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後,战败的德国被英、美、法、苏四个战胜国分割及佔领,原来的首都柏林(Berlin)也被一分为二。1949年5月23日,在英、美、法三国管制下的西德获得独立,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BRD),包含下图从1至10的十个联邦州,首都设在Nordrhein-Westfalen联邦州的波恩(Bonn),其中1至3三个联邦州本身也是一个城市,下图编号为11的联邦州是于1957年1月1日脱离法国的统治後加入的。同年10月7日,苏联管制下的东德也获得独立,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简称DDR),包含下图从12至16的红色部分,首都设在东柏林。
东德所建,分割东、西柏林的柏林围墙,全长167.8公里,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用以防止大批东德人逃亡到西德。後因内部情势的改变,经东、西德政府谈判後,该围墙在1989年11月9日晚间开始被推倒,大量东德居民湧向西德,最後导致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併入西德,东西柏林合而为一,根据事後调查和估计,当年约有136至245人因逃亡失败而被射杀。
统一的代价
当年东德的经济远比西德为差,东德马克和西德马克的换算率是4.3 : 1,东德人的收入约为西德人的20%。统一之後的3月2日起,东德人的薪金和退休金获得以1 : 1的比例换成西德马克,银行裡的存款则规定以1 : 1的比例让14岁以下的小孩换2000,15至59岁的人4000,60岁以上的老年人6000,超过此数额的则以2 : 1的比例去换。至于公司的存款和债务则以2 : 1的比例去换。此外,为了赶上西德人的收入,他们的薪金也分两季度调升,第一季度生20%,第二季度再升50%。
德国从原有的11个联邦州增加到16个,为了提升原东德土地上的5个新联邦州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除了偿还原东德政府所欠的庞大外债,还得拆资改善那裡的基础建设、医疗设施、经营环境等等,资金的一部分来自西德人民各种税项裡的团结附加税(Solidaritätszuschlag)。可是,由于对原西德地区的响往,大量的东德人向西德迁徙,使原东德地区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促使东部的经济发展十分迟缓,西德人指责东德人懒惰,不工作,靠西德人养活,拖了西德经济的後腿,还要让西德人因为统一而要交团结附加税;而东德人则指责西德人傲慢无礼,不够理解和宽容,使他们有次等公民的感觉,同时也指责西德在统一时採取了错误的经济政策。不管怎样,德国目前已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来自东德的梅克尔(Angela Dorothea Merkel,1954-)博士,研究领域是量子化学,国家统一後从政,1998年升任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简称CDU)主席,2005年成为德国首位女性联邦总理,並于2009及2013年连任至今,同时也被认为是欧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的实际领袖。
西德和东德在1990年的统一是双方达成协议的和平统一:
北越和南越在1975年的统一是通过战争来达到的武力统一:
南韩和北韩将来究竟会是和平统一,或者武力统一?
中国那分治的两个政治实体又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统一呢?且拭目以待:
大家都知道,中国人的姓氏,四千多年前就有了,例如夏朝的首任君主夏禹(姒文命,约公元前2207-公元前2198年)姓姒,商朝的首任君主商汤(子履,约公元前1670-公元前1587年)姓子,周朝的首任君主周文王(姬昌,公元前1152-公元前1056年)姓姬。大家可能不知道,商朝王室的後裔叔梁纥(音核hé),姓子,但只用字(叔梁)和名(纥)而不用姓。其子即至圣先师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改姓孔,是为孔丘,是孔姓的得姓始祖。可是,古代的德国人是有名字而无姓氏,只有享有特权的显赫家族才有姓,例如姓Graf von Stolberg,意指封地在Stolberg的统治者,通常翻译为Stolberg伯爵(施托尔贝格伯爵);例如姓von Duisburg,意指来自Duisburg的贵族後裔,通常翻译为冯Duisburg(冯·杜伊斯堡);姓zu Guttenberg,意指在Guttenberg的贵族後裔,通常翻译为楚Guttenberg(楚·古滕贝格)。而人名都採用自圣经裡所出现的名字,男女有别,常见的男性名字有Adam,Alexander,Georg,Hans,Martin,Michael,Nikolaus,Paul,Peter,Sebastian, Werner等,常见的女性名字则有Angelika,Anna,Barbara,Brigitte,Eva,Julia,Katharina, Laura, Margarethe, Maria, Sabina等,这些名字都获登记在一册『人名录』裡作为初生婴儿选名之用。直到12世纪之後,由于人口的增长,同名的人太多,姓氏的需求便应运而生,形成名在前(Vorname),姓在後(Nachname),中间还可加中间名(Zwischenname)来减低同名同姓的情况,中间名可能是父亲的名或母亲的姓,也可能是任何名字,甚至有许多选择相连的两个名,例如: Hans-Joachim, Karl-Theodor, Maria-Brigitte, Julia-Maria等。
德国的姓氏除了来自上述的古代贵族之外,主要的来源有:
职业:姓氏源于其祖先或自身所从事的行业。Bauer(农夫),Becker(烘培匠),Fischer(渔夫),Jäger(猎人),Keller(葡萄园管理员),Koch (厨师),Köhler(烧煤工),Krüger(陶器经销商),Meyer(监督者),Müller(磨坊工),Richter (法官),Schäfer(牧羊人),Schmidt(工匠),Schneider(裁缝),Schröder(酒桶卸载者),Schumacher(鞋匠),Wagner (车夫),Weber(纺织工),Zimmermann(打扫房间的人)等。
地域:姓氏源于其祖先的居住地。Brinkmann(边区的人),Berger(山区的人),Frank(弗兰肯Franken地区的人),Böhm(波希米亚Böhmen地区的人)等。
属性:姓氏源于其人的外貌特征或出身。Klein(矮小),Groß(大),Lange(长),Weißkopf(白头),Jung(年轻),Herrmann(军人),Hauptmann(领头人)等。
颜色:姓氏源于颜色的名称。Schwarz(黑),Weiß/Weiss(白),Grün(绿),Silver(银),Braun(褐),Roth(红)等。
动物:姓氏源于动物的名称。Adler(鹰),Vogel(鸟),Hahn(公鸡), Hirsch(鹿),Bär(熊),Wolf(狼),Fuchs(狐狸)等。
植物:姓氏源于植物的名称。Blume(花朵),Rose (玫瑰),Lilie(百合),Jasmin(茉莉花),Tannen(枞树、圣诞树)等。
名字:姓氏源于名字。Werner这名字古时十分通用,当需要选择一个姓时,许多人都把父亲的名字Werner定为自家的姓,或它的异体Wernher、Warner、Wirner、Wörner。
貌似贵胄:有些令人眼前一亮,以为是贵族出身的姓氏,如Kaiser(皇帝)、König(国王)、Fürst(王子)、Prinz(王子)等,他们在选择这些姓氏时,可能身为演员,在戏剧中经常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或自身的职业是为具有这些身份的人服务,或身为某一行业的顶尖人物,例如号称裁缝皇帝、厨艺之王、狩猎王子、皮鞋王子之类。
犹太人:古时候的犹太人有名无姓,为了和同名的人有所分别,例如Jacob ben Nathan,意谓Nathan之子Jacob,看起来好像是Jacob姓ben Nathan,但其实不然,他的儿子将是xxx ben Jacob,依此类推。直到1808年,德国政府规定犹太人必须使用固定的德语姓氏,于是,有的选择了德国人常用的一些姓氏,地位崇高的不同阶层的犹太教士选择了与希伯来(Hebrew)文化有关的Cohen、Levi 和 Israel三个姓氏,其馀的犹太人就依财富的不同而登记到不同的词语式的姓氏,例如Berliner(柏林人),Frankfurter(法兰克福人),Kissinger(巴伐利亚Kissingen区的人),Blumenthal(花谷),Neumann(新人),Silvermann(银人),Silverberg(银山),Goldberg(金山),Eisenberg(铁山)Zuckerberg(糖山),Rosenberg(玫瑰山),Steinberg(石山),Goldstein(金石),Edelstein(高贵的石头),Einstein(一块石头),Grünbaum(绿树),Grünberg(绿山),Grünhut(绿帽,此君遇到华人时,最好改为“青瑁”)等。
外籍德裔名人
德国人早于1680年代就大量移民美国,1860至1900年间的湧入达到了巅峰,根据2006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约佔美国总人口(5千零76万多人)的17%,约为863万人。时隔10年,如今美国人口已增至约3.24亿人,如照相同的百分比计算,约为5千5百万人。成名的德裔美国人,多至数不胜数,现只列举较为显著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年):出生于德国旧日符腾堡王国(Königreich Württemberg)的乌尔姆市(Ulm),是犹太人的後裔,在1915年发表了『广义相对论』,1917年开创了『激光』学术领域,1921年获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时为了逃避纳粹德国而移民到了美国。
德怀特·大卫·艾森豪(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1969年):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Texas)的丹尼森(Denison),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任期:1953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盟军在欧洲的最高指挥官,战後在当选总统前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的最高司令。艾森豪是1741年远赴美国的德国移民的後裔,他的姓氏Eisenhower是由德语Eisenhauer美语化後所形成。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1923-):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Bavaria,即Bayern)的菲尔特市(Fürth),德国犹太裔,Kissinger这姓氏是他的祖先在1817年改姓时因住在Bad Kissingen温泉镇而选用的。基辛格在1938年时为了逃避纳粹德国的迫害而移民到了纽约,並在1943年成为美国公民,应徵加入陆军。他在1954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从政後担任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1994年)的顾问、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在1971年间两度秘密访问中国大陆,促成尼克森总统在1972年的访华破冰之旅。他在1973至1979年出任美国国务卿,因为参与越南战争的巴黎和谈,和最终在1973年1月27日签订巴黎和平协议,约定南北交战双方就地停火,他和越南政治家黎德寿(Lê Ðức Thọ,1911-1990年)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结果导致美国从越南全面撤军,逐步减少对南越的军火和经济援助,战火继续延烧,最後北越军大举南下,南越败亡,南北归于一统。)
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1984-):出生于美国纽约州(New York)白原市(White Plains),是德国移民,同时也是犹太人的後裔,但长大後成为无神论者。父亲是一名牙医,母亲是精神科医生,扎克伯格在1990年代就开始学习编写电脑程式,读高中时开始研发实用软件,2002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电脑和心理学,在校内不断研发与相片有关的软件,並发放到校方网站上。到了2004年2月他就辍学,同时发佈了一个新的社交网站thefacebook.com,並专心致志去发展它。
thefacebook.com後来获更名为facebook.com,由于用户日益众多,各行各业的广告蜂拥而至,广告费的收益滚滚而来。2010年12月,扎克伯格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0年风雲人物』。2012年5月20日,他在Facebook上公佈与同居了两年的华裔女友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1985-)正式结婚。Priscilla Chan在200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生物系,到私立学校教了一年书後,在2008年进入位于三藩市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並在2012年毕业。她的父母是移民美国的越南华裔难民,这正促使她的丈夫学习到一口頗為流利的普通话。2014年10月24日,他以拥有285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2014年福布斯(Forbes)全球富豪榜的第21名,成为史上最年轻的亿万富豪(李嘉诚是第20名),並于2016年5月27日,以拥有446亿美元的净资产晋升2016年全球富豪榜的第6名(李嘉诚仍是第20名)。
笔者1980年代在纽约工作期间曾认识许多位德裔美国人,都是通过他们的姓氏而辨别出来的,但都是若干代之前移民美国,无一会说德语。由于英语的实用性及普及性远高于德语,所以,似乎只有第一代的德国移民会说德语。
笔者有一位教心理学的同事,在课馀交谈时得知对方的姓氏後便改用德语交谈,顿时似乎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原来此君是第一代移民,本身並无子女。另外笔者在学生当中好不容易才遇到一位有德国姓氏的,原来是澳籍德裔移民的第二代,只会说Guten Morgen、Guten Tag、Mein Name ist…、Auf wiedersehn等一些非常简单的日常用到的简短词汇,看来在大都会居住的澳籍德裔移民並没有把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传承下去的打算。
澳洲也有许多德裔移民,在南澳州阿德雷丘陵地(Adelaide Hills)还存在着一个最古老的德国村Hahndorf,是德裔澳洲人的聚居地,他们仍然保留着祖籍德国巴伐利亚州(Bavaria,即Bayern)的习俗、饮食习惯和民族节庆,笔者多年前到访时经多方面接触後发现,他们都不会说德语。该村名Hahndorf的dorf是指乡村,Hahn(公鸡)则是他们的祖先在1839年移民到此地时运载他们来的船长的姓氏,所以可以翻译成“Hahn船长村”或“公鸡村”,这裡的餐点富含德国风味,来访的遊客可以吃到配德国烤香肠(Bratwurst)的麺包、德国泡菜(Sauerkraut)、德式糕点、德国烤猪脚(Schweinshaxe)、德国人酿的啤酒和葡萄酒等。
俄罗斯也有不少德裔移民,在1762年时,一位德裔皇后(出生于德国一个小公爵家庭,1744年时被选为太子妃)从不得民心的丈夫沙皇彼得三世手中夺取政权,成为女沙皇,即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德语:Katharina II Alekseevna,1729-1796年),在位34年,她曾下诏邀请非犹太人的欧洲民众移民到俄国开垦土地,並提供优厚条件,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吸引了上百万的德国移民。但在19世纪後期,由于俄国取消对移民的优惠,规定适龄移民必须服兵役,致使约半数德裔移民移居美国或返回故国。留下且日渐增长的德裔移民更于1924年成立苏联辖下的「伏尔加德意志人自治共和国」。可是当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时,苏联撤销了该共和国, 並把德裔移民赶离家园,迁移至中亚边区的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及吉尔吉斯斯坦(Kyrgzstan)等地。直到1985年,西德政府让能证明有德国血统的苏联人取得公民资格,德裔苏联人纷纷申请回归。苏联在1991年解体之後,哈萨克斯坦及吉尔吉斯斯坦等前苏联附属国纷纷独立,那裡的绝大多数德裔苏联人也就迅速回归统一的德国,成为数量庞大的一群所谓的“俄裔”德国人,他们都精通俄语,生活习惯也相当俄国化。
在欧洲的众多国家之中,除了德国之外,奥地利(德語:Österreich,英语:Austria )和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的唯一官方语言也是德语。德语在瑞士26个州中的19个州、意大利的南帝洛尔(意大利语:Tirolo,德语:Tirol)地区、比利时的德语文化区、卢森堡、法国的阿萨尔斯(法语:Région Alsace,德语:Elsass)及洛林(法语:Lorraine,德语:Lothringen)地区都是官方语言之一。此外,还有十多个东、西欧国家都有德裔人士聚居,使德语成为各该国的少数族裔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称名道姓时,名在前,姓在後,中间名是被省略掉的,只有在重要的文件中,才会使用到中间名。女子在结婚後就改从夫姓,他们对于华人夫妇不同姓觉得很难理解。会话时,男性不管已婚或未婚都称为Herr(英语:Mr.),接着就是对方的姓,假如对方的姓名是Hans Müller就称为Herr Müller,假如对方有博士学位,就必须尊称为Herr Dr. Müller;对于已婚女性则改用Frau(英语:Mrs.);至于对未婚或不知是否已婚则用Fräulein(英语:Miss 或 Ms.)。第一人称 “我” 的主词是“Ich”(英语:I)比较简单,对谁都适用,但第二人称 “你/您” 的主词是“Du/Sie”(英语:You),对任何初认识的人都必须用“Sie”,同事之间也是如此,而且一直保持下去,直到双方有了更深的了解,由较为年长的、或有博士学位的、或女性的一方先开口,说:我们改用“Du”吧!从那一时刻起,双方才同时改口,把称呼也由之前的Herr XXX、Frau XXX、Fräulein XXX或Herr Dr. XXX、Frau Dr. XXX、Fräulein Dr. XXX统统变成直呼对方的名字。所以,只要听到有人以名字相称,就知道双方颇有交情。也正是这点,使笔者初到澳洲时,就感受到了文化的衝击,因为这裡的人,在通名道姓之後就直呼对方的名字,连成年学生对师长也是如此,这也是许多华人为了方便而给自己起一个洋名的原因之一,有的人甚至在成为朋友之後也说不出对方姓什么,其原由就是因为很少用得到。
München(慕尼黑,或明兴)的十月节(Oktoberfest),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德语:Staat Bayern,英语:State of Bavaria )的一个盛大节日,从每年的9月中旬至10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通常共有16天,从世界各地到来参加庆典的遊客约有六百万人,尽情享用当地特别酿造的啤酒,所以华人也称之为慕尼黑啤酒节。在同一时间段,世界上的许多大都会都在举行十月节,其中包含美洲、中国的北京、成都、香港、澳门、越南的西贡和马来西亚的雪兰娥州等多处地方,使许多在地的人也能分享这一盛大节庆的喜悦。
十月节始于1810年10月,当时是为了庆祝巴伐利亚太子路德维希一世(Ludwig I,1786-1868年,1825年登基)和萨克森-希尔德布尔格豪森公国(Herzogtums Sachsen-Hildburghausen)的公主特蕾莎(Therese von Sachsen-Hildburghausen,1792-1854年)的婚礼而主办,进而演变成一年一度的充满了嘉年华气氛的啤酒节。
。。。。。。
陸礼強
2016年9月1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