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貼日期:Oct 16, 2019 1:52:54 AM

本堂主席關恩師 降

中華民國85年7月27日

歲次丙子年六月十二日

聖示:恭接昊天玉詔,命本堂福神十里外,命本堂城隍五里外恭接欽差大臣,其餘神人與證道院眾修士排班候駕,不得失儀!

 

欽差大臣無極證道院文昌帝君李 降

詩曰:  著書勸世繼年年。神佛慈懷道德篇。

            喚醒迷蒙如悟覺。回歸美境樂悠然。

聖示: 玉詔宣讀,神人持香恭立接旨。

昊天玉詔

欽奉

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詔曰:

朕居尊而鑑卑,無時不以蒼生是念,有鑑於苦海世間,漂浮沉淪,茫茫不知所向,導致罪業重重,實堪悲焉!故特敕命締著聖書一部,題其顏曰:「惑」。敕命聘請各界仙真等為主著仙師,明筆為主著鸞乩,自丙子年六月十九日開著,至書成為止,希神人用命,各盡厥職,書成之日,論功行賞,勿負

朕意。

欽哉勿忽,叩首謝恩

天 運 丙 子 年 六 月 十 二 日

 

本堂主席關恩師  登台

聖示:又是喜訊降臨本堂,上天畀重,誠惶誠恐,但有諸賢生等之堅心毅力,配合代天宣化,吾心可釋矣。亦盼諸賢生等莫負上蒼所望,再接再厲,締造功果。

金闕諸葛上相 降

中華民國85年8月3日

歲次丙子年六月十九日

聖示:吾今夜特降為「惑」一書作序。

嗟夫!孽海茫茫,汩汩沒沒,世態變異,苦海猖狂,醉生夢死,行屍走肉,靈智晦蔽,懵懵懂懂,尋覓「道」路,苦無明標,實堪憐焉。

試觀世人何以如此?自降凡以來,受三毒六害之染,愚於情,失於義;爭於利,強於欲;昧於理,迷於道,致使愈陷愈深,罪業重重,無以自拔。上天不忍坐視,敕聘各界仙佛、高真,飛鸞闡教,導引世人一光明之路,安歸正道。

離塵凡虛幻於不惑,立生活處世於不惑,自修持大道於不惑,自可逍遙矣。簡數語以為序。

                            金闕諸葛上相序於 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 運 丙 子 年 六 月 十 九 日

廣成子仙翁 降

中華民國85年8月10日

歲次丙子年六月廿六日

聖示:吾今夜降為「惑」一書作序。

心有所迷戀者,必有所惑;心有所執著者,必有所惑;心有所鬱結者,必有所惑;心有所沉醉者,必有所惑,惑之不解,難以釋化,或造罪、或造業,終久必沉疴,損德而墮落矣。

心乃身之主,心有其惑,不加排解,會導致行為之偏差,心志之暗晦,天性之泯滅,本靈無法光明顯耀,讓自己永遠的敗亂。今世人有福矣,將由各界仙真等予以解化,導引步入美好之境界與康莊大道。

持己心於無迷,修己心於不墜,鍊己心於不惑,可成就道德也。簡數語以為序。

                            廣成子仙翁序於 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 運 丙 子 年 六 月 二 十 六 日

 

何仙姑仙翁 降

中華民國85年8月17日

歲次丙子年七月初四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一章 情惑

情為何物?耐人尋思,自古而今均為此所困。情由何而來呢?乃人性受塵凡之感染,衍生不同的情懷,產生正邪之情愫。如果無正確之理念及相當之素養,則必困惑不已。

世間情,大凡分為:親情、友情、男女私情(即是愛情)、同胞之情、仁人愛物之情等,而親情要能有真有實,友情要能有義有信,男女私情(或是夫妻之情),要能有美有守,同胞之情,要能有廣有博,仁人愛物之情,要能有厚有大,同時能將以上諸情融合而為純正、純一之正情、聖情,就不會為情所惑矣。

試觀現今社會,親情因利欲而失其真,友情因利害關係,而失信失義,男女私情因靈性之趨落與道德觀念之低差,已失其美與守,同時因男不守倫常,女不遵三從四德,致而倫理觀念敗亂沉淪,這項在現今社會所惑者最為嚴重,不重節操,任何之人均可夫可妻,致使靈性墜落於低等之動物,任何之人均可精血交異,無不同也,甚可思及更因此發生甚多為情所惑者。同胞(非指手足同胞)之情,誰會思及,己顧已不及,怎會照顧同胞呢?至於仁人愛物之情更不用提及,已喪失此寬大之胸懷,這些都是屬實之感情也。

不為情惑者,當正念、正德、正思,顧及倫理,全力致力於正情,發揮靈性之光芒,情可無惑矣。盼世人能思勉行之!

 

上元天官堯帝 降

中華民國85年8月24日懐

歲次丙子年七月十一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章 心惑

心即是靈,亦是人身一切之主宰,心之靈乃秉先天之所賦也,原本清純真淨,無有任何之污染,心靈綻放著無比之光輝,故於人則無邪正明,奈何降落塵凡,受塵宇利欲等之薰染,就因而朦上一層難以拭去之污穢,讓人之靈,其陰影無以輝明,令人嘆息!

靈當養其正,放其純明,使得本性有所依據,如果心無所忌憚,則必暗晦,難以清性,然而人之心靈,當然受到環境、本身之學識、修養、以及父母家庭、以及所接觸等種種之關係,導引出一個人心靈之差異,在此之中因為有所不同,所以更當積慮,設法讓己之心靈能在正與明的方向上去發展,決不可任使其沉落,不加以修正,那你的心靈就永遠埋在迷惑之中矣。

心靈有惑,除了造罪造業而外,其影響更加深遠,不得不慎!可知一個人有所心惑,除了本身外,其所關係的父母、兄弟、子女、朋友等若亦有惑,則必相加落害。今提示心惑之意義與利害關係,就是要喚醒世人能養護你的心靈於純正之道途上,不可因習俗之遷異與之墮落,讓自己陷於迷霧之中,無法尋回己身之正確方向,要詳細論及心惑之細節,實在無法於一章之中談完,惟盼世人己身有所警惕,不讓自己心惑,則後福可期也。勉之!

 

南天武財神 登台

中華民國85年9月1日

歲次丙子年七月十九日

聖示:吾今日藉駐駕之便,登台著:「惑」。

第三章 財惑

財者,為世人所喜愛者,不論男女、小孩等均無例外,但「財」者非喜愛就可得之,還得看個人不同之情況而定也,故財之來,可分先天與後天之分,所謂先天之財,是依你前世之德與前世之善以定之,而後天之財,則是依你後天之努力與後天之行善來定之,故所謂:「命中若無莫強求」之理就在於此,如果欲強求,則必會有不良之罪業產生,如搶劫、偷竊等都是,不但無法享得,還得受法律之制裁,這個就是「強求」所帶來之罪業也。故世人當明白財來還得財去,財來時,懂得以財行善,或回饋眾生,這善財才會永遠水流不斷。如只將得來之錢財存留,不知善以財去,那亦只有遺患子孫,亦會因而阻滯財福也。

世人往往惑於此點,為子孫、為將來存留財富,而造成往後之罪業而不自知,智者不為也,盼能明白此點,不為真財所惑,則將是真正之智財也。

世人最易為財所惑者,乃是「強求」,不知「智得」,所謂智得,就是唯有善用錢財,即是以錢財去行善,自可得財,或是積纍善德亦可得財也。所謂:「福予善者」,即是「財予善者」之意也。希望世人能知此理,才不致於為財所惑,做一個善財之智者,更會使得你的生活達於美境。

 

文殊菩薩 降

中華民國85年9月7日

歲次丙子年七月廿五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章 意惑

心可成念,念生心意,故意乃由心、由念而來,亦即是心念之所及而成心意,行之於外,由意而起,意之是否正念,引發於外之種種,受其甚大之影響也。

意可分其大義與小義之差,如人之意正確,可達於大小之義,如人之意不確,或是錯誤,不但無法達於義境,相反的必有惡之現象產生,亦會因而有頗大之不良後果也。

例如最近某禪寺之風波,完全屬於意惑所起,主持者以及受意惑之學生們,同犯相同之錯誤,亦也違反佛門修持之規戒,亦是不當之導引佛道,這完全背離佛祖慈悲之大義也。又如一個人有所意惑,就會因而沉溺於無法自拔之境地,每每產生甚大之影響,不只自身受害,大者還會涉及社會親友等,真是罪過,然而人當正心來免意惑之禍害,不只是正確之鍊修方法,這才是真正光明己心之正途也。

某禪寺主持,意惑在違反真道之自然發展,未經時日之考量,輕率為淺智意惑者剃度入空門,這是大大的錯誤根源,世人之如此易度,仙佛何憂之有?這完全是那些年輕學生意念不清,一時錯誤所致而來,所謂時運變遷,眾法亦遷,人倫之道不盡,無道可修也,亦惟有沉陷自己耳,此理當深入研悟之。意當正、當誠、當明,法方能隨之正頓、正悟,否則執迷而造罪,誤以為是光明之顯現,盼世人能真正意明自己,而達真修之境地。

 

天上聖母 降

中華民國85年9月14日

歲次丙子年八月初二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五章 美惑

因人秉至善,故性有好美之情也,然美者是一切事物之真,所以呈現在人之心念上均是純善的,往往就是因為人之善性受惑,而沉醉於美的事物上,不得不慎慮戒化也。

世間可見,自然就是美之存在,細悟體會一草一木、一事一情都是美的,但諸美之中尚存含甚多之虛假,如美中有其真在,方屬真美也,故而當知求美得求其實質,並非在於其外表之美,如同世人有云:「娶妻娶德,不在外表之美。」如只外表之美,心地無德如毒,那再美亦是枉然也。又如事物上,只求外觀之美麗漂亮而不實用,亦同枉費也。但是世人往往受虛榮心之驅使,捨本而逐末,最後待了悟時悔之已晚。同時世人亦受生活環境虛美之誘惑,造罪造業者亦多也,不得不慎心去面對體悟。心不受虛美之惑,不但可光明心地,更可藉以真正了悟美的真諦。盼世人齊明之!

 

華陀仙翁 降

中華民國85年9月21日

歲次丙子年八月初九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六章 疾惑

世人疾之來,其源有因,如不為疾所惑,疾就不會有惑於人也。然世人之疾,凡氣血不順,逆而成疾,或因調理不當而致疾、或因內心憂慮而成疾、或因嫉心而導疾、或自勞累過度,不知休息而病疾,亦尚有甚多之因,必當明之加以防範,疾可健矣。世人對疾之惑,往往認為致疾,就有藥可醫,錯也。然所謂:「真藥醫假病,真病無藥醫。」其理在此,當明調理之因與法,防範於未然,才是治疾之道。

世人往往不知如何來調適自己,故而疾病長年困擾不已,須知疾由己生,非疾之致疾,只為世事凡塵煩惱,無以休止,怎會無疾?總為世間利欲煩憂,使己之心無以安然,又怎會無疾呢?平常不知如何攝養自己,怎會無疾呢?日常不知讓己心靈靜息,試問怎會無疾呢?故可知疾就自取,非其他之因也,如能注意上述種種之原,就可無疾而壽長矣。

靜心安性,調理暢適,血氣通順,自可無疾,如能更加注意保養則更可長壽也。盼世人不要依賴藥物,或是醫理,如不能通明疾原,一切均屬枉然,明以行之。

 

斗母星君 降

中華民國85年9月28日

歲次丙子年八月十六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七章 名惑

名乃虛表之榮也,受塵世虛幻意識所導致,且世人因內心無修,不明其真意之所在,因此受困、受惑而無以自拔,沉溺於「名」之虛表中,亦因而煩惱不已也。

試觀世人因名而傾家蕩產、因名而爭吵不休、因名而意氣鬥智、因名而欺心使詐、因名而勾心鬥角、因名而狠心趨害、因名而無所不極等等,比比可見,實在令人恐懼!然而為何為名會有如此之現象?追其根、究其底,乃心無以明理,不知名只是一種代表而已,非真實之物,即是世人不知名之真諦,因而在虛中深受其害也,希世人能細加研悟,莫可劫復其中而悔恨不已。不論屬何種之名(或名份),只是某種代表之意耳,當明真諦,不可受惑,否則沉迷其間,待悔醒時晚矣,亦盼世人在此中能細加明悟之。

 

文昌帝君 降

中華民國85年10月5日

歲次丙子年八月廿三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八章 道惑

俗話說:道即是路也,路各由人去創始,亦即是路由人自己去開創,故可知各種之教門,其亦有其路道也,雖起始各有差異,但其終之效應則是歸一也,這是世人可明辨而瞭解的。

道雖殊,而目的則勸人善一,在此之中,世人習學之道,因不明深理,常有誤解之來,說什麼自己所修學之道門最佳,因而謗毀其他教門之不是,更甚者攻訐甚為嚴重,這就是不明真道之理,受道所惑,如此之人就是耐心清修,亦難果證,須明道須正、須理,不在派別道系之分,如此才能真正步入道之門牆,修而有得,只要認清道之真諦,何教均可修之,以達己身之願望,總不可受歪理、歪道之惑,讓己身鑽入迷惑之途。

現今末運之途,五教不分,其理在此也,亦可明而將五教合一共修,亦屬可行之道也,如果能細加研悟,必可發現五教有其相似之處(只不過在其儀式,或是教條之差異不同耳)。總歸還是要能啟發世人之良心、善智,以達昇華之至境。希世人習道、學道,不可受道之惑而沉迷了自己,使得永遠心昧而無法敞開心志,懵懂於已修之道程也。

 

太乙救苦天尊 降

中華民國85年10月12日

歲次丙子年九月初一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九章 相惑

相者,即是色也。色相在世間均屬不實,虛幻者也,有相必屬其渺,不切實際,然世人往往不明此理,永遠追逐於夢幻之相,無以休止,永無實得也。

相虛,不值用心去追逐,當能明己之性,向己之心去探求,才是最根本之道,否則心受外界之相所迷、所戀,致而影響到自己心念之不純正,永受蠱惑而腐蛀,那就憑你所表現的如何之誠摯亦是枉費者也。故當明,不為「相」所惑,存真正自己之性,向己心去研悟,久久自有所獲也。

目前世間不論何種教別,受「相」之惑而研修者不計其數,今日有機論及相惑,特別提出予以糾正,以免世人再陷入於迷團之中,無法自拔,那待你悔醒時已晚矣,慎思之。

 

普賢菩薩 降

中華民國85年10月19號

歲次丙子年九月初八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章 幻惑

佛陀云:「明心見性」,意思是說明人之心當能自明,方不致於有惑,同時亦不會產生幻象,能見己性以除幻象,世人往往不能向內自求,因而幻象不已,產生甚多嚴重後果。

幻之來,往往由人心來引導,如果心不能定靜,常見其散亂,那幻必來之,且在生活之中,己心之無以控定,則必常埋於幻覺之中,幻覺既生,所有之生活必即受到影響而不能自己,不論在何方面均是如此,工作啦、事業、或讀書、或是從事任何之活動、或是以修道者,必定亂其根矣。根既不穩,那來之成就,故當安心於慮定以清靜,不為外界及己身所秉之天性自惑,則方可求得己心所想成就之願,否則心既有幻惑,永無成功之日也。

各道門之理均同於此,能己心不為所幻,才能求得所謂之真道,雖教義有異,然乃異曲同工也,最終之目的多在於能求得心不幻、不惑,來成就功果,這才是最根本之道,希世人能明以悟之。

 

大勢至菩薩 降

中華民國85年11月2日

歲次丙子年九月廿二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一章 色惑

所謂:「色不迷人人自迷」。就因為色本身不會迷人,而是由於人之不能了悟、不能透澈,故而受迷惑也。然色本身亦無其害,而人因沉迷而自害之,所以可知受色所惑害,都是人之自取也。

色之類別甚多,大凡外界之種種均屬之,如女色、食色、物色、欲色等等,如果能深入研悟其中之妙,並且能澈底去了悟其理,自可悠然不為所惑矣。但世人往往不能自己,常只見其表,而不去澈底認知其害,故愈陷愈深,無法自拔,以致於深受重害而不知醒悟,待回頭時已百年身矣。在此能喚醒世人,惑者都是己心不明所導致,如能明見己心,自可豁然開達無迷矣。

色之迷害於人,各項之例亦甚其多,不勝枚舉,惟能不受惑,始能不受其害。盼世人能在此深入了解,自能離惑而清醒,自可悠然生活自得矣。

 

李鐵拐仙翁 降

中華民國85年11月9日

歲次丙子年九月廿九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二章 求惑

所謂「無所住而生其心。」智者在生活上無所執著,亦因無相而能自由自在,與宇宙渾為一體,因而無所罣礙而自得。

貪是苦因,更因「求」而造成苦惱之根源,世人常因無財而求財,因無名而求名,造成無邊之苦惱,亦常因「求」而無法如願,故常困惑不已,亦因無所不求,則必因而生活在痛苦之中,不知這因「求」而造罪造業,而無法自拔,到頭亦因「求」而沉墜於淵藪之中,是故當明此「求」之惑,其禍害非淺,須能無所求來淨化己身心地,因無所求可自由自在、因無所求可光明覺性、因無所求而悠然自得,更可因無所求而超脫自己也。

不為「求」所惑,超出「求」之範疇,讓自己之心能永遠脫離「求」的欲望,來覺明自己,成就己身光輝之靈性。

 

九天玄女仙姑 降

中華民國85年11月16日

歲次丙子年十月初六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三章 利惑

「欲與利」是敗壞品德之根源,亦是修持的致命傷,因利欲層次的不同,造成對人不同程度的影響,欲利存心重者,敗德亂行,欲利於心較輕者,影響己身之心志,難以定慮行止,故欲利之惑於人,其道德之影響至深也。

雖「利」人人所欲者,但得顧及品德廉恥,不可無故受惑於利,則必使己之心志沉墜於罪惡之中。人生之生命價值,就在於道德之高尚與否來論評,並非在錢財之多寡來評定。故當明己之心念,決不可受誘惑而導致己身品德之敗亂,絕對得拒絕利欲之迷惑而遠離之,不只己身須修鍊此種之品行,還須作為庭訓、或是傳家之戒訓,使得好的家風永遠流傳下去。又如每個人或是每個家庭都能如此,則必是堯風舜日之社會矣。

「欲利」會腐蛀人之心靈,得特別的戒慎之,品德與修持之好壞,由欲利測之,就可明見其中之佳否。在欲利能明心鑑別者,就是一個良好的修持與胸懷之表白,並可藉以認定其道德是否為高尚之人,盼世人能離欲利之惑,來光明自己之品德,並讓其發揚光大之。

 

保生大帝 降

中華民國85年11月23日

歲次丙子年十月十三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四章 生惑

人之生與死,有重如泰山,有輕如鴻毛,然生與死可說是人之大事,須有明確的認識,方有生與死之價值,否則輕率之生與死,那就失去了意義與生命價值之真諦,不可不明、不知也。

試看世人往往在生之時,好似只為日常之生活在煩惱而已,每日庸庸碌碌、奔波不停,好像只為了糊口生存,或是日過一日,平常的吃飯、睡覺息息不停而已。請問這是生命之意義嗎?那跟其他低靈之動物又有何差別呢?甚至於有些人每日醉生夢死,每天癡癡瘋瘋,不知所為何事?又可說甚多之人過了一生,問他到底如何過的?還是茫然不知,那如此枉過數十寒暑,又存在何種之意義呢?這等之現象可說是「生」之惑也,亦可說是「生命」之大惑也,不能不加以戒惕悟醒之。

首先人不可受不白之生所惑,除了生命現象得維持外,更當立定目標,生活得須有個定向,真正做些對社會眾生有所貢獻之事,或是為自己的靈性修持,使得有個歸宿,才是開朗之人生,不是人生之惑也。盼世人能在此予以了悟,並能體會而加以施行,那你必定會將生命擴大其真義矣。

 

彌勒古佛 降

中華民國85年11月30日

歲次丙子年十月二十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五章 樂惑

樂者,在於調劑己身之身心達於和諧、安順、詳平之境。同時應能將己之心性安適而達於詳和,謂之真樂也。如不能使之如此,就是違反樂之真義也。

世人往往對樂之真諦誤解,以為樂就是縱欲之樂,亦即是違反理性之樂,將樂戕害己身之身心謂之其樂,其實這不但不能調適身心,使之平衡,更因而傷害身心之健康,這即是被樂所惑也,如能明白真義,就可避免為樂所傷矣。然樂能樂適於適當之心性,使己心可免於傷害,又能將己身心獲得真正的調理,才是樂的真義也。

樂合其適、樂得詳和、樂乎其境,不但身心無傷,更可調和,這才不會為樂所惑,今之世人樂傷己之身心,不論以何方式為樂,往往都過縱而傷矣,盼今提出惑,能明而改之,真享真樂。

 

岳武穆王 降

中華民國85年12月7日

歲次丙子年十月廿七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六章 義惑

凡事當先探求其義真之所在,始可知而行之,不為所惑也。義者乃天間之正氣,義者乃合情合理之事,義者乃良知、正知之所在,義者乃不違背良心所行之事,義者乃人性之光華,義者乃是情理之昇華。義之真諦,可說瀰漫於一切正直事理之中,不可不明、不知也,而在於義之解,則甚其多也,無以詳述。

世人往往曲解義之所在,故常違之,或而造成甚多遺憾之事來,大多人因不明義,以為一般小事,或為世情一般之瑣事,肝腦塗地,或是針鋒相對、或是兩肋插刀、或是因不合情宜而犧牲、或是偏理而爭鬥,這謂之朋友講義氣、或是因而賣命而說是情義之所在,這些種種都是偏差矣。然真正之義,是真為情理,或是真為眾生之利益而拼命、捨命,以解眾生疾苦,或是真正拯救眾生之痛楚所在,這方能謂之真義。否則那只是癡義、愚義耳。故世人真修其道,更當明此真義修之,始有成效與功德,不然只有枉費修持,更因而造罪、造業,其害深且大也。

修己性而明義,行慈心而造義,讓己身心靈光輝而立義,這才不受義惑而真正的成就自己,莫輕忽而淡忘,當真正施行力勉之。

 

南天文財神 降

中華民國85年12月14日

歲次丙子年十一月初四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七章 富惑

富貴者,世人所喜者也;貧賤者,世人所厭惡者也。然所謂:「富貴在天,小富由儉。」此乃說明富貴貧賤皆有定數,這是淵源於祖德等之關係者來,不可強也。又此項暫且不談,說說世人求富之弊何在?世人大家均想富有,但均求富無門,非只三支清香叩拜於神佛之前就可如意,其實當知如何求取財富才是最佳之途徑。試看世人理財之法各有不同,也因而貧富各有差異,故可知理想理財方法才是致富之道,有些世人賺一元,花二元;有些人賺一元,省五角;有些人賺一元,花三角。試問那些人會富有,可想而知矣。或者更會作理想之投資,或者有些會利用錢來滾錢,如能明智的行之,久久必富也。故貧富可說由後天各人的作為有相當密切之關係,更可因而明白富貴貧賤在後天是有相關之因素存在也。

世人對上述之理不明而產生富惑,此話怎說呢?世人往往不知量入為出,由儉來致富,總想一次致富,所以用盡心機:偷、搶、騙、害等無所不用其極,或是利用種種不當之方式去取得錢財,也因而造罪造業,身入囹圄,後悔莫及,這都是為富之惑也,不可不戒慎!更當不惑於富,安份守己,久久必由小財積累而成大富矣。盼世人能知此理,勤儉自己,和樂安康也。

 

文天祥夫子 降

中華民國85年12月21日

歲次丙子年十一月十一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八章 禍惑

福世人所欲者,禍世人所惡者,禍福之來,雖有原業之牽纏,但所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可知禍福全憑自己所導致者也。

世人往往福來則喜,禍來則悲怨,誠不知細加檢討福禍其來之因,如能探討知其因原,則禍福自可淡視,且能以平常之心付之,更不會有禍福不同之心態差異矣。再言禍福全由自取,世人有些為名所惑而造禍;有者為利惑而造禍;有者為情愛所惑而造禍;甚者有為私益所惑而造禍;亦有為虛無身外之錢財所惑而造禍,類此之禍實在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述說明。而世人遇禍之時,誠不知自己細加研悟其禍因,只會怨天尤人,感嘆悔恨不已!到頭來自闖之禍亦得自己承擔,他人更無法替之解圍,故當認明禍因,慢慢的加以排解,求得內心之安然。

正己之心以行事,則可去禍因而得福,更不可錯己行徑而惹禍,當慎於始,莫哀怨於終,且不要受禍之惑而悔恨。盼世人能深明此則,生活於日常之中,不只無禍之來,更由而可造無限之後福也。

 

東嶽大帝 降

中華民國85年12月28日

歲次丙子年十一月十八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十九章 死惑

世人一談到死,心中無限的畏懼,其實死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如能確識死之因緣,則必不怕矣。生乃人所喜,死乃人所惡者,然而如生得無意義,醉生夢死,那還不如死得好,故死有重如泰山,死亦有輕如鴻毛者,故死不足為懼,但看死得有無意義?死得是否輝煌?否則生不如死也。

試看世人往往為死所惑,每一有死,就感嘆不已!但卻不追究是否有意義?甚多之世人一生懵懂過日,不知有所作為,且未能在有利益眾生之情況下來努力,只不過是為了日常之生活而奮力罷了!這種之人生,其生又有何意義呢?簡言之,就好比行屍走肉罷了!還不如不生,反而造罪墮落,遺患萬年,是而生不足為喜,死亦不足為憂。再看生活的是否有意義?且人生是否為死而惑?則須看世人之聰明才智而定的,但盼人生得過其真義,澈底了解生死之真諦,不為所惑,才有意義也。

死之惑,永遠埋藏於世人之心中,甚少有人澈底的去探討死的真諦,天地循環,有生必有其死,故在生時能做些有意義且能貢獻人生者,才不辜負自己的一生。盼今夜提出探討,希世人能有所了悟,以正確人生的方向,並藉以勉之。

 

南海觀世音菩薩 降

中華民國86年1月4日

歲次丙子年十一月廿五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十章 善惑

人性本善,這是無庸置疑,然因受後天環境之影響,致而使得人心受到污染而墮落,甚至於達於不復之地步,令人惋惜不已!故可知人之依秉性所行事應為善,這是理所當然者也。

世人甚多不知此理,違背本質之性,不知為善,如欲行善,則必提出條件,甚或是祈求,持己善作為交換,試想這種之善能夠使之達成願望嗎?又歷劫以來,每個人都因罪業之關,沉淪於世間之苦海,能秉己性行善,這才能漸次的褪去,彌補以往之罪愆,如總以條件作為交換而行善,不如不為,而且失掉了真正行善之意義,能不知醒乎?故可知為善是人之本份,不可有任何之企心存在,否則全然失去了真諦,再之,本質行之在於人之至誠,才能顯得真實可貴,亦可因而表現出人性之光輝,盼能悟知此理,澈底打從內心開始來向善吧!

不因行善而有惑,當依本性至理去行善,一來可得己身內身之愉如,二來可因善功而去歷劫之罪愆,更能因至誠之行善,使得整個社會達於祥和之境,此等之功德更加不可抹滅也,希齊明之。

 

彌勒古佛 降

中華民國86年1月 11日

歲次丙子年十一月初三日

聖示:吾今夜再降著:「惑」。

第二十一章 樂惑

喜與樂乃人人所想要者也,但往往不知樂之真諦而受其惑,如有些世人有某種之嗜好而自得其樂;有些人好賭,將賭為其所樂;有些人喜愛喝酒,傷身而自得其樂;有些人則執著於某種不當之偏好而自得其樂。諸如此等之喜樂,均屬不當也。同時不知控制適當,致而傷身、傷財、傷元氣等而不自知,以為這就是所謂之人生之樂,其實細悟之,不但相反,更受其害也。

專題本文人當知能悟、能明,不為所惑最為重要。樂者真義:在能真正使己身心達於怡然之境。也就是說,如果能把自己的心真正置放,怡養於平和無憂、無煩、無慮之境地,就可達於真樂而不受所惑。然世人往往就是因為想不開,對利欲錢財的執著來拼命,請問這怎麼能得真樂呢?或是遇有某種值得喜慶之事,就樂得不可開交又不想想,這些非真其樂,轉眼即失即滅,非有長久之真樂也,故可知此等之樂,乃虛幻之境耳!如沉迷於其中,當然亦會受害也。人當明真樂之真諦,永遠保持心境之開朗,心境之昇華,不為一切喜事所蒙蔽,那不管是在修持或是怡養上,必定有其裨益,盼世人能深明之。

樂在於心境之內,真樂在於怡情之樂,樂非表面虛華無實之樂,樂要能對本靈有所助益之樂,樂當有助於他人各方面之樂,樂須讓之昇華,以助群生之樂,樂要能對修持有所助益,樂要能使普天下之人得其裨益,如能如此,則不但不為樂惑,更能永遠滋長樂之真諦也,希能齊勉行之。

 

亞聖孟子 降

中華民國86年1月18日

歲次丙子年十二月初十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十二章 真惑

真,有其純美、有其光明性,在人之身上為天性,在物上則為物性,故不論人或物存其真則必美也。但世人往往為真所惑,棄真而從偽,以為偽才能適應這個社會人生,此則惑矣!誠不知真純才有美點,如是偽假則一切必是醜陋萬分,無以形容,因而受惑者多,甚或沉迷,不知返真,令人嘆息!

「真」是一切事物真性之所在,不管是處世或是修持,惟有純真才有所獲,否則在偽亂之中,絕對不可能會有所其得,甚至於敗亂本身所嚮往之一切,亦從來未有偽假能成就本身之想要成就之事,同時偽假只有敗亂品德之根源,並無法用來成就自己的,同時亦會因而造下無邊之罪業而不自知。上天秉賦於人之性,就是要能從真而不虛偽,實實在在的把真性顯露於生活之上,亦以此來成就秉性之光輝,使之燦爛,照耀己身之道程、佛性,是而有所謂:「真性就是佛性」,其道理就在於此也。

秉承天性以存真,不可認為虛偽可適應處世,惟有純真才能光明自己,坦然的面對一切,更可藉以造就無邊之功德,若是癡迷於虛偽,不知速加反省,爾後必痛恨不已。盼能受勸以醒之!

 

南天喜神 降

中華民國86年1月25日

歲次丙子年十二月十七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十三章 喜惑

喜者世人所欲者也,亦即是世人均歡迎喜之來臨,對於惡禍均厭而棄之,不願納受也。但何者屬喜?何者屬憂?世人往往受此困惑不已,亦即是不明事之究理,才會有惑之來。如果能徹底了解何者是喜?何者是憂?則就不會受惑矣。世人有慶,如各種之賀慶,如生小孩、功名、納財等,均喜出望外,更或因爭得某種之勝利而喜之、或是在某方面有所成就而賀喜之、或因某種稱心如意之事而喜之,或因某種之因素得獲而喜之,這些都是常而易見之事。如果深入加以探討,人生如夢,夢幻人生,這些等等就真是足喜嗎?這些幻化之事件,有何是真的令人足喜之事?智明者明之,愚癡者當更審思之。

真正足喜者,但看世人是否有存積道德而論,故可喜者人生之道德也,因這才是最根本之所謂真財富也,這種道德並不是金錢財富隨地可得之者也(誠心者除外),這也才是隨著人身元靈而走的,如果無德之人,總是無法消受其福,而且是短暫、易於幻滅的。智明者不為喜惑,有喜來時,淡而處之,更得省思自己是否有德,加以檢討。故世人須明真樂之喜,乃在於能速積德,一來可消前業,二來才是培養自己福德之根源。這些道理,世人須明智以行之,不必去憂慮你現在之情況為何?設法真正的培養己德吧!亦因而不為喜所惑矣,勉之。

 

鬼谷仙師 降

中華民國86年2月15日

歲次丁丑年正月初九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十四章 運惑

世人往往不明人行運之關係與來源,致而在一生之中常為運所迷惑,不知何去何從,甚至於有者一生總在運命中打轉,不知如何是好,不但耽誤了美好之前程,更因而毀誤自己之一生,甚值惋惜!

有否運與命?答案是肯定的。然因星球之運轉,感應到世間的每個人,致而產生不同的反應,有者能適應星際之運轉,故常感世事如意;有者因不適星際之組合,故而身心常有不良的反應,致而常感不順暢,就因為如此,所以對運致而產生懷疑,所以迷信於此。而命則是因各人前世或是宿世因果之關,而導致今生生活不同之變化,這些比較固定不變,是而可知己身之命是死的,而且是自己前世或是宿世前所造下來之結果,故好與壞,怨不得人也,亦即是得由自己去承擔才能了結,否則任何條件是改不了的。在明白命與運關係之後,就不會被其所惑。在運上是稍為可改變的,因星際運轉,對每個人年年有所轉換,故而可知運之變也,亦唯有運能稍轉命也。

不為運命所惑,惟有善而可轉移運與命,原因是上天及眾聖神仙佛有助善者,故惟造善立德可改運與命,這不但是千真萬確之事實,亦常顯現於民間之事實,希世人能知而行之,那自己之命與運自可亨通,亦同時得明白命與運其好壞全操於自己的手上,莫忘之。

 

神農大帝 降

中華民國86年2月22日

歲次丁丑年正月十六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十五章 藥惑

奇哉!奇哉!為何以此題綱論述?藥即是藥,又怎會有惑之來呢?奇怪就在於此也,世人往往只認知藥乃是治疾之物,誠不知藥乃是毒也。藥只不過是只在於舒解病痛而已,並非真正能去除真疾,所謂真病無藥醫,真藥醫假病。然而吾試嘗百草,以為綱目,旨在於能舒解眾生疾苦而已,故只在告知世人萬一有疾,可用藥暫時解除痛苦,並非能完完全全的根除,世人總在於此執迷,故而生惑也。

藥須適其切而用之,才能得到真正之療效,否則縱使試用百藥亦無濟於事,更有甚者,世人還喜用藥物補身,其補身當然亦有其妙。而吾所試之百草中是有安養滋身之藥,但其實亦在於促人身之血氣通暢、血脈順宜,即血脈能通、血氣能順,自然無疾身健矣。詳細探討諸如此類等藥物是否真的就是補身強壯之藥物嗎?其實不然,故世人不可為所惑也。人求身健,只在能習練身血氣,使之平和,心氣讓之調順,自可身強體健,莫有依賴藥物之心理而生活於藥惑之中,此點至為重要,莫可輕忘了。

心無藥惑,常習正己身血氣調和,就無需什麼藥矣,亦不會有藥惑之來。盼能明乎此理,再求各方面對己有利的方向去適應吧!

 

濟 佛 降

中華民國86年3月1日

歲次丁丑年正月廿三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十六章 迷惑

哈哈!癡哉世人,總為身邊各種事態所迷、所惑,有者迷於酒而醉天天,或為酒而醉連連,不正事業;有者為色所迷,傷身敗腎,聲名掃地,或損及倫理道德;有者為財所惑,終日沉迷於賭場,或是迷戀於各種之賭局上;有者迷惑於垂釣上,讓魚兒哀叫聲連連;有者迷惑於各種不同的嗜好上,實在說也說不完,可見知世人所迷惑者太多了。哈哈!唯獨吾沉醉於酒香中。

上述所迷所惑較之不好,但如果過度沉迷於好的方面上,亦屬不佳。如有者過份專心於事業上,整天從早到晚就是奔波忙碌,甚少休息,請問賺那麼多的錢財,自己不加享用,不是太傻了嗎?甚至於遺留給子孫,而子孫不知善用,反而惡處,那你不就是成了罪魁禍首了嗎?在世人一般眼裡,認為這種人不錯啊!那請問這種人生有多大意義呢?除非真正致力於慈善事業,那就另當別論。世人有者沉迷於讀書研究上,但既已入迷,就是不好因為會疏忽於其他方面之上,如身體之健康、或是在為人處世、或是在人倫道德上總是有其缺失在,無法完美,所以說,在好方面的迷惑,也有其錯誤之存在,不得不慎也。

世事之迷惑,要想適切除去,當然惟有靠修持來建其功了,因惟有修持,心有所其定與靜,不會輕易受惑,故而修持的好處就在於此,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希望世人能於此多加探討,並勉勵自己。吾又迷惑了,喝多了,哈哈!再會。

 

廣成子仙翁 降

中華民國86年3月8日

歲次丁丑年正月三十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十七章 疑惑

所謂「疑心生暗鬼」,傷身又傷神,在一個正常之心態,其心念是正誠的,不會因某種小事或是某種之因素而產生疑慮,因心一有所疑慮,心必受攪亂而傷神,如遇有疑慮,必心神不定也,必定會傷害到己身所接觸之事物上,故當明此理,將己身修鍊至正誠、定靜的地步,而掃除一切不利之陰霾。

一個人如有疑心之惑,那在現實的生活上亦會產生甚多不利之事來,人與人之間之相處,除了須坦然正誠面對而外,更不可局限心念而疑慮。如一個經常有疑之慮,怕這個、怕那個,甚至於經常懷疑他人對己不利,或是杞人憂天,或是小事就擔心不已,或是因他人些許之錯誤,引以為會對自己有什麼甚大之傷害,如此之人,久了必生心神之疾,同時亦無法與人相處,或是跟家人在一起,不只自己生活上會產生障礙,同時亦會造成別人生活上之阻力,亦可明白此等之人必定會為人所拒於千里之外,由此可明白疑心之惑影響至深且鉅也。

父子不睦,有者因疑惑所致;夫妻難以和諧,有者亦因疑惑而來;兄弟親人不能祥和,亦有因疑惑所造成。可見疑惑之害、之可怕,本來好好的親情倫理,就因疑惑之害而不自知,得須除去疑慮,大家才會和諧安祥,甚多家庭就是被疑惑所引起的不幸,即可加以印證,故世人當時加警惕!得實事求是,不要不加印證就心生暗鬼而疑惑之,吾在此盼世人能細加了悟並勉行之。

 

南天福神 降

中華民國86年3月15日

歲次丁丑年二月初七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十八章 酒惑

哈哈!酒尚有惑乎?奇哉!奇哉!其不明內裡,就不明其中之惑也。世人往往因酒可樂懷而惑之、因酒可助身,誤而惑之、因酒可喜樂,誤而惑之、或因酒能暢意,誤而惑之等等之故,所以被惑也。

為何如今杜康尚被監禁於十八層地獄之中,就是因世人之酒惑所連累之犧牲者,然酒如能適切其用,即可得其妙也,就是因為人性沉迷、墜落之關,無法把持得住自己,使得一沾酒就難以釋手,不到酩酊大醉,總不感到暢快,致而惡習日累,至而成癮中毒而深受其害,或因自己無法抑制得住,一喝就沒完沒了,否則難稱己意,致使無法收拾,這也是受酒之惑使然者也。

酒之害,日常生活常可見到:因酒而誤事、因酒而傷身(日積月累,傷肝而不自知),因酒而失去大好前程、因酒而喪失鬥志、因酒而背逆父母親人、因酒而喪意失禮、因酒而亂己性,做出違背良心之事,如此等等甚為其多,不勝枚舉,世人舉目可見,其害也多矣,不必再予贅述。

不為酒所惑,寧可傷心,莫可傷身、傷肝,否則永受其害,蒙昧了己身清明的心靈,盼世人適其可而品之,誠實的享受酒的美味,真正的暢意自己。

 

孚佑帝君 降

中華民國86年3月22日

歲次丁丑年二月十四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二十九章 賭惑

賭乃人性劣根之所在,亦即是存於人性之陰暗處,人人均有之,只因涵性差異而有所不同。賭者雖是性之根,但可因靈明而除卻之,同時亦可因人之空性而了卻之,更可因能見性而去除之,否則賭性永遠埋於人之本性上,無以根除也。

賭之害,世人常而易見,因賭錢而傾家蕩產,生活落魄;因賭氣而傷身壞體,得罪親朋好友;因賭性而亂靈己身,同時亦因而傷及靈根;因賭意而傷及本性。此等等現象,世間可見,亦即是賭惑之害也,如能了悟賭,則無可傷及人也,就是因世人惑而不知避之,故深受其害而無法自拔,使得己身受害外,更傷及無辜也。

賭不受其惑,自然無傷害之來,往往因貪嗔癡之故,所以沉迷於賭而受其腐亂。盼世人能知惑而避之,就可避免受毒矣。齊思勉之!

 

玄天上帝 降

中華民國86年3月29日

歲次丁丑年二月廿一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章 福惑

太上有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即是說明福與禍全操縱在自己之手上,非外求可得者也。話是如此,然世人均不知如何得福避禍,雖言操之在己,但不知如何去探求,茫茫然不知所措,故為福所惑矣。

世人之弊,凡事避禍求福均全依賴神佛之助祐,然神佛是助祐善人,而並不是隨意就可賜福的。試看世人每在廟寺上香拜佛,所拜供品,就會先想到先生、孩子或是家人等喜歡吃什麼,就買什麼供品,這還沒啥關係,因供品供奉之後,當然還是帶回家人來享用,神佛並沒有真吃,但是世人每每手持清香,就是什麼:先生事業如意、家人身體健康、生意興隆,或是其他不合理之祈求等等,一大堆訴不完的心中願望,然以此小小供品作條件,與神佛交換條件,試問那位神佛敢領受呢?當然就會有祈求失望,不能如意也。類似這種有條件的祈求,不等於就像民間買賣一樣,何等可笑!神佛會與世人有條件的交換嗎?故而可知,如非有大德之人,就是擺上數十桌之供品亦是徒然。希世人於求福之時,這種觀念應該去除,懂得求福,才是根本之道,莫可為求福所惑。

又如何去求真福呢?就是要能時時有善心、行善事、積善德,那福不特求,自可降臨也。聰智之人與神佛溝通,目的就是在能求得神佛的心印,如何改變自己的心念,成為真正善良之人,這才是求真福之關鍵也。希世人能澈底明白此理,以求真福。

 

地藏王菩薩 降

中華民國86年4月5日

歲次丁丑年二月廿八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一章 偽惑

偽者,真實之反也,同時亦是害實之惑也。然偽者虛其表而難確其實,掩人耳目,難見天日,可欺其一時,難以久遠,故不可受其所惑,造成不可收拾之後果。

世事以偽之惑,常見其之弊害所在,而且比比可見其禍難,以長遠之事實:如貨物之偽其表而賣之,只能圖短暫之利,難作其長遠之生意;如貨物之外表只求其表面之美觀,不能求貨質之實,無以耐久,更失其價值矣。世間常見這種之食品,或是衣飾等外表,只見其美觀,難求其貨之實在,更有將壞之食品包裝於內,使人無法察覺而受惑,此等等之事實,除了受偽惑之害而外,更是敗壞己身之道德,只貪圖欲利之快,未能顧及道德信用,無以坦然面對一切之事實,故此等偽惑,當明以制之。

貨物如此,論及世人亦然也,世人有者外表打扮的妖艷美麗,但其心思、心念,惡毒如蠍,試問此種之偽又有何用?又有人善於偽其心地而行事,更屬可怕!故可明白:不要只求外表而包裝,但求內裏之實在最為重要,可知人心不必求得包裝,能坦誠表露最為實在,如是包裝,則必有其偽也。社會之會如此之亂,就是因為人心之偽裝所造成之惑也。盼世人能對偽虛能透視其弊與害而不受惑,將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光光明明,坦坦蕩蕩的使得見其實在。今日提示,期盼勉之!

 

南天化育府天君林 降

中華民國86年4月19日

歲次丁丑年三月十二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二章 智惑

智概略之:有愚智、邪智、正智與靜智等。然愚智與邪智,約略相近;正智與靜智,大約相同也。愚邪之智,乃是非不明,心念執著,善惡顛倒。又正智與靜智,乃心地善良,心純慈悲,善惡分明也。世間之所以會動亂不已,而且道德趨於沉沒,大多是因愚邪之智充斥之關所致,故而使整個人倫道德難以挽回與救治,令人感傷不已!

愚邪之智者,除了傷害自己而難自知外,其對周遭以及整個社會等都會產生深遠之影響,同時,因為無法細加分辨,那情況就更加嚴重矣!如今之社會不良現象層出不窮,其主要之原因就在於此也。然人之修要,就是在能體悟出己身之愚邪之智,能夠達於正智與靜智之境地,因為惟有如此,整個社會才能因而祥和,由而淨化,更由而達於康莊之境。如果人人能細加研悟此理,更能往此目標邁進,那就等於人間天堂矣。

人靈智之由來各有其異,因教育與生活環境之差異,故有所不同,然如無根深蒂固而無法醒悟,則就如此的毀誤一生,從此為智所惑也,如社會如此之人多,則社會難以和諧,終就沉淪,無法挽回。惟盼世人能真修自己之正智與靜智,不但無有所惑,更是光明心靈之最好途徑,希齊醒勉之!

又示:難得之機回院著書,吾喜見堂上諸賢生等誠摯不渝之心志,值得嘉勉!同時,如能堅志不退,在聖務上更加努力,這就是正智與靜智之人也,簡此勉之。

 

中元地官舜帝 降

中華民國86年4月26日

歲次丁丑年三月二十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三章 孝惑

凡事因有其惑,因而導致觀念之偏差,以及行為之差異也。然「孝」亦有其惑嗎?當然有之,世人現今對「孝道」之觀念不但已逐漸的沒落,同時將有除棄之可能也,實在悲哀!亦因為孝惑使其然也。其實「孝」乃人之本性,人之秉性,無論男女,根深於心念之中,因世態之變遷,道德觀念之淪亡,所以這「孝」字快要迷失了,這即是人間之大悲哀也。

自古流傳之孝道,不只是將近離正念之情況,同時因「教育、家庭、學校」等之未能重視,使得現今孝之觀念已漸不存在矣!就是有的話,大多以簡單之能養為其盡孝之意,其實差也!就是家中所養之寵物,有者照顧得無微不至,比起奉養父母還來的尊敬,這常而可見之事也,故可知現今為人父母者,比家中之寵物還不如也,最主要為人父母者並不是要子女能天天大餐、日日好菜來奉養,而是能與子女之間取得親情之溝通而不使之煩惱而已,其實細加說之,反而父母孝順子女的要來的多也,這就是道德淪亡之見證也。為人子女者應多思慮將來亦會為人父母,如果此等現象再予循環,那情何以堪呢?是以,都是因果循環,並無所謂的當然之事。盼世人能在此多思悟,改正自己錯誤觀念,速速盡孝吧!

孝並不是做給人看的,孝是發自內心真正的感受,孝是人間倫理美滿的見證,孝是個人圓明的光芒,孝更是真正致福的途徑,希世人在此深悟之,並勉行之。

 

南天監察天君黃 降

中華民國86年5月3日

歲次丁丑年三月廿七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四章 義惑

義屬人本性之光輝,亦即是人性正氣之表現。又義可分為「正」義與「邪」義之別,為何有如此之差異呢?主要在於本性涵義之不同,與對義之認知不一樣而造成其之差別也,亦因此而造成義之惑也。

義如能其正,則人性可光芒,同時義可造福自己與他人,同時義能藉以提昇人性之價值。如果趨於邪義,不但害人害己,更因而黯淡了己靈之光輝,不得不慎也。又何者是屬「正之義」呢?乃行事可坦然面對蒼天,即是俯怍光明坦蕩,正正當當,合情合理者謂之。那「邪義」就是曲解、歪扭義之定理,造成行為之偏差,甚而步入不可收拾之地步,本身茫然,不知其錯在何?此等謂之邪義也。正義之事實不用例舉,而邪義則當說明,否則世人不能了悟。如同某人行為已經有所偏差,失去了正理,而偏因事理之至親至友,因不明是非而袒護與照顧,這就是邪義之例。又今之世人亦有為了某種因素(大多是財利等),昧著良心去詐騙,甚至於不顧一切手段,藉以達到目的,這等都是歪扭正義之實也,故當明理以辨之,莫可受惑也。

當多思涵養內斂本性,而歸趨於正義,莫可失去本性,沒落自己之本靈,而陷於邪義,正邪之義,相去甚遠,其功德之差別亦遠矣!盼世人能多修、多悟以正己,齊心勉之。

又示:甚久未回堂與諸賢生共聚,甚念!見諸賢生不渝之心志,吾佩服也!如今敗亂之社會,還是你們最好、最值得欣慰之一群也。

 

南天鸞務院普化天君林 降

中華民國86年5月10日

歲次丁丑年四月初四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五章 理惑

理求其正,始不為所惑,如理歪、理偏、理奇,不但己受其惑,亦波及他人易為所惑也。然人心本其理正,因受各種因素之影響,故而偏行其理,或是歪曲其理,使得本身蒙受其害而不自知,實在堪慮也。

理存於人本性之內,故每當行事應秉性而行,不可懵懂而被各項外在因素所惑,以導致其理之乖逆,或是因而使得所做所為產生不良之後果。在人性之中,正理、正道是永不受某種原因而失其正,須明此理,每當舉事更得思慮秉性之誠正以赴之,千萬莫可因循隨意而行,那不但違心違德,將造罪業於無形,本身自沉之,靈亦會因而暗晦,難以清明。人乃當求心靈之光明,就是在於其行事之理性,自然會存涵出浩然之氣也。盼世人能悟出此理,秉正而為,無虧於心,使得本性能安然也。

不可為理所惑,或是以偏歪之理惑人,或是因利欲而強詞奪理,或因偏私而失理,這些都是有違逆敗德之舉,當慎而勉之!不只可光明己靈己性,更可藉以渾厚天地之正氣也。

又示:吾兒鎮鎰,舉家近來可好!吾亦念喜之!然今夜有機回院著書,時機難得,惟有數語以為見勉。同時能見堂上諸賢生等,此之不渝心志已有多年矣,實值嘉勉!盼能堅志行之,爾後功德無量也。

又示:喜家近有喜事,吾更加欣慰也。

 

準提菩薩 降

中華民國86年5月17日

歲次丁丑年四月十一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六章 念惑

心動念起,念生行至,故可知念之動起,影響行為之好壞,同時其之關係至深且鉅也。

念生有其善與惡之別。念善:行為可正、可善、可光明心性、可涵養本靈,亦可愛及他人,更可慈悲與物。如念惡者:必心性墮落,惡行歹做,本靈暗晦,本性泯滅,亦因而波及他人,亦因而毀及萬事、萬物,自身沉淪。故可知善惡之念,其有甚遠之差距,亦因之導致本靈之昇華或是墮落之根源,當必省悟思之。

人念惡之起,究其根源,乃是受塵凡欲利私怨,或是其他之因素所引起,故而會生念惑,如能將此等之因素去除,秉己心於淨、於空,則念無所可惑矣。然世人都是沉於欲海,不知醒悟者多,所以常因而念惑不已,無法自拔,造罪造業,沉淪苦海,人之所以知修、當修,其目的就是能在己身每一動靜之間,使己身之念不受任何之惑而清明歷鍊,這就是修與不修最大之不同,會受惑者,大多屬於無修之人,如能深修,任何之念就不生不惑矣,盼世人能知悟此理,速予糾正自己,邁向清明之境。

 

西天惠心菩薩邱李 降

中華民國86年5月24日

歲次丁丑年四月十八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七章 塵惑

現今之社會受物質的誘惑,以及智慧之污染,每個人內心無法安定下來,同時內心常產生甚多之苦惱,且內心無比的空虛與寂寞,致而利用各種方式來加以排解:有者花天酒地,有者豪賭,有者利用各種之享樂,有者甚至於以吸毒等等來解除內心之無比難耐,這就是常見之塵惑也。

除此外表易見之惑外,甚多之世人亦常以享受、權利、名譽為生活追求之目標,以為這就是很自然的一種現象,其實這已是中了塵境之毒矣,誠不知這些都是因六根及六塵之習染所造成之嚴重後果,這些不但對人生無價值可言,更深深的傷害了自己的靈性,同時在人生追求這些目標的過程之中,常因而無法安定心性,造成甚多精神上疾病而難以療癒,請問這是何等的不值!待人生末途知悔已晚矣。

再見現今世人甚多文明病之起源,並非完全在於生理現象之不適使然,大多皆因塵惑傷身、傷神所造成的,故常見藥物罔效,苦惱不已,如能排除此惑之源,亦能知悟者自然和樂而無疾,同時亦會真正生活得和樂愉快也。

世人當明塵凡一切皆假,不受所惑,明心見性,則必無任何後顧之憂,又可因為修知之根基,任何之塵境就不會受惑矣。

又示:吾難得之機返院著書,未見女兒貴花與女婿文龍來堂參鸞,甚為可惜!

但知其夫婦倆誦經在院功德不小,以此堪慰之。

 

武曲星君 降

中華民國86年5月31日

歲次丁丑年四月廿五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八章 邪惑

邪乃正之反,且邪除心術不正外,邪還害情害義,造罪造業,同時,邪亦偏離正性,導致本靈之暗晦,故如受邪所惑,則其影響至深且鉅也。

世人可見受邪所惑,害情害義之事實甚多,如為私利,騙人錢財,為謀多利,失卻良心,凡事不依正理而行。商人者欺品賣虛,同時為求大利,不顧情義,假貨充斥;建築者偷工減料,品質不佳,甚有影響他人生命財產之虞。又有昧著良心欺壓善良,施騙行搶,亦或為了一時致富,不顧自身生命,綁架搶奪,在所不惜,諸等之情事,都是為邪所惑而導致嚴重之行為偏差,這些事例淺顯可見之事實,非吾所虛言者也。

現今世人亦有甚多近道、入道者,終究只有少許之人成正果,為何會有如此之現象呢?這亦是為邪所惑而造成之結果也,習道、進道,其法亦深亦實,非簡單所能悟至者,世人往往思勉成道證果,看有無可速成者,更有以什麼頓悟來惑引,其實這頓悟之念,非是無其事實存在,但看習道者本身累世道根、道基如何而定,非人人都可適其用也,故當明之,不可受智見之惑而害己進道之基。盼世人能明智安穩,習道進道,以達己身之願望,千萬莫可受邪惑之害,永遠沉淪於道之迷惘裡。

邪不可入心而受其害,邪:害理、害性、害義、終亡己身,則罪業難釋,當思悟勉之。

 

下元水官大帝 降

中華民國86年6月7日

歲次丁丑年五月初三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三十九章 錯惑

人非聖賢,誰能無錯,錯當善改,如不能及時改之,則錯成過,過積成罪業,罪業常纍,則敗德亂行,將沉淪於不復之地,到那時悔則晚矣、恨亦晚矣。

人錯之來,其因甚多:有者由自己意念不對所造成,有者由於環境所逼而來,有者受他人錯誤之引導所致,有者受利欲之誘惑所造成,有者由於感情錯誤所導致,有者錯用情份所引起。諸等之原因多也,無法詳述,但不管是任何之因素所引起之錯誤,如能誠正己心,詳細三思,加以判斷,就可無錯,或是將錯降至最低程度,亦不會因錯之關,造成不可收拾之罪業,或因錯了一步而造成終生之遺憾!當必戒慎自己,千萬不可任己之心向偏差,導致悔恨不已。

錯之來,亦有因惑所起者,如本身不有所惑,那錯就可避免矣,亦即是所謂的錯惑也。現今社會此等錯惑現象甚多,故造成今日社會紊亂不已之因素,如人人能慎戒錯惑之發生,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恐懼等之事情發生,亦會因人人無錯而安定,社會之所以會如此令人寒心,大多是將錯就錯,為所欲為而來,故錯惑之長遠影響是甚為可怕的!但盼世人能經常檢點自己,不論在那方面都不要有些許之錯誤發生,不只不會錯惑,亦能安然己心,他人亦可放心,社會不就祥和了嗎?盼齊思悟而勉行之。

 

西斗星君 降

中華民國86年6月14日

歲次丁丑年五月初十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章 妄惑

妄念一起,心猿意馬;妄心一生,攀緣不止,鑽動不已。妄心受惑者,貪嗔癡欲,窮出不已,同時亦因而造罪造業,深遠且重,實堪慮焉。

世人就是因為受妄所惑,所以生活的非常痛苦,而且難有美滿,不時因妄念之纏,常在己心中流動,想這、思那,變化不已,不能定靜心志在良善美滿之境域上去發展,亦因而常無有定念,使得生活無有依靠之目標,造成所行所為無任何之成就,導致永遠心境茫茫然,無有寄託,故受妄惑者,終難有其成也。

除了日常生活可見妄惑之害而外,尤其談及修持,更不可受妄所惑,但在目前常見一般修持者,常犯此妄之過,如心不能定向,不知往何方向加以修心養性,總受妄念妄心之害,心念無法把持,有時認為修這可成道,有時認為修那可成仙佛,茫然不知所歸,到頭來一事無成,修無成果,這些都是妄惑之害也。故而當審慎自己,莫受妄惑而使得自己之心念無有定向,那可說是枉費心志而無有成效,當特別注意此點,予以糾正,並能堅定自己,再實確的去成修自己,並在此勉之。

 

中斗星君 降

中華民國86年6月21日

歲次丁丑年五月十七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一章 窮惑

富與貴,世人所喜所欲者也;貧與賤,世人所惡所棄者也。然為何世人有富貴貧賤之差異?主在於前世各人功德不同之影響所致,故一生下來就有相當大之差別,有者自小受長上之呵護,無微不至;有者受父母百般疼愛有加;有者一生下來,就受到親人之冷淡;有者備受父母之凌虐;有者失怙恃(父母)。這些都是可見先天之不同也,今夜此點暫且擱置,不予詳談。

後天富與貧又為何有所不同呢?其實可說是全在於己之為來論定之。有些人其之所以會致富,主在於能勤能儉,百般刻苦,有計劃的生活,這是其有錢之原因所在也。有些人則毫無計劃的生活,浪費奢侈,不知節儉,亦不知勤奮,只圖享受,賺多少、花多少,從無些許之積蓄,當然就會叫窮,永遠沒有舒適之日子,同時亦會經常到處借貸過日,造成己身之人格受損也。這些全是後天自己造成貧富之因素,這些淺顯之例子,都是可以見證得到的。

貧富其人格皆同,無有高低之差異也,故貧並不可恥,富亦無其可驕之處,然最怕的是貧受惑而誤念,造成行為之偏差,那後果堪虞也。好比因貧,見他人有錢,就伺機想予以設計加害,或偷、或搶、或騙,想之佔為己有,或是因受貧之惑,而藉機危害他人之生命,想一圖享受,這些都是受貧所惑之後果,或有些人見人享受,或是有些地方比不上人家(主要是因貧窮之故),就想盡辦法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就是受惑所惹的禍也。貧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安份的生活,也是會很快樂的,不要欲望太高、太多而導致受惑,造成永遠的遺憾!世人當知只有老病而死之人,並無餓死之人也,深悟這句話,就不會受窮所惑矣。

安於貧,樂於正道;富能慈,嘉惠眾生。這才是人生之真諦,故貧不受外惑能安之;富不奢驕而施之。這種人生才有價值,盼世人能悟勉行之。

 

朱熹夫子 降

中華民國86年6月28日

歲次丁丑年五月廿四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二章 昧惑

心不明則昧,昧再受其惑則影響更大矣,然世人往往就是沉昧,無以開暢,故常因而困惑不已,造成甚多之煩惱,及導致罪業之來,實值惕醒也。

人不可執念,執念則易昧於事理,同時,人在世間所學者亦屬有限,難以達到樣樣精通,在事理上一定有其不明之處,所以如遇有不知不明之處,當就教於他人,使得處世能夠順暢,不被事理所惑、所昧,造成難以收拾之地步。而且世人之念更當和諧,與人之間才不致於昧情、昧義、昧親等,這都是應注意之事也。又每個人更能隨時致力於道之勤修,不昧於先賢聖哲之理,以求己身心靈之清明,這些都是人生重要之事,諸如此類等如果能時加注意,不但不受任何之昧害,當然就沒有昧惑矣。

試觀世人許許多多痛苦煩惱等事,無不出於昧惑而來,也就是說明己身不昧,則此等等煩憂自然就可煙消雲散矣,更可因而快快樂樂的生活。好比有疾當尋疾因之來,對症下藥,即可痊癒。又如有事情受阻受礙,尋出癥結之所在予以舒解,事就可擺平而無煩惱。又如病源屬於冤孽者,更當施善造功予以排除,則冤欠自可消除,亦可安康無恙,但如果不知醒悟,愚昧自己之執念,那當然得受其苦其煩之困擾,無法排解,故可知不可昧理、昧情、昧義、昧己之執念,否則將永遠生活於苦痛之中,終無美滿安詳可言也,世人宜多加以思悟改之。

不可昧心而為,因心昧其之後果最為嚴重,一旦昧於心,則狠心、戾心、暴心等隨之出現,那不只是惑在而已,其所造成之禍害更是可怕,宜多戒慎之。

 

南天水火部天君陳達祿 降

中華民國86年7月5日

歲次丁丑年六月初一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三章 蠱惑

人身受毒則難醫,瀰佈五臟六腑,深受其害,這都是易於瞭解之事實。然人之心如受毒害,心志迷亂,則不但無法自知,更不知受此之惑其利害之可怕也。

人往往受生活環境種種情況之毒,而無法澄清,加以排除,日積月累而積患成禍,危及自身及他人,實在可悲也。

然身受毒蠱之害,而知設法求醫診治,以為去毒,以免危害,但如心受蠱毒則難以自明而求醫,實在令人痛心不已!故盼世人能不為世間各種蠱惑之迷陷,自明、自清、自在,以為正性正靈之依據,盼在此勉之。

又示:難得之機,再次回院著書,未見親人靈晤,一憾也!但見諸賢生等能不遺初志,代天宣化,令人敬佩也!並藉此勉之。

 

南天監察部天君呂 降

中華民國86年7月12日

歲次丁丑年六月初八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四章 愛惑

愛乃是人真性的表露,愛亦是親情之真性,亦是人與人和諧的原動力,愛更是祥和社會的基源,故可知愛之力量是有其無比的真實性,不可不知也。

但由於在於人間人性之錯用,致而產生愛之惑也,亦因有愛之惑,故而產生甚多之遺憾,亦造成愛之禍也。如親情之過於溺愛、寵愛,致使受愛者不但辜負了愛的情份,更因之造成己身不知愛惜而造罪造業。如今之甚多為人子女者,受父母之溺寵之愛,不只不知珍惜,更藉以忤逆而為非作歹,進而不孝,這就是愛惑之禍也。然人與人之間亦得適切其愛,不可因受愛惑而盲目,不只害人,更而害己,這些都是必須時加注意,否則將違背愛的真諦矣。

愛須適其所切,不論是親情之愛,或是友情之愛,都得恰到好處,不只可真正發揮愛的真義而外,更可將原本人之天性發展出來,同時當將人之愛、親情之愛擴展開來,達於大愛,如此更可顯出愛的偉大,亦能使得整個社會更加祥和、溫暖,亦能確實的發己靈真性的光輝,也因而不會有愛惑的滋生,使得整個世界都能徜徉於愛的和暖之中,個個受惠而品味。盼齊勉行之!

又示:今夜有機再回院著書,見諸賢生等還是如此堅志在道程上力行,值得敬勉!道之發展,亦惟有靠諸賢生等之如此一股清流之志向,才能長遠,在此勉之!孫兒文龍、孫媳等亦能堅志在經典之課誦,功果亦大也,吾亦甚慰也,有子孫如此,何有遺焉!

 

北天厚明天君魏 清 降

中華民國86年7月19日

歲次丁丑年六月十五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五章 世惑

俗云:「世態如局」,即是說明世態多變化,無法知其常,故而世人常受世態之演變而迷惘,不知何去何從?不知應如何把持自己?而致使心惑成禍,無法挽回,沉淪不已。

就以一般世事之象來加以說明,如某些事物一有所暢行,尤其有利可圖,更是一窩蜂的跟進,無法把持自己,這就是最明顯的世惑,更不知深入去瞭解、探討其中之善惡關係,如此等之事態甚多也。如股市之成長,亦是世態惑之來;不良風尚之流傳,亦是世惑之關;不當社會道德之言論,也是屬於世惑之源,這些都是世人常所易見的,甚至於跟惑而行,吃虧上當,而後悔不已也。

人當秉正己心,堅正當之行而為,明正義而為,就不會為世態變遷所惑,如此不只保全己身,更能藉以糾正不良之世風,以達於純良,希世人能多在此注意,自己受益,他人亦可同之受利也,勉之。

又示:今日能二度回院著書,此等榮幸,非言語可喻。更見諸賢生長年不渝之心志,值得敬佩!

兒慶麟亦是難得不退,吾亦欣慰也,後福可期。

 

西天靈化菩薩丁德明 降

中華民國86年7月26日

歲次丁丑年六月廿二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六章 信惑

信者人之言也,然就是因為其為人言之故,所以每個人言其可認知之程度各有差異,亦或因聽信人言而誤失,亦因而惑之,後遺之症實在太多,故無法確認他人之言是否確真,和產生不可收拾之地步,令人痛心也。

然每個人因為己身無法對各方面均能有所真確的知識,致而每遇有事不明之時,或是心中有所疑慮之時,都得取信他人之言作為參考,在此時或對方之言確實,可為參考;如對方之言不確,就因而生惑而誤入歧途矣。故生活上每一細節均是如此,除非己身能有正智予以判斷,否則心難把持住,心猿意馬,不知如何是好?令人茫然,可成就自己者鮮寡也。

人每言當求其正、求其實,否則不可隨意亂言,傷人害己也,同時言既出,得有所依據,不可導人於歧途,如此可正己德,亦當因而可助人也,不只在生活上得如此,就是在道程上亦得如此,才會有所成就。如今甚多之人對道之理不甚明確,胡言亂語,以為如此可以惑眾,其實本身已先惑亂矣,更得慎之因誤導之惑,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宜當慎明之。

本身多修,發智方不會受人言之惑,己身不深入去瞭解,則易受人言所害也,希世人能明此理,正信自己,取信他人,齊於道德之上勉之。

又示:吾再度有幸回堂著書,見堂上諸賢生等不渝之心志,令人敬佩也!更感道之可長傳也。

兒克唐、兒媳、孫女等均能本堅志在堂,為父甚為欣慰!爾後功德莫大也,並藉此勉之!但盼吾兒能不太過於執心,開放本念,更是佳理也。

 

南天神職府天君陳洪道 降

中華民國86年8月2日

歲次丁丑年六月廿九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七章 醜惑

美與醜無任何尺寸之標準,俗話說:美無十全十美,醜無窮極惡陋,不可思疑。美醜並無任何標準來加以評論,其實美與醜應以其實質來論斷,方屬客觀與實在,如果不能以此原則評定,那將受其惑也。

世人往往喜美而惡醜,所以常受其惑,試看世間之物,特別奇美者並不久長,如花如是,其他物品亦如是也,有者中看不中用,故受外表掩飾之美所迷惑,亦因而常受其害,就一般世人之心態亦復如此,娶妻總以其外貌為取捨之依據,這就是受惑之例也。

然娶妻只求其外表,而無品德、內涵,這種為妻可靠嗎?能長遠幸福美滿嗎?還是應在其品德是否賢淑為著眼,那才不致於後悔,至於外貌等不必太在意,這才是聰智之人也。在世間,今之世人往往求其外表包裝之美麗,卻不實際去探討裡頭物品之好壞,來欺騙購買者,這都是應該檢討的,這也是吾人常見之事實與常犯之弊病,得當力求改善。

再者,世人亦可見到一般之水果,其外表不美者,卻特別的香甜,有些物品外表並不美觀,但卻非常的實用,這都是不可不信之事實,盼世人能深思此理,就不會受到美與醜之分惑而遺憾了。更盼世人能思悟世間之事物,來提醒自己,不要受惑,那就可受用無窮矣。

又示:今夜甚為榮幸!能奉旨回院著書,所論及之題綱,但盼能帶給世人有所了悟,同時,回院亦可見到堂內諸賢生,此等堅志不渝之心念,除了令吾敬佩外,更覺得自己更為慚愧!盼能與諸賢生共勉之。

又兒錫欽亦能在院效勞,造功立德迴向給吾,吾心甚感也!有兒如此,已無憾矣。

 

南天霜雪部天君簡阿清 降

中華民國86年8月9日

歲次丁丑年七月初七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八章 憂惑

世事多幻,變化萬千,何者足以為憂?何者足以為喜、為樂呢?讓世人總是捉摸不定,幻惑不已。

世人有時以無財為憂,常以世俗之慮為憂,有時怕子女不聽話亦憂之,有時因無恆產、無汽車、洋房而苦惱不已,有時因無姻緣而煩憂,有時因無後而苦嘆!這都是因不能看開視明而憂惑者也。試想就是你所想要的都給了你,那又如何呢?然而人生真正生活的目的,以及人生真正的價值是在於此嗎?然而恐怕有者得了亦因而惹禍上身,或有者無福得之而又偏憂之,奈何呢?人生其實總得要有起伏之變化,才能來得多采多姿,同時亦可因而真正享受所謂的甘苦人生,你們說對否?

真憂者:當憂己是否善良?當憂己身是否知修?當憂己性有否涵修?當憂己靈有無清修明純?當憂家人是否能與之齊善?當憂自己是否能以身作範、引導他人行善行修?當憂自己能否貢獻心力於社會的純樸敦厚上?諸如此等才是無惑之憂也,亦即是真憂之意義也。希世人能細思真憂之所在,並予以勉行之。

又示:吾此次能有機回院著書,除內心感恩而外,更見賢妻阿梅亦能迢迢遠道前來見晤!加上今日乃七夕,實有好比牛郎會織女之感也,哈哈!又能見堅志不渝之堂上諸賢生,更是值得嘉許也。

又示:自吾證道南天之後,可說聖務煩忙,甚少有此等之機回院著書,故依戀不捨也,原在院潛修之情形歷歷於眼下,故甚為懷念也,吾賢妻自吾別世後,家中有賴妳之辛勞支撐,吾甚感也!當自會祐助於妳的。

 

南天豁落靈官王天君 降

中華民國86年8月16日

歲次丁丑年七月十四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四十九章 鬼惑

鬼乃是一種靈之形式,無須任何之恐懼,世人往往聞鬼而色變,又何嘗不思人之靈異於鬼,而有所差異於不同之空間,人之靈亦會受懼於他靈之理同也,故鬼無所可怕,亦不須為之所惑也。

其實人之所以會為鬼所惑者,乃由於自己之心,所謂疑心生暗鬼,昧心生愚鬼,故不論何種鬼之生來,總是由人心變幻而起者,就因為如此,所以常被鬼所惑矣,而無法清明自己就在於此,世人就可悟明真鬼不可怕,無冤無仇,絕不致於惹禍上身,而心生之鬼才是可怕,自惑而害己,無法清除,使之自己沉溺於鬼惑之中,但盼世人能悟明此理,心中不存任何之暗昧,就無可怕之鬼來矣。

去除鬼惑、鬼魅,必當由己心鍊修開始,如能心胸坦蕩光明,必無任何之鬼生,且當正心存義,亦可滅除鬼魅之來,故可瞭解鬼主心生,心正無鬼,心邪鬼至,宜自明之,則坦然光明也,盼世人思悟之。

 

南天武財神 降

中華民國86年8月23日

歲次丁丑年七月廿一日

聖示:吾今夜再降著:「惑」。

第五十章 財惑

財乃生活之源,而財多非福也,只要能足夠應付生活所需即可,然而世人往往受惑,總喜在財利上打滾,去想謀求更多之財富,以為如此才是真正的滿足、幸福。澈底了解財對於世人之用何在?能真正確實加以認識,則不但不會受財所惑,更能發揮真正之財利也。

吾曾言及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還是空空而回也。故財得知其善用,始能發揮真正之功效也,遺財給子孫非致福給兒孫,反導致子孫之不思上進與造罪造業,且將延禍數代而無窮無盡,令人惋惜!財者當思其善用,或濟貧、或舖路造橋、圖利社會、或慈善事舉,幫助需得幫助之人,那就是屬於真正之財善也,同時亦可因而造就己身陰騭之根源。人生在世,所本者乃在於能明清本性,才是人生之真諦,否則就是擁有億萬財富,吝留不當,亦是枉費人生也,當思悟此理,則實際之福始可及身也。

一切事物之理均相同,只有適其所用,才能發揮真正之效力,財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想擁有更多之財利非罪也,但得知如何去加以善用,才是明智之人,但盼世人能深悟此理,始能造就自己,不致於受財所惑而迷惘造罪,齊思勉之。

 

上元天官堯帝 降

中華民國86年8月30日

歲次丁丑年七月廿八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五十一章 儉惑

儉美德也,亦是世人端正品德之根源,同時也是人品涵養之基礎,所以可知儉對於一個人修身養性是非常之重要,而且儉亦可養廉,能廉其德必清必正,為人所敬仰,其高操之德可為人之推崇,亦能因而養正己氣而清靈,這都是儉德明顯之事實也。

然儉有如此之美處,但又如何會有惑之來呢?其實古今情況有異,「儉」本來自能知愛惜生活之各種不同之事物。又「儉」能因而解除不必要之浪費。然而今非昔比,古時生活較為困苦,能知儉以養德,不貪求,不妄取,而今則生活物質較為充裕,世人不但不知惜福而儉,更而無比的浪費,這種情況有違儉的本質,相反的,如今之世人亦甚多節儉之人,這種情形並非有其壞處,但因其惑之關,過份節儉,省吃少用,拼命、無計劃的節省,想遺留財產給子孫,其實這是不對的,反而禍害子孫,如能將此節省之錢財加予善用,作為社會慈善、或者是能施救濟於貧疾之人,那就不會為儉所惑矣。尚有些人不明究理,拼命的節省,連切身養體之營養也都省了下來,其實這也不對,亦是儉惑之害而來的,故希世人能適其當的節儉,做到適切的儉德,這才能進修兼養己性,才是對的。

凡事儉為先,再則性為養,則不為所惑,不可過與不及,這都是違反自然之理則,當時時以此為惕,就無任何之惑矣,在此勉行之。

 

下元水官禹帝 降

中華民國86年9月6日

歲次丁丑年八月初五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五十二章 得惑

得與失到底是好、是壞?尺寸難以拿捏,亦即是說得與失到底是好或是壞,在世人之心目中往往受其所惑而困擾不已。

世人喜得而患失,均以為能得就是好的,其實這都是欲念之作祟使然者也,世間甚多之事可以證實,其得並非完全是好的,那得看有無此等之福份來定之。在民間愛國獎券正風行之時,有位仁兄買了一張愛國獎券,同時到處求佛拜神,祈求能中得第一特獎,等開獎後,果然被其所中,欣喜之餘,買了一部豪華(賓士)轎車代步,但未及三日,開車撞到路邊大樹而亡,試問這等之得是好嗎?反而害其一條性命。又俗話有云:「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意思是說:失去了,可能就會因失而得福。這就是很明顯之對照,然世人總是在欲利之衝擊下不願有失,而喜有得,這就是得惑之害也。

得與失不要太過於執念,順其自然最為重要,應該你的,絕跑不掉;不該你的,強求不來,如果不能存此心念,可能就會因而招災惹禍,所以福得,無福必失,這也是自然之道也,希世人當一切順其然而善行之,不但無惑,更可生活的舒暢。

 

許飛瓊仙姑 降

中華民國86年9月13日

歲次丁丑年八月十二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五十三章 誘惑

人心是脆弱的,最易受外界引誘而迷惑,在人世間,因人之居心叵測,所以常以各種不同之形態來誘害,使之信以為真的墜落自己而不自知,這就是被誘之嚴重所在也。

人常因利而沉迷,或因色而墜落,或因財而迷戀,或因欲望而使壞,或因目的(壞的)而使騙機,或因私利而害他,諸等等都是誘惑所致,甚有人以言語有形、無形的,直接、間接讓人墜入圈套之中,任其擺佈,由其使喚,或是因而遺禍他人,此等都是不智而受誘惑使然,若是能明辨是非真假,心有其定,就不會受誘矣。

受誘受惑,主在於人心之不能定靜而清明所致,因而牽連到人心修持的關係,如有所修之人,其心安然,無任何之企求,當然就會守分,更不會有任何企求,則誘何來?惑又何生呢?故而當明修心鍊性之重要,則必不會有誘害也,希世人能知能明而勉行之。

 

太乙救苦天尊 降

中華民國86年9月20日

歲次丁丑年八月十九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五十四章 苦惑

何者是苦?何者屬樂?永遠迷惑世間人心,然而人生本苦,故當能真正離苦得樂才是永遠之道也。這裡頭之苦,就是要能堅己心志,不斷的磨鍊,不停的涵修自己,讓己之心性能真正的昇華,才能獲得實際逍遙之樂也。

人生本苦,但得知苦修,才不致於受苦之惑,但世人往往以為生活不能暢意,事事無法如心,這類都是人生之苦,其實要詳盡天下世人之苦,難以盡言也。苦當苦於明道,苦當苦於修性,苦當苦於普度眾生、濟救群生,苦當苦於弘道,這才是人生苦中之真諦。相較之下,比那人生之生、老、病疾、以及種種無法順意之苦等更屬有意義多了。如果只限於塵凡之諸苦,那就是明顯之苦惑也,故而人之終極,當得真正逍遙之樂,才不枉為人生一場,在此之苦,就更有其價值矣。

苦須明苦之道,非但不覺其苦,更能得苦之樂也,如總以平凡之苦而感無奈,那人生就無意義也。盼世人不怕苦之來,還得設法以苦來精進自己,就可得苦而明義,知義而得真正逍遙之樂也。

 

藍采和仙翁 降

中華民國86年9月27日

歲次丁丑年八月廿六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五十五章 貪惑

人能安份則不貪,人能涵修心性則不貪,人能洞澈太清則不貪,人能去欲存性則不貪,不貪者一切和樂安詳,如貪者必受惑且禍也。

世人有者貪利,則心機無所不用其極;有者貪財,則心念狠毒;有者因貪情,而意亂心迷;有者因貪愛,而縱毀己身;有者因貪欲,而狠心、戾心、暴心,無所不現;有者因貪念,而毀己聲譽;有者因過份其貪(就是什麼都想貪得),則必全身憔悴,故貪傷身及傷心而不自知。綜合上述所因之貪,乃是受惑而來,細思之,諸如此類身外之一切事與物、情與愛、財與欲、念及份等,仍然屬不實之物,何苦用心計較而傷己靈己性?甚且罪惡滿身,何苦來哉!

貪欲之來,主要起源於己心欠修之故,更因受到塵凡世俗之染而造成,如果能清明己性,貪就無從生起,且能看開,何必為貪來毀道程。所以世人當避三毒之首,以為戒慎,自能開朗而無罣礙矣。

 

漢鍾離仙翁 降

中華民國86年10月4日

歲次丁丑年九月初三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五十六章 癡惑

癡者不聰不明,對事物之理無法洞悉,因而產生惑害。癡亦解為對某事物之過份迷戀,而難以醒返,致而造成甚深之惑害,此等之癡,即所謂之三毒之一,不可不慎也。

人有癡於財利,致而心機無所不用其極;人有癡於情,因而做出不可思議之行止;有人癡於書,因而呆滯於書中,書有正與邪之分,癡於正者,不化其理而受害,癡於邪書者,中毒更深,致而戕及心身;有人癡於食,致而造成甚多難以想像之嚴重後果,亦有因而造罪於殺業;有人癡於各種不同之嗜好,致而因己之所好,造成甚多不良之影響。諸如此類等,世人均所造犯者,也就因而受惑而不明,造成許許多多之遺憾也,故當多修鍊自己,不致於受癡而禍之,方能生活得愜意也。

人當多靠修己以明心,來避癡惑,可增廣見聞,適情理而行來避禍。人非生即聰智,對任何事理均能明白清楚,惟有靠自己正心去學習,就不會呆癡而惑害矣,多勉之。

 

九天司命真君 降

中華民國86年10月18日

歲次丁丑年九月十七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五十七章 嗔惑

嗔之禍,關係於人大焉!嗔是毀身德之來,同時亦是燒掉功德之林也,嗔亦傷氣、傷身而不自知,嗔能亂及本身之品德,亦將壞及所有之情事,故當知之而免避之。

人當多練習心胸之寬廣,不可遇著大小之事,總認為不順言而嗔之,或是因私念所及,不能順意而嗔之,更不得無緣無故,總認為他人對不起你而嗔之,這些之事例,比比皆是,也可由而見到如此之人,不只損德,更是罪業重重,世間尚有何事值得嗔怒、嗔視者?能細心去體悟,心中之怒火自可消熄矣!同時更當認定任何之事,非「嗔」可解決者,還可能因而敗事、亂事也。希世人能在此明理之,力求改善己身內心之不平衡,以求得真正的調適。

佛言三毒者,嗔為其中之一也,而這毒厲害無比。世間物,有毒者,人皆能知而避食,但此更毒之嗔,怎可不避呢?聰智者當慎以擇修,千萬不能犯也,否則任憑你再如何的修持,還是沒有功德可言也,齊思勉之。

 

本堂文昌帝君李 登台

中華民國86年10月25日

歲次丁丑年九月廿四日

聖示:吾今夜登台著述:「惑」。

第五十八章 失惑

世人總是喜得而惡失,其實得與失要如何去分辨?即得失之價值令人費思也!其實可能因得而致禍,或因失而獲福,此等事例經常可見,同時得與失到底是福或是禍?則更令人費解也,故當明白思悟「不得、不失」,可能就是最安穩之事矣。

何謂不得不失呢?就是要能存有不必太過於得失之利害關係是也。因得與失到頭來細思之,都是幻滅、虛空的,並無必要刻意去爭取與努力,在平常心志之下,任其自然流行可也。得者,應在能造福世間眾生齊得幸福快樂,而得之真正計較之者,當以不能謀求解決眾生之疾苦而思痛之,這才是真正計較得失之可言性也,希世人能悟思此理,並能在此方向努力之,才可藉以存德、立性、造命,否則整個心志全付予無謂之得失,不但無功德可言,亦會因而造就己身不知之無形罪業來,當慎明之。

正己心、明正德以行之,這就會有所得也,更不會受到失之惑和煩惱不已。世人總是受失惑之害而旋轉不已,終窮一生,實在令人惋惜也!故今述明失惑之原義,以利世人,盼能悟之、勉行之。

 

地府五殿閻君 降

中華民國86年11月1日

歲次丁丑年十月初二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五十九章 悔惑

悔之來,大多因貪欲、貪財、貪利、貪氣等而引起的,亦因不誠、不忠、不正、不善、不直所導致的,在此等諸事懊恨,小者影響到自己;大者,為害到他人之生命、財產等,故由此可知,不可有悔恨之事產生,否則罪業深重,無以復劫也。

能知悔者,從不再犯,尚屬善者,有者不知悔醒,總以「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來掩飾、搪塞自己,然後我行我素,既行為非作歹,待罪惡之事來臨,更想求得他人之諒解!更錯怪罪他人等所造成之因素,致而罪愆連連不斷,難以計數,這種之人最為可憐,亦是所謂之無可救藥者,實堪悲憐!亦堪痛恨者也。世人當明是非,總會犯錯,但看能及時醒改最為重要,莫可忘記了。

不為悔所惑,又如何能不悔焉呢?凡事當三思而行,慎重其事,如己身智慧較低,或是經驗不足,多請教他人,多用心去聽聞思考,然後再予行事,以求得無任何之缺失,亦能使缺點達於最低程度,則行事必無悔恨之處矣。最可怕的就是愚智愚行,或是固執不化偏頗者,唯以為非作歹,造成不堪回首之恨事,這就是受悔所深惑者,當能細心加以惕醒,可免真正的悔恨,希世人能在此悟明行之,以期己身生活之圓滿。

 

地府十殿閻君 降

中華民國86年11月8日

歲次丁丑年十月初九日

聖示:吾今夜降著:「惑」。

第六十章 懼惑

人因心不能坦蕩而生懼,又因心無依恃而生懼,心無所怙,懼從中來,心一生懼,意念迷亂,胡作非為,身心受創,難以了息,受懼惑害,循環不已。

人如能堂堂正正,仰不愧天,俯不怍地,何來之懼?待人之生活或是處世缺乏了誠正、善德,心無所靠,必然生懼,或因貪求欲利,心離道德規範而生懼,或因貪嗔癡等之遺害,無有顏面來面對生活現實而生懼,或因處世違背良心良知,觸犯社會道德而生懼,則有因心念之作祟,無所不為,無以忠心自己而生懼,這些懼生之來,總是因其惑而導致者也。然如在一生之中,無貪無求,誠善為人,何有懼惑呢?故當明此理,予以了悟之。

人生如能在道勤修,鍊空一切,心必無所惑懼,更能在一生中兢兢業業,坦坦蕩蕩,不容有絲毫之差錯,讓自己能在真正的坦途上邁進,心則光明無懼矣,當以此勉思之。

 

混元教主元始天尊 降

中華民國86年11月15日

歲次丁丑年十月十六日

聖示:吾今夜特降為「惑」一書作跋。

心一生惑,行則必禍,惑由心起,禍為行止,或與禍息息相關也,不可不知,不得不慎。故當求得心智清明,心靈靜淨,始可轉惑為智,轉禍為福矣。

大凡惑之來,由不智、不明、不清、不義所導致,亦或因私情、私利、私欲、私感所影響,造成生活上甚多之困擾,引發出各種不同程度之罪與業,無法解脫,則愈陷愈深,劫難不復,難以覺醒,實堪憐焉!

六十位聖神仙佛,立意剖析惑之真義,期世人能了悟真諦,付予施行。不為塵世所惑,以求得「真道」之精進,莫辜負眾聖神仙佛之一片苦心,更盼己身能受其惠,亦希促成他人同躋於聖境,簡數語以為跋。

              混元教主元始天尊跋於 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 運 丁 丑 年 十 月 十 六 日

 

太上道祖 降

中華民國86年11月22日

歲次丁丑年十月廿三日

聖示:吾今夜特降為「惑」一書作跋。

惑害之於人,其關係大也,在為人處世上常見其惑,不只傷及個人之品德,亦因而造罪造業,不可不知,不得不慎、不明也。

惑因千百種,皆是理不明,心念常受縛,致靈難開啟,悔恨總嫌遲,罪業累滿身,能知速醒悟,即可歸正途,聖佛苦婆心,闡述不辭苦,但盼惑能止,同臻聖神境,人人齊歡樂,寰宇見太平。

惑因其多,六十位聖神仙佛擇其要以訓明,盼世人能細加研悟其個中之道理,作為己身修心養性之圭臬,期己靈於光明,在此之同時,亦能藉以感化他人於道之聖境,齊予勉之。

       太上道祖跋於 無極證道院‧武廟明正堂

天 運 丁 丑 年 十 月 廿 三 日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