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变色前的华人侨社风雲人物(续《越南知多少- 34,35》)
通源行及永好矿泉水公司总经理、林氏宗亲会会长林花湖
林花湖(Lâm Huê Hồ,1923-)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家境清贫,20岁出头就拜别父母,两手空空地乘船来到越南,在华人聚居的堤岸谋生。最初他曾走遍街头巷尾去购买旧报纸和旧瓶罐等刷新後就能以较高价钱变卖的物品,赚取小利润维生。稍後得到同乡的照顾,进入一间榖米公司当一名职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省吃俭用之後,他开始创业,经营小杂货店,进而结识一位父母双亡的孤苦女子黄香,二人结为夫妇,共组小家庭。
杂货店所带来的利多使他俩在不久後扩展为两间,接着又再扩展,没多久,他俩就成为许多间杂货店的主人。这时候,林花湖又想起他最初所从事的收买旧物品的行业,认为假如能好好经营,有可能是一本万利。于是,他开设了一家废料收集设施,凭藉着自己的经验,招募了一批专门对人们的废弃物品进行分类和翻新的技术工人,以低廉的价格买入,製造成诸如各类傢俬和手工艺品,以高出几倍的价格卖出,有时卖出的价格更可高达来价的十倍或以上。
收集废物 分类及刷新废物
到了1956年,林花湖看到市面上铜、铁、铝等金属的需求量和价格都很高,想购买大量的军用废弃物品加以熔化後出售。他在朋友处打听到驻扎于吉莱(Cát Lái)的舰队想要清理相当大量不再使用的钢铁,于是,他在掮客的推荐之下联络到这支舰队的指挥官阮叔凤(Nguyễn Thúc Phụng),在提供了丰厚的贿赂之後,以4万元的高价买下30 多吨铁、近 400 公斤铝和铜。可是,当他付了款,兴冲冲地派卡车到吉莱,将货物运回仓库途中,一出到守德(Thủ Đức)辖区的高速公路,车队被海关人员拦下检查,因没有有效证件而被收缴。紧接着,为了免于被起诉“非法买卖军品”,他不得不花巨款在正在调查此案的国防部安全局灭火,如此巨大的损失,给了他血淋淋的教训,知道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触碰军用废弃物品。为了安全起见,他转而投向民用废料着手,等待日後的时机。他将收集到的民用废料带到玻璃、铝、铁和铜的熔炉中进行回收,成为许多不同製造行业所使用的原材料,赚取可观利润。
直到1961年,Satav轮船公司的Algol号拖轮因使用期限届满而报废,招标给承投商作为废料回收。林花湖因标价较高而中标,但遭竞争对手密告他曾非法购买军用废弃物品的往事,该中标结果被军方高层勒令取消。他通过多年来所结交的相关官员,借用别人的名义,不只买到上述那艘拖轮,而且还买到该公司的另外五艘报废拖轮。他迅速地将这些拖轮翻新成为货轮,但又惧怕会被竞争对手和反对势力谴责商业欺诈,所以不敢出面经营,只尽快地卖出以赚取丰厚的利润。
凭着手头丰裕的现金,他经常在晚间邀约铁路高级要员们出去夜店玩乐,以丰厚的佣金为饵来收买他们,垄断几乎所有报废火车头、铁轨和卧铺的购买。法国时代的货车甚至火车都被允许根据报废项目清理。当这些大堆货物到了林花湖手中之後,铁路幹部们无货可卖,就进而另辟途径,把都还完好无损的很多路段、车厢呈报为“被越共地雷摧毁”,必须更换,使林花湖又有可以购买的货源。这些也都是回收前述各类金属的重要来源。官商勾结的危害可真不小。
也是在这个时候,美军主张用先进的武器重新武装越南共和国军队。因而法国人所留下的数十万支枪,如:M1加兰德步枪、汤普森衝锋枪、M3衝锋枪、巴尔轻型机枪、勃朗宁M1919中型机枪等都按规定被收集到陆军工厂的仓库中,加以熔化後报废。凭着早已笼络好的人脉,林花湖再次收集到这件利润丰厚的报废物品。就这样,他很快就从百万富翁晋级为亿万富翁,被时人称为废品行业之王。
二战後世界上第一款具备360度环射能力的轻型榴弹炮M1950型105毫米炮是法国人研发批量装备部队的。林花湖最喜欢这 105 毫米大炮弹的铜弹壳,因为这种金属非常值钱。所以他尽量从报废军用物品中搜罗这类铜弹壳。
然而,看到这个行业的利润庞大,使得林花湖尝到了甜头,因而被称为纺纱厂和炼钢厂之王的李良臣及被称为军用铁杆、铁丝网、防弹网製造之王的国会上议员黄金规(Hoàng Kim Quy),这两大巨头都跳进来要分一杯羹。意识到这两个对手在黑白两道所拥有的势力和影响力都无比强大,林花湖一方面明智地忍让,退而求其次地作为两人的原材料供应商,把能到手的都以略高的价格转让给他们。他想,卖给任何人都是卖,只要能赚钱,赚少一点无所谓,只求能避祸。另一方面,他很担心,长远以往,可能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因此,他开始关注在西堤的越南华人社区中盛行的贷款业务。那是一种在地下运作的黑色信贷,不须申领执照。
1975年之前,在南方只有越南国家银行是一家官方银行,其馀的都是在财政部的严格控制下运作的私人投资。其中,半数以上为知名的美国、法国、香港和台湾等外资银行,还有一些越南人拥有的银行。在银行业工作的华人只有一位,那就是亿万富翁姚戊,任中国银行总经理。
事实上华人亿万富翁都不喜欢投资银行业,因为这行业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即使他们可以聘请在管理、会计和财务方面的优秀专业人士分担职责,但大多数人的心态是一样的:他们只想在程序和文件问题较少的行业直接筹划和经营,尤其是尽可能少与官府有所触碰。这就是为什么林花湖不是通过开银行进入货币业务,而只是以华人所信奉的信字为主,不需经过繁复的信用审查手续的借贷形式。
那时,向银行贷款、分期买卖商品的情况还没有现在这样普遍。当人们需要钱时,通常有以下两种借贷方法:
第一种是互助会,俗称为做会或标会(越语称为hội或hụi),是一种小额信用贷款的型态,具有赚取利息与筹措资金的功能。互助会的发起人称为“发起会员”(俗称“会首”、“会头”),其馀参加互助会的人则为“一般会员”(或称会脚),有的人财力较雄厚,也可以一人担任两个或多个“会脚”。会费又称会款、会钱,是事先约定的一笔金额,每期都必须缴纳。会首起会之後,可以向所有会员收取首期全数会款,之後每期会员所缴交之会款,则由会首收齐,交给得标会员。欲投标者须将“投标金”金额写好以信封装好並签名,然後会首召集各会员,公开拆阅,以价高者得。但每期必定有人得标。一般来说,无人竞标的时候,“会首”会以抽签方式选到得标者,並以最低利率加以计算。每次集会的固定餐饮费用都由得标者承担。“会首”一般是为了经商或者急需头寸才成立互助会的。“会脚”入会则主要是为了储蓄,或者是当紧急预备金,当急需周转时,不需要去借,亦可薄收利息。所以“会脚”们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对自己何时得标有所期待,通常急需用钱的人会倾向于先得标,以取得资金。而想要赚钱,资金较充裕,並不急于套现的“会脚”,则会倾向于最後得标,因为这样所得的利息最多。
第二种是当突发性需要额外资金时,需要的人不得不以高昂的利率借款。最受欢迎的是被人称为Chetty的南印度塔米尔人,他们的营业据点分佈在西贡新、旧街市一带,尤其是印度庙所座落的那条街上,法属时期称为Rue Ohier ,今为尊室帖(Tôn Thất Thiệp)街。他们所定的利率为“xanh xít - đít đu”(音译法语“cinq-six, dix-douze”,意思是借5 还 6,借10还12,即每月20% 的利息)。明知如此,但大多数人还是来找他们的,因为人们对银行贷款不熟悉,听到繁琐的文书工作和手续时就敬谢不敏了。凡是具有政府部门或私人公司的工资单据、营商牌照、或家庭户口证明的人都可以借到钱,用来购物或者作为小本生意的本钱。除了提供贷款之外,Chetty所提供的业务还包括(1)依照所标示的汇率加上0.02%的小利率来兑换货币;(2)汇款到国外,例如某人想到国外旅行,不想随身带着太多钱币,可以把钱和手续费交到他们那裡,换取一张附有他们所写的常人看不懂的符号,到达目的地後,只要向他们指定的公司出示就能领到该笔钱。
下图左为Chetty人的服饰,中为建有印度庙的尊室帖街摄于1910年的旧貌,右为一位Chetty经营者的营业场所及设备。
在堤岸也是如此,那裡的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和发达。除了少数做大生意、有真正的工厂的资产阶级,当他们需要资金时,他们会联系银行贷款。剩下的绝大多数商人,他们只知道在社区裡找同帮籍的有钱人来借钱。尤其是在华人群体之间,债权人所索取的利率比较低廉、合理。
堤岸的专业贷款人只有10人左右,他们为每个借款人调动的最高金额可高达1亿。林花湖在经商发迹的过程中也曾多次向华人专业贷款人借贷,而且凖时还清所贷款项和利息,深知贷款对商人在流动资金方面的重要性,也了解人们对向银行借贷时那些复杂的程序和文件问题的厌恶。所以自从他加入私人借贷行业後,根据每个人的背景和职业,他的贷款从几万到几十亿不等。 他在堤岸离平西街市不远的两个地址设立了贷款机构:陈正照街70号(70 Trần Chánh Chiếu) 和 陈清芹街12号(12 Trần Thanh Cần)。每个地方只有几个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秘书和财务人员。贷款过程非常简单,如果不是由熟人或有信誉的人介绍:债务人必须准确、清楚地证明其姓名和住所。接着,在笔记本上写下借方的姓名、贷款金额和按时还款的承诺,由秘书交给林花湖审核,然後借款人在他面前签名即可。
林花湖为人低调,他在陈正照街的私人借贷办事处並不是什么富丽堂皇的巍峨大厦,而是一间並不起眼的普通建筑:
至于在陈清芹街的办事处长怎么样子,网上无法确定。这条街在1975年以前是介于後江街(Đ. Hậu Giang)和孔子大道(Đ.L. Khổng Tử)之间,後江街的右端有一小段是塔梅街(Đ. Tháp Mười),再一小段是陈清芹街,然後是孔子大道,整条长街分成四段来命名。
目前旧日的南越首都已更名为胡志明市,许多街道的名字也改了,孔子大道改称海上懒翁(Hải Thượng Lãn Ông),後江和塔梅获保留,陈清芹的名称被移除,看似被合倂到塔梅街。
陈清芹街办事处的可能位置
林花湖贷出的最高利率为每月3%,适用于大笔款项。至于少量的钱,适用于小本生意贷款者,他只收取 1-2%。借贷的程序很简单,一切都很快完成。 无论何时何刻,他手头上始终都有大量现金可用于服务客户,因为他除了自身所拥有的雄厚资金之外,一些华人闲着的钱也都因信任而向他投资,收取1% 的利息,他也从不逾期支付他们的利息,而且每当任何人想撤资时,他也即刻退还。因此,无论是需要借钱的人还是有多馀钱的人,都喜欢到访他所设立的上述交易办公室。许多著名的顶级商家如李良臣、陈城、罗成艺、马喜、张文魁等都曾经是他的债务人。但只有对李良臣和陈城两人,无论借多少,他都只收取1% 至1.5% 的利息,有时甚至因贷款的期限不长而不收利息。
就这样,林花湖在不开设银行而承办着银行的业务,赚得盆满钵满,因而被冠上收集废料及无牌照超级银行之王的称号。此外,他还担任通源行及永好矿泉水公司总经理,林氏宗亲会会长的职务。
1975 年 4 月 30 日南越政府覆亡之後,像大多数其他行业没能及时逃离的无冕之王一样,林花湖想方设法去分散他的财产。他联繋好路线,和许多其他亿万富翁共同购买黄金後偷运到香港,造成了严重的黄金流失和市场的动荡,导致当时的黄金价格迅速上涨。
当察觉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将会被新政府公安部门发现,林花湖等人的下一步是凖备偷渡。但一切都为时已晚,据说在1975年9月10日,当他和他的同伙,其中包括西贡潮州帮帮长姚戊、东亚纺织厂东主马喜等,以及他的亲信手下们齐聚在他家,凖备启程前往秘密地点上船时,就被窥探已久的公安人员一网打尽,沦为阶下囚。
新政府在1975年9月9日发动所谓“打倒资产买办阶级”战役,将华人殷商巨贾的货物、黄金、美钞、洋楼等充公之後,逐渐发现原来狡兔三窟,大量黄金仍在市场流动。于是在1978年6月开始,组织所谓“半公开偷渡”,允许华人以黄金作为买路钱,根据所交数量的多寡,自2至15両不等,即能乘搭各类木船或诸如南十字星号、海虹号、东安号、汇丰号、天运号等货轮离开(见《越南知多少-40》)。即使是因打资产而被囚的富商或因偷渡失败而被关押的华人,只要交出某一数量的黄金,也能获准送到船上。许多人,包括冒认是华人的越族人,就这样脱离了虎口,重获自由。
越文媒体在叙述林花湖收购民用废料的事迹时,附上了以下这张图片,但不知那半身照是否他本人在当年的照片:
。。。。。。
《越南知多少?》 暂时到此搁笔, 其馀的且容日後慢慢再道来。
陸礼強
2022年8月20日 – 于澳洲雪梨
Luc612@gmail.com.au