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亡到台湾、韩国的越南贵族
越南历史上有两位亡国贵族逃到台灣,其中之一是众所周知的南越末代总统之一阮文绍。那是在1975年4月,越共发动最後总进攻的春祿战役,南越国军兵敗如山倒,首都门户大开,眼见大势已去,阮文绍就急忙丟下总统大位落跑,在新山一机场搭上飞机,逃到当时为南越盟国的中华民国根据地台湾,在台北天母一栋別墅住下不久,隨即又流亡赴英国,最後辗转到美国波士頓定居,直到2001年逝世。
另一位比较时代久远,那是远在12世纪的大瞿越(Đại Cồ Việt,968-1054)李朝(Nhà Lý)皇子李龙祥(Lý Long Tường,1174-)。
大瞿越李朝的开国皇帝是李公蕴(Lý Công Uẩn,974-1028),原籍中国福建省,侨居越北北宁省古法州,是大瞿越前黎朝(Nhà Tiền Lê)开国君主黎大行(Lê Đại Hành,941-1005)的驸马,黎中宗(Lê Trung Tông,983-1005,继位仅3天)和黎臥朝帝(Lê Ngọa Triều,986-1009,弑兄夺位)的大姐夫,官至左亲卫殿前都指挥使,统领禁军,在1009年黎臥朝帝暴毙後取代了黎朝,建立李朝(Nhà Lý),庙号李太祖(Lý Thái Tổ)。他向宗主国宋朝称臣,获宋真宗封为交趾郡王(Giao Chỉ quận vương)。下图分别为在河内(左)和北宁省的李太祖雕像:
1054年,李朝第3任皇帝李圣宗(Lý Thánh Tông)登基後就把国号由大瞿越改为大越(Đại Việt,1054-1400,1428-1804)。传到第9任皇帝李昭皇(Lý Chiêu Hoàng,1218-1278,1224-1226在位),是位女皇,登基时年仅6岁,7、8岁时被权高位重的湖南移民、统领禁军的殿前指挥使陈守度(Trần Thủ Độ,1194-1264)安排她嫁给自家7、8岁的堂侄陈煚(Trần Cảnh,1218-1277),婚後半年就逼8岁的李昭皇让位给皇夫陈煚,是为陈太宗(Trần Thái Tông)。
陈朝建立之初,国君年幼,由其生父陈承(Trần Thừa,1184-1234)权摄国政为上皇,陈守度则任“太师统国、行军务征讨事”。陈守度首先铲杀李朝皇族,在1226年逼使李昭皇生父、壮年退位後出家为僧的李朝第8任国王李惠宗(Lý Huệ Tông)自杀身亡,然後在1232年,李氏一族到华林乡太堂村(今越南北宁省)拜祭历代先祖时,暗中命人先挖深坑,在上面盖房屋,等到李氏族人在内饮酒正酣时,便发动机关将他们活埋。同年又为了“绝民之望李氏”,藉陈朝皇族的元祖名叫李,须要避讳,下令李朝宗室的後代改姓阮,将他们流放到了北部山区中。
李朝第6任皇帝李英宗(Lý Anh Tông,1136-1175)3岁继位,在位36年,享年39岁。1174年,获宋孝宗封为安南国王,从此开始越南政权同中国来往的时候使用安南作为国号,而其国内则以大越为国号。
李龙祥(Lý Long Tường,1174-?)出生于大越的都城昇龙,是李英宗的第七子,为贤妃黎美娥所生,获封为建平王(Kiến Bình vương),曾在朝中历任太师上柱国(Thái sư Thượng trụ quốc)、尚书左仆射(Thượng thư tả bộc xạ)、领海军大都督(lĩnh đại đô đốc hải quân)等职。他是李高宗(Lý Cao Tông,1173-1210)之弟、李惠宗(Lý Huệ Tông,1194-1226)的叔父。1226年,为了躲避陈朝的追杀,52岁的李龙祥先祭拜先帝,携带太庙中的祖先牌位、各祭祖礼器以及财宝等物,率6000馀人,分乘三艘大船,从清化海口逃往南海。在几个月的海上流亡之後,船队遭遇颱风,被迫登陆台湾岛。当时的台湾还未有太多开发,李朝皇族一行计划稍作休息後继续乘船北上,其子李登贤(Lý Đăng Hiền)却得了重病。李龙祥不得不留下200人以照料他(他们或许有可能就这样深根台湾)。随後李龙祥率其馀部众继续向北航行,来到高丽黄海道的瓮津郡(Ongjin-gun)镇山乡的海岸边。传说高丽高宗曾梦见凤凰自南方飞来,降临于高丽(Goryeo)。当高丽高宗(Gojong,1213-1259在位)听说越南皇子来避难,立即下令黄海道海州的官员以贵宾的礼节欢迎了他们,並允许他们在瓮津郡拥有一片自己的庄园。李龙祥与其部众在该处自力更生,定居了下来,建立了庄园和学校,教授诗书、兵法和武术。
事缘1225年,蒙古派使节著古馀(Chu-ku-yu)要高丽 归顺进贡,但遭到拒绝。著古馀 大怒,辱骂高丽,立即被高宗处死。但当时成吉思汗(Genghis Khan,1162-1227)忙于征西夏,並未顾及此事。1232年,蒙古帝国窝阔台汗(Ögedei Khan,1186-1241)率领一支骑兵前来报仇,水陆並进,入侵高丽。水军进犯黄海道海面,时年58岁的李龙祥率领军队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成功地在黄海牵制了蒙古海军。高丽高宗看出李龙祥的才华,任命他为将军,直接指挥黄海省的高丽军队对付蒙古人。李龙祥出征时,常骑着一匹威武的白马,所以人们习惯称他为白马将军。水军虽然在黄海受阻,但以萨里台(Saritai)将军为首的蒙古陆路主力部队却连战连捷,佔领了高丽首都开城(Gaeseong)。 高丽中州(朝鲜半岛中部)地区完全被蒙古人控制。高丽国王在实力悬殊无法战胜的情况下,决定议和,同意向蒙古进贡。撤退後,萨里台将军将 72 名蒙古统治者留在高丽,以确保高丽 遵守和平条约的条款。这72名霸道官员的肆无忌惮的肆虐,令高丽权臣崔武(Choi Woo)首相非常愤怒,在1232年年中,他将这72名霸道官员灭杀,命令整个皇室和高丽朝廷离开都城开城,迁往江华岛(Ganghwa)。崔武说蒙古人的基本弱点是他们不擅长海战。他急忙在江华岛筑起坚固的防禦堡垒,徵用全国所有船隻,然後向蒙古人宣战。崔武的行动得到了李龙祥的热烈支持。作为对这种挑衅的回应,萨里台将军再次指挥蒙古军进攻高丽。尽管佔领了高丽北部的大部分土地,但事实证明蒙古军无力攻击江华岛的基地。激战中,萨里台将军在一次激战中被当场杀死,迫使蒙古军撤退。
1253年12 月,蒙哥汗(Möngke Khan,1209-1259)率领蒙古军队,大规模进攻高丽。此时李龙祥已年近八十,但仍披甲上阵,率当地军民抗击蒙古水军的进攻。他建造了一座堡垒,有 3 面高墙,一侧只是筑起围栏作为屏障。蒙军认为围栏最容易攻破,所以选择攻打围栏,但不断被泼上滚烫的猪油和石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经过五个月,蒙军仍无法攻下黄海道。蒙军主将唐基(Đường Cơ)不想战事拖下去,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假装求和,送了五个宝箱给李龙祥。 可是,在铺满金银的布料之下,隐藏在箱底的蒙军刺客奉命想办法刺杀李龙祥。如果暗杀不成,他们就会放火造成混乱,让外面的蒙军发动攻击。然而,独计很快就破功,李龙祥怀疑敌人出乎意料的善意,在收到宝箱时表面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答应讲和,却暗地裡让人在箱盖上打了个洞,倒下开水检查是否有什么问题。在杀死所有刺客之後,李龙祥派人将宝箱退还,並率领军队秘密紧随其後。蒙军在看到箱子裡被烫死的尸体而感到震惊之馀,就遭到了衝进营地进行生死战的李龙祥的袭击,此役李龙祥俘虏了数百名蒙军士兵。因战功卓著,高丽高宗将镇山改名为花山,册封李龙祥(韩语:이용상)为花山君(Hwa-san Gun),以花山作为他的封地,华山李氏也就在此扎根。李龙祥的汉字姓名依然是正体的李龍祥,但韩语的发音和写法是이용상(Yi Yong-sang)。高丽朝廷在蒙古水军投降的地方建立了受降门,並立石碑叙述李龙祥所立下的功绩。下图是在不同时期修缮好的受降门:
没有任何资料记载李龙祥去世的年份,只知他死後安葬在东海道瓮津郡北面花山东里杜茂机的广大山山脚下。据《韩国时报》报道,在高丽生活期间,李龙祥翻越黄海的广大山,向南眺望,以表达对祖国的敬意。这个地方也被称为望国坛(완궈탄 / Vọng quốc đàn)。
战事平息了20年之後,元世祖忽必烈(Qubilai,1215-1294)在1271年登基为元朝开国皇帝约两年後,在 1273年派兵佔领济州岛,高丽最终成为元朝的附庸国,受控于元朝所设的征东行省,成为元朝宗藩关系管理的常设机构。
李龙祥在高丽有两个儿子,他们後来成为朝廷的官员,他的後代是韩国名门望族,世代为朝中大臣,被誉为忠义之人。高丽朝代更迭之时(高丽王朝在1392年之後被朝鲜王朝所取代),其中有两位贤士回乡归隐,没有随新朝做官,依然忠于旧日王朝,被高丽史家誉为节烈。在日寇侵略朝鲜时期,李龙祥的13世孙李长发(Yi Jang Bal,1574-1592)英勇战死,年仅 18 岁。
为了纪念李长发,庆尚北道奉化郡(Bong Hwa gun)的华山李氏集资所建的忠孝堂:
1950年至1953年经历朝鲜战争,花山李氏的家谱分成两支,一支在1953年迁移到现在的韩国,约有200 户。 另一支留在朝鲜,约有 1,500 户。大韩民国第一任总统李承晚(Rhee Syngman / Lee Sung-man,1875-165,1948-1960在任)在1958年11月6日访问南越首府西贡时,他说:“我的祖先是越南人”。这一声明当时被西贡报刊广泛刊登在头版。他被证实是李龙祥的第25代後裔。不少韩国李氏家族人士也表示,1975年以前,移居在外近750年的李龙祥的另一位第25代後裔李英勋曾到西贡寻根,但因越南仍在战乱之中,他並未达成所愿。直到1993年5月在越南驻韩国大使阮富平(Nguyễn Phú Bình)的协助和安排之下,他的儿子李昌根(Lee Chang Kun ,Lý Xương Căn,1958-)继他之後回到祖先的国度越南探望,並于1994年5月18日成为第一个从韩国回到越南祭祖的花山李氏後人,地点在北宁省(tỉnh Bắc Ninh)祠山市(thành phố Từ Sơn)的李八帝亭(Đền Lý Bát Đế / Đền Đô),距河内北面约15公里处,亭内设有李朝8位皇帝的雕像和牌位。第9位则因为是亡国之君,被排除在亭的外围。
1995年9月2日,李昌根在巴亭广场出席国庆庆典,会见杜梅总书记,並向越南领导人赠送纪念品。2000年,李昌根(李龙祥的第26世孙、李太祖的第31世孙)带着他的父亲李英勋、妻子金蓉子(Kim Yong Ja / Kim Dung Tử,1961-)和3个孩子:李幼贞(Lee You Jin / Lý Ấu Trân,1989-)、李赫灿(Lee Hyuk Chan / Lý Hách San,1991)、李国越(Lý Quốc Việt,1998-)回越南认祖归宗,全家来到河内居住。他的孩子学习越南语並在河内上普通中学。他本人则和几个在地的同族乡民成立了一家中等规模的公司,开始扩大业务。他的妻子,有着一张很温柔的脸的纯正韩国人,说学越语太难了,但是做为李家的媳妇,宠着丈夫及完成丈夫的心愿,来这裡长久定居,她必须努力学习。孩子们对越语也很感兴趣。他们逐渐习惯了河内人的菜肴。
2001 年,李昌根在河内成立了从事塑料加工业的Việt Lý 股份公司。 2005年开始在祠山市推动宗祠建设。他的家人于 2009 年 10 月 16 日获得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Nguyễn Minh Triết,2006-2011在任)签署及授予越南公民身份。下图左二是李昌根正接受获颁发的越南公民证书:
李昌根从2014年9月起担任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他曾致函文化、体育和旅遊部部长和国家旅遊局局长,自我推荐为越南旅遊大使並承诺如果获得任命,他将研究和报告韩国人前往越南旅遊的趋势,向韩国人宣传和介绍越南。结果获任命为2017-2020年任期的越南旅遊大使。
由于他在越南旅遊大使的任期内一直做出巨大的努力,定期为维持和吸引越来越多的韩国遊客到越南,並在韩国设立越南旅遊促进代表处,支持国家旅遊局在韩国举办的越南文化旅遊节项目,双方合作交流,为促进两国旅遊做出了贡献。因而获得2021-2024年任期的连任。下图为越南文化、体育和旅遊部次长正颁发越南驻韩国旅遊大使新任期的委任状给李昌根:
李昌根的父亲李英勋(Lý Anh Huân,1923-2012)以91岁高龄,在回归故国12年後病逝,並归葬于李八帝亭附近,成为韩国花山李氏死後归葬于故国祖先陵墓附近的第一人。
有名望的的韩国花山李氏後裔除了李承晚总统和李昌根旅遊大使之外,还有:
李祥俊(Yi Sang Jun / Lý Tường Tuấn,1958-),出生于韩国首尔,是李龙祥的第30代後裔,1978年在首尔大学毕业。他在2000年成立金桥(Golden Bridge)金融集团,2004年回越南寻根及到北宁省祠山市祭拜祖先,2006年在河内设立金桥金融集团代表处。2007年先後在韩国和越南成立韩越文化基金,旨在通过基于此全球投资的平台,为社会做出贡献,造福于社区。2008年,他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捐助者之一。2010年由于环球的不景气,加上又身患癌症,迫使他退出了越南。
李希伦(Lý Hy Luận),目前是花山李氏社团的主席,曾是大型建筑集团Booyoung的前总经理,现代(Hyundai)製造工业集团的主要成员,对越南经济建设有诸多贡献。
李承永(Lý Thừa Vĩnh)是李太祖的第28代後裔,首尔花山李氏宗亲会的会长,韩越投资文化公司董事。从1995年开始,他每年都组团,带领花山李氏族人在农暦3月15日,李太祖在1010年建国登基的纪念日,回到北越的李八帝亭祭拜先祖。宗亲会成立于1970年,会员有一千多,五月是整个花山李氏一家人见面、交流、聊天和讨论家族事务的机会,他们积极参与越南在韩国举办的大型活动,並帮助嫁到韩国的越南新娘们融入韩国社会。1995年共有18名族人回越南祭祖。
下图为李祥俊于2006年1月4日获越南总理潘文凯(Phan Văn Khải,1997-2006在任)接见:
下图为李承永于2017年在李八帝亭祭拜先祖,及获邀前往参观南沙(Trường Sa)群岛各越佔岛礁的途中:
在李龙祥1226年去高丽之前,早在76年前的1150年,另一位李朝的人,李阳焜(이양혼/ Yi Yanggon / Lý Dương Côn,约1116-?),是李朝第4任皇帝李仁宗(Lý Nhân Tông,1072-1128在位)的过继养子,爵封建海王(Kiến Hải vương),官拜海军大都督(Đại đô đốc thủy quân)。仁宗直到1117年51岁时仍无子嗣,于是收养五位弟弟的幼子,以便日後传位给其中最聪颖的一人。结果11年後继位的是12岁的李阳煥,即李神宗(Lý Thần Tông,1116-1138,1128-1138在位),神宗在年仅23岁时驾崩,他的年仅3岁的次子李天祚继位,是为李英宗(Lý Anh Tông,1138-1175在位),亦即李龙祥的父亲。在韩国和越南历史学家的研究之下得知,神宗驾崩时,因为太子过于年幼,许多朝臣都想尊奉已成年的建海王李陽焜继位,但被曾辅佐神宗並掌兵权的权臣杜英武(Đỗ Anh Vũ,1113-1159)的阻挡而不能成事。英宗登基後杜英武又成为辅政大臣,因为他是李神宗生母杜太后之弟,又与英宗生母黎太后有私情,所以藉着权高位重,在朝廷上攘臂厉声,对下属官员则是颐气指使,引起不满,形成反对势力。反对杜英武的殿前都指挥使武带等人合谋控诉杜英武,由武带在城门大呼英武的罪状是“出入禁庭,恣行凶秽,恶声闻外,罪莫大焉”,英宗皇帝下令禁军收捕英武,囚禁狱中。英宗皇帝亲自审理案件後,决定将英武徙置于外。後经黎太后设法疏通、营救,多年後官复原职,继续辅政。在1148-1150年间,他极力清除异己,迫害並铲杀皇族及和他对立的人,武带等20人一一被杀。为求自保,掌管水师的建海王李阳焜(李英宗的叔辈、李龙祥的叔祖辈),只好在1150年带着家眷和族人,乘坐战舰前往高丽,在韩国东南端的釜山(Busan / Pusan)港登岸,定居于江原道(Gangwon-do)的旌善(Jeongseon)地区,在高丽当官,成为旌善李氏家族的始祖,此後世世代代为国效力。根据2000年的数据,旌善李氏有3657人。
据保存于韩国国家图书馆的旌善李氏族谱记载,李阳焜是李仁宗李乾德的第三子,与其兄李阳焕争位失败後逃亡宋朝。李阳焜娶宋朝门下侍中之女陈氏为妻,在宋徽宗(1100-1126在位)时官至平章事。靖康之变(1127)後,北宋灭亡,李阳焜又亡命高丽,在庆州定居。【註:宋徽宗在位期间李阳焜还是一个小孩,显然这段记载並不正确。而且族谱称高丽武人政权的领袖李义旼是李阳焜的六世孙,他发迹(1170年)时李阳焜才约54岁,不可能繁衍五六代人】。
李义旼(Yi Ui-min / Lý Nghĩa Mẫn,?-1196)出身旌善李氏,是高丽王朝时期武人政权的第三位独裁者。武人政权始于1167年,武臣郑仲夫在高丽毅宗(Ui-jiong,1146-1170在位)出去巡遊乐不思归时,发动“普贤院兵变”,起兵造反,把文臣全部杀光,劫持毅宗,返回王都开城,控制了政权。李义旼是一名身材高大的御林军,他擅长于徒手格斗,受到毅宗的宠爱,任命队正,後昇别将。1170年,郑仲夫等武臣发动叛乱,废黜毅宗,拥立明宗(Myeongjong,1170-1197在位),李义旼在政变中杀死了大量文臣,因功拜中郎将,後被升为将军。1174年升为上将军。1179年,庆大升杀死郑仲夫,夺取政权,成为武人政权的第二位独裁者。1183年庆大升突然死亡之後,明宗授予李义旼工部尚书之职,加授司空左仆射,李义旼趁势夺权成为了武人政权的新掌权者。1190年,李义旼被授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兵部事(宰相)之职。
李义旼性格残暴而且贪鄙,在其掌权期间,大量侵夺百姓的财产和土地。他的三个儿子亦倚仗父亲的势力,欺凌百姓和官员甚至下属,使朝野上下都对其恨之入骨。直到1196年,崔忠献发动政变暗杀李义旼,将其首级号令于开京集市中示众,並派人夷李义旼三族,明宗也下令将绘于殿上的李义旼功臣画像抹去。李义旼死後,崔忠献成为新的武人政权掌权者。
虽然李义旼被诛夷三族,但除了父族、母族和妻族之外,其他族人都没遭迫害,所以旌善李氏得以延续。依照年龄来推算,李义旼是李阳焜的子侄辈,而当年和李阳焜一起逃到高丽的,还有其他李氏族人,再加上留存在国家图使馆的旌善李氏族谱又诸多不可信,所以他俩究竟是否存在着直系亲属的血缘关係,不得而知。旌善李氏也没有花山李氏那种回越南认祖归宗的激情。
根据李昌根的伯父在1953年韩战结束後从花山带来的花山李氏族谱的记载,“始祖龙祥王子墓所”的所在地是“东海道瓮津郡北面花山东里杜茂机广大山下”:
该族谱裡也有附图描绘当年出逃时的航行出发点、方向和终点:(在宋朝国土竞也停留过?)
根据旌善李氏的族谱说李阳焜是李仁宗李乾德的第三子,与其兄李阳焕争位失败,後逃亡宋朝。李阳焜娶宋朝门下侍中之女陈氏为妻,在宋徽宗时官至平章事。靖康之变後,北宋灭亡,李阳焜又亡命高丽,在庆州定居。
子:李兰(韩语:이난),字君郁(韩语:군욱),高丽仁宗时礼仪判书。
孙:李茂贞(韩语:이무정),字敬夫(韩语:경부),李兰之子,官至政堂文学。
曾孙:李启运(韩语:이계운),字甫明(韩语:보명),官至副使。
玄孙:
李蕃(韩语:이번),字万玉(韩语:만옥),官至侍中,侍中李义旼(韩语:이희민,字泰明韩语:태명)之父。
李善(韩语:이선),高丽赠太师,李义旼之父。李善在庆州贩卖私盐为生,娶延日县玉灵寺的婢子。李义旼幼年时,李善曾梦见李义旼身穿青衣登上黄龙寺九层塔,认为此儿长大后必然大富大贵。 【竟然有两人都是李义旼之父!】
花山李氏身在韩国,一切都已韩化,不会越语,虽时隔800多年,仍心繋遥远的故国-越南,因为他们是越南李朝皇族的後裔,(他们完全无视于李太祖的祖籍是中国福建)。至于为数不少的已经越化的华人後裔,虽然可在族谱中追溯到祖先是来自中国某省、某县市,但他们却不会心繋北方的故国-中国,因为他们的祖先只是一些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儒家固有传统文化吗?可能是因为越南並不是韩国人心目中的敌国吧!?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強
2023年1月30日 – 于澳洲雪梨
Luc6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