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宗法制社会,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来就有了各种姓氏的形成。在西周时,平民、奴隶是没姓的,姓是贵族才有的,春秋战国以後,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国家需要统计人口、确定赋役,所以大多数人都有了姓氏。欧洲人迟至中世纪才开始有姓氏的需求,日本古代和商周时期相似,平民没有姓氏;到了1872年明治维新後,近代化国家的确立,才使日本的平民有了姓氏。目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的人只有名而没有姓,和同名的人之间的区分就是在名前加上某人之子的前缀(见漫谈姓氏1-4)。越南自从被秦朝征服後就开始有来自北方的姓氏的输入。首先是留在当地远戌边疆的秦朝士兵,和被流徙的韓、赵、魏、齐、楚、燕六个战败国的贵族;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又有许多士子前往避难;到了东汉时,马援所带领的两万大军在平定二徵起义之乱後,有大部分士兵留了下来,史称“马留人”;此後的各朝各代,都不断地有汉族人迁入,使越南人的姓氏,自然而然地普及起来。不过,在古代越南,佔人口最多数的底层人民一般是没有姓的。
古代越南的姓氏,多由汉人传入。例如阮、陈、黎、范、黄、潘、武、邓、胡、吴、郑、李、丁等等。越南几个王朝的开国君主本人或其先祖,均是汉人後裔。如吴朝(939)的吴权是河北人後裔;丁朝(968-980)的丁部领,广东裔;前黎朝(980-1009)的黎桓(Lê Hoàn),广西裔;李朝(1009-1225)的李公蕴(Lý Công Uẩn),福建裔;陈朝(1226-1400)的陈煚(Trần Cảnh),福建裔;胡朝(1400-1407)的胡季犛(Hồ Quý Ly),浙江裔等等。
根据史书记载,越南最早出现的族谱是李太祖顺天17年(1026年)编的《皇朝玉牒》和陈圣宗绍隆10年(1267年)所编的《皇宗玉牒》。以下是近代越南三份家谱的各自一页:
越南阮姓的始迁祖可能是晋武帝(265-290年在位)时代的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从孙、交州刺史阮敷(Nguyễn Phu)。《安南志略》的作者安南国人黎崱(Lê Tắc,126?-134?年)称自己是交州剌史阮敷的後代,世居爱州,幼予黎琫(Lê Bổng)为养子,因从其姓,後归附元朝。他在书中记载了阮敷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任交州刺史,“讨林邑王,破五十馀城”。但阮朝皇族宗谱所认定的始祖却是丁朝的开国宰相定国公阮匐(Nguyễn Bặc,924-979年),是福建或广西裔,说法不一。
不论是在越南,或在澳洲、美国、加拿大等有越南移民的地方,姓 Nguyễn(阮)的人都特别多,专家估计在越南国内约有40%的人姓阮;在澳洲,姓阮的人佔非英国裔姓氏的第7名;在法国,阮姓位居第54位;在美国,阮姓从1990年的第229位跃升至2000年的第57位及亚洲裔第1位;在挪威,阮姓佔第73位;特别在捷克,阮姓是外国裔中的头一位。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越南人民的上百个姓氏中,有代表不同部落的姓、有历代华人引入的姓、有历代君王赐予各少数民族的姓等等,而前14名的大姓,几乎佔据约全部的90%,它们分别是:Nguyễn 阮 (38.4%)、Trần 陈 (11%)、Lê 黎 (9.5%)、Phạm 范 (7.1%)、Huỳnh/Hoàng 黄 (5.1%)、Phan 潘 (4.5%)、Vũ/Võ 武 (3.9%)、Đặng 邓(2.1%)、Bùi 裴 (2%)、Đỗ 杜 (1.4%)、Hồ 胡 (1.3%)、Ngô 吴 (1.3%)、Dương 杨 (1%)、Lý 李 (0.5%)。
可是,根据中国2010年13.3亿人口的姓氏数据库的数据得知,人口数最多的前16个姓氏的人口总和才约佔50%。前5名姓氏各自所佔人口比数也相近:王(7.17%)、李(7.00%)、张(6.74%)、刘(5.10%)、陈(4.61%),没有越南阮姓的独佔近40%的特高比数。而且,中国的阮姓只位居中国姓氏的第144位,只佔人口总数的0.08%。以中国的13.3亿人口来计算,中国人姓阮的只有10万6千多人,再以越南的9千万人口来计算,越南人姓阮的有3千多万人,比中国阮姓人口多了超过30倍。究竟越南的阮姓为什么会多得特别惊人呢?
阮姓的来源
中国阮姓,主要源出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的皋陶之後,阮国是皋陶的一个裔孙在商朝时建立的诸侯国,国址在今甘肃泾川一带。商末被周文王姬昌消灭,子孙以国为姓,向东迁移。汉末三国时期(184-280年)在陈留郡形成望族;两晋以後五胡乱华之时(304-317年)阮氏开始南迁;南北朝时(420-589年)天下大乱,为了避难和谋生,安徽、浙江、湖北等地的部分阮姓家族移居到越南;到越南的阮姓人有的是官员因谋求升迁或因避乱而请求外放,有的是为了谋求生计而迁移。经过和当地人通婚,几代之後,他们的後人被逐渐同化而融入当地人之中。到了五代十国时期(902-979年),大分裂的中国又促使大量的难民湧入闽、粤和越南,其中当然不乏阮姓人家;宋(960-1279年)、元(1271-1368年)时又不断有新血加入。
阮姓特别多的原因
无论如何,阮姓只是许多姓氏之一,它之所以人数骤增且远超其他姓氏,是由越南史上接连几次改姓风暴所造成。这些风暴的主要内在远因是越南的历代皇朝都是以创立者的姓氏为名,如吴朝(Nhà Ngô)、丁朝(Nhà Đinh)、黎朝(Nhà Lê)、李朝(Nhà Lý)、陈朝(Nhà Trần)、胡朝(Nhà Hồ)等等,在位者为了巩固皇权,通常都会授予自己的子侄、宗族等高官厚爵,而这些人都以三妻四妾的方式来传宗接代,哪个皇朝的统治年代越长,哪个姓氏的人数就会越多。以下是历代的外在改姓情况:
李姓被改为阮姓
1224年10月,李朝权臣陈守度(Trần Thủ Độ,1194-1264年)逼迫软弱的李惠宗(Lý Huệ Tông,1211-1224年在位)传位于年仅七岁的女儿李佛金,是为李昭皇(Lý Chiêu Hoàng,1224-1225年在位)。1225年10月,陈守度为他八岁的从侄陈煚和李昭皇安排了一个闭门婚礼,然後在1226年1月10日迫使李昭皇禅位于陈煚(Trần Cảnh,对元朝上表奉贡时名为陈光昺,1225-1258年在位),陈朝从此创立,李昭皇成为李皇后。
陈守度在开国之际,受封为太师国尚父(Thái sư Quốc thượng phụ)、忠武大王(Trung vũ Đại vương),掌理天下事,首先是迫令已出家为僧的李惠宗上吊自杀,降李惠宗的陈皇后(李昭皇之母、陈李之女)为天极公主後娶之为妻,把李氏的女性亲族及宫女嫁到“诸蛮酋长”。不久後又安排杀害李朝宗族70人,逃脱的寥寥无几。
1232年六月,陈守度想到李朝(1009-1225年)已统治了216年之久,姓李的人数众多,为了“绝民之望李氏”,以陈太宗陈煚的祖父的名讳是李(Trần Lý),所以下令所有姓李的都必须改为“阮”。这样一来,阮姓的人数就突然暴涨了不知多少倍。陈朝(1226-1400年)总共统治了174年,陈姓人口也大为增加。
胡姓被改为阮姓
胡季犛(Hồ Quý Ly)是陈朝末期的一位权臣和外戚,在1400废陈少帝自立,建立了胡朝(1400-1407年),但遭到了众多陈朝遗臣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在同年底传位给了有陈朝皇室血统的次子胡汉苍,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掌朝政。1403年,胡汉苍向篡夺皇位的明成祖上表,声称陈朝皇室灭绝,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请求册封。明成祖遣使前往安南调查被隐瞒之後,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1404年,有一位名叫陈添平的人也逃入明朝境内,自称是陈朝宗室,请求明朝出兵安南,协助自己恢复陈朝。1406年,明成祖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胡季犛得知後,派遣长子胡元澄埋伏候敌,击败了明军,俘虏了陈添平。经过审讯,得知此人名叫阮康,乃是陈朝宗室陈元辉的家奴,胡季犛随即下令将其凌迟处死。陈添平的死引起了明成祖的震怒。同年9月,下令派遣成国公朱能领兵八十万“扶陈灭胡”(phù Trần diệt Hồ),征讨安南。胡季犛组织军队抵抗,但将军和大臣们大多对胡氏的统治不满,纷纷投降。1407年明朝趁着胡朝的灭亡,吞併了安南,胡季犛父子被俘,同众多胡朝的文臣武将一起被押送到明朝的首都南京,听候发落。
因为胡季犛在位时杀害了陈朝的许多遗臣和皇室子孙,在胡朝覆亡之後,四散的胡氏宗族为了避免受到报复,纷纷改为阮姓。虽然胡朝只统治了7年,人口不会增加很多,但这也让阮姓的人数增加了一些新成分。
黎朝功臣被赐黎姓
在明成祖朱棣兼併越南期间(1407-1428年)的1418年(明朝永乐16年),黎利(Lê Lợi)在蓝山起义,展开了抗明十年战争,初期各有胜负。1426年10月及11月间(明宣德元年十月),黎利军重挫明军。到了1427年10月,明室派柳昇为主将,率十万军队进入越南,开始攻击黎利军队,黎利下令军士们边战边退,将敌军徐徐地引入腹地,並在适当地方设伏。明军到达支棱(Chi Lăng)的泥泞地时,由于移动困难,黎利的伏军乘机施袭,击杀了柳昇。明军由于主将阵亡,全军败退,黎利再派军大举追击,于是获得大胜。
1427年(明成祖宣德二年)十一月,黎利派出使节到明廷,声称为了满足明朝当年“扶陈灭胡”而出兵的初衷,现已拥立陈朝後裔陈暠(Trần Cao,黎利所立的傀儡君主)为王,请求册封,明成祖随即趁势大打退堂鼓,封陈暠为“安南国王”(An Nam Quốc Vương)後退兵。黎利在达到目的後,杀了陈暠,然後在1428年3月登基称帝,是为黎太祖(Lê Thái Tổ)。接着遣使入明,谎称陈暠病故,要求明朝承认他是越南实际统治者的既定事实,册封他为“安南国王”。朝廷不允,要求黎利在国内访寻陈朝宗室子孙为王。直到1431年农历正月,黎利的使者向明廷陈述已找遍全国,陈氏宗室的一个子孙都没找到。明廷便只得尊重黎利握有政权的事实,命他“权署安南国事”,不久就封他为“安南国王”,同时规定黎利每隔三年向明廷朝贡一次,每次朝贡必铸金人两尊,称之为“代身金人”,含进金人代己罪之意。
黎太祖黎利称帝後的另一重要的事是下令记述蓝山起义过程中各追随者的功绩,封官进爵及御赐国姓给221人,获赐国姓人数之多,越南史上绝无仅有,後世的阮朝第四任君王嗣德皇(Vua Tự Đức,1847-1883年在位)曾加以批评说这是可恶的滥发。这黎朝史称後黎朝,获分为有实权的後黎初朝(1428-1527年)和无实权的後黎中兴朝(1533-1789年),在这黎朝治下总共355年的时间裡,这221人使黎姓的人数多上加多。至于史称前黎朝,由黎桓(Lê Hoàn)所建立的黎朝(980-1009年)只持续了21年。
在1428年10月,黎太祖还颁令废止陈朝在1232年所颁发的改李姓为阮姓的避讳法令。可是,由于该法令已存在了近200年,被改了姓氏已经有好多代,愿意从阮姓改回李姓的,大有人在,但为数不多,仅够让李姓日後挤入目前越南姓氏排行榜的前14名。
陈姓被改为程姓
此外,黎朝第五代君主黎圣宗(Lê Thánh Tông,1460-1497年在位)因眼见陈姓当官者众,深怕有朝一日被某人夺权,恢复陈朝,所以在1460年刚登基两个月就仿效陈朝陈守度当年的避讳手法,以他的祖母(黎太宗之母、黎太祖之妻),即太皇太后的名讳是范玉陈(Phạm Ngọc Trần)为由,下令在京都範围内(各乡镇除外),凡是姓陈的人必须改为姓程(Trình)。可是他並没有严格执行,朝廷裡仍然有不少职务较低的陈姓官员保留着原来的姓氏。可想而知,当年绝大多数的陈姓人並没有改为程姓,当前的姓氏排行就是一个明显的实证。
莫姓改为阮姓
莫太祖莫登庸(Mạc Đăng Dung)本是後黎初朝的权臣武将,他是中国元朝和越南陈朝的双料状元莫挺之(Mạc Đỉnh Chi)的七世孙,广东东莞裔,在1527年4月,他安排被胁迫的黎恭皇禅位,建立莫朝。不久又胁迫黎恭皇和太后郑氏鸾一起自杀。1529年,莫登庸以年老为由让位给儿子莫登瀛(Mạc Đăng Doanh),自称太上皇。几经周折,1540年,明朝为了其篡位之事而派军前来惩罚时,他决定割地投降,获嘉靖帝接纳及册封为安南都统使,子孙世袭此职,安南内政悉听其管理。这时,莫朝的辖区只在北方,南方已在1533年形成後黎中兴朝(Nhà hậu Lê trung hưng,1533-1789年)。
由于莫登庸不仅篡夺了後黎朝的皇位,後来又向明朝割地投降,传统越南史官不承认莫氏皇位的正统性,称他为乱臣贼子和卖国贼。所以在1592年,莫朝(1527-1592年)衰亡後,莫姓子孙为了防避可能的追杀而纷纷走避他乡,改姓阮或其他姓氏。阮姓又添加了些新血。
莫姓功臣获赐阮姓
鄭阮紛爭時期,阮霸主阮潢(Nguyễn Hoàng,1525-1613年)在顺化向南方逐步扩展领土,建立广南国(Quảng Nam Quốc,1558-1777年),他的一员手下将领莫景貺(Mạc Cảnh Huống,1542-1677年),是莫朝皇族,是莫太宗莫登瀛的幼子。他在1564年和阮潢夫人的妹妹阮氏玉杨成婚,1568年就携眷跟随阮潢,在抵抗北方郑霸主的进攻和讨伐南方占城、扩展国土的战役中立了许多战功,而且,他还为继任的两位霸主阮福源(Nguyễn Phúc Nguyên,1613-1635年在位)和阮福瀾(Nguyễn Phúc Lan,1635-1648年在位)服务,直到1638年96岁时才辞官回乡修佛,活到100多岁高寿。
1617年,莫景貺获封为统兵太傅(Thống binh Thái phó),同时获赐可以随时冠上霸主的姓氏“阮福”(Nguyễn Phúc),所以莫景貺也可称为阮福貺。他的儿子莫景荣在1627年时成为阮福源霸主的驸马时,莫景荣驸马也可称为阮福荣驸马。但是,当西山朝在1771年消灭了阮霸主,並大事残杀阮福宗室时,莫景貺的後人因避祸而改姓阮长(Nguyễn Trường)。“阮福”和“阮长”都是用来和别的阮姓作源流上的区别,其实都是姓阮。直到1907年,阮朝的第11任皇帝维新皇(Vua Duy Tân,1907-1916年在位)在登基後就追封莫景貺(即阮长貺)为“朝代的开国功臣”。
胡、郑姓改为阮姓
西山朝(Nhà Tây Sơn,又称西山阮朝,1778 – 1802年)阮氏三兄弟阮岳(Nguyễn Nhạc,?-1793年)、阮惠(Nguyễn Huệ,1753-1792年)、阮侶(Nguyễn Lữ,1754-1787年)本姓胡,和胡朝皇帝胡季犛同宗,先祖来自中国浙江,因他们的祖父入赘阮家而改从阮姓,也有一说是因母亲和当权者同姓而改姓阮,沾沾光。1771年时因有感于阮霸主(chúa Nguyễn)政权的腐败而招納军士,在西山起义,劫富济贫,深得当地百姓的支持。挾後黎朝天子以令天下的郑霸主(chúa Trịnh)趁机和西山结盟,利用西山军来对付阮霸主。可是,西山军在1777年消灭了阮霸主之後因而坐大,乘势在1787年倒打一耙,把郑霸主击败,迫使末代郑霸主郑槰(Trịnh Bồng,1786-1787年在位)逃去无踪,後黎朝的昭統帝(vua Chiêu Thống,1786-1789年在位)也流亡清朝。郑氏宗族因而都相继改为姓阮,用以逃避被追杀。
阮朝的各种改阮姓事件
阮福映(Nguyễn Phúc Ánh,1762-1820年)是後黎朝名下广南国阮霸主阮福阔(Nguyễn Phúc Khoát,1735-1765年在位)的孙子。当广南国在1777年被西山朝消灭之後,他辗转各地与西山军对抗,並终于在1802年把西山朝灭掉,统一全国及建立阮朝(1802-1945年),並获得清朝嘉庆皇帝册封为越南国王(Việt Nam quốc vương)。
阮福映登基後不仅大事残杀西山朝皇族,还以非常残忍的手段虐杀西山朝的追随者,其中包括西山名将陈光耀(Trần Quang Diệu,1746-1802年)和裴氏春(Bùi Thị Xuân,1752-1802年)夫妇及他俩的唯一女儿(见越南知多少-03)。陈光耀的族裔都四处逃避及改为阮姓来护身,並且相约“生阮死陈”(sinh Nguyễn tử Trần),意即在生的时候姓阮,死後在墓碑上恢复姓陈。直到事隔200多年,阮朝早已灭亡的今天,他们仍然信守着这“生死”之约。这有点像海外的潮州人,一直说自己不是广东人,但死後墓碑上总是刻上广东某处的情况(其实潮州是属于广东省的一部分,应该说“不是广府人”才是正确的说法)。
原来阮朝治下的人喜欢改姓阮是有官方促成的原因的。在阮朝统治期间,不少官员都被赐姓阮,而且,阮朝的法律还规定,姓阮的人会得到优惠,表现好的得到奖赏,犯罪的在量刑时可以得到减免。
由阮姓衍生出来的姓氏
由阮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有如前面提到的“阮福”和“阮长”,一个家族为了和其他不同源的同姓的人有所区分,就把姓加上中间名,形成一个新的姓,然後再加一个新的中间名,或不加也可以。这种方式所产生的阮姓有一大串,诸如阮高(Nguyễn Cao)、阮维(Nguyễn Duy)、阮廷(Nguyễn Đình)、阮德(Nguyễn Đức)、阮友(Nguyễn Hữu)、阮晋(Nguyễn Tấn)、阮春(Nguyễn Xuân)等等。有人认为这些是複姓,但那不像中国人的複姓如司马、司徒是两个不同来源的真正複姓,而它们只是阮姓的不同分支。阮姓以外的其他姓氏也有类似的衍生姓氏,例如陈光(Trần Quang)、陈春(Trần Xuân)、陈廷(Trần Đình)、陈德(Trần Đức)、黎光(Lê Quang)、黎德(Lê Đức)、黎伯(Lê Bá)、吴廷(Ngô Đình)、吴昌(Ngô Xương)等等。
第二种是阮朝的特有产物。这要从明命皇(vua Minh Mạng)所定下的五言押韵帝系诗,作为20世代子孙的字辈顺序(见越南知多少-13)说起,帝系诗(Đế hệ thi)的内容是:
綿洪膺寶永,保貴定隆長;賢能堪繼述,世瑞國嘉昌。
(Miên Hồng Ưng Bửu Vĩnh,Bảo Quý Ðịnh Long Trường;Hiền Năng Khang Kế Thuật,Thế Thoại Quốc Gia Xương)
另外还有给他的十位皇兄皇弟各写下一首藩系诗(Phiên Hệ Thi),总共220字,无一相同。但现在越南早已不用汉字,同音的汉越字应当不少。其中有几位只一两代就後继无人,这裡只介绍常见的几首。以下是给他22岁就去世的皇兄阮福景的英睿系(Anh Duệ hệ):
美睿增彊壯,聯輝發佩香;令儀咸巽順,偉望表坤光。
(Mỹ Duệ Tăng Cường Tráng,Liên Huy Phát Bội Hương;Linh Nghi Hàm Tấn Thuận,Vỹ Vọng Biểu Khôn Quang)
给他的同母四皇弟建安王阮福旲(Nguyễn Phúc Đài)的建安系(Kiến-An hệ):
良建寧和沭,攸行率義方;飬珆相式好,高宿彩為祥。
(Lương Kiến Ninh Hòa Thuật,Du Hành Suất Nghĩa Phương;Dưỡng Dĩ Tương Thức Hảo,Cao Túc Thể Vi Tường)
给他的五皇弟定遠郡王阮福昞(Nguyễn Phúc Bính)的定远系(Định Viễn hệ):
靖懹瞻遠愛,赓仰茂淸坷;儼恪由衷逹,漣忠集吉多。
(Tĩnh Hoài Chiêm Viễn Ái,Cảnh Ngưỡng Mậu Thanh Kha;Nghiêm Khắc Do Trung Ðạt,Liên Trung Tập Bát Da)
明命皇的儿子绍治皇(vua Thiệu Trị,1841-1847年在位)在1841年继位後,因为他的名讳是綿宗(Miên Tông),为了避讳,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的宗人府(Tông Nhân phủ)被改为尊人府(Tôn Nhân phủ)。帝系诗的辈序只适用于明命皇的直系後裔,其他各系就应用各自的藩系诗。此外,明命皇决定在他之前,一直上溯到他们的发迹先祖阮淦(Nguyễn Kim,第一任阮霸主阮潢之父),这些支系的後裔们都从姓“阮福”改为姓“尊室”(Tôn thất,1975年以前越南共和国年代的华人报章常写成宗室)。可是在实际上,许多依帝系诗命名的皇族,他们书写姓名时不冠上“阮福”,直接把辈序当作姓来用,每一代皇族就有一个新的姓,令人不免有父子不同姓的错觉;依藩系诗命名的皇族,有的也直接把字派当作姓来用,有的则冠上“尊室”为姓。他们好像是在模仿部分清朝皇室中人的做法,使人平白看到了一些前所未见的新姓氏出现。例如清朝皇族有奕訢、載振、溥心畲、溥杰、启功、 ...;阮朝皇族有Bảo Long(保隆)、Cương Để(彊㭽)、Vĩnh San(永珊)、Bửu Dưỡng(寶養)、Ưng Lịch (膺𧰡)、Ưng Trình(膺脭), ...,Tôn Thất Thuyết(尊室說)、Tôn Thất Tùng(尊室松)、Tôn thất Viễn Bào(尊室遠胞), ...
至于对皇帝的女性亲属的称呼则十分特别,方法是依照:
明命皇的姐妹:Công chúa(公主)
明命皇的女儿:Hoàng nữ(皇女),册封後才称 Công chúa(公主)
明命皇的侄女:Công nữ(公女)
明命皇的孙女:Công tôn nữ(公孙女)
明命皇的曾孙女:Công tằng tôn nữ(公曾孙女)
明命皇的玄孙女:Công huyền tôn nữ(公玄孙女)
明命皇的来孙女:Lai huyền tôn nữ(来玄孙女)
法国殖民统治者派发阮姓
1887年,法国人在越南进行人口普查,由于当年还有很多底层民众只有名,没有姓,给统计带来很大麻烦,承办的法国官员就给所有没姓的越南人都安上了当时已经是最常见的阮姓。从此,阮姓普及到不只专属于贵族人家而已。
自从1232年陈守度下令改李姓为阮姓之後,连续几百年都不断有改某姓为阮姓的事件发生,再加上百多年阮朝皇权在握的优势,和法国殖民者大量派发阮姓给没有姓的平民,自然会促使阮姓人数远高于其他姓氏。相信在未来的人口统计结果,阮姓所佔的百分比,会远高于2005年的38.4%。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再慢慢道来。
陸礼強
2020年2月10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