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堤岸的明乡嘉盛亭裡供奉着的明乡人郑怀德(Trịnh Hoài Đức,1765-1825),又名安( An),字止山(Chỉ Sơn),号艮斋(Cấn Trai),是越南阮朝开国功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受封安全侯。他的祖先来自中国福建长乐,清军入关之後因不愿臣属于清朝而渡海来到越南,那时正属阮霸主阮福瀕(Nguyễn Phúc Tần)在位期间(1648-1687),定居于镇边(Trấn Biên,今同奈省边和市)。他的父亲名叫郑庆(Trịnh Khánh),阮霸主阮福阔(Nguyễn Phúc Khoát,1738-1765在位)年间,郑庆通过捐纳的手段获得了“该守”(Cai thủ)这一官职。此後逐渐升迁为该队(Cai đội )。一个队(đội )有500名士兵,该队(Cai đội )是一个队的长官,从五品衔。郑怀德10岁丧父,在1775年随母避难于嘉定(今胡志明市一带),师从学识渊博的明乡人武长缵(Võ Trường Toản,见《越南知多少-05》)。同学中有後来也成为阮朝开国功臣的吳從周(Ngô Tùng Châu,1752-1801)和黎光定(Lê Quang Định,1759-1813)。
1788年阮霸主阮福映(Nguyễn Phúc Ánh,1762-1820)重新佔领嘉定之後,开科取士,郑怀德中举,担任翰林院制诰。次年出任新平县(今胡志明市新平郡)知县,兼田畯事,垦荒开耕。1793年,被任命为东宫侍讲,随东宫阮福景(Nguyễn Phúc Cảnh,1780-1801)镇守延庆。阮福景进兵富安府时,郑怀德开始参与军中机密事务。1794年,被任命为镇定营记录,随後升为户部右参知,並在1831年阮福映攻打西山朝的富春(今之顺化)时负责漕运和粮饷的押运。
1802年5月,阮福映在富春登基,建立阮朝(Nhà Nguyễn),帝号为嘉隆(Gia Long),郑怀德被任命为户部尚书。同年,嘉隆皇遣郑怀德为正使,由兵部右参知吴仁静(Ngô Nhân Tịnh,1761-1813)、刑部右参知黄玉蕴(Hoàng Ngọc Uẩn,?-1817)担任副使,将缴获的西山朝印绶献给清廷,同时将华南海盗首领东海王莫观扶以及统兵梁文庚、樊文才三人移交清廷。郑怀德一行自顺安海口出发,抵达广东的珠江三角洲,由两广总督吉庆护送到京师(今北京)。不久阮福映灭西山朝,遣兵部尚书黎光定到京师请封。翌年,两使团皆到达京师。1804年,郑怀德随清朝的册封使齐布森回到顺化,充当通译使。
1808年,郑怀德被任命为嘉定城协镇(Hiệp trấn Gia Định Thành),协助嘉定城总镇阮文仁(Nguyễn Văn Nhơn,1753-1822)。1812年孝康皇太后逝世之际被召回顺化,出任礼部尚书,兼管钦天监事务。次年改授吏部尚书。1816年,再次被任命为嘉定城协镇。
1820年嘉隆皇阮福映逝世,明命皇(vua Minh Mạng,1820-1841在位)继位。阮文仁被召回顺化,以郑怀德权领总镇印务。次年郑怀德被召回顺化,仍任吏部尚书职,兼任兵部尚书,充国史馆副总裁,又升授协辨大学士(Hiệp Biện Đaị Học sĩ)、兼领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同年5月,明命皇下诏徵求旧书籍,郑怀德呈上自己用汉字(chữ Nho)加插喃文(chữ Nom)如地方名称等所编纂的《嘉定城通志》(Gia Định thành thông chí)和鄚天赐(Mạc Thiên Tứ,1708-1780)所著的《明浡遗漁》(Minh bột di ngư)。翌年9月,他随同明命皇北巡回来後,再献上《大纪元暦》(Lịch đại kỷ nguyên)和《康济录》(Khang tế lục)。
1822年,阮朝第一次举行会试,郑怀德担任主考官,並在廷试之中任读卷官,旋兼任礼部尚书。1823年,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官回嘉定养老。明命皇派礼部官员范登兴(Phạm Đăng Hưng,1764-1825)竭力挽留,郑怀德只好请假三个月,辞去吏部、礼部尚书的职务,仍任协办大学士回到嘉定修养。1824年,他回到顺化,获封安全侯,担任钦修玉谱总裁,负责编纂阮朝皇室的家谱。明命皇还特地颁发给他一笔可观的钱和建筑材料,让他在东门城外建一府邸居住。
1825年2月,郑怀德在顺化病故,享寿60岁。明命皇罢朝三天致哀,遣皇子永祥郡王阮福绵宏前往吊丧,追赠少傅、勤政殿大学士官爵,谥文恪(thụy là Văn Khắc)。郑怀德的灵柩被送往嘉定平竹村(làng Bình Trúc/Trước,今属边和省)安葬,嘉定总镇黎文悦(Lê Văn Duyệt,1763-1832)亦亲自出城吊唁,並跟随着送殡行列到墓地,参与下葬仪式。
1852年,嗣德皇(vua Tự Đức,1847-1883在位)把郑怀德的牌位安放在中兴功臣庙(miếu Trung Hưng Công Thần),由朝廷派员祭祀。1858年,列祀于贤良祠(đền Hiền Lương,1848年初兴建于顺化天姥寺chùa Thiên Mụ附近)。
在中、越文有关历史名人的文献中都有记载说:郑怀德有二子,分别是郑怀瑾(Trịnh Hoài Cẩn)、郑怀官(Trịnh Hoài Quan)。其中郑怀瑾是阮朝的驸马,那是由绍治皇(vua Thiệu Trị,1841-1847在位)把妹妹、明命皇的第十三女儿新和公主(Công chúa Tân Hòa)嫁了给他,官拜驸马都尉,夫妻俩都在嗣德19年(1866)先後去世,遗下二子和二女。
以郑怀德父子在朝为官兼皇亲国戚的家底,他在家乡的家族墓园应该有相当大的範围,可能是在三、四代以後逐渐没落,200多年後的今天,郑怀德夫妇俩的坟墓因为是名人古迹而获得围起来加以保护,成为处于周遭都是民居密集的小巷裡,据久居该处的居民说,邻近的许多古墓裡埋葬着他俩的子孙後代。直至1990年12月27日,郑怀德夫妇俩的墓园获列为国家级的文化历史遗迹。
郑怀德也是阮朝著名的文学家,他与吴仁静(Ngô Nhân Tịnh,1761-1813)、黎光定(Lê Quang Định,1759-1813)三人并称为“嘉定三家”(Gia Định tam gia)。郑怀德的著作有:
《艮斋诗集》(Cấn Trai thi tập):共有三集,是1783-1819年间所写的诗,在1819年刻印;
《北使诗集》(Bắc sứ thi tập):是1802-1804年出使中国清朝时所创作的诗;
《嘉定三家诗集》(Gia Định tam gia thi tập):郑怀德、吴仁静、黎光定三人所创作的诗合编而成;
《嘉定城通志》(Gia Định thành thông chí):共分星野志、山川志、疆域志、风俗志、物产志、城池志六卷,内容相当完整,关于嘉定(今南方)的山川海口,风土人情,物产,人物,…。它已于法国殖民时期被翻译成法语,但由于译者的汉文和喃文程度有限,译成品只能供法国人略为了解他们新取得的殖民地。1964年开始,越南史学院的一些汉学家们陆续翻译出各自的版本,质量大为好转,但仍不免有错译之处。这部书被认为是阮朝最富特色的研究著作之一,已经成为南方地区地理-历史-文化研究人员的基本参考资料。在中国也有出版这部书,作为了解清代华人移民到南越的历史资料。
...。
郑怀德夫妇的墓园座落于今之同奈省边和市忠勇坊郑怀德街的一条小巷裡,走进平时由看守者上锁的围栏铁门,只见墓地的正前方是一面照壁,上面用越文书写着郑怀德的生平和事迹:
当地人把这墓地称为“lăng Ông”(翁陵)。照壁左右外围墙前的石柱上分别刻着“各人正走马”和“举世坚行舟”一对对联。进入外围墙围绕着的草地步道,可见内围墙左右石柱上又有另外一对对联,内容是“山水有情成眷属,乾坤无域是家乡。”。照壁背面有一副彩色的神兽浮雕。
内围墙裡是步道环绕着的两座并排坟墓,左边墓碑略高出一些的是郑怀德的坟墓,右边是夫人黎氏的坟墓,两块墓碑後面是两个类龟形的坟头,隔着後面步道的是一面有精美石雕的影壁墙。
郑怀德的墓碑正中央部分镌刻着“皇越协辨大学士赠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少保勤政殿大学士郑公之墓”,官衔太多、太长,连名字都省略掉;碑左边的上下部分都刻着“乙酉仲冬月吉日”,因为他的生卒年都是乙酉年,1765和1825年,刚巧又同在仲冬,即11月,刚好一个甲子(60年);右边是“孝子翰林院编修晴川子郑天然立石”。
郑夫人的墓碑的正中央部分则镌刻着“皇越协辨大学士郑公正室黎夫人之墓”;左边没刻上生卒年月日;右边则刻“孝子郑天然、天礼、天保 仝奉祀”。显然黎夫人共生三子,其中郑天然是嫡长子,郑怀德的墓碑上只简单地仅出现他的名字。前面述及的郑怀德两名儿子郑怀瑾和郑怀官,不知是否这三兄弟中其中两人的别名,或是其他侧室所生的庶子。
下图是照壁背面的神兽石雕,彩色的浮雕,由龙头、狮鬃、鹿角、马腿,牛蹄,鳞身等组合而成,看来是四不像之类,但有的越南人称之为龙马(long mã)。这神兽的形状很特别,既不像中国人所描述的各种四不像,也不像中国人所画的龙马。
这是坟头隔着後面步道的那面有精美石雕的影壁墙,也是彩色浮雕,像是两条龙。在这浮雕的下方还刻着一位圆睁双目、伸出舌头、神态诡异的守墓神雕像:
中兴功臣庙(miếu Trung Hưng Công Thần)又名显忠祠(đền Hiển Trung),是阮福映于1802年建立阮朝之前,与西山王朝相互征战期间的1795年在嘉定新沾村(làng Tân Triêm,今属胡志明市第一郡)兴建,用以祭祀阵亡或病故的有功将士。但在法国殖民期间被充当军营使用,1954年时被法军彻底拆除。
为了崇尚儒家思想,表彰越南文化名人,藉以保存和推崇国家民族的文化教育,阮霸主阮福淍(Nguyễn Phúc Chu,1691-1725在位)于1715年下令在今之边和市建立一所规模宏大的镇边文庙(Văn miếu Trấn Biên),佔地2公顷,即2万平方米,作为越南南部的文化教育中心。
1861年,法国殖民者攻佔边和,把镇边文庙加以摧毁,以便实行他们的愚民政策。
1998年,越南政府在原址把镇边文庙重建,並在2002年加大扩建,总面积佔地15公顷。从正门进入後,依次为碑亭(nhà Bia),奎文阁( Khuê Văn Các),天光井湖(hồ Thiên Quang Tỉnh),大成门(cổng Đại Thành),孔子祠(nhà thờ Đức Khổng Tử ),最後是正祠(nhà thờ chính),又称拜堂(nhà Bái đường)。
镇边文庙拜堂正中央的神台上是以巨大铜鼓为背景的胡志明铜像,两边对称摆放着的则是各位民族文化名人和南部文化名人的神台,郑怀德就是南部文化名人的其中一位。
总共12位获得祭祀的文化名人分别是朱文安(Chu Văn An, 1292-1370), 阮豸(Nguyễn Trãi, 1380-1442), 阮秉谦(Nguyễn Bỉnh Khiêm,1491-1585),黎贵惇(Lê Quý Đôn ,1726-1784),阮攸(Nguyễn Du,1766-1820),武长缵(Võ Trường Toản,1709-1792),邓德述( Đặng Đức Thuật,17??- ?),郑怀德(Trịnh Hoài Đức,1765-1825),吴仁静(Ngô Nhơn Tịnh,1761-1813),黎光定(Lê Quang Định,1759-1813),裴友义(Bùi Hữu Nghĩa,1807-1872),阮廷沼(Nguyễn Đình Chiểu,1822-1888)。
郑怀德的牌位下方写着嘉定三家(GIA ĐỊNH TAM GIA),上面含三人名字:郑怀德(TRỊNH HUÀI ĐỨC)居中,黎光定(LÊ QUANG ĐỊNH)和吴仁静(NGÔ NHÂN TỊNH)分列左右。
2015年9月,在镇边文庙旁边又新建落成一个文化名人石像公园(Vườn Tượng Danh Nhân Văn Hóa Văn Miếu Trấn Biên),分别摆放着上述12位文化名人的石像,另外还添加了李太祖(Lý Thái Tổ,974-1028)的7.5米高石像。
下图从左至右为上述文化名人中的授业老师武长缵和他三个学业有成的学生吴仁静、郑怀德、黎光定,他们都是明乡人。
前面曾经提到,在堤岸的明乡嘉盛亭裡也有供奉着郑怀德的牌位(见《越南知多少-33》)。
而且,牌位两旁圆柱上黑底金字的对联,是郑怀德所留下的墨宝,对联裡藏着“明香嘉盛”四个字(“明香”含明朝香火之意,1827年才被阮朝明命皇下令改称“明乡”):
“明同日月耀南天,凤翥翔麟嘉锦绣; 香满乾坤馨越地,龙盘虎踞盛文章。”
郑怀德是土生土长的明乡人。明乡人和早期到越南的华人一样,因为越南的官方文字用汉文,所以学习汉文,讲越南语。他们所学的汉文都是以一套特定的汉越音来发音,使汉越音成为越语的一部分,而中越两种语言的语法是倒装式的,如口语的vợ chồng(妻夫)写成文字时是phu thê(夫妻),口语的nhà nước(家国)写成文字时是quốc gia(国家),这是他们後来要创造出与口语相对应的喃字(chữ Nom)的原因。第一代的华人可能在家裡会和子女说华语,但几代下去,失去讲华语能力的後裔们,自然而然地被同化掉。笔者在搜集有关明乡会馆的资料时认识了几位在美国和加拿大不同大学任教的明乡人,他们不懂华语,所认识的汉字屈指可数,但都保留着家谱,可以追溯到来自中国的先祖,当被问及种族的认同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在文件上填写为京族(即越族),可见语言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強
2022年3月1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