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华人(续之四)
嗣德皇(Vua Tự Đức)在位时期:(1847-1883)
场景三十一:嗣德十六年(1863)三月十八日禀:明乡社社长遵从並承担命令,说明省裡原本贮存的稅款,現已用完。並且导致分配之数不敷所应达到的供、收、納、給之数等原因。现今禀告,宜赶紧追收尚欠的拾五年(1862)稅款,务必得回全数,迅速送到省裡,纳入分配给军需的部分。宜赶紧办,具体向所呈办处取得收据为凭证。若迟延此事,即負罪则。耑此禀告!
嗣德拾陸年叁月拾捌日禀
明鄉社社長遵㧐(從?)並承飭敘省次原貯稅款,現已掃数。並致給發不敷所应供收納給等因。今禀,宜紧将尚欠拾五年稅款,務得掃数,迅速載就省次,登納給發軍需要。宜紧办,具取編憑向所呈办。若迟延負罪。耑禀!
(“掃数”指全数、完全。“給發”是越语cấp phát的喃字,意指分配、派发。“編憑”是越语biên bằng的喃字,是编来biên lai和凭证bằng chứng的组合,意指证据、凭证。)
场景三十二:嘉定军部的阮姓军务总统(阮知方,Nguyễn Tri Phương,1800-1873)和尊室姓参赞联名公佈:有关筹备省级军务应当施行的事,集合及列出各项要办的事,以公佈的方式来通知。
永隆省的承办弁吏,通知:正在休病假的人,照顾年老父母的人,退休或被革职、罢职的人员,举人,秀才,读书人,新旧乡职人员,土豪,社民,帮长,清人,逃兵,逃犯等人。各项要办的事计有:一是招募南圻六省的义兵对抗入侵的法军;另一是招募在越华人也加入对抗法军的义兵行列。而且还特别对华人強调,洋人远处重洋,与中国风马牛不相及,却逐次到大清的广东、天津等地,到处残害民众,凡是清人都想“食其肉而寢其皮”来泄愤。现在他们正在本国嘉定一个辖区滋扰,“或燒破民家,或邀截商船,掠人財貨,淫人婦女”,他们的行为非常无人道,实在是“天地之所必诛,神人之所共怒”。居住在辖区内的各帮帮长和清人们,你们长久以来安居于皇土,年来不幸受到洋人的荼毒,没有不憤激的。谁能出来招募清民从军杀贼,或利用机会暗中杀敌,如有确实功劳,“本聀必声请授予聀銜,厚加獎賞”来劝勉好义的清人们。
以上是由领定远府的府员,遵奉揭示,在嗣德十三年(1860)八月初六日转录後,一体通知到辖下各总、社、村。明乡社社长再遍送社內民等。
嘉定軍次總統阮、參贊尊室為揭示事:茲在省次為籌軍務合行事宜,各款理合計列揭示得俾通知。須至揭示者。
右揭示。
永隆省承辦弁吏,現回养疴、終养、回休、革罷人員、舉人、秀才、士人、新舊總理、豪目、社民、幫長、清人,及迯兵、迯犯人等通知。
計開
一、招募義兵以勒洋賊,且南圻六省盡称忠義奉我。
一、糾募清人以殺賊,且洋夷遠處重洋,與中国牛馬風不相及也,乃該夷節次投來清国廣東、天津等处,所至殘虐。凡為清士人者,就不欲食其肉而寢其皮以伸(申?)義憤。茲本国嘉定壹轄該夷尚在滋擾,或燒破民家,或邀截商船,掠人財貨,淫人婦女,跡其所行,無道殊甚,寔天地之所必诛,神人之所共怒也。各該幫長、清人等均是投寓轄下,久安皇土,不幸年來自罹荼毒,莫不憤激。茲能出办招募清民從軍殺賊,或乘间暗圖,確有寔状者,本聀必声请受与(授予?)聀銜,厚加獎賞,以為清好義者勸。
右轉錄。
領定遠府員,遵奉揭示,再輒錄各總、社、村,一体通知。
嗣德拾叁年捌月初陸日
右錄送
明鄉社社長,照內遵奉,再遍送社內民等,一体通知。【印章】
(“軍次”是阮朝1802-1884年间对军队的称呼。“揭示”指公佈、宣佈。“回休”是越语hồi hưu的喃字,意指退休。“須至揭示者,右揭示”是公文的用语,表示揭示结束,以上是揭示。“迯”是“逃”的异体字。“寔”是“實”和“实”的异体字。这次招募的结果,各地的各帮清人和明乡人都积极起义抗击法军,可是在悬殊的火力之下,继南圻东部三省在1862年全部失守之後,西部三省也在1867年沦陷,导致当年统领抵抗军的南圻西南三省的经略使、明乡人潘清简,以服毒自杀的方式来殉职。)
场景三十三:嗣德十七年(1864)一月二十日,领永隆省督学阮(阮通,Nguyễn Thông,1827-1884)行文给定远府知府有关筹建文庙的照会:在南圻六省,以前只有边和及嘉定有文庙来供奉先圣孔子和七十二士贤儒,每逢春秋二祭,省官以完备的仪礼祭拜,很重大的礼节。後来因为战乱,庙貌和各种礼器都大多化为灰烬,文化界中人都感悲戚。现在佛教和天主教的寺庙和教堂都巍峨壮观,而教化我们的圣贤,竟然没有举行祭奠的地方来插一炷香。高大的山让高给山巅,明月为繁星显出光芒,与那两教派相比又如何呢?。本官已和本省各位教授、训导、士子等出私人的钱,打算在今年八、九月间,择地兴建一所先贤庙宇,每逢春秋二祭,以完备的仪礼祭拜,…?因为念及各位乡职、土豪、百户和明乡人等,学业或子孙都曾豫遊士林,其中“尊師重道,轻财好义”的人都不少,假如不告诉他们,那不就·辜负了他们的一片好心吗?请将这照会转报辖内各位乡职、土豪、百户和明乡人等,看谁能起发善念,乐捐若干来协助。请编列各供主的姓名、籍貫、住址和所捐数目後给予回覆,以便预先筹办,本官会将之刻在石碑上来劝谕後来者。贵官是扶植文教的南中先达人士,也该负责,请熟思而努力施行。
領永隆省督學阮為照會事:頗照南圻六省,惟边和、嘉定舊有文廟崇奉先聖孔子暨七十二子前代先儒,春秋貳丁省官備儀致祭,礼至鉅也。嗣因兵燹,廟貌爼豆,鞠為灰燼,斯文論者,名教同悲。目今釋氏、天主,寺館巍峨,而我聖賢教澤在人,曾無兩楹之地,一辨(瓣?)之香。華岳与峼嵝(岣嵝)讓高,明月為繁星戢耀,其如彼貳家又何?忝聀業与同省教訓士子各行指出私資,議以本年捌玖月间,卜地構建先賢廟宇壹所,春秋貳丁備儀致祭,???道?因念總里豪目及百戶諸員與明幫人等,學業或子孫預在士林,其间尊師重道,輕財好義。諒不乏人,苟不為之告喻,未免孤(辜?)負一片好心。輒此照會祈轉報轄內總里豪目及百戶諸員與明幫人等,何係起發善念,樂供錢文助办若干。祈編取該供主姓名、貫、址,並供錢数目。賜覆得便預先籌办。落成之後,忝聀願勒之穹石,以勸後來。貴聀南中先達,扶植斯文,亦預写其責,願熟思而勉行之是望。須至照會者,右照會。
定遠府知府貴聀兩照 【印章】
嗣德拾柒年正月貳拾日
右轉錄。
明鄉社社長照內遵奉,再遍饬社內俾各通知。【印章】
( “照會”指古時官署间就有关事务行文。 兴建永隆文庙的发起者是南圻西南三省经略使潘清简和督学阮通,1864年11月动工,1866年9月建成。地址在定远府永平县永长总龙湖村,土地是当年的明乡人百户张玉郎的女儿张氏鸾所捐赠,她经常出资修补各庙宇,並于1902年出任永隆明乡会馆首任会长。“春秋貳丁”指农暦仲春和仲秋,即二月和八月,上旬的丁日,即介于初一和初十之间的某一天 ,是祭祀孔子的日子。 )
场景三十四:嗣德十八年(1865)十月十六日,永隆府明乡社乡主张玉郎及社员们为立追約祀事:现依照得自後黎显宗景兴元年(1740)至紹治七年(1847)年间,本乡的前哲之中有的把民众归并起来建立村邑,有的继往开來,对後人有莫大的恩泽。可是受恩思报,不忘所自,假如後人不能表达心意的话,将何以显扬前人的功劳,遵循先人的足迹?所以务农的就尊后稷,养蚕的就尊嫘祖,这就是推原自始的意义。现在本社等稽引前哲的事状,按照次序排列,规定每年春秋二祭,香火日新,这就是所谓慎終追远。这样就可以照亮厚道,慰勉深藏的美德,世世相承,垂之永远。现在,乡主张玉郎再督劝本社的乡聀人员,借出共两千六百貫的钱,预留作为祭祀之礼及赈济貧民之用。所有前後姓名都按照次序陈列在後面。
永隆府明鄉社鄉主張玉郎本社等為立追約祀事:茲照得自景興至紹治,本前哲間有歸民立邑,继往開來,誠以澤及後人矣。然報本反始,後人不能致意,将何以顯揚前功?照茲來許,故為農則先后稷,為蠶則先嫘祖,蓋亦推原所自始之義。茲本社等稽引前哲事状,烈(列?)于次位,定以每年春秋二祭,香火日新,即論之追遠慎終,正其事也。夫如是則可照厚道,足慰潛馨,世世相承,垂之永遠。茲鄉主張玉郎再督勸本社員聀,出貸錢文該貳千陸百貫,留貯預為祭祀之禮及賑給貧民。所有前後次位姓名臚列于左。茲約!
明鄉社本社員官鄉聀等
鄉主張玉郎記
鄉禮阮玉璘記 副社潘志善記 秤斤何元壽記
社長高進祿記 副社葉 理記 知事楊世文記
社長康有理記 副社陳 幼記 知客林 請記
社長阮有善記 鄉書阮有盛記 知客康有慎記
副社阮世德記 秤斤黃有典記 役目林 永記
副社高進隆記 秤斤林正記記 役目郭 辰記
副社郭 利記 秤斤郭仁貴記 役目黎俊秀
副社徐 鈞記 秤斤陳玉覩記
嗣德拾捌年拾月拾陸日
(“鄉主”是越语hương chủ的喃字,鄉是社的上级,辖下有几个社,鄉主是一乡之主。景兴是後黎显宗的年号,郑霸主挾天子以令天下,阮霸主则在南方割据並不断向南扩张,郑阮各自称霸,但名义上都尊後黎为正统,後来他们先後被西山朝所灭,没多久阮福映又灭了西山朝,建立阮朝。)
誼子陳進祿 所知陳成功
由泰德陸年(1783)执憑壹簿,人数叁拾叁名
由泰德柒年(1784)执憑壹簿,人数五拾捌名
由泰德捌年(1785)执憑壹簿,人数五拾五名
由泰德玖年(1786)执憑壹簿,人数五拾弍名
由泰德拾年(1787)执憑壹簿
昔年歲次癸卯(1783),月日不記,二位前賢家居在永清鎮營,原貫從於嘉定城,明香籍民等位領為誼子。所知之聀目分管遠民,於此执憑五年,本簿五本內簿人数上下五陸拾名,常年所受大屯粮米、烏鈷、白錫,逢連潭鑄造戰舼砟作條板木,並銀徭稅課,各項递将登納在嘉定城事清,則閱錄所观功多少,得置使後人酬恩報本之義者也。
𠆳盛莫攸盛
由景興肆拾肆年(1783)执憑壹簿,人数五拾五名
於景興肆拾肆年(1783)領憑為𠆳(trùm,即明香社社长)聀,行至肆拾捌年(1787)滿課。內本簿常年五拾伍人,依受大屯搜役各項,並銀徭稅例和買将買等次事清。
𠆳鳳連進鳳
由景興肆拾玖年(1788)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弍名
由景興五拾四年(1793)执憑一簿,人数五拾玖名
往嘉隆四年(1805)領憑為鄉長。
景興肆拾玖年(1788)領憑為𠆳(trùm,即明香社社长)聀,行至五拾年(1789)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弍名。後往五拾肆年(1793)領憑為𠆳聀一課,由常年所受銅、錫、火藥、粮米至叁四百方,並銀徭稅例递将登納在嘉定城事清。間有承省札饬給內社民拾名行使,明朝搜役節次舉措得便,所由必力趨赴之功,鄉中所資不綥(齊?),當今記錄前功,所效如次者。於年間有高皇御回嘉定城,此次飭與明香社持買喻銅壹百担,此次上社将分此銅與永清鎮明香社分受喻銅弍拾五担以鑄造兵器,始得復其國家,永奠千秋,傳為萬代後日。高皇窃儗(越语nghĩ的喃字)明香則有功於社稷,憐而免其搜役以酬其恩者也。
𠆳日林公日
由景興五拾壹年(1790)执憑一簿,人数五拾叁名
由景興五拾弍年(1791)执憑一簿,人数五拾壹名
由景興五拾五年(1794)执憑弍簿,每簿人数陸拾玖名
由景興陸拾年(1799)执憑叁簿,每簿人数柒拾壹名
由嘉隆肆年(1805)領憑為鄉長。
由景興五拾壹年(1790)領憑為𠆳(trùm,即明香社社长)聀,行至五拾弍年(1791)执憑弍簿,每簿人数陸拾弍名。往五拾五年(1794)領憑一課(越语khóa的喃字,指课程或任期),後至陸拾年(1799)又領為𠆳聀該叁課,常年所受和買持粮米、銅、錫、縫衣、縫裙、砟作、曲手、木芽递将登納在大屯,並搜稅各項事清。往嘉隆肆年(1805)本社窃儗(越语nghĩ的喃字)該聀日久有功,庶能勉幹,通曉事理,暗(諳?)熟社民,可為鄉之長。正輒此本社𠆳應舉為鄉長,糾率鄉中,訓化民社者也。
𠆳利呂通利
由景興五拾叁年(1792)执憑一簿,人数五拾捌名
景興五拾叁年(1792)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捌人。往五拾捌年(1797)再領憑為一課𠆳聀,常年所受大屯火藥、鍮、鉛、粮米,又有縫藍地衣,給秤斤聀名應候巴淶(Ba Lai,地名)屯所,並諸搜役各項登納事清。
𠆳娘林貞娘
由景興五拾柒年(1796)执憑一簿,人数陸拾五名
景興五拾柒年(1796)歲次庚申,領憑為𠆳(trùm)聀一課,执憑一簿,內簿人数陸拾柒人。所受大屯經緻艚,又欽錢文禮差餘粗弍場,並諸銀稅各項登納滿課事清。
𠆳漢陳生漢
由景興陸拾壹年(1800)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四人
由嘉隆五年(1806)执憑一簿,人数五拾陸人
往嘉隆四年(1805)領憑為鄉長。
景興陸拾壹年(1800)歲次庚申,領憑為𠆳(trùm)聀一課,执憑叁簿,每簿人数五拾柒人。後往嘉隆五年(1806),歲次丙寅,再領憑為一課,人数五拾陸人,所受大屯特買毋絲、曲手及縫衣,又有受給秤斤一人上陣,並銀稅各項登納事清。其人如此,可以書其功績以照後人所述。
𠆳玩連進玩
由景興陸拾弍年(1801)执憑叁簿,每簿人数五拾陸人
由嘉隆五年(1806)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陸人
由嘉隆拾壹年(1812)領憑為鄉長。
景興陸拾弍年(1801)歲次辛酉,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叁簿,每簿人数五拾陸人。往嘉隆陸年(1807),歲次丁卯,再領憑為𠆳聀一課,仝年所受大屯粮米特買毋絲、經緻戰船弍隻、縫衣,縫裙,搜役多款,其銀徭稅例亦此。往嘉隆拾壹年(1812)歲次壬申,此次有儗(越语nghĩ的喃字)得一款,請會本社首唱造,单覆禀在嘉定城,乞與上司文批,許內社民人数修簿別籍,從回永清鎮別納明香社,得便受納官稅。於此現有文批別簿,開招社民,又買土築基,創造雜家亭、明香館,得為祀神之中,得便鄉會之所。居民立社,继往開來,澤及後人矣。
𠆳利林順利
由景興陸拾叁年(1802)执憑一簿
由嘉隆元年(1802)执憑一簿,人数五拾一人
由嘉隆捌年(1809)执憑一簿,人数五拾一人。
嘉隆元年(1802)歲次壬戌,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肆拾五人。往嘉隆捌年(1809),歲次己巳,再領憑為一課,常年所受大屯砟作、木板、曲手、縫衣裙,並銀徭稅課登納事清。其人如此,可以書其功績以照後人所述。
𠆳鶴林鶴生
嘉隆弍年(1803)歲次癸亥,領憑為𠆳(trùm)聀一課,执憑叁簿,每簿人数五拾五人。此次有新續五人。往嘉隆柒年(1808),歲次戊辰,再領憑為𠆳聀一課,执憑弍簿,每簿人数如此。常年所受大屯搜役經緻,另戰旗並銀徭稅例事清。往於嘉隆拾叁年(1814)歲次甲戌,本社窃擬該聀功績多年,名正言順,曉通事理,社民奄(諳?)詳,因茲本社仝應舉為鄉長,所以調度鄉中一諸公務。
𠆳長孫士長
嘉隆叁年(1804)歲次甲子,領憑為𠆳(trùm)聀一課,搜稅事清。往於玖年(1810)又有領憑為𠆳聀一課,往後明命元年(1820),歲次庚辰,有儗(越语nghĩ的喃字)得一款,於此飭欽內本社聀民仝會錢文,辦買材木瓦磚,重造家亭瓦蓋,永留後代。輒此本社仝應舉該聀為正總理,糾率社民聚欽錢文,派人乘船駛往嘉定城,辦買材木瓦磚,裝載将回隨辦砟作正殿,設立明香會館所供奉正神,長衍百年。後往五年(1824)再領憑為𠆳聀一課,此次搜稅事清。往後明命柒年(1826)歲次丙戌,再領憑為社長一課。行至玖年(1828),执憑該四課搜稅公務,可堪奄(諳?)詳社民物力,曉事,本社仝應舉為社內鄉目,舉錯(措?)鄉中,教化民生,功績多年敏幹,屢次所錄留後週知,得述如此之人,勵勉功夫留後。
𠆳生洪忠生
嘉隆肆年(1805)歲次甲子,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叁簿,每簿人数五拾陸人。常年受納大屯搜役銀徭一諸公務事清。
𠆳信林公信
嘉隆捌年(1809)歲次己巳,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一簿,人数陸拾壹人。往拾弍年(1813)歲次癸酉,再領憑為𠆳聀一課,常年所受大屯輕搜雜派各項如此事清。
𠆳仲洪忠仲
嘉隆拾年(1811)歲次辛未,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柒人。後往拾五年(1816)歲次丙子,再領憑為𠆳聀一課,人数五拾柒人。其役徭稅例並大屯輕搜雜派一切公務,督率鄉中,征(徵?)催民社递将登納在所,每每事清。往後明命四年(1823),歲次癸未,本社窃擬該聀功績以經可堪事務,後得為鄉中柄幹,協舉為鄉長,可以顯表其功夫,可以書其功績以照後人所述。
𠆳泰陳公泰
嘉隆拾壹年(1812)歲次壬申,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柒人。於年間上聀連進玩仝會造单乞批別納回從永清鎮內便納其搜稅,受其輕搜雜派事清。往後拾叁年(1814),歲次甲戌,本社窃擬該聀功不小。輒此合舉為鄉長,舉錯(措?)鄉中,訓化民社。茲錄所知以圖報本者也。
𠆳訓連慶訓
嘉隆拾叁年(1814)歲次甲戌,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柒人。往嘉隆拾捌年(1819)歲次己卯,再領憑為𠆳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陸人。本年省札飭進持受木錠,均分社民受錢弍限,壹項錢拾五貫,壹項錢拾貫,並輕搜雜派稅課一切登納事清。其人可以書其功績以照後人所述。
𠆳致洪忠致
嘉隆拾肆年(1815)歲次乙亥,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柒人。往明命元年(1820)歲次庚辰,領憑為𠆳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柒五叁人。往明命玖年(1828)歲次戊子,再領憑為社長一課至拾年(1829),常年銀徭稅例並輕搜雜派和買持買各項登納事清。
𠆳娘陳文娘
嘉隆拾陸年(1817)歲次丁丑,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柒拾五人。往明命弍年(1821)歲次辛巳,再領憑為一課,执憑弍簿,每簿人数柒拾五人。內弍課常年銀徭、稅例、搜役、一切事務督率征(徵?)收,登納在省事清。
𠆳討李進討
明命叁年(1822)歲次壬午,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陸拾叁人。往明命拾壹年(1830)歲次庚寅,再領憑為社長,行至拾肆年(1833)歲次癸巳,常年受納白金徭稅,又和買持買,每飭公搜並輕搜雜派該聀督率事清,一無懈怠。如此之人以為鄉中敏幹。茲錄流傳以圖報本之義者也。
𠆳成孫士成
明命肆年(1823)歲次癸未,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五拾玖人。全年所受白銀徭稅,一切搜役督率事清。
𠆳參林順參
明命五年(1824)歲次甲申,領憑為𠆳(trùm)聀一課,执憑一簿,內簿人数柒拾人。白銀徭稅例役督率事。茲則所錄後人週知功績以圖報本之義者也。
社長王益利
明命陸年(1825)歲次乙酉,領憑為𠆳(trùm)聀,执憑弍簿,每簿人数陸拾壹人。內課白銀徭稅督率,可堪滿課,登納事清。
社長張玉白
明命拾五年(1834),执憑一本,人数陸拾三人。明命拾柒年(1836)歲次丙申,本社窃擬該聀多有功績,事理稍通,暗(諳?)詳民社,因此本社仝舉該聀為鄉長,以為鄉中舉措制辦。紹治陸年(1846)歲次癸卯,捌月初壹日,壽終物故。
社長王順進
明命拾陸年(1835)歲次乙未拾月日,領憑為社長,未及作执憑,至拾柒年(1836)歲次丙申五月拾柒日,偶霑重病,不幸而故。
社長阮公安
明命拾柒年(1836)歲次丙申,領憑為社長,执憑壹簿,人数柒拾肆人。白銀徭稅,一切事清。於本年承省札飭持買膏啷連皮壹千陸百四拾弍斤,每百斤值錢五拾貫,輕搜雜派一不留滯者也。
社長連慶清
明命拾捌年(1837)歲次丁酉,領憑為社長,执憑壹簿,人数陸拾肆人。白銀徭稅,一切事清。行至拾玖年(1838)歲次戊戌,执憑弍簿,每簿人数柒拾叁人。並公搜和持買,輕搜雜派一切事清。今究文書所見,其功明白,留後存照。
社長江光郎 於年間有本社士人阮玉璘 壬寅恩科(1842)試中秀才
紹治元年(1841)歲次辛丑,領憑為社長。行至叁年(1843),执憑叁簿,每簿人数柒拾餘人。白銀徭稅常年代納錢文依数具清。並省札飭和買持買,輕搜雜派無留滯,事務具清者也。
社長何玉露
紹治肆年(1844)歲次甲辰,領憑為社長。行至乙巳(1845)滿課,执憑叁簿,每簿人数柒拾五人。稅例銀徭事清。往後嗣德柒年(1854)歲次甲寅,本社所見該聀日久有功,兼能敏幹。因此本社仝舉為鄉長,舉措鄉中。往嗣德捌年(1855)歲次乙卯,本社有辦大修補正殿座,又領為正總理,督率民社起工建造。往嗣德拾捌年(1865)歲次乙丑柒月初叁日,不幸物故。
社長徐公會 於年分該聀有副社孫慎德授從學業,往丁未科(1847)試中舉人
紹治陸年(1846)歲次丙午,領憑為社長。行至嗣德元年(1848)歲次戊申滿課,执憑叁簿,每簿人数叁百叁拾捌人。原前每人白銀稅弍両,仝年徭稅共千捌拾肆貫,常年所受省札飭和買持買,並輕搜雜派事清。於年間有幸有戶部議酌明鄉社民,嗣後每名銀稅壹両全年折納。往嗣德柒年(1854)歲次甲寅,本社合舉為鄉長。往嗣德捌年(1855)歲次乙卯,本社有辦大修補聖母殿座,又領為副總理,督率社民砟作隨辦事清,永留後代。往後嗣德拾壹年(1858)歲次戊午拾月日,不幸物故。
社長阮陽春
嗣德弍年(1849)歲次己酉,領憑為社長。行至辛亥四年(1851)為一課,执憑叁簿,每簿人数叁百叁拾捌人。由本年有茶榮、遵義有別納之民,省飭補從回明鄉社籍始得多数白銀稅,仝年代納白鉛錢陸千陸拾肆貫,並省札飭和買持買督率可堪,有砟作建造亭前聖母木柱旗一柱以彰明鄉會館聖母宮前字號,處處觀瞻。
社長潘志兜
嗣德五年(1852)歲次壬子,領憑為社長。行至癸丑陸年(1853),执憑弍簿,每簿人数叁百叁拾捌人。於癸丑年間茶榮、遵義別納之民造单乞省文批修簿別省內受納官稅存於常年省飭和買持買,輕搜雜派,滿課事清,一不留欠。往後拾叁年(1860)歲次庚申,本社窃擬該聀日久有功,乃協舉為第三鄉長。往嗣德拾陸年(1863)歲次癸亥,不幸而故。
社長連慶願 於乙卯年間(1855)有敕賜張玉郎為樂捐正玖品百戶銜
嗣德柒年(1854)歲次甲寅,領憑為社長,行至乙卯捌年(1855)該一課,执憑一簿,人数捌拾人。仝年銀徭稅例一無留欠。今閱文書所見,該聀功績不少,乃錄留後,雖則小事,誠為敏幹之聀者也。往嗣德拾叁年(1860)歲次庚申五月初五日,不幸而故。
社長高進祿
嗣德玖年(1856)歲次丙辰,領憑為社長,行至丁巳拾年(1857)為一課,执憑二本,每本人数捌拾陸人。銀徭稅例具清。於年間有造单覆禀在省,得募唐人子孫續回明鄉社,並省札飭和買持買,輕搜雜派,督率事清。往嗣德拾柒年(1864)歲次甲子,本社擬作亭前舞歌,再領為正總理督率社民酌作隨辦,催督木匠建造經營者也。往丁卯年(1867)本社窃擬該聀行事深年,有功於鄉內,茲本社同膺舉聀為鄉長。
社長陳公然 於年間有本社訓導孫慎德蒙陞授文林,即東川縣知縣
嗣德拾壹年(1858)歲次戊午,領憑為社長,行至巳未拾弍年(1859)為一課,执憑二簿,每簿人数玖拾柒人。仝年白銀徭稅具清。並有省札飭和買持買,輕搜雜派事清。往嗣德拾叁年(1860)歲次庚申肆月初陸日,不幸而故。
社長潘志元 於年間有本社士人阮陽禮有樂捐在省敕賜為樂捐百戶銜,
又有本社仝舉社長兜為鄉長第三
嗣德拾叁年(1860)歲次庚申,領憑為社長,行至辛酉拾肆年(1861)為一課,执憑二簿,每簿人数玖拾柒人。白銀徭稅登納具清。並省札飭和買持買,輕搜雜派一切事清。往嗣德拾五年(1862)歲次壬戌五月弍拾柒日,不幸而故。
社長康有理
嗣德拾五年(1862)歲次壬戌,領憑為社長,行至甲子拾柒年(1864)為一課,执憑叁本,每本人数壹百五人。滿課銀徭稅例一切消,搜役督率事清。往後嗣德拾柒年(1864)歲次甲子月日,本社有擬重造舞歌,此此再領為副總理,督率社民斫作隨辦,建造事清。於年間入簿錢弍百貫交與本社公用。
(世事变幻无常,1830年曾经获准到嘉定城定居,到达後因新命令的出炉而被打回票的江光郎,在1841至1843年间,当了两年的明乡社社长。1943年30岁还考不上秀才,由于“櫻病”而申请暂免徭役获准的孙慎德,终于在1847年熬出头,考中举人,超越了在1942年考中秀才的阮玉璘,並于陈公然任明乡社长的1858至1860年间升任东川县知县。)
阮朝在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之前(1802-1883)的货币:
中国早在唐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一枚铜制铸币(方孔钱)为一文,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裡串起来,称为一贯或一吊,一贯可分为十陌。历史上,铜钱的购买力由其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兑换价决定,例如: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1両金兑20贯,1両银兑1.5贯;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1両金兑30贯,1両银兑2.3贯。清朝从顺治到康熙时候(1644-1722)都试图将兑换价稳定在1両银 = 1贯。道光年间(1821-1850),由于进口鸦片和後来的鸦片战争,白銀漲價,約是1両银兑2贯左右。
而阮朝这四期通宝则规定1贯 = 600文,全部由工匠们人工铸造,由于铜币的数量不足,除了允许西山朝的通宝继续流通许多年之外,从嘉隆11年(1812)起,河内华商还获准自行购买锌来铸造重量相同的通宝,以130贯锌币 = 100贯铜币的兑换率使用。
铜币的缺点是当铜价上涨时,人们会把它熔化後以较高的价格卖出。到了嗣德14年(1861),一种以面值代替重量的铜和锌的合金铸成的嗣德铜钞面世,铜钞正面铸有“嗣德铜钞”四个大字,它的背面则铸出60文、50文等不同的面值,直径也依不同面值而有不同大小之分。这样一来,一贯可缩短至10个60文面值和60个10文面值的铜钞之间,携带起来轻便得多。
嗣德宝钞的单位是:1贯(Quan) = 10 陌(Mạch) = 600文(Đồng,越南人虽然保留“文”字,但口语却说成Đồng,即铜,今日已成为他们的货币名称,但却被音译为变了音的“盾”。中文口语也早已把一文说成一元或一块,唯独粤语仍然说一蚊,亦即一文的谐音。),及重量单位是1斤 = 16両,1両 = 10钱 = 100分 = 1,000厘 = 10,000毫。以下是永隆明乡会馆于嗣德20年(1867)2月的一小部分开销支出的纪录:(价钱中有贯、陌和文)
正旦元旦自初壹至初叁奉供品物茶料各項具列于後
一、火炮弍拾五包 價錢叁貫柒陌叁拾文
一、水灯弍斤半 價錢五貫
一、树豆油叁斤 價錢貳貫壹陌
一、香料半斤 價錢壹貫
一、蓮泰茶壹包芙蒥青良各項 錢壹貫
本月初肆日本社仝就會館謝安神位三牲三部並盘饌三盘芙蒥(trầu cau)茶料灯油各項
本社例 許錢拾叁貫
提吏 蜂蠟壹合 價錢陸貫
粵泰茶壹斤 價錢叁貫陸陌
隊倉 仙泰茶壹斤 價錢貳貫捌陌
該倉 仙泰茶半斤 價錢壹貫肆陌
扚管 仙泰茶壹斤 價錢貳貫捌陌
守性 仙泰茶壹斤 價錢貳貫捌陌
收榴 粵泰茶壹斤 價錢叁貫陸陌
下图为嘉隆年造精银壹両和中平银片五钱、绍治年造平定官银拾両、嗣德年造精银壹両和壹贯:
铜币适用于日常生活的买卖,至于大宗的交易和对外贸易则有赖于银币和金币。税收也因运输上的便利而以银両为首选。嘉隆在位时期曾规定的兑换率是1両黄金 = 17両银,1両银 = 2.8贯通宝,但这规定会因应社会经济的改变而有所变更。而嗣德宝钞的出现也减轻了铜币的重量。
===== 未完 =====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強
2022年5月30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