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秦始皇嬴政在公元前214年把越南纳入版图之後,当年的越南以象郡、南越国、交趾郡、交州、安南、静海军等不同的名称在中国治下历经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不同朝代,那裡本来是母系社会,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接受中华文化,以汉文作为书写文字,並以一套制定的汉越音来阅读和学习,随着历代汉人的不断移入,汉人父系社会的各种姓氏也开始普及。
吴权在公元939年击败了对越南有管辖权的五代十国之中的南汉,独立自主,建立吴朝(Nhà Ngô ,938 – 967),脱离中国的直接统治,转为接受中国册封的藩属。越南当年的领土约等于今日的北越,而今日的中越和南越则分别为占城国和真腊国。吴朝之後有丁朝(Nhà Đinh,968 – 980)、前黎朝(Nhà Tiền Lê,980 – 1009)、李朝(Nhà Lý ,1009 – 1225)。
李朝的开国皇帝是李公蕴(Lý Công Uẩn,974-1028),原籍中国福建省,侨居越北北宁省古法州,是前黎朝(Nhà Tiền Lê)开国君主黎大行(Lê Đại Hành,941-1005)的驸马,黎中宗(Lê Trung Tông,983-1005,继位仅3天)和黎臥朝帝(Lê Ngọa Triều,986-1009,弑兄夺位)的大姐夫,官至左亲卫殿前都指挥使,统领禁军,在1009年黎臥朝帝暴毙後取代了黎朝,建立李朝(Nhà Lý),庙号李太祖(Lý Thái Tổ)。他向宗主国宋朝称臣,获宋真宗封为交趾郡王(Giao Chỉ quận vương)。称帝後的李太祖李公蕴,因觉得所在国都华闾(Hoa Lư,今属北宁省)山峦险阻,过于狭窄,无法扩展为城市,不适合国家的新定位和发展,于1010年把国都迁到大罗城(Thành Đại La,又名La Thành),因在搬迁途中梦到有龙拔地而起,遂将之改称为昇龍(Thăng Long),即今之河内(Hà Nội)。以下是他所颁发的《迁都诏》,也是目前越南所保存的最古老的圣旨:
遷都詔:(诏书左下方,在字迹难辨的红玺印之下加签李公蕴三字,有点奇怪!)
昔商家至盤庚五遷,周室迨成王三徙,豈三代之數君,徇于己私,妄自遷徙。以其圖大宅中,為億萬世子孫之計,上謹天命,下因民志,苟有便輙改,故國祚延長,風俗富阜。而丁黎二家,乃徇己私,忽天命,罔蹈商周之跡,常安厥邑於兹,致世代弗長,算數短促,百姓耗損,萬物失宜,朕甚痛之,不得不徙。况髙王故都大羅城,宅天地區域之中,得龍蟠虎踞之勢,正南北東西之位,便江山向背之宜。其地廣而坦平,厥土髙而爽塏〈音愷,髙燥也〉,民居蔑昏墊之困,萬物極蕃阜之豐。遍覽越邦,斯為勝地,誠四方輻輳之要會,為萬世京師之上都。朕欲因此地利,以定厥居,卿等如何?
在河内的李公蕴皇帝像右手拿《迁都诏》左手指向升龙之地
供奉李朝历代皇帝的北宁平省都亭(Đền Đô)屏风上的《迁都诏》
李朝之後是陈朝(Nhà Trần,1226-1400)、胡朝(Nhà Hồ,1400-1407)、被中国明朝兼併(1407-1427)、後黎初朝(Nhà Hậu Lê-Lê sơ,1428-1527)、莫朝(Nhà Mạc,1527-1540)、後黎中兴朝(Nhà Hậu Lê-Trung hưng,1533-1789)、西山朝(Nhà Tây Sơn ,1778-1802),最後是阮朝(Nhà Nguyễn,1802 -1945)。可是,除了上述李太祖的《迁都诏》之外,从李朝到莫朝的任何圣旨都没被发现,只有後黎中兴朝以後才陆续有所发现,尤其是最接近现代的阮朝。
2020年,人们在河靖省德寿县安湖社(xã Yên Hồ, Đức Thọ, Hà Tĩnh)的黎得全祠堂(nhà thờ Lê Đắc Toàn)遗迹裡发现15张後黎朝时期的敕书,其中大部分都是给黎得全敕封职位,这位黎得全是黎神宗(Lê Thần Tông,1619-1643及1649-1662在位)年间当地的三甲同进士,曾任职都御史。以下是其中在景治七年(1669) 颁发的一张:
勅光進慎祿大夫、戶科都給事中、福溪男、佐治卿中序黎得全,為有心術,能幹事,任滿稱職。奉
欽差節制各處水步諸營、兼總政柄太尉、宜國公鄭根,恭奉
大元帥掌國政尚師、太文德功、仁威明聖西王旨准,有朝臣簽議,應陞參政職,可為光進慎祿大夫、山南等嚴贊治承政使司參政、福溪男、佐治卿中階。故勅!
景治七年九月初二日(1669) 【敕命之寶】红玺印
(景治是後黎中兴朝黎神宗之子黎玄宗,Lê Huyền Tông,的年号,他在1662年11月年仅8岁时登基,1671年11月17岁时驾崩,在位仅9年,权柄掌控在第三代郑霸主鄭柞,Trịnh Tạc,手中。鄭根,Trịnh Căn,是第四代郑霸主。鄭柞是1657-1682年间在位,封号为西定王。鄭根是1682-1709年间在位,封号为定南王。)
海阳省平江县太学社穫泽村(thôn Hoạch Trạch, xã Thái Học, huyện Bình Giang, tỉnh Hải Dương)的汝姓家族(Dòng họ Nhữ)是著名的书香门第。後黎中兴朝时期,该家族连续四代中有5人考中进士,1人考中举人,约30人考中秀才,共保存了31张敕封的圣旨,一本族谱,抄录下所有敕封及记载所有族人的生平事迹。以下是一张黎熙宗颁发给汝姓族人汝廷贤的敕封:汝廷贤(Nhữ Đình Hiền,1659-1716)
勅光進慎祿大夫、陪從吏右侍郎、壽岳男、佐治卿上制汝廷賢,為有政術,資望言論風棱。奉
欽差節制各處水步諸營、兼總政柄太尉、安國公鄭根,恭奉
大元帥統國政上聖父師盛功仁明威德定王旨准,有朝臣簽議,應陞任御史臺副都御史職,仍爵,可為光進慎祿大夫、陪從御史臺副都御史、壽岳男、佐治卿上制。故勅!
正和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704) 【敕命之寶】红玺印
(正和是後黎中兴朝黎神宗之子黎熙宗,Lê Hy Tông,的年号,他在1675年4月年仅12岁时登基,1705年11月42岁时驾崩,在位30年,权柄掌控在第三代郑霸主鄭柞,Trịnh Tạc,及第四代郑霸主鄭根,Trịnh Căn,手中。鄭棡,Trịnh Cương,是第五代郑霸主。鄭棡是1709-1729年间在位,封号为安都王。爵位有:公、侯、伯、子、男。)
以下是一张黎裕宗颁发给汝姓族人汝廷贤的敕封:
勅特進金紫榮祿大夫、陪從工部尚書、壽岳子、佐治上卿上序汝廷賢,為有資望,政術恪迪忠勤。奉
大元帥總國政師上安王旨准,有朝臣簽議,應陞刑部尚書職,仍爵,可為特進金紫榮祿大夫、陪從刑部尚書、壽岳子、佐治上卿上序。故勅!
永盛十二年四月初八日(1716) 【敕命之寶】红玺印
(永盛是後黎中兴朝黎熙宗之子黎裕宗,Lê Dụ Tông,的年号,他在1705年26岁时登基,1729年4月50岁时被第六代郑霸主鄭杠,Trịnh Giang,逼迫退位为太上皇,两年後去世,享年52岁,在位30年,权柄掌控在郑霸主手中。鄭棡,Trịnh Cương,是第五代郑霸主,1709-1729年间在位,封号为安都王。)
下图是被史家称为黎废帝(Lê Phế Đế)的後黎中兴朝永庆帝对某神灵所颁发的加封敕封圣旨:
勅淵靖廣聖、衛顯博澤、昭惠厚德、感應至仁、普化扶祚、徛福至仁、紹休洪澤、彰善護國、忠勇剛毅、深謀龍族、興禮廣博大王,洋洋在上,濯濯厥靈禀,天生偉畧之資,妙徵匡測護國,奠泰磐之勢,相佑孔弘默扶,顯有神功。饗祀宜稽國典為相助
皇圖,保安
王業,國家寧靖,社稷遠長,稔有靈應應加封,可加封淵靖廣聖、衛顯博澤、昭惠厚德、感應至仁、普化扶祚、徛福至仁、紹休洪澤、彰善護國脉、忠勇剛毅、深謀龍族、興禮廣博安民大王。故勅!
勅翊運輔國顯靈都統,雄才偉畧、宠休布德、威勇洪恩海林山、濟世澤民,厚德至仁、豐功偉績大王。故勅!
永慶二年十月初三日(1730) 【敕命之寶】红玺印
(永慶是後黎中兴朝黎裕宗之嫡子永庆帝,Vĩnh Khánh Đế,的年号,他在1729年4月20岁时登基,在位仅3年就被第六代郑霸主鄭杠,Trịnh Giang,所废,贬为昏德公,Hôn Đức công,改立黎裕宗的庶长子为皇,是为黎純宗,Lê Thuần Tông。黎純宗在位未满3年就驾崩,年仅36岁。鄭杠是1729-1740年间在位,封号为威南王。)
汝廷贤的儿子汝廷瓒(Nhữ Đình Toản,1703-1773)也和父亲一样,考中进士。以下是他考中举人时,後黎中兴朝永庆帝颁发给他的敕封圣旨:
勅唐安縣穫澤社汝廷瓚,為任于鄉試中式,已經旨准,應獲任寺丞職,可為謹事郎尚寶寺丞下聯。故
勅!
永慶四年六月四日(1732) 【敕命之寶】红玺印
汝廷瓒(Nhữ Đình Toản,1703-1773)考中丙辰科(1736)进士,又得到另一敕封圣旨,这次是由黎純宗的继任者黎懿宗(Lê Ý Tông,1719-1759)所颁发:
勅唐安縣穫澤社寺丞汝廷瓚,為丙辰科賜第三甲同進士出身,賞肆資,奉
大元帥統國政上師太父、聰德英毅、聖功博達、慈和綏猷、裕義貞王旨准,任職進朝。應務有朝臣簽議,應給事中職,可為進功郎、吏科給事中下序。故
勅!
永佑四年十二月初四日(1738) 【敕命之寶】红玺印
(永佑是後黎中兴朝黎裕宗第十一子黎懿宗,Lê Ý Tông,的年号,是废帝永庆帝和黎純宗的弟弟,他在1735年6月16岁时登基,在位5年就被第七代郑霸主鄭楹,Trịnh Doanh,逼迫,让位给黎純宗的长子黎显宗,Lê Hiển Tông,再由黎显宗尊他为太上皇,直到1759年40岁时离世。鄭楹是1740-1767年间在位,封号为恩王。)
在朝廷中任职多年的汝廷瓒,接着又收到由黎显宗所颁发的升职敕封:
勅謹事佐郎、翰林院校討下班汝廷瓚,為招諭賊徒來降,預有軍功,奉
大元帥總國政尚師明王旨准,有朝臣簽議,應陞監察御史職,可為謹事郎、京北道監察御史下聯。故勅!
景興三年十月初十日(1742) 【敕命之寶】红玺印
(景興是後黎中兴朝黎純宗的长子黎显宗,Lê Hiển Tông,的年号,他在1740年5月23岁时登基,直到1786年69岁时驾崩,在位46年。历经第七代至第十代郑霸主的掌控。)
勅謹事郎、京北道監察御史下聯汝廷瓚,為協同招得賊黨效順,預有軍功,奉
大元帥總國政尚師明王旨准,有朝臣簽議,應陞待制職,可為茂林佐郎、翰林院待制下階。故勅!
景興三年十月初十日(1742) 【敕命之寶】红玺印
勅弘信大夫、入內侍陪從光祿寺卿、霽慎尹中選汝廷瓚,為有政術,幹事恪迪忠勤,奉
大元帥總國政尚師明王旨准,有朝臣簽議,應陞右侍郎職,可為嘉行大夫、入侍行參從工部右侍郎、資正卿中班。故勅!
景興六年二月五日(1745) 【敕命之寶】红玺印
勅四岥縣平朗社阮氏派,為以入侍行參從工部右侍郎、行兵部左侍郎汝廷瓚親妻,預得封蔭,已經旨准,應封蔭慎人職,可封蔭慎人。故勅!
景興六年五月十九日(1745) 【敕命之寶】红玺印
勅封蔭慎人阮氏派,為以入侍行參從刑部右侍郎、行兵部左侍郎、播澤侯汝廷瓚親妻,預得封蔭,已經旨准,應加蔭正夫人職,可加蔭正夫人。故
勅!
景興六年閏十二月二十四日(1745) 【敕命之寶】红玺印
勅特進金紫榮祿大夫、陪從刑部尚書、壽岳子、贈禮部尚書、壽岳伯、加贈少保、壽岳侯、柱國上階汝廷賢,為以入侍行參從刑部右侍郎、行兵部左侍郎、播澤侯汝廷瓚親生父故,預得封贈,已經旨准,應加贈少傅職,仍爵,可加贈特進金紫榮祿大夫、禮部尚書、少傅、壽岳侯、柱國上階。故
勅!
景興六年閏十二月二十四日(1745) 【敕命之寶】红玺印
勅嘉行大夫、工部左侍郎、資正卿中班汝進用,為以入侍行參從刑部右侍郎、行兵部左侍郎、播澤侯汝廷瓚親生父故,預得封贈,已經旨准,應封贈都御史職,伯爵,可封贈特進金紫榮祿大夫、御史臺都御史、蓮溪伯、柱國上聯。故
勅!
景興六年閏十二月二十四日(1745) 【敕命之寶】红玺印
(汝進用,Nhữ Tiến Dụng,1623-1689,1664年41岁时考中进士,是汝廷瓚的祖父。)
勅唐安縣沬特社汝文毅,為以特進金紫榮祿大夫、入內陪從刑部左侍郎、行兵部左侍郎、御史臺副都御史、知翰林院事、播澤侯汝廷瓚內曾祖考故,准賜封贈承政使職,伯爵,可封贈特進金紫榮祿大夫、太原等處贊治承政使司承政使、澤源伯、柱國上班。故
勅!
景興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55) 【敕命之寶】红玺印
(汝文毅是播泽侯汝廷瓒的曾祖父。)
勅唐安縣沬特社周氏邦,為以特進金紫榮祿大夫、入內侍陪從刑部左侍郎、行兵部左侍郎、御史臺副都御史、知翰林院事、播澤侯汝廷瓚內曾祖妣故,准賜封贈碩人職,可封贈特進金紫榮祿大夫、太原等處贊治承政使司承政使、澤源伯碩人。故
勅!
景興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55) 【敕命之寶】红玺印
(周氏邦是播泽侯汝廷瓒的曾祖母。)
勅壽昌縣沬特坊林子良,為以特進金紫榮祿大夫、入內侍陪從刑部左侍郎、行兵部左侍郎、御史臺副都御史、知翰林院事、播澤侯汝廷瓚外祖考故,准賜封贈寺卿職,子爵,可封贈特進金紫榮祿大夫、清華殿太僕寺卿、福基子中選。故
勅!
景興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55) 【敕命之寶】红玺印
(林子良是播泽侯汝廷瓒的外祖父。)
勅唐豪縣處使社劉氏賢,為以特進金紫榮祿大夫、入內侍行陪從刑部左侍郎、行兵部左侍郎、御史臺副都御史、知翰林院事、播澤侯汝廷瓚外祖妣故,准賜封贈恭人職,可封贈特進金紫榮祿大夫、清華處光僕寺卿、福基子恭人。故
勅!
景興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755) 【敕命之寶】红玺印
(刘氏贤是播泽侯汝廷瓒的外祖母。)
虽然越南历代的圣旨所使用的纸张都是经过特别的选材和工艺所製作而成,但也经受不起岁月的摧残,不管怎么细心地保存,许多都已开始破损,斑斑驳驳,导致一些字体无法辨识,甚至连莫朝以前所颁发的都没有出现。至于李太祖远在1010年的《迁都诏》,显然是由于其重要性,它的内容被记录在各种文献中,经现代的人以现代的技巧从新构建出来,否则字迹怎么会那么完整?而李太祖的名讳又怎么会出现在圣旨的末端呢?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强
2023年4月9日 – 于澳洲雪梨
Luc6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