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光(Lý Tường Quan,1842-1896)
他是原籍广东的明乡人,又名Xường(祥的粤语发音之越语化),精通华、越、法语,曾任法国殖民政府的通译官,30岁後开始营商,逐渐致富,家住堤岸孔子大道,主宰西贡及南部各省的粮食供应,富比百户侯,人皆称其为Bá hộ Xường(百户祥),简称Hộ Xường(户祥)(见《越南知多少-04》)。其实他正确的中文名是李祥光,因为户籍上误把Lý Tường Quang写成Lý Tường Quan,所以再从那翻译成中文时便成为李祥贯。他当年的财富名列“nhất Sỹ, nhì Phương, tam Xường, tứ Hỏa”(一士、二芳、三祥、四火)的第三名。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李祥光在1842年出生于嘉定的一个明乡中医家庭,父亲李创霭(Lý Sáng Ái,1781-1855),原籍广东番禺,大约在1820年时渡海到堤岸附近的Cần Giờ定居,以开中药材铺和行医为生,並以替人相命为副业,娶越南女子陈氏诗(Trần Thị Thơ)为妻,生了两个儿子,李东光和李祥光。显然,光是字辈,祥是他的常用名字,但越语不能发出“祥”字正确的发音,他的越语常用名便成为“Xường”。
李祥光(Lý Tường Quang),字福斋(Phước Trai),自小聪明又好学,善解人意,有远见和洞察形势的能力。12岁那年,他就精通多门外语,除了越语之外,还会汉文、华语和法语。此外,琴棋书画,他样样都精通。法国在1967年佔领越南南圻六省之後,殖民政府官员 Gaudot 请25岁的他当通译官,之後又授任户长及潮州帮帮长兼堤岸华侨七帮帮长。以原籍番禺的广府人出任潮州帮的帮长,这可能有误,没有任何记载说他会讲潮州话。更何况他是明乡人,殖民政府和阮朝政府都把明乡人视同越南人来直接管理,和清朝人身份的华侨必须依语言背景推选出一位帮长来间接管理是不同的。纵使殖民政府容许明乡人缴交一笔费用就能更改国籍,使得部分明乡人选择了像中国新移民一样的外侨身份。但奇怪的是在以下将述及的墓誌铭中也提到他曾任潮州帮长及堤岸七帮帮长一事。而且,他还享有清朝政大夫的官衔。
当年越南被法国殖民政府分为三圻:北圻(Tonkin,即东京)、中圻(Annam,即安南)和 南圻(Cochinchina,即交趾支那),指派三个不同的统治官员。北圻和中圻是两个仍保留封建政府形式的保护国,南圻是法国完全拥有的殖民地(见《越南知多少-30》)。沦为殖民地的南圻,社会在无形中被分为Quan Tây(西人官僚)、Thầy Hai(二老爺)、Chú Ba Tàu(船三叔)Anh Tư Dao Búa(刀斧四哥)、Em Năm Đá Cá Lăn Dưa(踢魚滾瓜五弟)、Anh Sáu Mã Tà(警察六哥)、Anh Bảy Chà(阿差七哥)、Anh, Chị Tám(八哥、八姐)和Chị Chín Bình Khang(平康九姐)九个阶层(见《越南知多少-32》)。李祥光当时的社会地位,正属于崇高的二老爺阶层,扶摇直上、发财致富的康庄大道正摆在眼前。但不知何故,他竟然在30岁那年(1872年)辞去众人所求之不得的职务,弃官从商,改跑第三阶层船三叔的经商致富跑道,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去另闯一番事业。
他首先经营食品生意,到南部各省去收购鱼虾,然後卖到堤岸,那是当年堤岸较为欠缺的物资。他一方面藉着之前和法国人的关係,作为自身的保护伞,另一方面,他学习腌制食物,把保鲜期延长,进而达到兼卖鲜鱼虾和鱼虾乾,逐渐又有了负责运输的船队。接着,他又意识到船隻只单向为了买货而运输非常浪费,他立即想到将农村所欠缺的必需品从堤岸卖到农民手中。正因如此,他的生意在短时间内如雨後春笋般蓬勃地发展起来。而且,当年他还被冠上生活必需品之王(ông vua nhu yếu phẩm)的称号。
他不仅在国内进行贸易,还扩大了商品的出口市场,他把加工後的鱼乾和鱼露销往周边国家,凭着他对多种语言的知识和熟练程度帮助他克服了最初的障碍,生意做到越来越好。
在积累了可观的资金之际,他进入了房地产行业。他选择和购买地理位置好而价格又便宜的地块,接着盖房子、盖别墅,然後出租获利,据说新街市一带和几个邻近地区的大部分房屋都是由他建造後出租的。就这样地一路发展起来,仅仅几年後,他手中的房屋和土地数量不断地增多。可以说,他的地产佔据了堤岸地区的一半和扩散到嘉定的部分领域。这时,基于如此雄厚的财富,人们开始称呼他为Bá hộ Xường(百户祥)。
百户这一称号的由来,据说始于後黎朝的郑阮纷争时期,阮霸主向南方开拓领土,为了加快迁徙、建村、巩固领土及行政根据地,开垦土地来发展经济,朝廷准许各级官吏的家人和富有人家招集佃农去开垦、建村。有些还依官位、富贵高低而获授予一些失去公民身份的家庭去当他们的佃农。凡得农户百户者称为百户,得农户千户者称为千户。这些百户或千户带领招募到的佃农,无论他们走到哪裡,他们都会在那裡获得土地,然後把土地分给佃农们去耕种及向他们缴交租金。後来,凡拥有广大土地的富有者都被统称为百户。他那只凭实力,不靠官职的致富之道得到成功,令人钦佩,名传遐迩,赢得了当年民间盛传的“nhất Sỹ, nhì Phương, tam Xường, tứ Hỏa”(一士、二芳、三祥、四火)的第三名。
虽然很有钱,但他一家人都过着平淡且和睦的生活。尽管没有花天酒地,但他在1896年10月21日就在谈笑之间突然去世,年仅54岁。他留下了庞大的家产和以番城福斋先生(Phiên Thành Phước Trai tiên sinh)署名的三册诗篇:《三字经演义》(Tam tự kinh diễn nghĩa)、《千字文演义》(Thiên tự văn diễn nghĩa)和《幼学诗演义》(Ấu học thi diễn nghĩa)。他把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以中越文并列,用越文的六八体诗(thơ lục bát)来详加解释。例如: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Nhơn chi sơ - Tánh bổn thiện / Tánh tương cận - Tập tương viễn / Cẩu bất giáo - Tánh nải thiêng。
Người sanh lúc hởi còn thơ,
Lòng lành chỉnh thiệt, chẳng chờ chớ dư;
Đến chừng biết nói biết đi,
Vui đâu tời đó, tính gì dở hay。
Lòng vừa giống giống gần tày,
Chơi điều chỉ vẻ lại bày khác xa。
Lạ chi thế thái người ta,
Gần đèn thì rạng, mực hòa thời đen。
Ví dầu chẳng dạy cho quen,
Ắt là biến cải tựa đèn gió đưa。
他的一位住在胡志明市Gò Vấp郡年逾花甲的五世孙李青廉(Lý Thanh Liêm)在2017年受访时透露说,根据族谱的记载和长辈的告知,李祥光有三位妻子,是同胞姐妹,三人一共为他生了十个孩子。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惊奇的故事,但在他两夫妻的墓碑和墓誌铭上並没有这样的记载。
李祥光本人十分注重对孩子们的教育,尤其是灌输他那好学的精神。他死後,财产分给他的子孙。他的一些後代继续做生意,比如他的孙儿李文孟(Lý Văn Mạnh)在今之隆安(Long An)省的德和和德顺一带开发了一大片土地,种植甘蔗和建造一系列的糖厂,还有在堤岸建立了赛琼林布匹市场等等。有的子孙选择学习专业,成为工程师、医生和公务员。受过良好教育的子孙,很多人都成功了,但没有人能像百户祥那样出名。1975年河山变色之後,他的许多子孙各自将房产捐献给国家,然後半公开地乘船出国,分别在欧美各国安家落户,越南革新开发後还会不时地回去扫墓和参加祭拜先人忌辰等聚会。
当年李祥光所经营得来的庞大产业,目前只剩下建于1896年、位于西贡新富(Tân Phú)郡福寿和(Phú Thọ Hòa)街一条巷子裡那佔地约100平方公尺的李氏墓园,和位于堤岸海上懒翁(Hải Thượng Lãn Ông)街的李氏祠堂。
李氏夫妇的墓地面积不大,座落在一条小巷子裡,是气势磅礴的中国格式古建筑。 墓室位于墓园中部,进入铁门後,前堂有拱门,门两侧有一对汉字对联:“六水绕平阳青龙拥正穴,和风通百道白虎护明堂”,门上正中有一圆形的“李”字,两旁饰有鲜艳的浮雕图画。
进入中堂,後方墙上挂着“李氏六和堂”几个大字的匾额,两旁的对联写着“六合来龙成形结聚,和堂毓秀奕世绵长”。正前方是青石墓碑,上面刻着“皇清授政大夫廿六世显考讳祥光李公”(最下方被石香炉遮挡住的字不是“之墓”而是“域”。这样的用方,不知是否指整个墓园的範围属于他的领域?),右边刻着“丙申年腊月吉日”(即1896年农暦12月的一个吉祥日),左边刻着“男青雲、青煇、青珠、青仕、青斗、青兰,孙文孟、文季、文秀、文才、文香仝立石”。由此可以看出,他是六和堂李氏的第廿六世孙,生前曾向清政府捐钱得到一个政大夫的官衔,而且共有六个儿子和五个孙子。查政大夫这官衔並不存在,而他夫人的墓碑上则刻着奉政大夫,那是通常富商们可以向清政府买得到的官衔。所以,这墓碑上至少是刻漏了一个字,域字的用法也值得思考。
这墓室有精致的砖墙和宽大的拱门供充足的光线照射近来,顶上还有一个漂亮的穹顶覆盖着,整体十分美观。墓碑前有一石製供桌,供桌中央有一个石香炉配上两个瓷器小香炉,另外还有花瓶和小托盘。墓碑的前方恭立着两尊石刻雕像,左边手捧着茶杯的是婢女乔瑞香,右边手捧着饼盒的是男仆梁福胜,他俩的名字都分别刻在各自服装的中下方。
紧贴着墓碑的後方是一巨大青石砌成,呈棺椁形状的坟墓,青石墓呈长方形,长3.4m,宽 2.2m,厚0.3m,高0.8m,上面镶嵌着一片厚厚的玻璃,四面分别雕刻着不同的动物,四个角落的石柱上分别摆放着各种水果,全都是雕琢而成的。
墓後就是进入中堂时所见到的“李氏六和堂” 几个大字和两旁的对联嵌在墙壁上,下方有一座大石碑,刚好夹在对联的中间,那是他的墓誌铭。 碑上密密麻麻地刻有300多个汉字。石碑前也有一石製供桌,供桌上有香炉和烛台,香炉後面摆着他夫妻两的画像。
由于墓誌铭被画像遮盖了一小部分,凭着几张不同角度的近距照片,笔者经过细心辨读和推敲琢磨的结果,得出以下的内容:
公原籍广东省番禺县沙湾司谢村乡,久达堂宗派廿六世孙,姓李,讳祥光,号福斋。生于本国阮朝绍治二年岁次壬寅年癸卯月丁亥日甲辰时,嘉定之人和乡。因初生时外有红花包体,以其示兆之祥,故名祥光。幼通诗书,敦孝悌。稍长洁身励行,下睦上和,暇则统览经史,雅歌投壶,凡射御书数,琴棋诗画,无不精通,彬彬乎有儒者之风,始授潮州帮长,天资敏达,处事和平,迨法朝兵至,宪统招安,法官古都举公任七帮帮长之职,兼司通译事,凡招立二十五郡户长,皆公之力。後致仕为商,古都思其德业,欲再引以出仕,公守高尚之志,三聘而不至,乃踵其馆而抚其肩曰:明公何不相助为理耶?公辞曰:士各有志,何相逼乎?古都为之卑辞,厚礼以相待。公乃辞商承投,备办立市建桥二十馀年,营谋湖海,名播乡闾。岁在丙申十月念一日酉时,谈笑如常,寿终正寝。忆公生平气宇不凡,性情优厚,创业潤渥,分惠诸鄰,严于治家,宽以待物。一旦朝露,忽希猿悲鹤泪,椿堂已寂,草怨风伤,是人...岂不痛哉。然而自古有死有数存焉,因将公之梗概...以誌不忘云耳。
西1896千年岁次丙申季冬下浣吉旦立 廖玉书 阮x成
江 生 胡炤斋 敬题
这墓誌铭完成于西暦1896年的农暦丙申年十二月下旬的某一吉日,文中1896用的是民间惯用的数字符号。虽然墓誌铭有一些字因被遮挡而无法看到,但内容已颇清晰,是叙述籍贯,出生时间和地点,学术能力,出任帮长、户长,辞官从商,最後何时去世。至于“法官古都”指的可能是法国官员Gaudot,堤岸海上懒翁街的旧名是孔子大道,再之前叫古都街(Boulevard Gaudot),纪念的可能就是他。其中後世网络不见提及的是他在营商有所成就之後,又在法国官员的多次恳求之下,辞商替政府“承办立市建桥二十馀年”,其实那是他得到专利,继续他的建筑行业。另外,墓誌铭中根本没提到他的妻儿,也没有提到他是何时取得清政府的官衔。目前李祥光夫妇的墓园已被越南政府在2009年评定为省和城市级艺术建筑遗迹,它体现了越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雕刻和装饰的建筑艺术。
紧挨着李祥光这豪华坟墓的右边就是他的妻子阮氏娄(Nguyễn Thị Lâu,1847-1917)的坟墓,也是前有墓碑,後有墓誌铭,有围墙和高大的铁门,不同的是,这是露天的。下图是该墓的侧面和正面的外观:
这座坟墓的构造格式和李祥光那座大体上相同,也是进门後墓碑在正中央,墓碑後面是坟墓,然後是墓誌铭,只是没那么豪华。铁门两旁的石柱上有一对对联,刻着:“乌啼落月寒霜夜,草泣斜晖暮雨时” 。紧贴着墓碑後面也是长方形的石砌坟墓,四个角落同样有四根石柱,上面分别雕刻着各种作供奉用的水果。坟墓四面的厚石板上分别雕刻着不同的动物,朝上那一面也镶嵌着一片厚厚的玻璃,只是所用的青石没那么光滑,不知是否因为露天而受到了岁月和风霜的侵蚀。墓誌铭两边高大石柱上的对联则刻着:“省扫辄思前训诫,庄严犹想旧庭闱。”。
青石墓碑的正中刻着:“皇清授奉政大夫李门继室阮氏讳娄温慎太安人之墓”,右边是“民国六年岁次丁巳七月十八日西赴”,左边是“孤哀子青珠、青仕、青兰同立誌”。
这碑文的讯息透露了阮氏娄是李祥光的继室,即第一任去世後所娶的第二任太太,丈夫的清朝官衔是奉政大夫,属五品官。明清时,六品官之妻封安人,如係封予其母或祖母,则称太安人。而她的封号是太夫人,指她的儿子是六品官。显然,撰写的人只一知半解,搞不清如何去正确书写夫人封号。她是民国六年,也就是1917年时去世,立碑的亲生儿子只有三人。
来到坟墓的後面,夹在一双对联中间的她的墓誌铭,上了刻了两百多个字,内容经仔细辨读後是这样的:
安人姓阮讳娄,贯嘉定仁江村,生于丁未年八月十六日,卒于丁巳年七月十八日。年十三从父经纪,父没後徙丰富。涉书籍,善女红,十九适堤岸第二郡户长李公福斋,道和业炽,生子四女一,不幸五十而寡,身常抱病,家政罕涉,概委之妹及诸子媳代而理焉,卒时七十有一。安人性朴而检,有荆布风,崇佛好施,立产院,修废寺,食瞽童,衣寒丐,日以慈善施捨为事,盖有得于净土宗之教义也。余见世风寝变,妇德渐薄,名教堕而温柔敦厚之俗亡,女权兴而侈靡荡逸之风长,思以贞风矫世,懿範匡时,乃採安人轶事而表之,庶可以为女界他山之助焉耳。
阳暦1918年岁次戊午年六月初九日立 堤岸陈馀庆撰
这墓誌铭完成于阳暦1918年的农暦戊午年六月初九日,文中1918年用的也是数字符号。
墓誌铭中说阮氏娄育有四子一女,参照两人的墓碑所书,李祥光有六子:青雲、青煇、青珠、青仕、青斗、青兰,而阮氏娄有三子:青珠、青仕、青兰,可见青雲、青煇是原配无名氏所生,而青斗在她去世时早已不在人世。
除了上述李氏夫妇古墓之外,在堤岸海上懒翁街292号,邻近二府庙的李氏祠堂也被认定为市级建筑古迹。这裡是李祥光生前一家人的生活起居之处。裡面的厅堂建筑和各式家俱,古色古香,横樑上挂着的两个金框红底金字“福斋”,就是他的别号。据一位负责保管这间豪宅的李家後裔透露,它兴建于1873年,花了七年的时间建造,大致分隔成居住、会客和祠堂三部分,直到1880年才完成。据说当年门前有一条运河,货运十分便,後来被填平成为道路。
可是,尽管已被认定为珍贵遗迹,门外也挂着红底金字的牌子,上面写着“NHÀ TỪ ĐƯỜNG HỌ LÝ”(李氏祠堂)几个字,但不管是大门前面,或者庭院裡的许多空旷地方,都被商贩们佔据,用来摆放待沽货物或停放车辆。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強
2021年7月05日 – 于澳洲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