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越南中部的广平省,其地形有如越南整个躯体的纤纤细腰,东临南海,西连寮国,在接近边境的的长山山脉山林地带,有世界闻名的风崖-己榜(Phong Nha-Kẻ Bàng)国家公园,于2003年6月5日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票通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这裡有着大约300 个大小不一的、奇形怪状的石灰石岩洞和山崖,有的甚至深入地底。首先被发现和开发的是风崖洞(风牙洞,峰衙洞,Động Phong Nha),接着是天堂洞(Hang Thiên Đường)等,然後是2009年4月後举世公认为世界最大的洞穴山桐洞(山水洞、韩松洞,Hang Sơn Đoòng)。此国家公园的西部与寮国的Hin Namno生態多样性保护区相邻,並各佔地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一》风崖洞(Động Phong Nha):Động的喃文写法是“洞”,而其汉越字也是“洞”,所以根据越文语法,Động Phong Nha也可称为Phong Nha Động。由于越南已废除汉字,而Phong Nha的同音字又为数不少,所以与其相对应的汉字,可能是风崖(临风的山崖),风牙(有风自洞裡吹出和有牙齿般的钟乳石),峰衙(众多山峰有如临朝的官吏们在整齐的排列着),峰牙(这是『越南共产党电子报』上的写法)。Kẻ Bàng的喃文之其中一种写法是“几榜”,越文中並不表达任何意义,可能是当地占婆族居民所用占婆语的音译字,『越南共产党电子报』上译为“己榜”。在风崖洞中的石柱和祭坛上铭刻的占婆文字,表明在越南向南扩张前,洞穴中有占婆古国的人居住。
早在1550年,越南史书上即有述及风崖洞。在1990年之前,许多越南和国外的研究群体对风崖-己榜区域进行了考察,然而无法完全解开其神秘的面纱。到了1990年,河内国家大学接受了英国洞穴研究协会的合作请求。他们共同致力于风崖-己榜地区的洞穴的全面考察和研究。由英国洞穴研究协会和河内地质地理系组成的一个小组进行了第一次考察,由Howard Limbert带队。1992年,第二考察小组包含12名英国科学家和6名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的教授。此次考察,完成了对风崖洞7729公尺,地下河13969公尺,与及邻近的其它洞穴的踏勘。
进出风崖洞,必须在旱季水位较低时乘坐小船慢速通行。流经洞外的是据说每当雨季来临时河水会呈现一片红色的胭脂河(Sông Son)。到目前为止,遊客只能在1500公尺长度的範围内遊览。在洞中较深处,当明亮的光线照射到石钟乳和石笋时,会折射出如梦幻般的光彩。
风崖洞在地方上还有许多别名如Động Thầy Tiên(仙师洞),Núi Thầy(师山),Động Troóc,Hang Trùa(Hang Chùa,寺洞)等,它拥有两个水路进出口。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对凤崖洞之地下系统共考察了56公里,包括其许多分支,其中有一个较出名的是燕子洞(Hang Én),1645公尺长,78.6公尺高,内有沙滩,是燕子聚居的地方。
《二》燕子洞(Hang Én):Hang的喃文写法是“𡎟”、“𥧎”、“𧯄”、“𧯅”、或“﨏”,是“洞”的意思,所以Hang Én又可以称为Động Én。
《三》仙山洞(Động Tiên Sơn):此洞的入口高出水面200公尺,是一个乾洞,距离凤崖洞的入口约1000公尺,于1935年被发现。仙山洞全长980公尺,进入洞裡400公尺後是一10公尺深的深洞,洞下再延伸近500公尺,它虽然是和凤崖洞相邻,但並不相通。由于该深洞的危险性,遊客只能参观至400公尺处为止,其馀部分只对专业考察人士开放。仙山洞除了独特的钟乳石和石笋有如童话王国般的美丽之外,如果用手敲击钟乳石和石笋,它们还会发出类似锣鼓的声音。
《四》天堂洞(Hang Thiên Đường):又可称为Động Thiên Đường,Hang 与 Động,就有如中文之洞与穴,既是相通,又能连用。此洞于2005年被当地一位农民发现後,同年经英国洞穴研究协会加以勘探和考察,並有感于其所拥有之钟乳石和石笋,为风崖-己榜国家公园中之最,而命其名为Paradise Cave,即天堂洞。天堂洞全长31公里,比风崖洞(7.7公里)长, 100公尺高,150公尺宽,洞裡十分凉快,当洞外是摄氏36-37度时,裡面则保持在20-21度。此洞于2010年9月开始向公众开放,供广大遊客参观。
《五》韩松洞(Hang Sơn Đoòng):韩松洞全长56公里,比天堂洞(31公里)长, 洞中最宽大的部分有5公里多长,200公尺高,150公尺宽,是目前世界上最宽大的岩洞,两倍大于曾经位居世界第一的,在马来西亚的姆禄国家公园(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範围之内的鹿洞(2公里长,100公尺高,90公尺宽)。
“韩松洞”这名称是不通越文的某某人把Hang Sơn Đoòng音译而成,其实Hang 是洞,Sơn 是山 ,Đoòng不是正统越文字,是当地占婆语的越文音译字,是河流之意,意指裡面既有山脉又有河流的巨大山洞;所以它的英译名是Mountain River Cave,据此,中译名应为“山河洞”或“山水洞”。网上也有人称之为“山水洞”,这裡也就沿用“山水洞”这名称吧!
山水洞是由一位当地的农民于1991年无意中发现,延至2009年经由英国洞穴研究协会的探险队,由Howard Limbert 和Deb Limbert 夫妇俩带领,深入风崖-己榜国家公园範围内的长山山脉(Dãy núi Trường Sơn,又称安南山脉Annamite Mountains)加以勘探和考察,他们花了六个钟头穿越丛林,爬下一深渊,再通过两条地下河流,才达到山水洞的主要入口。
National Geographic 的Carsten Peter所率领的摄影队于2010年到山水洞去,用了两周的时间,拍了一些动人心弦的照片,计有:石化的瀑布,有凹槽的石灰岩,破浪型的石壁,有藻类覆盖着的石灰岩等。
一个干枯的洞底湖被稀有的洞穴“珍珠”所覆盖,这些被称为棱面晶体的球体是经由一滴一滴的水珠常年的敲击石灰岩地面後所逐渐形成的:
山水洞裡最宽大的洞室(5公里多长,150公尺宽,200公尺高)足够容纳下美国纽约市的整座40层高的摩天大楼,裡面也有拔地而起,高达70公尺的钟乳石笋:
山水洞裡的某些地段是石灰岩经地面河流的侵蚀,塌陷後形成落水洞,日光从洞顶上直射而下,有如箭桿一般,动植物藉此得以生存滋长,形成地底下约400公尺深的小型山川丛林,再加上阴凉的寒风,带着由地底河流所发出的水声,发出有点令人毛骨悚然的风声:
沿着山水洞的地底长廊前进至约6.5公里时,挡在探险队面前的是一座庞大的又湿又滑的方解石石墙,他们把它命名为“The Great Wall of Vietnam”(中国的万里长城是“The Great Wall of China”)。当他们攀登上这“越南的长城”之後,发现已经到了尽头(另一出入口):
不同于风崖洞只有前後两个水路出入口,山水洞既有山又有水,高高低低的有许多不同的出入口。爬下“越南的长城”的另一边,探险队员又见到许多洞穴“珍珠”,它们比之前所见到的大得多,大约有一个棒球那么大,那是因为高墙的高度,使滴下来的水滴有更大的撞击力使然。他们再前行一小段路,便见到漫漫长路之後的另一出入口。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强
2011年8月25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