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75年4月30日,越南共和国覆亡之後,昔日华人首富黄文华的黄荣远地产公司已面目全非,他的子孙後代也都已散居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台湾、香港等地,闻名于当地的“Nhất Sỹ, Nhì Phương, Tam Xường, Tứ Hỏa”(Tứ Hỏa指的是黄文华),都已被人们逐渐淡忘。
改革开放之後的胡志明市(旧日的西贡),早已把改朝換代後初期的艰苦情况,一扫而空。在海外华、越前居民的回流、投资,和当地居民的的不懈奋鬥之下,目前的胡志明市已呈现出欣欣向荣的一片繁华景象,真不愧有如俗语所说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们就姑且把它加以人格化。而且,它还催化出新一代的富豪们,特别引人注目的计有“越南食品大王”陈金成、陈荣源兄弟,万盛发公司朱立基、张美兰夫妇等。
陈金成(Trần Kim Thành, 1960- )、陈荣源(Trần Lệ Nguyên, 1968- )兄弟,祖籍广东汕头,是到越南落籍的第二代华人,他们在家讲广东话,并在正规学校学习当地华人称为“国语”的普通话。其父于1967至1975年间在西贡开办加工副食品的设备製造厂和饼乾店。南越政权易帜及南北统一後,他们留在越南,靠卖麺包以维持生计,当21岁时,陈金成被迫离开自家的麺包店,到一家国有麺包厂从事揉麺包的工作。
当1991年,越南颁布实施私人企业法之後,陈家兄弟俩马上申办企业,虽然当时越南消费者只信任进口食品,但他们还是一步一步的埋头苦幹,到了1993年,他们的家庭小工厂已变成了京都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开始生产饼乾,成为拥有70名员工的‘个体户’。
从1996年开始,越南加大革新开放力度。陈氏兄弟决定向银行贷款,投资进口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公司不断创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注重包装,设置全国性的销售网点。从1996年至今,京都集团的产品包括饼乾、蛋糕、巧克力和冰淇淋等,利润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2005年,京都集团股票正式在胡志明市证券交易所上市,名为“KDC”,并获取了多家大集团的投资。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集团董事长陈金成提出成立京都培训中心,从每个学员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知识、能力培训。经过培训后,集团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比以前更顺利。这种培训模式省钱又省力气,实用性很强。
陈氏兄弟在生产消费者喜爱的食品时,还特意推广华人的月饼,并视为集团的支柱产品之一。每年中秋临近,他们生产的绿茶、莲子、绿豆等口味月饼,大量出口到美国、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他们的月饼出口量更是要比去年上升30%,国内市场供给量达到1500吨左右。
目前京都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主要是蛋黄派,销往广州和深圳。每年销售额1000万至1500万美元。难能可贵的是,陈氏兄弟在发展自己的同时,还不忘回报社会,每年用于慈善活动的经费达到40万至50万美元,以赢得消费者对公司的好感。公司已连续多年与越南祖国阵线委员会合作举办“爱心之音”演唱会,并与胡志明市穷人扶助基金合作举办“为贫困盲人带来光明”活动,为越南华人赢得了“相亲相爱之团体”的美誉。
目前,京都集团生产的食品超过100个品种,员工超过7000人。陈金成和陈荣源兄弟在越南胡志明市非常有名,被誉为“越南食品大王”。现在,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食品王国。集团内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十亿美元。此外,京都集团不单在食品领域发展,而且还进入了房地产等领域,並準备在胡志明市建设一个大型的商业中心。走在胡志明市街头,不时能看到京都食品零售店的招牌,当地人过生日的时候大多都是买京都蛋糕来庆贺。2007年在越南媒体首次公布的股市百名富豪榜上,陈氏兄弟分列第10和第24位。
截至2006年12月29日,越南股市百名富豪排行榜前十位如下:
前10名中只有陈金成是华裔,所以他就被称为2007年的越南华人首富。(1元美金约等于2万越南盾)。七、八年已经过去了,越南富豪排行榜又有如何的变化呢?
在继续发展京都食品之际,陈氏兄弟又进军文房用具,创立越南天龙集团股份公司,且逐渐成为越南最大的文具品牌集团及上市公司。天龙产品通过100多代理商以及大概4万个销售点广泛分布于全越南63个省份。此外,天龙的产品还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目前,天龙文具集团在中国和一些东盟国家设有销售代表处。
天龙文具集团曾经得过许多次的奖状,特别是今年的越南国庆日(九月二日),荣获国家主席张晋创(Trương Tấn Sang)颁发“越地金星”及“社会责任”奖章。
据说目前越南的大部分富豪聚集在位于北部的首都河内,只有30%分佈在历史上被称为“西贡”的胡志明市。
胡志明经济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分析说,在越南,富豪的出现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企转制浪潮中发家,大量国企在改为股份制后,原先的企业高层或有实力的老板以很低廉的价格买下企业,将其变成私人公司上市,获得巨额利润。通过国有资产私人化的过程,这些人成为经济革新的直接受益者;其二,在前两年房地产或股市疯狂的泡沫中致富;而大多数是第三种,踏踏实实的企业家,通过努力,一步步积累财富。其中不乏一些退伍老兵,他们通常有能力,肯吃苦,而且善于把握机遇。他们大多数住在河内和胡志明市郊的别墅区,那裡的社区相当封闭,甚至有独立的商场和小型电影院,出外时座驾都有专用车夫,外人一般也不知道黑色奔驰车帘背後坐着的是什么人。某些富豪是通过特殊渠道敛财,他们多少和政府要员有关联,或者是从国企转制中以不合法的方式赚取了第一桶金。
朱立基(1956- ),祖籍广东顺德,生于香港,小时在西环长大,父亲朱镇康于区内东边街2号开设「铭昌号」卖咸鱼,弟弟朱立强目前是香港大学的教授。他曾到德国留学,大学毕业後在一家德国公司工作,後来于八十年代中被派驻越南,由于机缘巧合娶了当地的华人张美兰,从此夫妇两人胼手胝足做贸易,靠代理韩国LG手机起家,後来从事饮食业,生意愈做愈大,近10年更大举进军越南和香港地产。
张美兰是潮裔越籍华人,于1992年创立万盛发责任有限公司(Công ty TNHH Vạn Thịnh Phát),最初经营酒店及餐饮业,目前业务已遍及房地产、五星级酒店、餐厅,以至零件出入口、室内设计、旅行社、商场及珠宝等,夫妻俩的总投资额高及700亿美元。
胡志明市租金最昂贵的地段,首推位于第一郡的阮惠街(Đường Nguyễn Huệ)及同起街(Đường Đồng Khởi)。这两条相互毗邻的街道,佔尽市中心的地利:阮惠街是典型的繁华商业街,商厦林立、熙来攘往;同起街则是宁静的绿荫小街,恍如闹市绿洲。而由朱立基任董事长,于2012年底落成的时代广场(Times Square Building),正位于两街之间,楼高39层,是该市首座集合住宅、酒店、写字楼及商场4大功能于一身的大厦,楼顶更有直升机停机坪等配套设施。建筑的内部引入大量国际品牌及米芝莲(Michelin)星级餐厅,提供一站式食、买、住宿服务。另外,大厦也开创先河,开设一条贯通阮惠街及同起街的露天咖啡座,让食客尽得两街的繁荣景色。
胡志明市另一个重点发展区域是第三郡。这裡跟第一郡相距约10分钟车程,除了是高级住宅区,同时也是领事馆集中地。万盛发责任有限公司名下的服务式住宅Sherwood Residence,住宅楼高20层,设有228间客房,配备酒店级设施,包括:室外游泳池、健身室、桑拿浴室、餐厅等,也提供每日的房间清洁服务,让住客全无后顾之忧。每个单位除拥有客厅、饭厅、睡房等基本设施,更有宽敞的厨房,让住客大展厨艺。Sherwood Residence邻近超市,每星期设有两班专车送住客到大型市场,甚至提供购买清单帮住客入货,让人住得舒适之馀,服务也周到体贴。另外还有专供长住的、最豪的阁楼单位,这类型单位仅提供12个,複式住宿空间令客厅空间感十足,另加上独立天台花园,让住客随时都可以举行BBQ聚会。当中7个单位已被多个的领事馆官员长期租用。
万盛发公司的物业还有座落于第五郡安阳王街(Đường An Dương Vương)、荣获越南旅遊协会颁发的‘越南十大最佳五星级酒店’之荣誉称号的温莎大酒店(Windsor Plaza Hotel),安东平价购物商场(An Dong Plaza):
近20年来,张美兰所创的万盛发公司,在越南革新开放政策之下不断发展壮大,为越南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公益和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非常突出地完成了2005-2010阶段的生产与经营成果。张美兰夫妇于2011年4月29日,分别获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Nguyễn Minh Triết)颁发三等劳动勋章,香港籍的朱立基更是胡志明市至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外籍人士。万盛发公司是越南成功的私人企业之一,它的投资额高达9万亿越南盾(约为4.5亿美元)。
张美兰(Trương Mỹ Lan)是第四代居越潮裔华人,据其族亲告知,她的曾祖父张太公知书识礼,約于100年前来自广东汕头葛洲乡,最初在西贡河边以摆渡为生,一日载一西人过河,此公行色匆匆,离去时把随身公事包遗留在船上,当张太公发现时此公早已远去无踪。张太公把公事包打开一看,见全是巨额钞票,因其秉性正直,本着拾金不昧之心,在岸边静候失主。该西人失金後到处寻访不获,三天後才寻到岸边,张太公分毫不差的把失物归还。该西人感于其忠实和善良之心,不久後以重金礼聘张太公为其打理自己以巨资创办的船务公司,後来更在回国退休前把公司股份转让给张太公。于是张太公在第四郡的浸石(Xóm Chiếu的潮语发音)街区成立和顺发运输馆(即运输公司),专门从事国际运输生意,後来传给了她的祖父与叔伯公们管理(张太公共有三名儿子)。由于体内流淌著潮州人固有的勤俭、朴素和奋鬥精神,所以他们家族的生意蒸蒸日上,成为那时候越南运输业的龙头,在庆会(Khánh Hội)的0号码头是属于和顺发运输馆的产业。
当“和顺发”的生意走上轨道後,由于生意兴隆,子孙众多,在西贡第四郡的浸石(Xóm Chiếu)买下地皮,建了成排成排的房屋,凡成年的子孙每人都分到一间,且按月可到公司领取股息作为基本生活开支。因为他们的祖籍是汕头葛洲乡,所以这片土地就被称为“浸石小葛洲”。张氏家族对那时候从中国飘洋过海到越南来的乡亲都张开了宽大的怀抱,给初抵异地的同乡们提供食宿和安排工作,让远道而来的乡亲父老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不会感到无助。“保存民族文化、发扬守望相助”是华人的传统精神,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张氏家族还在浸石区兴建了一座天后庙,作为同乡祈福、缅怀先祖和聚会的地方,并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深获同侨尊重。
张氏家族的众多子孙中,有的留在越南,有的移居柬埔寨,有的移居香港,有的回国内去参加建设红色中国,1975年後有些辗转到了澳洲。比较知名的计有在越南的张恭潮,字文浩,曾任堤岸义安中学数学教师;在柬埔寨的张恭仪,曾任某华校中文国文教师;在香港的有慈善家张恭良(在香港玛丽医院从事医疗临床工作近60年),和张恭荣(香港电讯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及香港电信传呼公司董事长),兄弟俩曾先後回乡捐建葛洲中、小学和幼儿园、敬老院、图书馆、及活动广场。
岁月风云多变,世事如棋局局新,在大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後,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局势变更,从而严重影响到各行各业的营运,其中包括“和顺发”的生意。直到1950年间,“和顺发”因经营惨澹,不得不宣告终结,张氏家族的“一代运输龙头”成为了越华运输历史中的一页。
如今,“和顺发”死灰复燃,第四代的张美兰在1980年代因缘际会,在与香港华侨朱立基结合之後, 夫妻俩合力各展所长,又创出一番事业来。而且本着“勤俭、朴素、奋斗、爱心”的祖训,发挥“取于社会、回馈社会”的传统精神,张美兰不但以个人名义给各项慈善活动捐款,而且还以无名氏或万盛发股份公司名义捐助许多公益事业。对于捐款修庙的活动,她更是不遗馀力,除了此前捐出100万美金赞助重修潮州义安会馆(俗称关帝庙或借富庙)和其他庙宇外,她最近还捐款修建由其祖先在第四郡浸石区所兴建的天后庙。
为了进一步缅怀先祖,发扬祖德,从而为社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继续做出贡献,张美兰以曾祖父创办的“和顺发”宝号名字成立了和顺发教育发展股份公司,並于2011年元月19日,在“2011慈善挥春”现场,委託其二叔张丰裕前来,以新成立的和顺发教育发展股份公司名义向该项活动捐款1亿元。
张美兰这一系列的回馈社会的捐献,得到了政府的嘉奖。图为越共政治局委员、胡志明市市委书记黎清海向张美兰颁发奖章。
同日,在首届“越南经营者庆祝大会”(Việt Nam Doanh Nhân Đại Khánh Hội)上,政府公佈了22个获选的“经营者家族”(Gia Tộc Doanh Nhân)名单。下图为张氏经营者家族成员的合影:
为了与这22个获选与公之于众的“经营者家族”分享喜悦,一位文化界劳动英雄,九十多岁的老教授邓武挑(Đặng Vũ Khiêu,1916-),在这些家族的提名榜上加上了下列八个大字:
张美兰的万盛发责任有限公司是以私人经营方式,融资是靠私人合资及向私人或银行借贷,有别于上市公司,其融资方式是发行股票,面向公众。
截至2013年12月29日,越南股市的200名富豪排行榜前十位如下:
不上市的私人或家庭式经营财团则有:
上表所列越南股市之前10名富豪,全部为越裔,曾经名列第10名的京都食品集团董事长陈金成,及其弟陈荣源,则分别名列第17和21位。
至于私人企业家,则以张美兰的万盛发责任有限公司名列前茅,其桌面资产,只略低于越籍首富范日旺(Phạm Nhật Vượng)。观乎万盛发公司的不断扩展,和不停的捐献活动,可见越南华人新首富,应该是非张美兰莫属。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强
2013年12月29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