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的学校和家庭教育,把他们从孩提时开始就培养成了十分守规矩的习惯,除了前述第二人称的“Sie”(您)和“Du”(你)的用法和彼此间的称呼方式必须严格遵守之外,还有许多不能忽略的成规,如不遵照的话就是严重的失礼和冒犯:
预约:走访亲友之前必须预先通报及得到对方的同意,绝对不能当顺道到访的不速之客。
準时:赴约时必须预留时间,提前到达,然後準时出现。避免早到致使对方感到措手不及;万一迟到必须尽早通知对方。
排队:不管是等公共汽车、买票、在超市付款等人流较多的场所,人们都会自觉地依先後次序排队,秩序井然。
红灯止步:交通灯前等过马路时,只要碰上红灯,就算马路上是空荡荡的,人们也都乖乖地站着,等到转绿灯时才过马路。假如有人硬闯的话,肯定会挨骂。笔者卅年前在纽约出差时,时常看到许多人在亮红灯时因车量少而横过马路,但总是有少数人一定等到亮绿灯时才过,那些肯定都是德国遊客,上前一搭讪,果不其然。
请客聚会:德国人请客,通常是请到家裡吃晚餐,被请的一方通常是带包装好的一瓶酒或一件小礼物,主方会立刻把包装打开及客套地道谢,这是绝对不能忽略的礼仪。礼尚往来,事後被请的一方会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理由回请对方。至于聚会,即主方在同一时间邀请许多友人,通常是中午时分,到家裡进行烧烤之类的聚餐,不需明言,但客人必须各带一份食物,集合在一起供大家分享,主人会告诉大家冰好的饮料放在哪裡,大家可以自己去拿,不过每种饮料都有标明价钱,拿时需自动把钱塞进放在一旁的瓶子裡。值得注意的是,到请客者家使用厕所时,也好像使用公共厕所时一样,虽然无人敦促,但必需把小额零钱放到摆在显眼处的小碟或任何供盛钱的容器裡,表示对负责清洗厕所者的感谢之意。
个人隐私:年龄、婚姻状况、收入,这些都是绝对不能问的问题,除非是对方自己说出来。但也不能藉着先说出自己的,然後去问对方的。
升迁、生日:在银行裡工作,经常会看到有人因工作表现或年资而得到职务上的升迁,他们都会共同或个别準备食物和酒水来宴请同事们,回报则是同事们签满名字和贺词的一张贺卡;过生日的人也是自备蛋糕或糕饼,在同事们的“Happy Birthday”的歌声和欢呼声中与大家分享,回报也是同事们签满名字和贺词的一张贺卡,省切了大家对买礼物的烦恼。
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几乎是全民皆信基督教(罗马天主教+路德宗新教),根据2006年底的统计,基督教仍是信徒最多的宗教,约佔67%,其次是伊斯兰教,约4%,再次是佛教和犹太教,各小宗教信徒的总和不足0.5%,东、西德统一後,东部各州无神论者佔人口多数,约为26%。信伊斯兰教的大部分来自土耳其,东正教徒是来自希腊和塞尔维亚的移民,犹太教徒来自东欧和前苏联国家。源于美国的耶和华见证人和科学神教则被视为邪教。
长久以来,天主教、新教和犹太教教堂的成员都必需缴纳教堂税,由联邦政府收取,直接从薪水裡扣除,税率为应付所得税的9%(Bayern 和Baden-Württemberg两联邦州则为8%)。
纳税个人的税率在过去获得逐步降低,2016至2020年的有效税率如下:
依照上述税率,忽略一切减免额,简单的来算一下:住在汉堡的
甲君,年收入为11,000,应付所得税为0,所以教堂税也是0。
乙君,年收入为18,000,应付所得税为(18,000-11,000)x 0.25 = 1,750,所以教堂税是1,750 x 0.09 = 157.5。
丙君,年收入为31,000,应付所得税为(18,000-11,000)x 0.25 +(31,000-18,000)x 0.35 = 1,750 + 4,550 = 6,300,所以教堂税是6,300 x 0.09 = 567。
丁君,年收入为60,000,应付所得税为(18,000-11,000)x 0.25 +(31,000-18,000)x 0.35 +(60,000-31,000)x 0.42 = 1,750 + 4,550 + 12,180 = 18,480,所以教堂税是18,480 x 0.09 = 1,663.2。
戊君,年收入为90,000,应付所得税为(18,000-11,000)x 0.25 +(31,000-18,000)x 0.35 +(60,000-31,000)x 0.42 +(90,000-60,000)x 0.48 = 1,750 + 4,550 + 12,180 + 14,400 = 32,880,所以教堂税是32,880 x 0.09 = 2,959.2。
科隆天主教堂是一间位于科隆、设有主教座位的主教座堂(Kölner Dom),是德国最大的大教堂(Kathedrale),它从13世纪中起建,1880年完工,耗时长达600多年,结合了中世纪哥特式建筑(Goth,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又译作哥德式)和装饰元素,在1996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几百万遊客到访、参观。
汉堡新教圣米迦勒教堂(Hauptkirche Sankt Michaelis)兴建于1647-1669年,1750年3月10日被闪电击毁,1786年重建,二战末期遭轰炸损毁,1983年修复,是汉堡最大的教堂,同时是德国北部最大的巴洛克式建筑(Barocco,英语:Baroque architecture)风格的新教教堂。
柏林犹太教堂(Die Neue Synagoge Berlin)位于柏林,修建于1859至1866年间,富有以伊斯兰风格为特征的摩尔人式(Moors)装饰艺术建筑,是犹太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的地方。这教堂在1938年希特勒对犹太人大屠杀时没遭破坏,但在二战末期被盟军炸毁,1995年修复。
多少年来,众多的信众,每年缴纳了为数可观的教堂税,不仅足够提供给神职人员优渥的生活费,还可用以建造高大雄伟、富丽堂皇的各式教堂。教堂是人们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诸如读经、告解、结婚、受洗等等。近几十年来,由于许多年轻人对于宗教的冷漠,再加上一些教堂神职人员的奢侈生活和丑闻,促使许多信众选择退出教会,不再缴纳教堂税,导致部分地区的教堂因信众锐减而影响了教堂税的来源,入不敷出,致使有的改建成公寓出售,有的出租或卖给餐饮业者,有的改建成旅馆自行营业。
世界上许多有华人聚居的大城市都有中国式牌楼为标誌的唐人街(华埠、中国城,Chinatown),可偏偏在德国就没有。不过,在南部Bayern(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城市Dietfurt却是一座没有道地中国人聚居,号称“巴伐利亚的中国”或“巴尔丽施中国”(Bayerisch-China)的中国城。小城市的市政厅前有一座“中国人泉”(Chinesenbrunnen),上层塑造成一个清朝官员的模样,头戴尖顶帽,挂着八字鬍,昂首挺胸,举目注视着过往的行人,胸围部分的许多个水龙头不断地流淌出一股股清泉。这裡的日耳曼居民都自称是中国人。
从1928年开始,每年的二月期间(大约是中国农历春节时分),Dietfurt(递福)的居民把德国人一年一度的狂欢节(Fasching),加入一些想当然的中国元素,组织成中国狂欢节(Chinesenfasching)。在二战期间和战败後的几年曾经停顿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直到1950年才恢复至今。他们可能是参照马可波罗东遊的叙述,再加上各自的想象力,在参加狂欢时穿上他们以为是的中国服装,和配上一些他们认为是中国字的方块字,有对的,也有错的。
某朝代的皇帝踏着三轮车,载着另一朝代的皇帝出巡,你说奇怪不奇怪?
下图左边有两位戴着冕冠,顶部有一块前圆後方的冕板,冕板前後垂有冕旒的某朝代皇帝:
在各式花车遊行的途中,车上和伴车前行的人还随时抛出一些包装成五颜六色的糖果给等候在街道两旁的小孩子们,令孩子们皆大欢喜,有时甚至满载而归,足够相当长一段时间来食用,这有点像华人过春节时派红包的那种感觉。
下图左边的“爱”字可能是出自华人之手,而右边的几个字就实在不知如何去琢磨了:
下图左边穿着红色衣服的幼稚园儿童,帽子上都有一个“巫”字,不知是何方神圣指导的:
看,多漂亮的唐人和唐装!他们都是自称的巴伐利亚中国人(Bayrische Chinese)啊!
Dietfurt(递福)的德国人自认是中国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据知有两个不同的说法。
第一个说法是相传在中世纪时期(约476年-1453年),教会有极大的统治权,管辖Eichstätt的主教派收税官去辖下的Dietfurt收欠缴的税,遭到那裡的居民把城门紧闭,不予理睬。于是愤怒的收税官无法可施,回去向主教汇报,说当地的人好像中国人一样,躲在他们的长城之下,拒绝缴纳。Dietfurt的居民得知後便以同样的办法继续逃避税收,並且还自豪地称自己为中国人。究竟这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无从稽考,但人们在1860年的一份天主教挂历上,和1869年一份杂誌的一篇文章裡明确地看到Dietfurt地区被称为中国城区(Chinesenviertel)。
第二个说法是相传在几百年前,迪特福(递福)人就开始与由丝绸之路前来的中国人通商,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交往久了,当地居民逐渐喜欢上中国的文化,于是就模仿中国人,每逢节庆之日就穿上他们所见过的和想象中的中国服饰,使该地区被其他地区的人视为中国城区(Chinesenviertel),他们也就被称为巴尔丽施中国人(Bayrische Chinese),他们也引以为傲地自称是中国人。
自从1928年的2月份,递福的狂欢节(Dietfurter Fasching)被递福人转化为别开生面的中国狂欢节(Chinesenfasching)之後,虽然在二战结束前後曾经停止过,但从1950年恢复举办後,场面越来越壮观,发展到现在,每年约有两万多人前去观看,已经成为这个小城镇扬名于世,且最具特色的民间活动。从1954年的中国狂欢节开始,递福人每年都选出一人充当他们的中国皇帝,有的可能连任,有的可能迟些再当选。
递福市中国皇帝加冕後,他的职责是在中国狂欢节当天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在前有卫士鸣锣开道、旁有御林军的护卫阵仗之下,站在龙车上进入市政厅主会场,在群众高呼声中,引领臣民齐唱《'巴伐利亚的中国人'国歌》,启动浩浩荡荡的化妆遊行队伍。直到日落时分,遊行队伍返回市政厅主会场後,中国皇帝就走上装饰成金銮殿模样的主席台,向臣民宣读有关国泰民安的祝词。礼成之後,由摇滚乐队带动的喧天鼓乐和美食、畅饮的狂欢进入另一轮高潮,居民和外地访客们尽情沉浸在欢乐中,直到次日凌晨才尽兴地散去。
。。。。。。
陸礼強
2016年10月6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