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越南百多年来的一些代表性的邮票之後,接着下来,我们再回顾一下近代政坛上的一些风雲人物。现在就以阮朝的末代皇帝保大为起点:
保大皇(Vua Bảo Đại):本名阮福永瑞(Nguyễn Phúc Vĩnh Thụy),又名阮福晪(Nguyễn Phúc Thiển),1913年10月22日在顺化出生,1997年7月31日在巴黎去世,享寿84岁。是越南阮朝第13位君主,也是越南的末代皇帝。1922年时,以皇太子的身份跟随其父启定皇(Vua Khải Định)到法国参观当年在马赛(Marseille)举办的博览会,接着便留下来,在巴黎(Paris)求学。1925年11月,启定皇驾崩,他回国奔丧,並于1926年元月,以未满13岁之稚龄,登上皇位,成为法国属下印支殖民地越南中圻地区的安南国王,保大是其年号。他的龙旌帝旗只用到1945年3月9日。
同年3月,保大皇任命一名天主教徒阮友排(Nguyễn Hữu Bài)执掌顺化的朝廷,自己又回到法国巴黎,继续求学,主攻政治学,直到1932年8月才回国,9月开始亲政。首先他废除了大臣们向君主跪拜的封建礼节,代之以握手礼,见面时仰面直视。接着就册封五位出身学界或有行政能力的尚书,其中包括吴廷琰(Ngô Đình Diệm),替换掉阮友排及其亲信,想在政务方面进行改革。可是,由于受到殖民政府的诸多阻挠,吴廷琰在两个月後辞去尚书职位。
在法国驻印支总督的有意安排之下,保大皇在回国後的第二年认识了在法国受教育後回国的,越南首富黎发达(Lê Phát Đạt, 即Huyện Sỹ)的外孙女、大地主阮友豪(Nguyễn Hữu Hào)的女儿阮友氏兰(Marie Thérèse Nguyễn Hữu Thị Lan),在1934年3月与她成婚,並册封她为南芳皇后。这次册封打破了阮朝自嘉隆皇于1802年立国以来所立下的皇朝家规,嘉隆皇虽然受中国的清朝册封为越南国王,是中国的藩属,但在自家国内,他也称帝,也有紫禁城和朝廷,官制也模仿中国,後宫的选秀及等级制度和清朝的几乎相同,奇怪的是皇帝的正室只被封为王妃,死後才被追封为皇后(这可能是简体字“死后”=“死後”的另一新解 --- 一笑)。这位唯一在活着时受册封的阮朝皇后,不但是天主教徒,而且还拥有法国国籍,引发不少争议,所以保大皇把有关後宫的各种制度给废了。但结果这位西化的皇帝到头来还是前後拥有八位妻妾(四越女、一华女、三法女),共十三名子女。
1940年6月,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向德国投降,日本派军佔领越南,封锁中越边境,阻止中华民国利用滇越铁路运送进口抗战物资。只是,日军除了要求法国人配合提供战略物资之外,並未驱逐法国的殖民统治,也没去打扰保大在顺化的皇宫。到了1944年,美英盟军把德军击退,攻佔巴黎之後,法国新成立的戴高乐政府转为加入同盟国,对抗德、意、日轴心国,于是日军在1945年3月9日夜裡,推翻了法国的印支殖民政府,宣佈交还越南的独立主权。两天後,保大皇在接见日本大使横山(YokoYama),在其以“亚洲归亚洲人”加以鼓动之後,即日就召集六部尚书和王公亲贵,发佈《越南独立宣言》,宣佈废除越南与法国1884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脱离法国保护,宣告越南成立独立自主的国家,並加入以日本为首的“大东亚共荣圈”。同年4月7日,由德高望重的学者陳仲金(Trần Trọng Kim,1883-1953)出任内阁首相,成立了一个亲日的政府,6月18日,保大宣佈成立统一的越南帝国(1945/3/9-1945/8/22),包括北圻、中圻、和南圻,从安南国王过渡为越南帝国皇帝,国旗定为黄底配上红色的离卦(八卦之一)。
1945年8月,日本向盟军投降,亲日的陳仲金政府拖到8月22日便倒台。8月19日,胡志明领导的越盟在河內夺取政权,成立临时革命政府。8月23日,胡志明的临时革命政府电函顺化,要求保大退位。这时,日本大使橫山建议保大使用日本的军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歼灭越盟,但是保大不愿意利用外來力量来屠杀越南人,拒絕了橫山的建议。8月25日,下诏宣佈退位。8月30日,保大在顺化王宮的午門前举行了退位仪式,将象征权力的国玺和宝剑交给越盟代表陈辉料(Trần Huy Liệu),他宣称:“愿為独立国之民,不作奴隶帝王”。保大放弃了君主身份而成为一名普通公民。2天以後的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1945-1976)临时政府在河内成立,聘保大为越南临时政府最高顾问。1946年3月,保大辞去最高顾问之职,並迁到香港居住。
按照波茨坦协定,越南南部的日軍向盟军的英国军隊投降,北部的日军向盟军的中华民国军队投降。英国军队协助法国人重返越南南部,並逐渐向北推进;卢汉将军率领的中华民国军队也进入越南北部。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势力範围主要在北越,而在南越方面,法国在印支联邦(Liên bang Đông Dương,或Đông Dương thuộc Pháp,简称Đông Pháp)的框架下建立南圻国(Nam Kỳ quốc,或Cộng hòa Nam Kỳ,1946-1948),经历了几届临时政府的更替,所用的国旗是黄底配上三条蓝色长条夹着两条白色长条意指南圻的同奈、前江、後江三条河流。起自1946年,越南的各派系,以及留在越南的法国人之间,开始了复杂的武装冲突,计有陈文帅(Trần Văn Soái,即Năm Lửa),林成源(Lâm Thành Nguyên,即Hai Ngoán),黎光荣(Lê Quang Vinh,即Ba Cụt),阮觉悟(Nguyễn Giác Ngộ),黎文远(Lê Văn Viễn,即 Bảy Viễn),高台教(Đạo Cao Đài),和好教(Đạo Hòa Hảo),越盟( Việt Minh) 等武装力量。
法越战争进行到第三年时,法国人游说流亡香港的保大,在1948年6月5日,签署了同意在法兰西联邦内建立越南国(Quốc gia Việt Nam)自治政府、实现越南国家统一的协定。1949年4月27日,保大回到越南西贡,4月29日成为越南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国长(Quốc trưởng),7月1日正式就职。这个政权得到美国、英国、中華民國和联合国的承认(1948-1955)。而胡志明在越南北部建立的共产党政权(越南民主共和国)则获得苏联和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承认。南越越南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定的国旗是黄底配上红色的乾卦,後来获接替的越南共和国一直沿用至1975年4月底战争结束为止。
法国与越盟的战争继续进行,直到1954年,越盟在奠边府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後,法国与越盟之间达成和平,称为《日内瓦协定》,结束战争,确认以北纬17度线为界,将越南分为南北两部分。法军撤离越南後,保大仍然保持南越国长的身份,他任命远在美国的前尚书吴廷琰回国担任首相(Thủ Tướng)。
1955年4月30日,吴廷琰组织了公民投票,结果有98%的人支持废除保大的国长宝座(其结果的准确性受到质疑),由吴廷琰取而代之。並于同年10月26日,成立越南共和国,由吴廷琰出任总统(Tổng Thống),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保大以其42岁的壮年,在所有家产被吴廷琰政府充公,及南芳皇后早就在1947年时与他分居,並带着年幼子女到法国的Cannes去独立生活的情况下,在法国度过另一42年的流亡生活,终其一生。期间南芳皇后于1963年在法国去世,1972年续娶法国女子Monique Baudot(1946-)为正室,赐永瑞王妃(Imperial Princess Vĩnh Thụy)称号,1997年7月30日保大去世後获称为泰芳皇后(Empress Thái Phương)。保大获安葬于巴黎的 Passy公墓,因为是流亡在外的废帝,所以无庙号、谥号、陵号。十年後,他的长子,永远无缘登基的保隆太子(1936-2007)也在法国去世,无子嗣,继承自南芳皇后的阮朝国宝由其胞弟阮福保胜接棒。
阮朝在1802年由嘉隆皇阮福映建立时,是管理整个越南的王朝,但自从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後,在法国人分而治之的政策之下,管辖权被收缩成中圻地区的安南国傀儡王朝。所以1926年登基时,保大这安南国王只君临中圻地区。1945年3月至8月期间,成为日本“大东亚共荣圈”卵翼下的包含北、中、南三圻的越南帝国国王。1949年7月至1955年4月期间成为法兰西联邦内在越南南方的越南国国长。在这分分合合的历史长河中,有时势造英雄,也有英雄造时势,越南出现了许多凤雲人物,众人比较熟悉的现已列入下列简表中:
启定皇(Vua Khải Định):本名阮福宝嶹(Nguyễn Phúc Bửu Đảo),又名阮福昶(Nguyễn Phúc Tuấn),1885年10月8日在顺化出生,1925年11月6日在顺化去世,享年仅40岁。是越南阮朝第12位君主。他是阮朝第9位君主同庆皇(vua Đồng Khánh)的长子,同庆皇驾崩时,他只有三岁多,不能继位,法国殖民政府指定其堂兄、阮朝第5位君主育德皇(Vua Dục Đức)的第七子阮福寶嶙(Nguyễn Phúc Bửu Lân)继位,即成泰皇(Vua Thành Thái,1879-1954)为阮朝第10位君主(1889-1907年在位),後因抗法而被逼退位,由其子阮福永珊(Nguyễn Phúc Vĩnh San,1900-1945)继位,即维新皇(vua Duy Tân),为阮朝第11位君主(1907-1916年在位)。到了1916年5月,维新皇因联合潘培珠(Phan Bội Châu)的越南光复会Việt Nam Quang Phục Hội)起义抗法事泄被捕,不久,与退了位的成泰皇一起被法国殖民政府流放到印度洋西部的法国海外领地留尼旺火山岛(法语:La Réunion)。从21岁起,被封爵位为凤化公(Phụng Hóa Công)的阮福宝嶹,当年已31岁,终于能登上其父同庆皇所留下的宝座,成为阮朝第12位君主,启定皇。启定皇是一个喜欢穿着奇装异服,到处遊荡的国君。因为在他之前的两任国君都是因抗法而被罢黜、流放,所以他不再用他俩的旗帜,把嘉隆皇的龙旌旗略为修改,圆星改为长方形,称为龙旌帝旗。而且不与法国人对抗,並于1922年带着太子保大到法国去参加博览会,还把保大留下来学习法国文化。他是阮朝第一位出国观光的君主,他为自己所营造的陵墓,与众不同,融合着东、西方的建筑风格,有褒也有贬。他生活非常奢侈,在四十大寿时大排豪华宴席,大事收受礼物,以致国库空虚,要以增收30%的田税来弥补,引致怨声载道,骂声不息。他共有12位妃嫔,一个儿子-保大皇。1925年驾崩後葬于应陵(Ứng Lăng)。
原来阮氏皇朝从1802至1945年间虽然一共传了13位君主,但前後仅传了七代。下表列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在位年代:
嘉隆皇(Vua Gia Long):本名阮福映(Nguyễn Phúc Ánh,1762-1820)。1802年在法国人的协助之下,消灭了西山皇朝,结束分治多年的南北朝,统一越南,建立阮朝,並获清朝嘉庆皇帝册封为越南国王,国号越南。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嘉隆皇在建国後不只残忍的仇杀西山朝君臣,而且还杀害辅助多年的开国功臣们。他虽然不喜欢天主教在越南境内传播,但由于法国传教士帮助他取得天下,所以他 允许他们传教。跟随他征战多年的太子阮福景(Nguyễn Phúc Cảnh,1780-1801)早已病故,而长孙又受法国天主教影响太深,次、三子又早夭,他离世时传位予四子阮福膽(Nguyễn Phúc Đảm)。他在位18年,终年58岁,共有近百位妃嫔,15名皇子,及18名公主。阮朝的龙星旗(圆形的红星)从1802年沿用到1885年。
明命皇(Vua Minh Mạng):本名阮福膽(Nguyễn Phúc Đảm,1791-1841)。被父皇阮福映立為太子時賜名阮福晈(Nguyễn Phúc Kiểu),是越南阮朝第2位君主,在他治下阮朝达到鼎盛时期,被誉为阮朝最英明的君主。在1820年登基後,他曾恳请清政府把国号由越南改为大南,但被清廷拒绝。1839年2月15日,趁着清廷势力衰落,自行公佈改国号为大南(Đại Nam)。明命皇大力改革吏治,他崇信孔孟之道,开科取士,用人惟才与德。他也十分关心军事,重精简,把军队分为步兵、水兵、象兵、骑兵、炮兵五种兵种。除了平定内乱,他还开阔国土,把邻国寮国的许多区域纳为保护国,趁真腊(柬埔寨)国王去世後无子嗣承继,将之立为镇西城,其下分为32府及2县,加以统治。由于派去的越人官僚们对当地柬人的诸多迫害,使各地柬人时常起而反抗,後来原柬王的胞弟在暹罗王国(泰国)的协助之下,在明命皇去世後迫使大南放弃镇西城,但当年的迫害所造成的民族仇恨,在上世纪末的赤柬时期,常有柬人越过边界,把整个村庄的越人加以屠杀。另外,明命皇不喜欢由欧洲传来的天主教,在他即位後的第五年(1925年)就开始下禁令,並把国内的传教士都召集到顺化,让他们翻译西方书籍, 以避免他们在乡间传教。但不管怎么禁止,还是有人在传教。于是明命皇下令要天主教徒们必须放弃信仰,凡有捉到传教士者有赏。那年有一名传教士被吊死,各地因而骚乱蜂起,使得禁令更加雷厉风行,许多传教士和教徒被捕杀,但许多外国传教士还是继续冒死秘密传教。在禁无可禁的情况下,明命皇惟有派使者到法国,想要与法皇进行谈判、调停,但当大南使者到达法国时,外国传教会请求法皇不予接见。等大南使者回到顺化时,明命皇早已驾崩。他在位20年,终年50岁,由于大臣们历年来都把自家女儿送入後宫,巴结主上,所以明命皇有非常多妃嫔,共育有142名子女,78皇子,及64公主。
绍治皇(Vua Thiệu Trị):本名阮福綿宗(Nguyễn Phúc Miên Tông,1807-1847),又名阮福暶(Nguyễn Phúc Tuyền),是明命皇的长子,1841年登基,时年34岁,是越南阮朝第3位君主。他平定了许多内乱和邻国军民的骚扰。对禁止传教的手段也比较温和,每当某法国传教士被捕或判刑,法国军舰驰入岘港港口请求赦免,他都会放人,这就种下了日後法国人炮舰外交的恶果。1847年10月,绍治皇因病离世,虽然只在位6年,他也有许多妃嫔,共育有64名子女,29皇子,及35公主。
嗣德皇(Vua Tự Đức):本名阮福洪任(Nguyễn Phúc Hồng Nhậm,1829-1883),又名阮福蒔(Nguyễn Phúc Thì),是绍治皇的次子,1847年登基,时年18,是越南阮朝第4位君主。在嗣德皇漫长的在位期间,内乱与外患接连发生,以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迫使朝廷要靠贩卖鸦片和卖官来弥补开支。内乱包括有後黎朝後裔所发起的反阮复黎战乱,明命皇长子阮福洪保(Nguyễn Phúc Hồng Bảo,1825-1854)的夺权战乱,有溃退的抗清武装外来客广义堂、六胜堂、德胜堂的三堂之乱,又有中国太平天国的残兵败将所带来的骚乱等。嗣德皇不与西方国家通商的锁国政策,和延续禁止传教及杀害传教士的行动终于引发了法国的入侵。
1856年,法国军舰驰入岘港港口,修书谴责大南政府对天主教传教士的迫害,在没有得到搭理後开炮扫射岸上各碉堡,並救出一名传教士後离去。
1858年,法皇拿破仑三世派军舰会同西班牙军舰共14艘,进入岘港港口扫射,攻佔两营寨。由于军舰吃水太深,无法深入,而士兵大都因水土不服,疫病蔓延,惟有退出,改为进攻嘉定,1959年初,联军由芹𣇞(Cần Giờ)海口进入,两天就攻下嘉定城,守将武维宁(Võ Duy Ninh)自杀殉城。法军转向攻打岘港邻近的福宁(Phúc Ninh),逼退守将阮智芳(Nguyễn Tri Phương)。法将因病回国,换将之馀,法方提议和解,只求自由传教及与大南通商,可是被越方拒绝。1862年,法军攻佔边和与永隆,嗣德皇派潘清简(Phan Thanh Giản)和林維浹(Lâm Duy Hiệp)向法方,並签订和约,第一:大南允许法国和西班牙天主教教士自由传教和人民有信教的自由;第二:大南割让边和、嘉定、定祥三省给法国,並允许法国战舰在湄公河自由航行。割让南部东面三省之後,潘清简获委派驻守西面三省。1867年,法军大举进攻永隆、安江、河仙三省,潘清简自知不敌,为了减少流血而下令投降,然後服毒自杀殉职。自此越南南部全部落入法国人之手。
1873年,法国海军中尉Francis Garnier带兵攻打河内,只一个钟头就拿下,守将阮智芳重伤被捕,拒接接受包扎及绝食至死。在往後的20天,越南被佔领了河内、南定、宁平、海阳等四个北部省份。归顺大南,由刘永福领导的太平天国残馀黑旗兵,获嗣德皇封为提督来协助抗击法军,刘永福带兵到河内,Francis Garnier领军迎战,被黑旗兵伏击打死。法方于是派一海军上尉到河内,把河内等上述四省交还给越方,並与1874年签订和约,越方承认南部六省归顺法方,而法方则以船隻和枪炮加以赔偿。
1882年,法国海军上校Henri Rivière带兵攻打河内,三个小时後城破,守将黄耀(Hoàng Diệu)上吊自杀殉城。法驻顺化钦差要求越南受法国保护,大南朝廷遣使向中国求救,清廷派兵驰援,与法军交战。Henri Rivière在交战中被黑旗兵所杀。
1883年7月,嗣德皇在位36年後病歿,享年54岁。他只有一位妃子,並无子嗣,收养了三位侄子为继子,由他的妃子抚养长大,後来都先後登上皇位。
育德皇(Vua Dục Đức):本名阮福膺蔼(Nguyễn Phúc Ưng Ái,1852-1883),是嗣德皇的四弟瑞泰王的次子,过继予嗣德皇为长子,改名阮福膺禛(Nguyễn Phúc Ưng Chân),1883年7月登基,时年31岁,是越南阮朝第5位君主。因嗣德皇在传位的遗诏中表明育德有眼疾,且性好淫欲,大事恐不能胜任。在位仅三天便被两位辅政大臣阮文祥(Nguyễn Văn Tường)和宗室说(Tôn Thất Thuyết)奏准太皇太后及皇太后以其犯有四大罪而被废黜,並投入大狱,至十月初时被饿死狱中。他的四大罪是:意图修改遗诏,国丧期间着彩服,私自让一教士进皇城,奸淫皇父的诸多宫女。他育有19名子女,分为11位皇子,8位公主,其中第七子是後来的成泰皇。
協和皇(Vua Hiệp Hòa):本名阮福洪佚(Nguyễn Phúc Hồng Dật,1847-1883),又名阮福昇(Nguyễn Phúc Thăng),是绍治皇的幼子(第29子),1883年7月登基,时年36岁,是越南阮朝第6位君主。因为他有意休战及接受法国的保护以便坐 稳皇位,又想削减专权的阮和宗室两位辅政大臣的权力,结果在只在位四个多月时便被他俩以叛国罪奏准太皇太后把他废黜,並逼他喝毒药身亡。他育有17名子女,分为11位皇子,6位公主。
建福皇(Vua Kiến Phúc):本名阮福膺祜(Nguyễn Phúc Ưng Hỗ,1869-1884),又名阮福昊(Nguyễn Phúc Hạo),是嗣德皇的第26弟坚泰王的第三子,过继予嗣德皇为三子, 1883年12月由辅政大臣阮文祥和宗室说指定及太皇太后同意後登基,时年14岁,是越南阮朝第7位君主。1884年,中法战争以清军水师全军覆没结束,由李鸿章出面签订城下之盟的天津和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大南朝廷在黯然接受之馀,同年6月,在顺化签下甲申和约(Hòa ước Giáp Thân,或Hòa ước Patenôtre),接受法国的保护权,把越南分成三国:北圻(Bắc Kỳ ,或东京Tonkin),中圻(Trung Kỳ ,或安南Annam),南圻(Nam Kỳ ,或Cochinchine),此三国有各自不同的行政管理制度,南圻是法国属地,中圻和北圻是法国的保护国,但名义上还是阮氏皇朝的领地,重划前属北圻的清化、艺安、河静三省归中圻,及前属南圻的平顺省也归中圻。不愿接受的人惟有辞官,暗中招兵买马,起义抗击法军。体弱多病的建福皇在位仅8个月便因病去世,年仅15岁。
咸宜皇(Vua Hàm Nghi ):本名阮福膺𧰡(Nguyễn Phúc Ưng Lịch,1871-1943),又名阮福明(Nguyễn Phúc Minh),是嗣德皇的第26弟坚泰王的第五子,建福皇的胞弟,有抗法意识,1884年6月由辅政大臣阮文祥和宗室说选定後登基,时年13岁,是越南阮朝第8位君主。法国钦差大臣认为私自拥立君主,有违保护国规定,带兵到顺化,要求大南朝廷必须申请册封,阮文祥和宗室说于是以喃文写表,但法国钦差大臣不肯採纳,要以汉文重写後才接受,然後从正门进入太和殿册封咸宜皇为安南国王。1884年8月17日举行册封典礼的当天早上,法国钦差大臣带着船长,军官和士兵等185人到达顺化皇城,要求打开午门的正门(皇帝专用)让他们进去,但宗室说坚决拒绝。最後妥协让最高阶的三人从正门进去,其馀的由两边的侧门进去。仪式结束後,宗室说暗中把正门关闭,所有观礼者都从侧门离去。
法国政府派高级将领de Courcy到越南建立保护国的殖民政权,1885年7月5日,de Courcy要进宫见咸宜皇,並要让他所带领的500名将士一起从正门进去,大南朝廷要求只让将领们由正门,其馀人等由侧门进入,但de Courcy不接受。当日深夜时分,阮文祥和宗室说在气愤之下以先下手为强,进攻法军兵营,法军在天亮时反攻,越军败退,逃出京城。宗室说进宫向咸宜皇报告交战情况,引领咸宜皇到皇城外一据点避难。並接连发出檄文吁请所有皇室成员及臣民,群起勤王抗法。响应勤王的群众相当踊跃,只是散处各地,不能连成一气,加以各勤王军由于仇外心理而无故残杀天主教徒,使教徒们为求自保而向法军通风报信,同时又因殖民政府给予各少数民族自治权,使他们对法军有好感,纷纷切断勤王军通向中国的军火补给线,所以抗法战争没多大进展。1888年9月,咸宜皇被投靠法军的叛徒捕获及上缴。同年11月被流放到北非的法属阿尔及利亚。翌年元月到达流放处所时才仅仅18岁,及得知他的母后已在顺化去世。直到1904年,这位因抗法而被流放的废帝才娶了一位法国女子Marcelle Laloe(1884-1974),並生下两女一男。他1943年因患胃癌去世後埋葬在法国一小农村,2008年获迁葬回越南顺化,他的故乡。
同庆皇(Vua Đồng Khánh):本名阮福膺祺(Nguyễn Phúc Ưng Kỷ,1864-1889),又名阮福昪(Nguyễn Phúc Biện),是嗣德皇的第26弟坚泰王的长子,过继予嗣德皇为次子,咸宜皇的胞兄。由于他那登基未满一年的胞弟咸宜皇早已离开朝廷,带领着勤王部队和法军对着幹,1885年9月,统领在越法军的de Courcy谒见慈裕太皇太后,提议让他继位。于是他便亲自法国钦差。接受册封为安南国王,年号同庆,时年21岁,成为越南阮朝第9位君主。当时咸宜皇领导的抗法军,他们所用的旗帜是自嘉隆皇以来所用的皇家的阮朝龙旌旗,所以法国政府就不准同庆皇再沿用,于是同庆皇便改用有写着大南两个汉字的大南旗(Đại Nam Kỳ)。同庆皇是一位不抗法的君主,当咸宜皇的抗法军转战到广平一带时,他曾亲自到广平去向他们招降,答应让咸宜皇管治清化、艺安、河静三省,但没有成功。同庆皇在位仅三年多,便因病去世,享年仅25岁。他有两位妃子,育有9名子女,分为6位皇子,3位公主。长子是後来的启定皇。
成泰皇(Vua Thành Thái):本名阮福宝嶙(Nguyễn Phúc Bửu Lân,1879-1954),又名阮福昭(Nguyễn Phúc Chiêu),是育德皇的第7子,当育德皇被废及饿死狱中时,他年仅4岁,遭遇家变後在穷困中成长。1889年元月,当同庆皇病故後,他被法国殖民当局选定,于2月登基,时 年仅10岁,是越南阮朝第10位君主。虽然他只是在法国保护之下的中圻地区的安南国王,但他在1890年和辅政大臣们通过一项议定,以黄底三红线的一面旗帜为大南国旗(Đại Nam Quốc kỳ),暗喻统一北、中、南三圻。这是越南首次以一面旗帜来代表一个国家而非像以往般的只代表皇权,虽然这只是一个被殖民的国家。成泰皇小小年纪便有爱国及抗法意识,勤习汉文和法语,尽量学习和接受东、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文明,如剪断髮,着西服,驾驶汽车、遊艇,看中、日诗词,学习传统戏剧等。後来他也教育他的孩子们这么做。
他争取要法国人修建许多公共设施,他曾试图秘密到中国去考察,但被法国人发现而加以阻止,他留意各种新武器,请一位在法国留学毕业的一位画家把各种法国枪支的图样画下来,在被法国人发现後,他便装扮成患了神经病,抓咬各妃嫔,趁机把所画图纸撕碎。法国殖民政府趁此说他精神有病,不能治国,1907年9月,命廷臣们拟定退位诏书,逼令他退位,成泰皇冷笑着在该诏书上签上“批准”两字。他共在位18年便成为废帝,时年28岁。接着便被送到头顿(Cap Saint Jacques)软禁,直到1916年,和他那继位後也成为废帝的儿子维新皇一起,被流放到位于印度洋,接近非洲大陆的法属火山岛留尼旺(La Réunion)。他和家人在留尼旺过着穷困却充实的生活,1925年,他的堂弟启定皇在得知他的情 况後曾多次寄钱接济他,到同年11月启定皇去世後便终止。1935年,他写信给他的侄儿保大皇,请求法国保护政府资助他一笔钱买房子住,等他百年归老後由国家收回。1945年5月,他和家人获准迁回越南的头顿市居住,附图为1951年,他和保大皇在大叻市(Đà Lạt)的合照。1954年3月,75岁的他去世後安葬于顺化其父育德皇的陵区。
成泰皇有许多位妃嫔,共育有至少25名子女,分为17位皇子,8位公主。其中第五子继承皇位,是为维新皇。
維新皇(Vua Duy Tân):本名阮福永珊(Nguyễn Phúc Vĩnh San,1900-1945),又名阮福晃(Nguyễn Phúc Hoảng),是成泰皇的第五子,年幼无知,法国人以为孺子可欺,便选定为成泰皇退位後的继承人。1907年9月登基,时年7岁,号称八岁,是越南阮朝第11位君主。由于新君年幼,法国钦差(Khâm sứ)指定了六位辅政大臣协助行政事宜,和一位法籍博士负责教习。維新皇聪明伶俐,除了法文之外,还精于汉文及喃文。当他12岁那年,在某次法钦差府的宴会中,一位精通越语和汉文及喃文的老传教士想考考他的能量和看看他对法国把越南分而治之的反应,出了一句上联给他对:
抽王爷的肠,三分天下;(Rút ruột ông vua, tam phân thiên hạ)
即把“王”字中间的一竖拉开,就成一个“三”字。意指安南王的自主权被抽掉,国土被分成为北圻、中圻、南圻三个国家。 他想了一会之後,回了一句下联:
砍西人之头,四海皆兄!(Chặt đầu thằng Tây, tứ hải giai huynh!)
即把“西”字上面的一横去掉,就成一个“四”字。意指若把西人赶出越南,就会四海昇平。虽然硬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缩成“四海皆兄”不大贴切,但他所想说的已经很清楚的表达出来。
因为知道了维新皇对殖民政府的不满,1916年4月,抗法组织“越南光复会”的驻中圻高级领导陈高雲(Trần Cao Vân,1886-1916)就联络上他,他就毅然答应参加他们定在5月初的一次起义,不幸事机外泄,被捕。结果陈高雲和一些“越南光复会”成员被处决,维新皇和其正被软禁的皇父成泰皇被一起流放到位于印度洋,接近非洲大陆的法属火山岛留尼旺。那时他才年仅17岁,却已在位9年。
维新皇到了留尼旺後没和成泰皇住在一起,学习无线电技术後用以谋生。1936年他曾申请到法国本土居住,但被拒绝。此後4年间,他又多次申请参军,全都被拒绝。後来他获准加入留尼旺法军,军阶是下士无线电员。三个月後转入法国步兵服役,不久後升为准尉,並获调到欧洲。1945年5月接到命令要到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将军的巴黎军部去报到。当他在6月份赶到法国时,德国早已向盟军投降。7月时他获派到德国黑森林军区的属地步兵师团的参谋部服务。1945年10月,在戴高乐将军签署的补发军令之下,他1942年升少尉,1943年生中尉,1944年升上尉,1945年9月升少校。那时远在越南的保大皇刚退了位,並应聘为由胡志明在河内所创立的越南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最高顾问。戴高乐将军在1945 年12月14日接见维新皇,请他翌年回越南,在法国所控制的地区出任亲法的越南帝国国王。附图为当年身着法军少校军装的维新皇。维新皇要先回留尼旺探望家人。24日,他在巴黎登上飞机,经过中途站之後,26日下午,飞机在中非共和国某处坠毁,机上9人全部罹难。许多人认为这是一宗谋杀案。1987年3月,他的骸骨获准运回越南,安葬于顺化其祖父育德皇的陵区,其父成泰皇的旁边。
维新皇初到留尼旺时曾带着一位梅妃,她曾怀孕、流产,後因水土不服,申请回到越南。许多年後他曾寄离婚书回去让她另嫁他人,但她宁愿守节,坚决不离婚。所以他不能再婚,有三位欧裔非婚妻子,所生子女都从母姓,後来有的已获法院准许,改用他的本名永珊(Vĩnh San)为姓。他共有子女10名,5男5女。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强
2011年4月2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