻泡之形。因果前生。原是今生所作。是非後世。還歸斯世之為。悟得伭關之奧。參通塵障之疑。奔走風前。酷似閻君幌子。憂愁宇內。宛然魔帝招牌。視洶濤即可知揚帆之險。欲恬退乃能明採藥之清。孽造由來。功成始去。夢中占夢以堪悲。形外逃形而發笑。止源伊止。靜湖待靜。靜之可遇。止也宜求。後果前因。到頭覺悟。
又
古鏡一輪。照塵而碧。新霞萬縷。處世而空。龍虎嘯風雲於物外。利名勞靈性於迷中。眼底慧光。疑於冷電。身中奧訣。誤也寒飈。樵沙歲月已將期。忠孝人天何咫尺。披亙古不闡之伭。悟於今未明之化。道人饒舌。蓮蕊含羞。世子忘機。桃香吐艷。果能奮羽。恪守吾規。棄凡礙於蜉蝣。了正覺於鸞鶴。將見白雲繞膝。青杏羅胸。忠孝既全。生死頓了。誰謂頑石不可點頭。枯松弗克青老耶。
又
鶴長鳬短。人生事業不齊。蜉死蝣生。世界悲歡莫測。竹葉無憂。醒後中山已老。黃花有約。歸來上苑纔春。白雲牽去野心機。丹鳳尚然饒舌。青牛會來初智慧。紫霞即便回頭。靉靆煙中古丈夫。秦之小役。浮沉石上老毛女。漢也閒仙。視形體之無無。知而且悞。了身心之默默。悟矣忘情。孤鸞啣九極之霓。洪水泛三元之境。功名富貴。碌碌紅塵擔子。乾坤歲月。忙忙黃土嬰兒。愁塚上之絲蘿。懷花間之鳥雀。太虛有盡。本願無窮。憶美玉之煙。藍田日暖。懷真金之色。赤水風柔。倩我同人。願君合道。
又
古有觀於渺介山。夜如晝月明。吾儕嘗寧止焉。東坡自宋。乃從華山寺西一真皈吾。今尚在。
又
道者就是這箇。這箇本無言。若求說這箇。這箇即是這箇。
又
昔吾修煉於雲房石室中。立誓願而證果。今隱見世間已屢。惜諸子猶不敏。奈何。
又
浮生大夢。何以能醒。本來面目一錯。刦刦報還難贖。故當空一點。應作如是觀。
又
終南鶴嶺多異樹。直者聳天。曲者環谷。中有虎兕棲止。風生時山鳴林吼。有道者則恬然。否則阮途。
又
煉丹先須煉緣。不然試雞化鳳。主人猶然不得。名曰丹奴。
又
吾徒雖多。自何仙姑而下七十八人。今成道從青城丈人遊者居多焉。粵西恆有遺蹟。世可採。
又
遇廬則居。遇鍾則叩。八字足了萬世之因。今道人饒舌多矣。爾儕不悟。尚曰再問問。呵呵。吾亦不解。
又
學道者原不在山。處世塵。隱金馬。方是大修行人。故曰山惟靜而已。
葫頭集下
漁舟(以下五言律)
富春人不見。欸乃度前川。短棹穿波月。長風破水天。
歌邀鷗共唱。醉擁鷺同眠。借問功名客。曾知秋水篇。
示止源
浤月懸波碧。瑤琴落鳳聲。丹歸南嶺雪。鶴到上林鳴。
靜裡天原大。閒中性自清。蜉蝣何足惜。石已是三生。
寒暮
萬里晴空魄正圓。隔簾燈影鬬嬋娟。聲聲棲鶻千年樹。點點歸烏一抹天。
剪剩寒光雲出岫。蕩殘晚色水生煙。乘鸞此際來壇語。極目乾坤一縷禪。
止源求詩詠此壽意(以下七言律)
山老雲輕幾代秋。白頭仙跡永悠悠。誰將玉諂傳伭鶴。我為金書跨碧牛。
長嘯一聲天地大。狂歌九極鳳凰遊。壼中說有綿綿界。欲子偕吾遍十洲。
仙況二首
山骨嶙峋月蕊飛。伯齊休採紫雲薇。玉臺一弄伭黃韻。金闕三敲太上闈。
道里煙光吹九極。袖中蟾氣放千輝。遙梅肯贈於今夢。落得青霞補絳衣。
其二
萬山招隱片霞孤。雙鯉沙前酒一壼。峰插破雲天補色。月妝新黛水描圖。
爛柯堪老多棋癖。滌器奚童勝酒徒。三楚六朝何所惜。好來溪上伴鵜鶘。
還丹奧法
玉雪宜人鳳鼎清。黃芽初秀月初明。雲煙遠上三千閣。龍虎高聞九品經。
姹女多情頻醉鶴。嬰兒無語怯啼鶯。醍醐既旨花休笑。放浪爐頭聽汞鳴。
坐臥
坐臥忘機劍影孤。靈元一點合丹爐。乾坤有像書千卷。歲月無知酒半蘆。
唐世煙霞凝漢洞。秦家桃李映蒼梧。浮生解此毫端意。歸去來兮大丈夫。
示通源
瓔珞蓮花法雨香。漫尋三昧放毫光。廣長舌上生圓覺。清淨身中作會塲。
寶鏡欲飛西土月。石幢猶撼北臺霜。勸君參透菩提路。摩頂皈依我法王。
幽況
山高不礙白雲深。長嘯歸來和鳥音。日暮天空聞遠磬。月明松響聽遙琴。
苔茵雨過春新了。桃李花飛色不禁。三輔五陵誰有夢。野人行樂只山林。
示引源
十年精進甕中天。今日酣心始合緣。月鉺釣君離苦海。道機撥爾入微伭。
築基好盡三三法。煉己還宜九九先。夢覺羲皇西水碧。歸來滿目是銀蟾。
示伭源
空林皓月拂松蘿。崦外泉聲和鳥歌。三十年間清靜法。九千里外有無河。
伭關未破神先壯。紫闕初開氣自和。但得重樓蟾脫殼。始知靈谷轉輕波。
示淵源
肩橫一劍醉斜陽。笑指天低水未長。甲子不言方是覺。庚申既悟始知香。
煙雲拂地千年藥。嬰姹窺爐萬載昌。饒舌夜深題數語。囑君入夢自思量。
示全真守斗三首
深山清靜總枯禪。龍虎關頭始是緣。明月照人白雪固。黃芽入鼎紫霞堅。
默存我氣雲中劍。淡悟伭風水底天。遙指池臺生法相。橘橰汲透井華泉。
又
龍虎關頭靜裡為。枯禪無說卻何之。枯槹本是身中汲。乾坎還從心內施。
滴滴醍醐搖玉液。涓涓雨露灑金枝。雖然清靜成伭訣。只恐工夫下手遲。
又
心口原因我有身。無身心口總非真。若云心口能成道。豈說乾坤自合神。
明月眼前渾是舊。曉風林外忽然新。皮毛謝卻靈根在。始悟桃花解醉人。
示津源(以下五言律)
靜嘯非關動。閒吟自合仙。淡煙凝碧漢。新雨鎖明川。
題像二首
揮塵談天地。憑虛識古今。一聲長嘯後。煙水滿胸襟。
又
我有松風賣。世人買得無。黃金三萬兩。與爾一葫蘆。
偶吟二首
開落花前夢。真空物外情。雲衣風捲碎。月扇水搖清。
又
今古山河地。裝成一線圖。浩然三界外。四大敢拘吾。
山僧
明月高藜杖。清風冷衲衣。竹深廬不見。獨自引雲歸。
廣莫
廣莫春千丈。忘機鳥自棲。人間桃李樹。一任燕鶯啼。
枕石(以下七言律)
松風醉耳兩忘機。琢得雲根僅半圍。高臥不知塵世熱。醒來冷眼看花飛。
偶吟二首
拾得乾坤一袖裝。裁成詩料付奚囊。方才敲罷三千字。透出森羅萬象光。
又
屈指臨風且慢思。昨宵今日總無知。邯鄲一覺誰先醒。謝得黃鸝叫綠枝。
題像五首
草衣木食洞天春。古劍橫肩鍊素神。一箇純陽猶自幻。霜毫化作萬千人。
又
不朝金闕不安爐。冷坐煙雲入畫圖。昨夜颷風翻北斗。還丹應自轉工夫。
又
放出葫蘆太極光。雲團劍影剖陰陽。靈臺已結三三藥。透破泥丸遶帝鄉。
又
獨上昂雲弄碧丹。清風八極剪衣寒。笛中無限伭伭訣。傳與浮生顛倒看。
又
今古塵機隨笑笑。乾坤變態且看看。箇中鶴服羞軒冕。醉裡漁簑冷碧冠。
偶吟二首
萬里乾坤一瞬間。風雲紫氣度伭關。月華光滿猶云幻。笑指東皇醉碧山。
又
刀圭醉後月華生。八八青龍萬里鳴。姹女帶花橫寶髻。嬰兒邂逅更多情。
絶句二首
草衣木食不知年。一粒龍丹始悟伭。誰把居諸雙彈子。隨人碌碌逐塵煙。
又
倒控滄波天影肥。澄澄入鏡鳥斜飛。石鐘驚破沙前月。指與浮生慢悟機。
仙術
瓢盛明月口吞天。袖有驪龍吸紫煙。喚醒崑崙憨睡虎。教他蓮座聽新禪。
金丹
武夷雞犬白雲鄉。八卦爐煙結鳳凰。水火未交天地合。箇中七粒九陰陽。
清溪
清溪未滿月光來。花裡禪機次第開。只守心猿休放鶴。五雲應自聚靈臺。
兩丸
兩丸日月一團天。敢與吾儕論後先。笑殺元皇分正氣。安能知我未來前。
醉仙詞 (以下雜體)
誰把銀河皆釀酒。請月邀雲。迷透一天星斗。霧掩罘罳。霞舒錦繡。雪捲虛舟。記漢陽秋樹。醞葉綴丹邱。散髮徜徉。黃冠倒履。花影盈頭。吸百川而長鯨低首。臥六合而鹿麀雙修。風姨月姊笑我無知叟。賣藥人歸。多少杖頭錢。問織女。訪雲簾。再沽他八斗。任乾坤合璧。日月轉丸。酣眼矇矇。杯斝休離手。玉皇政務苦相催。去否去否。
偶作
賞心樂事。問如何消遣。對春風飛落。古劍橫肩。麼麼小子。相與戲翩翩。傲乾坤可否。誰怪雲煙。情淡去。世徒然。黃髮垂髫幾變遷。行蹤誰認蓬萊渡。弱水三千空漏船。君不見蕭蕭白鶴羽掀天。笑殺流鶯空宛轉。
疇昔詞
疇昔之昔兮鶴徘徊。我遊漢水兮江之湄。攜鐵笛兮雲中吹。欲醉不醉兮傾霞罍。狂歌不歌兮更倩誰。長嘯一聲兮天地摧。浮沉萬類兮終胡為。敢曰雄才兮物推移。待予調羮兮何所之。相與子期兮黍離離。將駕長風展天垂。
戲作道情詞
伭機無奧。世人自認為虛渺。三五百千。歸來多少。說甚麼元皇氣巧。總只是人情顛倒。問而今眼底慧光。胸中電影。可曾知道。西江有月。東土有舟。可能直泛蓬萊島。黃龍有像。白虎留形。只都是強名之竅。笑浮生碌碌朝朝。枕黃粱未知驚覺。任大夢無虧。方能悟長生不老。嗟嗟。那時遲了。今日箇叩回道。明日禮回道。呵呵。令道人徒吐道人道。我也不知誰箇能通曉。今試以降筆臨壇信有無。溫良一服誰飱飽。勸世塵須當一掃。
示津源
樹影遙青。泉聲觸石。中有野士。頭蓬腳赤。徜徉於無何有之鄉。笑傲於夢幻影之世。天高尺五。道滿大千。總不信誰非誰是。樂煙雲未老而物我何逝。更不假變態本因。違太上之舊志。看桃花還落漢唐春。那丁郎鶴返。餘得城百雉。鴻雁唳空天。千載人民莫識。最羨取河上老人。合金丹而醍醐且旨。具雙眼視破其間自然始終。
書野韻於燕山駐雲堂調山花子
雲散天光鶴一隻。歸飛洞口是堯時。文人正欲詠瑤辭。
桃花解語千秋夢。綠水知音四海箎。野童他也會吟詩。
道情曲(以下曲)
步步嬌
夢幻茫茫花開卸。亂殺滄桑月。休言今古賖。試看一瞬乾坤。
千秋吳越。若邪又何耶。梅花冷淡人生業。
沉醉東風
望咸陽殘霞剩闕。惜商山流雲斷碣。倩花神影漫遮。線兒春拽。
錦屏忙鶴絲鸞頰。餘紅褪也。狂鶯那些。任羽化南窗邀醉蝶。
好姐姐
莫憐漁簑曉夜。曾釣盡英雄興滅。誰可以忘機。煉黃芽。調白雪。
馮大塊生枝節。我昂然自決。
月上海棠
何饒舌。秦謳趙舞生生孽。惹花脂燕韻。鳳雅龍奢。惜夭桃紅雨輕盈。
況蜉蝣綠雲拋撇。利名者。似黃鳥春歌。杜鵑暮血。
五供養
黃金躍冶。紫騰騰秀色。箔我難些。葫蘆倒控陰陽設。雲姨月妹煙霞姐。
好伴我三皇舊客。任人老韶光邁。那些些。君不見松濤驚起瓦棺蛇。
玉抱肚
青牛力怯。怕函關夜度。惟依洞月。弄琴樽千壑酣雲。坐巔岩半林醉葉。
瓊姝欲遣鶴迎接。柳煙休管人離別。
水紅花
虛脾套子因誰設。頓誤這流連豪傑。總然寵辱三生結。何堪卸四生週折。
不信羅浮舊恨。何處芙蓉榭。弔東山悲太液也囉。
雙聲子
丈夫能自烈。世事隨蛩咽。伭機好對梅花說。再休題玉簫有願同衾穴。
尾聲
大鵬既把扶搖接。一任他鷦鷯暫借。我且剪青輪聊披寫。
漁樂曲
步步嬌
磯上羊裘誰為傑。自在桃花月。輕舠任近賖。趁著雲片風絲。
煙波帆葉。蘭漿擊龍蛇。蓼花何處蘆飛雪。
沉醉東風
漢宮春笑他興滅。隋堤柳催人離別。瓊花也今在耶。何曾開卸。
只落得東風週折。漁竿影斜。漁歌唱些。然楚竹儘醉寒簑夜。
好姐姐
追思人生事業。千萬載無休無歇。又誰知韶華。瞬息間將伊撇。
只落得白楊月。照荊棘斷碣。
月上海棠
再休說。桃源怕也成囂穴。看洞迷猿嘯。花落雲遮。
挽絲綸霓影搖搖。捲波濤龍光疊疊。休披寫。鷗懶沙汀。燕棲臺榭。
五供養
幻哉夢也。憶邯鄲最怯。枕畔豪奢。何時解說。羲皇蝶。
肯種幽蘭開綠野。效彭蠡湖天放楫。伴鹿鶴忘機矣。運河車。更好覓龍虎金烏作採接。
玉抱肚
東山舊謝。恨堂前燕去。平常庭榭。八公山鶴唳寒江。九嶷竹鳳鳴春月。
誰憑法相了些些。鰲鉤歷盡英雄鐵。
水紅花
漁村遙與蓬瀛接。好寧貼。參他黃白。一聲款乃各相協。野歌兒深通道訣。
西岸咿呀暮影。直把孤星射。兩相呼堪停泊也囉。
雙聲子
洞庭春自悅。興廢誰能徹。漁家骨肉由他拙。任你文章俠氣渾石畫。
尾聲
王侯富貴休稱說。試問金谷當年羅列。怎似那釣老煙波漁樂也。
葫頭集原跋
紫極帝君。自庚子秋顯化燕山。歷冬徂春。憑三寸枯竹。喚醒群蒙。隨聲響應。靡不備至。時而一日數臨。時而數日一臨。杳杳幻幻。不可思擬。至則辭賦數千言。緗素數十幅。曾不轉瞬立就。觀者莫不咄咄稱奇。蓋自有生以來。不獨見所未見。而實聞所未聞矣。始夏關中鄭子。不忍以亙古奇文。湮沒不彰。欲彙梓行世。大扺向來被人持去四方。無從蒐集者。不知凡幾。政如黃鶴一去。不可復追。至於批判吉凶。隨事問答。亦槩未錄入。茲不過因時唱詠。書箋題畫。蓋存什一於千百之中已耳。以吟風嘯月之詞。吐黃芽白雪之奧。長歌短韻。悉寓至理。世人獲讀此編。所謂飲沆瀣者膏粱成穢。服雲霞者綺榖生塵。因文起悟。忘言索真。其在斯乎。若徒以琳瑯戛擊。助艷詞壇。則三百四始。並垂六經。聖人亦何樂乎有是哉。
四月吉旦弟子鏡源敬跋
又
帝君以紫極之尊。而降紅塵之筆。須臾百幅。頃刻千言。字畫盡龍鳳之工。詩歌寄金玉之奧。聞者駭之為異。見者嘆之為奇。信者班班。疑者種種。總皆以物遇物。未嘗以神合神也。況嘈雜之際。奧旨繽紛。閱甫未完。分持四去。求其棄凡。礙於蜉蝣。而悟性命於筆墨者。不亦難哉。余以矇昧無知。未明至道。但見帝君千萬語言。每每以忠孝為體。以道理為用。闡教本之中庸。見性出乎異說。詩而寓道。道而合禪。不作一家之言。而盡三聖之用。真亙古之宏文。而當今之秘寶也。遂精心勤力。蒐集成書。付梓行世。以公帝君之婆心。以開生人之正路。然成仙成佛。本非異人。為聖為賢。在乎人異。吾儕同此靈明。豈可以塵凡自甘。而以聖賢自遜乎。倘能打破疑城。力持慧劍。擊道理之楫。駕忠孝之航。直破慾海之浪。而登蓬萊之巔。回視葫頭。亦為贅疣。不幾哂余多事哉。至於帝君傳經傳方之本願。降詩降字之婆心。與夫馬子之孝。眾信之誠。則有諸真親書之序。與諸子敬譔之跋在。余何敢嘵嘵。
順治十八年歲次辛丑蒲月朔居延弟子止源敬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