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氏皇朝虽说是姓阮,其实他们早就从阮姓改为姓“阮福”。先从他们的发迹先祖看起:
首先是阮淦在後黎朝当官,然後是阮潢自立门户,成为後黎朝框架下的南朝广南国霸主,到了阮福源那一代,基业已稳,“阮福” 便成为家族的标誌,代代相传,俨然成为一个新兴姓氏。
为了确保“阮福”家族的纯净,明命皇规定,凡是姓阮的人,假如名字的第一个字是“福”字的话,必须改掉,否则将被判徒刑,即被押到边远地区去做苦工。
明命皇精通汉文,他也学习汉人在宗族中为了易于分别世系而定下一首字派诗,让子孙照着它一代代的沿用。他首先为自己的直系子孙定下了一首20字的帝系诗(Đế hệ thi),然後又为有子嗣的十位皇弟定下十首20字的藩系诗(phiên hệ thi)。帝系诗获刻在一本金册(kim sách)中,藏在金匮(kim quỹ)裡,藩系诗则刻在银册(ngân sách)中,藏在银匮(ngân quỹ)裡,代代相传。但据说这些金银早已在1862年被熔掉,用以赔偿法国和西班牙联军的战费。帝系诗的内容是:
绵(宀)、洪(亻)、膺(礻)、宝(山)、永(玉),
保(阝)、贵(亻)、定(訁)、隆(扌)、长(火);
贤(贝)、能(力)、堪(扌)、继(訁)、述(忄),
世(玉)、瑞(石)、国(大)、嘉(火)、昌(⺌)。
照着这帝系诗去命名,不但字派分明,而且跟着字派的名字也要按照规定的部首去选,所有皇子都必须选一个有该指定部首的名,但皇子的儿子就不能选有指定部首的名。实在是不简单,例如:綿宗、洪任、洪佚、膺禛、膺祺、膺祜、膺𧰡(皇子之子)、宝嶙、宝嶹、永珊、永瑞、保隆等等。接下来的问题是:汉文不再是越南的官方文字,懂汉文的非华族越藩系诗人也越来越少,阮福家族究竟还有没有人看得懂帝系诗裡的汉文字派和部首?身居海外或与欧美裔人士通婚的阮福家族後人,他们还会使用越语文吗?看来明命皇特意留下的帝系诗和藩系诗迟早会陷于无用武之地。中国的百家姓,除了儒家圣贤的孔、曾、孟、颜四姓的後裔有明、清两代帝皇先後御赐的统一字派(字辈):
弘、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鼎、新、开、国、运,克、服、振、家、声。
其它各姓各族也有不同的字派诗各自流传下来。试问我们这些身处西方社会(还好,不是西天极乐世界)的炎黄子孙,能把我们身负的华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吗?
越南在经过後黎朝末叶的南北朝之後,疆域向南扩展,1802年阮福映所创立的阮氏皇朝使之归于一统。但不久之後,1884年法国人的殖民统治把它一分为三(北圻、中圻、南圻)。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後,正当许多爱国人士忙着谋求独立自主之际,法国殖民者的重回越南,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使越南又被分为南北两部,直到1975年南北战争结束,才又复归一统。在介绍过阮氏皇朝的开创、传承与结束之後,且让我们继续来看百年来的其他风雲人物。
胡志明(Hồ Chí Minh,1890-1969):本名阮生恭(Nguyễn Sinh Cung),是阮朝进士副榜阮生色(Nguyễn Sinh Sắc,又名阮生輝Nguyễn Sinh Huy)之子。出生于艺安省(Nghệ An)的一个农村。1901年母亲去世後改名为阮必成(Nguyễn Tất Thành),随父到顺化求学,经过法越小学和顺化国学的熏陶,;令他在越语之外,还精通法语与汉语。1910年到潘切省一间小学教越文和汉文。1911年到西贡的百艺学校学习从事海员工作的技术和知识。学满三个月之後,他改名文𠀧(Văn Ba),找到一份帮厨的海员工作到法国,1912年底转到美国,1913年底转到英国,1917年又回到法国,谋求救国的方针。1919年6月间,开始以阮爱国(Nguyễn Ái Quốc)的名字进行反法活动。1920年看了列宁(Lenin)所发表的关于民族与殖民地的文章後,就选定了共产主义的方向,而且还成为法国共产党的创立者之一。1923年到莫斯科的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年底,以李瑞(Lý Thụy)的化名到中国的广州,为孙中山先生联俄容共时期,共产国际驻中华民国顾问鮑羅廷(Mikhail Markovich Borodin)当通译员。直到1927年4月,蒋介石的北伐军在上海开始清党时,离开中国。1930年2月,他到香港的九龙,把驻港的三个共党组织合并成越南共产党。1931年,化名为宋文初(Sung Man Ch'o)的他被港英政府逮捕,並準备转交给法国政府,经过冗长的官司之後,在1932年12月底获释。接着他便经由上海,跑到苏联去。1938年,他又回到中国,化名胡光(Hồ Quang),佩戴着八路军少校的军阶到桂林的八路军参加文房工作,後来转到贵阳,昆明,然後到达延安。1941年元月,他化名秋老(Già Thu)回到越南北部的高平省去训练干部。5月时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Việt Nam độc lập đồng minh hội),简称越盟(Việt Minh)。
1942年8月,他改名为胡志明(Hồ Chí Minh),报称是越南华侨,以越盟及“国际反侵略越南会”会员的身份到中国,谋求中华民国政府的协助,仅十多天後,他被当地地方政府所逮捕,关了一年多的时间,据他“狱中日记”的描述,总共换了大约三十处监狱。在这段期间,一位会华语的共党干部曾问那位和他同行到中国的向导“同行的人呢”,那人听成“同行的人吗?”忙回答:“是的,是的”。这位华语“麻麻地”的干部误以为是“死了,死了”。害得留在越南的范文同等还为他举行葬礼和追悼会,等接到他秘密寄出的信後才真相大白。
1945年9月2日,趁着日本无条件投降,盟军受降的接受部队还未到达的空档,胡志明在河内巴廷广场宣读独立宣言,宣佈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9月23日,法军进入西贡,南部共党的抗战委员会成立,与法军对抗。10月间,代表盟军的中华民国国军总参谋何应钦到达河内,11月,胡志明自动解散越南共产党,党员不再公开活动,呼吁各界人士共同救国。
1946年1月6日,越盟组织全国总选举,选出国会议员,由国会通过越南第一部宪法。选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抗战联合政府(Chính phủ Liên hiệp kháng chiến),由胡志明担任主席兼总理。後来又邀请越南革命同盟会(Việt Nam Cách mạng Đồng minh Hội)和越南国民党(Việt Nam Quốc Dân Đảng)等人士加入国会,可是这政府並没得到世界上任何国家的资助和承认。
1946年2月底,法国得到中国同意,由法军代替国军驻扎于北越,促使胡志明在3月初与法国驻印支代表签署初步协定:(1)法国承认越南是一自由国家,是法国印支联邦的一分子,(2)越南同意让法国派1.5万的军队人数到北越维持战後秩序,五年之内撤出,每年撤1/5军力,(3)双方停止衝突,就地停火。
胡志明在1946年5月底应邀起程到法国进行协商,直到10月达不成协议而返国。由于双方的武力衝突不断发生,遂于12月19日晚向全民通报,进行全面抗法战争。
1950年春节,他秘密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及东欧各共产国家,並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他在1951年2月组织党代表大会,並通过改党名为越南劳动党(Đảng Lao động Việt Nam),让党员们重新公开活动。
1954年,在中国顾问陈赓的军事指挥协助下,奠边府(Điện Biên Phủ)之役,把法军彻底打败。接着,在瑞士的第二大城市日内瓦(法語:Genève),签订日内瓦协约,以17度纬线为界,越南被分成南北两个政府。北方仍然是越南民主共和国,它的国旗在1955年略为修改了一下。
南方仍然是隶属于法兰西联邦、由退了位的保大皇任国长的越南国,而且法国将于1955年退出越南。保大国长起用吴廷琰为首相,结果被吴廷琰以全民公投的方式推翻,取而代之,成为越南共和国(Việt Nam Cộng Hòa)的首任总统。于是又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不过,越盟在全面抗法时期留在南方的武装力量也于1960年起而组成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Mặt Trận Dân Tộc Giải Phóng Miền Nam Việt Nam),至1969年更成立越南南方共和国(Cộng Hòa Miền Nam Việt Nam)在南方的土地上与越南共和国就地抗衡。
由于一生为国奔波,胡志明年老时体弱多病,1967年12月,他经过在中国较长时间的疗养後回国,签署了1968年戊申春节(Tết Mậu Thân)向南越总进攻的决定。
胡志明在1969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国庆日的当天晚上,以79岁高龄在河内去世,他的遗体经防腐技术被保存在由中国提供的水晶棺內,一直至今。1975年,北越军队攻佔南越,完成越南的统一;南越原首都西贡市也为纪念他而改名为胡志明市。他去世後,北越国家主席一职由孙德胜(Tôn Đức Thắng,1888-1980)继任,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则由黎笋(Lê Duẩn,1907-1986)继任。
阮生色(Nguyễn Sinh Sắc,1862-1929):又名阮生輝(Nguyễn Sinh Huy),是胡志明(即阮生恭,Nguyễn Sinh Cung)的父亲。他出生于一农民家庭,父名阮生任(Nguyễn Sinh Nhậm)。年幼时父母双亡,获一儒士黄春棠(Hoàng Xuân Đường)收养,长大後更把女儿黄氏鸾(Hoàng Thị Loan,1868-1901,胡志明的母亲)嫁予他。他在1894年32岁时考中举人,1901年考取副榜(Phó bảng)。副榜是阮朝明命皇在开科取士时特别规定,在选拔进士的会试中,凡名落孙山,而其分数达到某一程度的,可获列入副榜,通常是在金榜题名三天之後才公佈副榜。所以在越南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並不代表考不上,名列副榜的人数可不少呢。
阮生色在1906年获任命为礼部承办一职,到1909年,获派到平定省的平溪县去任知县,但不久就被撤职。之後他就迁移到南方的塔梅水草平原(Đồng Tháp Mười)去过其平淡的馀生。
从阮生色祖孙三代的名字中又再次显现出,越南人喜欢在姓氏後面加上一个选定的字,例如“阮生”、“阮福”作为家族的象征。不过,“阮福”家族还像华人那样,有字派来区别世系,“阮生”家族则世系不分,要翻开族谱才能查明。越南的的当今第一副首相阮生雄(Nguyễn Sinh Hùng,1946-)博士便是“阮生”家族的成员。远在东北亚,同样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朝鲜(北韩),其领导人金正日,在接掌及巩固了其父金日成所遗留下的权位後,由近日来所传出的接班人讯息中,令大家得知他共有三个儿子,名字分别为金正男、金正哲、金正雲,又一个世系不分的显赫家族出现了—“金正”。其实在越南,这一类的姓氏家族,举目皆是。
吴廷琰(Ngô Đình Diệm,1901-1963):出生于顺化的一个天主教家庭,其父吳廷可(Ngô Đình Khả)曾经当过同庆皇的武官及成泰皇的顾问。其长兄吴廷魁(Ngô Đình Khôi,1885-1945)曾是广南总督,其侄吴廷勋(Ngô Đình Huân)也曾在法国殖民政府中任职,是日本大使横山(YokoYama)的通译员,在八月革命成功之际及9月2日由胡志明宣佈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之前,吴廷魁及吴廷勋父子被越盟绑架後加以杀害,所以他是一位坚决的反共者。
吴廷琰从小便得到辅政大臣阮友排(Nguyễn Hữu Bài,吴廷魁的岳父)视如己出般的爱护及教诲,15岁那年跟着他的二哥吴廷俶(Ngô Đình Thục)进入修道院学习,但因受不了那裡的严格规矩和约束,改为进入顺化国学院学习。18岁那年进入设在河内的、法国人专为培训行政人员的行政後补学院学习,两年後毕业。
1921年,20岁的他出任香茶县知县,後转香水县知县。1923年出任承天省广田县知县,然後升任广治省海陵府知府。1926年升任宁顺省管道。1929年升任平顺省巡抚。1933年保大皇由法国首都巴黎学成归国,想要改革朝政,把才32岁的吴廷琰聘为吏部尚书,兼改革委员会总书记。但在殖民政府的严密把关之下,许多改革方案都不能通过,同年7月间,他便挂冠离去。
1944年间他曾被法国殖民政府逮捕,但在日军的干涉下获释。在二战结束前,日军策划了越南帝国,吳廷琰拒绝了保大皇的首相任命後,由学者陈仲金所取代。1945年保大皇退位後,他曾被越盟拘捕及监禁,並曾被押到河内去见胡志明,但他拒绝加入越盟,而且还质问胡志明有关他长兄吴廷魁被越盟活埋的事。他在1946年获释,搬往南方的西贡地区,与担任主教的二哥吴廷俶住在一起,兄弟俩共同创立越南民族联盟,要求法国承认越南拥有类似于英联邦国家的主权地位。这时他在报纸上发表声明,鼓吹在共产主义和法国殖民主义之外的第三种力量,但只激起了少数人的兴趣。1950年,越盟失去了对他的耐心,缺席判处他死刑,而法国人也拒绝保护他,于是吳廷琰在1950年离开越南,流亡海外。
在国外,尤其是在美国,通过吴廷俶主教的人脉关系,他认识了不少有影响力的教会及政坛人物,把自己包装成当时的越南反共及反殖民权威。
1954年奠边府之役,越盟大败法军,接着的日内瓦协约以纬线17度把越南分为北部的越南民主共和国(Việt Nam Dân Chủ Cộng Hòa),及南部由前皇保大任国长的越南国(Quốc gia Việt Nam),同年7月,吴廷琰获国长保大皇邀请回国出任首相並着手组织亲美新内阁。
日内瓦协约规定,在1954年10月之前,南北方之间保持行动自由;这给南方带来了极大的紧张。吴廷琰原本只预料有1万名难民,但是到8月,已经有超过20万人在河内和海防等待撤退;这次移民强化了支持吴廷琰的政治基础。在分治以前,越南的大部分天主教徒居住在北方。在边境封锁以後,越南的大部分天主教徒都已经生活在吴廷琰统治地区。美国海军的自由之路行动运送了大约100万北越人移居到南方,大部分是天主教徒,使他得到一批忠诚的支持者。
由法国殖民者培植了多年的平川、高台、和好等武装力量,他们成立国家全力统一阵线(Mặt trận Thống nhất Toàn lực Quốc gia),寄最後通牒给吴廷琰,要求入阁,要他在1955年3月26日之前修改内阁名单。吴廷琰不肯让步,潮州裔土匪将军七远的平川武装就进攻总参谋部及炮轰独立府(Dinh Độc Lập,後来的总统府),接着又进攻政府警察总部。在黄亚生(Voòng A Sáng)上校所统帅的侬族政府军的强力反攻之下,平川派的丫字桥(cầu Chữ Y)总部被捣毁,他们被迫撤离西堤。同年9月,吴廷琰派杨文明(Dương Văn Minh)上校进行扫荡,把平川力量彻底消灭,七远逃脱,经柬埔寨到法国终老。
1955年10月,吴廷琰宣佈要征求民意(trưng cầu dân ý),经全民投票的结果,保大皇被罢黜,吴廷琰出任国长,並宣佈于1955年10月26日改国号为越南共和国(nước Việt Nam Cộng hòa),国家元首由国长改为总统。国旗依旧沿用原越南国的黄底三画红旗。按:全民投票的结果,吴廷琰的得票率达到98.2%,不过,他在各地的得票数都超过了登记选民数,显然是有舞弊的行为。
吴廷琰的统治是独裁主义和裙带主义的。他最信任的官员是他的四弟吳廷瑈,但其沉溺于鸦片,並且是德国独裁者希特勒的崇拜者,其秘密警察的拷问风格也模仿纳粹。他的五弟吴廷瑾负责照管顺化的前皇城。虽然吴廷瑾和吳廷瑈都未在政府中担任任何官职,却各有所司,指挥私人军队和秘密警察。六弟吴廷练被任命为驻英国大使。他的二哥吴廷俶被教廷委任为天主教顺化教区总主教,並且与吳廷瑈夫妇和吴廷琰一同住在总统府内。
作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吳廷琰的政策,无论在公用设施、军人晋升、土地安置、商业利益和减免税收方面都偏向在越南佔人口少数的天主教徒。美国援助不成比例地分配给天主教徒佔多数的村庄,新成立的顺化大学和大叻大学都被置于天主教会的管理之下,培育倾向天主教的学术环境。自法国殖民时代起,只认定佛教为私人团体,需要官方许可才能举行公众活动,只有天主教才具有正式的宗教身份,吴廷琰也没有废止这项政策。
1957年2月22日,吴廷琰到邦美属(Ban Mê Thuột)出席高原经济展览会(Hội chợ kinh tế Cao Nguyên)时,在严密保护之下遭受枪手袭击,误中身旁的改革田地部长杜文功,凶手当场被捕,身上用的通行证姓名是何明智(Hà Minh Trí),受审时供称是高台教徒赵天商(Triệu Thiên Thương),因为高台教被压迫,高台将领程明世(Trình Minh Thế,1922-1955)两年前被政府军射杀,他为了报仇,所以要暗杀下命令的吴廷琰。结果他被以政治犯的待遇囚禁于西贡监狱。直到1963年10月才被转到昆仑岛(Côn Đảo),11月1日军事政变後他获宣佈重获自由,但仍被押回西贡审查,等到1964年9月,从昆仑岛回来的高台教教徒潘克丑(Phan Khắc Sửu,1905-1970)出任越南共和国国长时,他才得到释放。原来他是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成员,获释後回到古芝(Củ Chi)解放区继续活动,並于2005年荣获“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1960年11月11日,伞兵上校阮政诗(Nguyễn Chánh Thi,1923-2007),陆军中校杨文东(Vương Văn Đông),陆军少校阮兆洪(Nguyễn Triệu Hồng)等由于不满于吴廷琰政府的用人唯亲及贪污腐败而发动军事政变。在出其不意之下取得一些优势,並分兵包围独立府,一些有不满情绪的政客和政党发表声明拥护政变。结果在吴廷琰应用缓兵计之下,黄文高的步兵和铁甲师团、陈善谦的步兵和炮兵师团等援军在第二天就赶到,把局势扭转,阮政诗等惟有以首都军区司令泰光璜(Thái Quang Hoàng,1920-1993)中将为人质,劫持飞机,飞到邻国柬埔寨去寻求庇护,逃不掉的都被严厉的惩处。值得一提的有潘克丑、潘光旦(Phan Quang Đán,1918-)、武鸿卿(Vũ Hồng Khanh,1898-1993)等,被特别军事法庭判八年徒刑,在昆仑岛服刑。文学家兼越南国民党领导人之一的阮祥三(Nguyễn Tường Tam,1905-1963)则在审判的前一天服毒自杀。在吴廷琰被推翻後,获盛大欢迎回国,恢复军职及赋予重任,逐步累升至中将,後因佛教事件与阮文绍(Nguyễn Văn Thiệu)及阮高奇(Nguyễn Cao Kỳ)闹翻,于1966年7月被将领委员会(Hội đồng Tướng lĩnh)裁定永远革除军籍及放逐到美国。
1962年2月27日,空军中尉范富国(Phạm Phú Quốc,1935-1965)和空军少尉阮文举(Nguyễn Văn Cử),也是因为对政府高层的不满,在接到轰炸敌军阵地的战斗任务时,掉转机头,一起飞回西贡,轰炸独立府,导致不少伤亡,可是偏偏投中主要目标的炸弹没爆炸,吴廷琰幸运逃过此一劫。後来,在猛烈的防空炮火中,阮文举成功逃离,飞到柬埔寨,以教学维生。范富国的战机被击中,掉入西贡河後被捕,被关到狱中,吴廷琰被推翻後才被赦免及恢复军职,後来累升至中校,任边和空军基地指挥长。1965年,在一次战斗中殉职。据说他的唯一遗腹子1975年後到美国,目前是一位美容医师。
1963年5月,在顺化,政府引用禁止懸掛非政府旗帜的法规,禁止佛教徒在佛诞日庆典上懸掛佛教旗帜。但是数日後,天主教徒们却被允许在吴廷琰的兄长、顺化教区总主教吴廷俶主持的庆典中懸挂梵蒂冈国旗。5月8日佛誕日,在顺化有9名平民因抗议吳廷琰的罗马天主教政权禁止懸挂佛教旗幟而被军队槍殺,导致大規模的反政府运动。1963年6月,佛教僧侣释广德(Thích Quảng Đức)在繁忙的西贡十字街头当众自焚,以抗议吴廷琰的宗教不平等政策。此後,又有释善美、妙光、释善惠、光香、释清穗和释元香6位僧尼在藩切、顺化和宁和的街头自焚,这次事件的照片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但瑈夫人(事实上的第一夫人)对僧侣自焚「拍手叫好」,将僧侣自焚比作 Barbecues,即烧烤,此举激起更大民怨。而吳廷瑈说「如果佛教徒想要另一次烧烤,我倒很乐意提供汽油。」。在美国舆论中,越南和美国领袖公众形像的受欢迎程度日益下滑。吴廷琰使用他惯常的反共论点,认定这些反对者就是共产党。
反政府示威持续了整个夏天。8月21日午夜,忠于吴廷琰弟弟吴廷瑈的武装军警查抄了西贡最大的佛寺舍利寺(Chùa Xá Lợi)。寺庙被摧毁,僧侣们遭到殴打,释广德的骨灰,包括完好无缺的心脏,都被查抄。查抄同时在全国各地进行,顺化的慈潭寺(Chùa Từ Đàm)也遭到了抢劫,佛像被毁坏,已故僧侣的尸体被没收。群众前来保护僧侣,随之发生冲突,造成30名平民死亡,200人受伤。1400名僧侣被捕,其中30人受伤。美国表示不赞成吴廷琰的做法,这次查抄寺院,使得原本不关心政治的西贡民众普遍产生了不安的情绪。西贡大学发生学生罢课和骚乱,随之发生逮捕、关押、和关闭大学。然後这一切又在顺化大 学重演。当中学生开始示威时,吴廷琰也将他们逮捕,一千多名学生来自西贡最好的中学,多数是西贡公务员的子女,被送往再教育营。吴廷琰的外交部长武文牡宣佈辞职,並将头发剃光,如同佛教僧侣,以示抗议。
1963年8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给美国驻越南共和国大使亨利·卡波特·洛奇(Henry Cabot Lodge)的243号电报,态度鲜明地表示,由于吴廷瑈策划查抄舍利寺、迫害佛教徒,华盛顿不再容忍他继续掌权,如果吴廷琰拒绝撤换他的弟弟,美国将另外寻找一位南越领导人。
1963年11月1日,杨文明等一批高级军官在一次例行会议上,突然宣布军事革命委员会夺取权力,並枪杀了其中唯一的反对者。在进行了通宵激烈的战斗之後,忠于总统的卫兵失败,吴廷琰、吳廷瑈兄弟和他们的随从连夜经过秘密的地道逃离总统府,前往堤岸华侨区,先後藏身在富商马国宣家和圣方济各教堂(Nhà thờ Cha Tam ,St. Francis)中。次日早晨,即11月2日,吴氏兄弟获悉政变军人允诺让他们安全出国,同意投降。在押往军事总部的途中,兄弟二人在1辆M113装甲运兵车内,被杨文明的保镖阮文绒(Nguyễn Văn Nhung,1919-1964)上尉等人先用一支半自动手枪近距离射杀,尸体又被子弹和刀一再损伤。之後吴廷琰被埋葬在美国大使馆附近的莫挺之坟场,没有立碑。其五弟吳廷瑾後亦被政变军队处決。只有吴廷俶和吴廷练由于身处国外而得以幸免,吴廷俶正在梵蒂冈参加大会,而吴廷练正在驻英国大使任内。
吴廷可(Ngô Đình Khả,1857-1923):出生于广平省丽水县大封村一个天主教家庭,父名吴廷拈(Ngô Đình Niêm)。因为天主教並不排斥教徒祭拜祖先,所以越南在当年的特殊环境下,想出人头地的人都选择儒学与天主教神学並重。1870年他获选派到巴黎修道院设于马来亚的槟榔屿(Pulau Pinang)分院学习神学,与後来出任辅政大臣的儿女亲家阮友排(Nguyễn Hữu Bài,1863-1935)是同班同学。学成後获派到顺化的修道院教学,1878年离开修道院後成家,到朝廷中任通译员,得到同庆皇的青睐,任命他为御林军总指挥。由于用非所学,四个月後他就以母亲病重,为尽孝道而辞去该职。
1889年成泰皇登基後,他终于谋得朝廷中一份与教育有关的官职,在顺化国学院中传播东、西方文化。他官运亨通,不久便进入机密院,然後升任工部尚书。
1907年9月,殖民政府以成泰皇患了神经病为由,逼令廷臣上疏要求其退位时,各部尚书都无奈地签了名,唯有吴廷可拒签並离职。这一行动似乎是干净利落,可以名留青史,可是同样是忠君的另一件事,却启人诟病,也可能导致遗臭万年。那是发生于1896年初,当时吴廷可是钦命节制军务阮申(Nguyễn Thân)的副将,参与清剿叛军,其实那是一支响应咸宜皇的号召,勤王抗法的起义军,已经持续战斗了十年,由曾高中状元的潘廷逢(Phan Đình Phùng,1847-1895)领导。当重重包围的大军到达核心战场时,潘廷逢早已于12天前(1895-12-28)因重伤阵亡。阮申指令吴廷可把潘廷逢的遗体从墓中挖出,浇油後焚化成灰,然後再把骨灰混入火药中,射进河裡。以下是潘廷逢去世时所留下的一首诗,是用汉文写的:
临终时作 Lâm chung thời tác
戎场奉命十更冬, Nhung trường phụng mệnh thập canh đông,
武略依然未奏功。 Võ lược y nhiên vị tấu công.
穷户嗷然难宅雁, Cùng hộ ngao thiên nan trạch nhạn,
匪徒遍地尚屯蜂。 Phỉ đồ biến địa thượng đồn phong.
九重车驾关山外, Cửu trùng xa giá quan sơn ngoại,
四海人民水火中。 Tứ hải nhân dân thủy hỏa trung.
责望愈隆忧愈大, Trách vọng dũ long ưu dũ đại,
将门深自愧英雄。 Tướng môn thâm tự quý anh hùng.
大意是: 奉命征战已十年,依然未获预期战果。穷人的嗷嗷待哺就像雁群的居无定所般,敌人的兵营还是密如蜂巢。皇上(咸宜皇)还被流放于国门外,百姓还生活于水深火热中。责任与期望越高则忧虑越大,虽身为将而有愧于称英雄。
吴廷可于1870年娶的妻子是一名天主教徒,可是命薄,早亡,无子嗣。他于1889年再娶另一天主教徒范氏申(Phạm Thị Thân),为他生了一共九名子女,6男3女,依次是吴廷魁、吴廷俶、吴廷琰、吴廷氏姣、吴廷氏协、吴廷氏璜、吴廷瑈、吴廷瑾、吴廷练。1923年吴廷可去世後,她经历了三名儿子的发迹和被杀,然後于1964年1月2日,五子吴廷瑾被杀之前三个月,病逝于西贡。
黃晉發(Huỳnh Tấn Phát,1913-1989):出生于美萩省平大县(今属梹椥省)。他在家乡唸完小学後就到西贡唸中学,1933年考入河内的印支高等美术学院,1938年毕业,取得建筑师资格,返回西贡在一法国公司就业。1940年在西贡开办建筑师办公室独立创业,並于翌年取得印支殖民政府举办的印支博览会会展中心设计比赛的第一名。目前在西贡还保留着的一些别墅是他在1943年之前所设计的。
在1945年八月革命之前,他是青年报的主任,传播越南国语及救济南部的饥民,获秘密结纳入印支共产党。八月革命爆发时,他参加西堤区的夺权斗争。1946年他获选为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会代表。1949年,他进入南部战区,负责广播电台方面的通讯工作。1954年日内瓦协约签订之後,他回到西贡,继续他的建筑师事业。
1960年,黄晋发秘密离开西贡,进入解放区,加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任副主席兼中央委员会,同时也是西贡-嘉定区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直到1969年6月,他被南方国民代表大会选为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主席,一直担任到南北统一。期间他们所用的旗帜中红色代表北方已解放,而蓝色代表南方还在进行解放中。
1976年越南全国统一後,他出任副总理(首相)兼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1989年9月30日,他在胡志明市(西贡)去世,享寿76岁。
阮玉书(Nguyễn Ngọc Thơ,1908-):出生于南部隆川省一富有的地主家庭。1930年代,他曾为殖民政府工作,担任过省长。在这期间,挂冠求去後的前保大皇朝吏部尚书吴廷琰,被法国殖民政府怀疑是与佔据印支的日军有联系,要加以逮捕,在阮玉书的通风报信之下,得以逃脱。
1945年3月,由于日军在太平洋各战线上节节败退,已佔据印支多年的日军决定要全面控制印支,把殖民政府裡的许多官吏、军官等投入狱中,其中包括了阮玉书和杨文明,他俩被同囚一室,阮玉书在获释後曾多方走动以谋求杨文明的早日出狱,因而促成了他俩之间的深厚友谊。
1954年,在保大皇任国长的越南国时期,他担任吴廷琰任首相时期的内务部长。
1955年,在越南共和国成立後,他获派为驻日本大使,1956年时被召回西贡,出任芹苴(Cần Thơ)省省长,负责对付盘踞于该区域附近的、由黎光荣,即Ba Cụt (1923-1956)所领导的一支和好教派武装力量。他以金钱及晋升少将军阶为诱饵来邀约黎光荣进行会谈,把黎光荣捕捉後,以叛国罪加以军法审判,然後以砍头的处决方式在芹苴市就地正法。事成之後,1956年年底,他当上了越南共和国的副总统,並获委以土地改革的重任。可是他身为大地主,土地改革无疑是革自家的命,所以也就毫无建树。
1963年11月1日,吴廷琰被以杨文明为首的将领们发起的军事政变推翻,並于翌日兄弟俩一起被杀害後,阮玉书获军事革命委员会委任为首相,兼财政与经济部长。由于军事革命委员会的每一位将领都有否决权,使他的施政绊手绊脚。在不久後的1964年1月30日,阮庆将军的不流血政变把他拖了下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软禁之後,他便退出政坛,过其富裕的隐逸生活。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强
2011年4月17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